建湖秘书
市内省内常有一种笑谈,说建湖出县委书记,你还别说还真的是不少。据我所知从改革开放以来,前期农业为主时期建湖向周边县输送了一批农业型的县委书记,比如,吃水县委书记崔文龙、滨海县委书记洪志爱、阜宁县委书记先是陆为农、后是李培亮、再后是刘鉴康,射阳县委书记先是凌加荣、后是周侃;后来搞工业搞三外,建湖又向周边县输送了一批工业型的县委书记,比如,射阳县委书记谷家栋、阜宁县委书记祁标。2000~2006年期间,江苏全省52个县(含县级市)委书记中有6个是建湖籍人士,分别是,最南边南京市高淳县委书记刘以安、中部扬州市江都市委书记倪士俊、最北边连云港市赣榆县委书记孙龙章,盐城市内响水县委书记潘道津、阜宁县委书记后任东台市委书记祁标、射阳县委书记谷家栋,其实当时的盐都区委书记李纯涛亦出生于建湖。当然,县委书记只是一种标志,说到底这个期间,建湖出的干部多,与改革开放前出的干部多,似乎有所不同,此前,是因为建湖为革命老区,相互提携,此后则是因为知识分子多,领导干部知识化的过程带动了建湖出的干部多。不过,也有人说其实还是一致的,那就是建湖人务实而又聪明,本分而又灵活,够了,有这么两条,多出一些县委书记这样的领导似乎也是应该的。打住,还是说到题目上来吧。秘书其实和县委书记也差不到哪里,不都是知识分子吗?好多秘书日后可能成为县委书记。再说如果说建湖出县委书记,那也可能说建湖出教授、出记者,不过说到底还是出知识分子。呵呵。
建湖秘书也是秘书,但事实上又很值得用“建湖秘书”这么一个标识。建湖建县很迟,但建县的历史并不等于一个地方文化存在的过程,更不能等同一个地方的文化特产丰厚程度。建湖的文化特产有我们常说也被人们所熟知的,比如建湖是中国著名的杂技之乡,最红火的时候十八团杂技誉满大江南北,成为南派杂技的重要发源地和代表;建湖是淮剧之乡,早期的淮剧起源于香火戏,从江苏里下河地区唱遍淮河流域,唱过长江,在大上海成为主要剧种,五十年代中期全国淮剧研究会确定淮剧的舞台语言以建湖方言为基础;建湖还是全国著名的花炮之乡,极具中国特色的烟花爆竹在建湖人手里被打造得更加亮丽辉煌。其实还有一样极具建湖特色的文化产品,那就是建湖的秘书。这个文化产品,虽说没有达到“绍兴师爷”的名气,但真的可以算作一个特色了。
建湖最早出名的秘书当然就是陈琳了。有一段时间建湖人似乎不怎么提陈琳,实在是因为不知历史区域的变化所致。陈琳衣胞之地与归葬之所均在今九龙口荡西一带(今一部属扬州市宝应县),一直属于淮安府盐城县西北乡区域。抗战期间,苏北公署划盐城西北乡为建阳县,其区域为第十区,只不过因为其域有国民党军占据,故民主政权的政令未及,再后此地划归淮安区。所以建湖人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讲陈琳为境内之士。在陈琳之后,陆秀夫也是出身秘书,其实他一辈子就是秘书,辅佐南宋小朝廷漂泊海上,什么秘书的活儿可都是他干。他真正是个有才气、有名气、有胆气、有骨气的秘书。近代出的大秘书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乔冠华。当时党内被毛主席称为“二乔”之一的乔冠华主外,另一位离乔冠华家乡不到50公里的胡乔木则主内。作为国际问题专家,乔冠华承担了结束朝鲜战争板门店谈判中的主要秘书工作,一直到70年代中国重返联合国期间,重要的外交文件基本出自于这位“乔老爷”之手。建湖秘书或者这里说大秘书,实在太多,只能举一些例子吧。毛主席称为“好管家”的吴连登是建湖裴刘镇人。全国人大的秘书中许多是建湖秘书。第九、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副委员长中,他们的贴身秘书中有好几位建湖人,吴邦国委员长的秘书单玉广是建湖县冈西镇人,田纪云副委员长的秘书孙方勇是建湖县沿河镇人,曹志副委员长的秘书王雪峰是建湖县建阳镇人,其他两位秘书为陆应江(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卫体办公室主任)等。
“建湖秘书”形成的因素,耕读为本的家教传统、包忍万物的乡风民俗、尚能重才的追求目标、勤苦老实的主流性格。这其中勤苦是最核心的要素。秘书工作是人间最辛苦的工作之一,既要有才气,还要能吃苦,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到极致的一个岗位。建湖人特别是建湖的知识分子就有这样的主流性格。当然,我们前面说过县委书记的成功诀窍,是所谓“务实而又聪明,本分而又灵活”,这说到底又能是建湖秘书的基本性格,自然也成为建湖秘书成功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