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备忘录
由于时间、篇幅及其他大家可以理解的原因,有许多事情无法详细记载,当时曾拟于志书中列一备忘录,但考虑到与大事记易于重复,更重要的是许多事情的背景、过程、结果与影响还需要作进一步的考证核实,这样也就只能放弃了。这里录存的便是当时的提纲,均未经过核实,这只是为了备忘。
一、县广播电视管理站涉嫌投机倒把事件及其影响
1983年前后,县广播电视管理站某负责人聘请多人,以计划价从上海等地国营企业购取当时紧俏的自行车、手表、收音机、电视机等产品,再以市场价进行销售,这种行为在当时是典型的投机倒把,是法律明令打击的一种犯罪行为,但在当时这又是一种半公开的行为。不过,后来由来经营规模较大,加之部分销售过程中出现预收货款而货物没有及时到位,逐渐产生较大反响。到1984年又传出县里部分领导与此事牵涉,再加之县广播电视站负责人先调离后提拔至盐城市,又与原市政协负责人一案牵扯在一起。据传,此事杂入政治斗争因素。后县广播电视站聘请的一位营销员被上海市高级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直到1992年以后才得以平反。
二、县化肥厂关停解体及引发大规模上访事件
1991年经由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研究,对县化肥厂实行关停解体。县化肥厂始建于1958年,至1965年11月投产,1979年进行技术改造,据《建湖县志》记载,1987年,实现产值1250万元,比1978年增长7倍多,利润约为66万元。但到了90年代初,据称由于技术改造资金缺乏,生产经营严重亏损,于是对该企实行关停,职工一部分提前退休,一部分在主管部门工业局内部分流。这项决策是与当时把企业推向市场的主流相一致的,但毕竟因为是首创,加之事前调研工作还有需要加强的地方,特别是对资产的处置、职工的安置等问题仍然是以计划经济的模式在操作,因此,引发职工大规模上访,情绪异常激烈,可谓为建湖历史之最,成为连续几届县委、县政府的重大负担。县化肥厂关停后,组建荣达集团公司,负责原化肥厂资产处置与职工稳定,经过几年该厂的设备大部分低值散失,厂房则被分解为许多块进行承包经营。1998年前后,结合大规模企业改制将该厂所剩余的厂房与土地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建设宁湖桥工业小区。2000年起按照22号文件落实职工的有关保障,至此县化肥厂关停解体所引发的矛盾与问题,才算有了基本的交代。
县化肥厂关停解体工作未能顺利推进,对全县的改革进程是有很大的负面影响的。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关停的时机、关停的后续思路、对资产的处置、对人员的安置等缺乏切合市场与企业实际的思考,缺乏对可能出现的矛盾与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准备。
三、县工业开发区与上冈政策特惠区建设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发表后,建湖县委、县政府按照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于同年10月决定在近湖镇桥东村境内设立建湖县工业开发区,并成立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同时将上冈镇设为政策特别优惠区,先期拨款1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当时,县委、县政府决定把1992年作为“对外开放年”,组织调研,出台政策,应该说把握机遇的眼光还是很敏锐的。就在这样一个推进改革、推进开放的过程中,盐城市委主要领导变动,市委、市政府提出集中三年时间开展“多种经营致富工程”,1993年为起步年,1994年为攻坚年,1995年为冲刺年,这样对建湖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当时县委、县政府领导在研究工作时,曾多次对我们工作人员提出过要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思考,既要思考对外开放,又要思考多种经营。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无疑建湖县委、县政府的取向更为深远也更为切合建湖的实际。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办法顶住这一压力,最终只是召开了一次规模很小的对外开放年动员大会,出了一本小册子,也算了事。从上到下主要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三年的“多种经营致富工程”,此后每年都要搞的并且每个工作条线都搞的所谓家家到,就是从1993年的“多种经营致富工程”的观摩活动开始的。
可以说,这次放弃导致建湖在招商引资、开发区建设和上冈区域发展上耽误了6~13年。1998年10月,建湖举办首届中国·建湖烟花杂技节,开启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2001年2月,县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建设启动,基础设施、企业入园等全面推进;2005年,上冈小城市建设重新列入县委、县政府议事日程;2007年下半年上冈产业园建设启动,园区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全面铺开,2008年8月上冈产业园管理委员会挂牌。
四、大溪河整治与荡区开发
1986年1月,县委、县政府成立荡滩开发指挥部,组织调研,制定了大溪河万亩连片鱼塘、九龙口旅游区、夏家荡提水保柴养殖鱼共生三大工程的实施方案。1989年1月,县委、县政府决策进行大溪河整治和大溪河荡区开发工程,大溪河整治投入3000劳力,用了25天时间进行疏浚;同时全县先后投入 4万民工,奋战15个晴天,完成土方153万立方米,建成4个大区约800公顷精养鱼塘。这项工程在当时声势浩大,投入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盐城市委书记金基鹏1986年时就曾到工程工地视察过。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项工程无论是从生态环境上还是经济收益上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从管理体制上采取的集体管理的模式,不但对内的工程效益无法保证,而且与周边恒济、沿河、颜单三镇的利益关系也未能建立良性的协调机制。
五、盐淮接线土方工程
1993年1月,县委、县政府决策启动县城接通204国道工程,当年全县集中近5万名劳力,构筑了全长21.3公里、宽24米、高1.2米的路基。因为当时临近春节,究竟是节前启动还是节后启动,还是颇有争议的,后来天气情况让县委、县政府下定了节前启动并且节前完工的决心。据天气预报,春节前以晴好天气为主,大约为十个晴天一个阴雨天。可是当数万民工沿着近50里的工地铺开后,第二天就下起了雨,此后阴雨连绵不断,实际情况是一个晴天十个阴雨天。这样一来,工程的艰苦程度可想而知,特别已经进入腊月,当时许多民工团出现了民工“逃跑”、工程作假等现象。县委副书记肖兰英、副县长刘云才是当时具体现场指挥者,多年后还常说起此事,感觉是经历的许多重大工程中最为艰巨的一次。当时县委、县政府发动县城各单位支前慰问,送上猪肉等慰问品。后来最迟的民工团过了二十四夜才收工。
这项工程对建湖打破交通闭塞,扩大开放渠道,是具有首创之功的壮举。今天建湖的交通状况自然是在为改观,但这项工程在全县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能是最重要的。不过从今天来看,当时的线型还是有问题的,如果再向北2公里左右,那么这条公路在县境内的发展空间就会大为增加,而且对上冈镇的拉动也会得以发挥,据说起初的线型就是这样考虑的,但后来受到了一些人为的干扰才移向南边的。
六、1991年沿河抢险
1991年7月,建湖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灾害最严重的是沿河乡以及相邻的芦沟乡五联圩区,整体破圩,村庄与田地水深普遍在一米以上。据《1991建湖抗洪斗争纪实》记载,7月6日沿河两个圩区破圩,至7月9日全部破圩,21个村全部被淹,直至7月25日才全部出水,由于采取转移群众、主动破副业圩滞洪、发动全县支援等措施,灾区人员伤亡,但洪灾造成的直接损失与抗灾的投入都是十分巨大的。此后,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向外地求援的决策,各地纷纷伸出援手,此事在县志中设有专记《洪灾见深情》加以记载。
抗灾过程中还有几件事情需要在此录载:一是时任前线总指挥的肖兰英同志在沿河落水遇险。肖兰英同志虽是建湖人,但不会游泳,在沿河勘查向阳河沿岸灾情时,因为疲劳不慎落水,而其他随行的同志也都极度疲劳,直到她被冲出50多米才发现。水利局副局长颜学元同志在村民的帮助下把她救上了船。多少年以后,我们曾问过这位老书记,当时是不是象革命英雄牺牲前有些什么想法,她说,还真的是想的,特别是想到对不起老娘。二是火线入党宣誓。为了激发斗志,县委决定7月21日在沿河高树村举行全县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据当时的组织者回忆,本来打算在水中搭建高台,但一方面考虑安全,再一个考虑群众的看法,最终没有这么做,而是寻找了一块水中高地,但因为面积太小,所以县委书记和大部分新党员是站在水中宣誓的。三是大学生自发成立救灾队,组织募捐,参与抗洪物资的搬运,卫生防疫的宣传等,可惜当时未能记录下他们的名字,这里只能录存当时发起的7位同学的照片。
对于这次洪灾它的形成特别是灾害程度之所以如此严重,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认真的分析总结,人们更多的得意于抗洪本身的所谓胜利。这里面有大的气象变暖等客观因素,但人为因素还是有值得总结的,比如说,一是对荡区的过度围垦开发,这里面有县里集中组织的,但更多的是村组群众自己开发的,占用了大量的滞洪区;二是农村大包干以后农田水利长期失修,圩区分散、圩堤标准低,抗御能力不强,蓄洪容积减小,排水动力不足;三是各级干部水患意识不强,防洪抗洪的能力缺乏,特别是应急处置的应对措施准备不够充分。
七、县城一期拆迁改造
1998年5月,县城老城区一期拆迁改造工程动工,因为所拆迁区域大部为县城老住户,绝大部分是小商品经营户,还有一部分则是城市贫民户,而当时是由县委、县政府直接组织的拆迁改造,而并非后来的开发,因此这方面的资金压力是空前的,直接的体现就在于补偿标准较低、补偿资金有时不能及时到位、建设企业速度得不到保证。当然说到底,还是当时群众思想上还没有真正接受,引发了较大规模较长时间的上访。最激烈的一次是在5月中旬一天,上千人围堵在县政府门口,到晚上还不肯散去,出面接待的拆迁总指挥、县委常委、常务县长曹友琥被围在汇文路与人民路交界处的南圆盘(今已拆除)。当时我作为县委办的副主任也到了现场。晚上7点多钟,情况更为紧急,人群中有人开始围攻县领导和做解释工作的同志,县里出动了几十位武警,但形势反而更加紧张。这时,曹友琥同志用电喇叭喊话,要求武警立即撤出,相信群众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武警退出后,群众热烈鼓掌。曹友琥同志提出大家到附近的文化剧场和大家对话,得到大多数群众响应。后来,经过各方面的协调化解,一期拆迁改造如期进行,此后拆迁改造工作也再未出现这样大规模的激烈的上访。事后,当时的县委书记肖兰英同志曾对我们说过,坚持最重要,那是对全县大局有利的事情,决不能动摇。我们都感叹坚持之难,肖兰英同志说,坚持不难,难在对自己决策事情正确与否的把握上。后来,有同志与曹友琥同志聊起过撤走武警的事,曹友琥同志说,当时如果不撤,我也走不了,几十个武警能把上千老百姓怎么样,真要酿成流血事件,那整个拆迁改造工作就可能停顿甚至告吹,再说了我当时也想他们最多把我腿打断了,再狠群众恐怕也不敢了。他还说,那次武警进来一下也好,让事情有了转机。说者坦然,但象我们这些曾经身临其境的闻者还是心惊不已。
现在所有的老百姓走在西塘河风光带上,都会感受到当初拆迁改造决策的正确。当然,如果当时在招商引资这一块做得更充分些,可能引发的矛盾相对会小一些,当然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的话。再说一个事后诸葛亮的话,不过这个有些高位领导也这样说过,如果在老城区拆迁改造的同时,早点启动城南新区的建设,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八、建阳马厂环保上信访事件与化工产业之争
1995年前后,建湖化工产业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而且污染极其严重的对氯苯酚等占了相当比例。终于在1996年的夏天引发了较大规模的环保上访,同时《江苏经济报》、江苏电视台《大写真》等新闻媒体也纷纷介入。矛盾最为尖锐的是位于建阳镇马厂村境内的建湖县有机化工厂,当时马厂村和邻近的近湖镇的近高村等村的村民把所种的蔬菜、所养的鸡鸭,拿到县政府大院,拿到县委小楼里,搞得大院内外、小楼上下,到处弥漫着对氯苯酚的药味。上千人把出面处理协调的副县长王小平围困在该厂厂区附近。当时《大写真》的记者也对王小平同志进行了现场采访。后来在播出时,只见王小平同志出面讲了一句话:“我们认为这个产品是有污染的。”搞得有很多领导对他产生了想法,认为你这位县长怎么就这么简而单之的讲呢?后来听王小平同志说,这些领导也不动动脑筋,我可能就讲这么一句吗?他说,我把这个事情的前后过程及其内核的矛盾都要讲了,也把县委、县政府及企业对这个事件的处理都讲了,可是它电视台就给你掐头去尾,你有什么办法?事后虽说通过县委宣传部对电视台提出了解释,顶个什么用?不过从王小平同志这件事上,我倒是学到了一点。后来,我在县经贸委当主任,有一次县委宣传部要求我们接待《大写真》的一批记者,我们这一级的干部在这些“无冕之王”眼里根本什么也不是,进到办公室就开始拍,开始问。我一想,这事不能上这些无良无德家伙的当了,我便说:“你们采访我是你们的权利,我接受采访是完成县委宣传部交办的工作,但是一条,你们必须保证把我讲的内容全部播出,不然,我会向县委宣传部解释为什么不接受你们的采访。”这些主子哪里听得你的,好在我的办公室主任有同学在电视台,赶紧一个电话过去,再一个电话过来,于是乎吃喝玩乐全部到位,采访也就不了了之,不但采访不了了之,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
这是岔开去的,言归正传,还是说说化工产业之争。建湖从1987年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后,就一直在思考以什么产业为主导产业,经过广泛调研,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当时建湖农药厂以及为盐城燕舞集团配套的企业发展正处在红红火火的阶段,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化工、电子为主导产业,要求各乡镇、各部门大力兴办,并进行专项考核。据称,当时在决策层中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特别是对于化工作为主导产业更是有领导坚决反对。现在来看,应该说当时决定这两个主导产业既有一定道理,也是无奈之举。建湖当时的交通环境可以说是极为闭塞,县委确定这两个主导产业时就专门把物流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的依据,当然现在看来,还是当时对环保的认识不象后来那样到位,再加上随着企业改制,为富不仁者增加,根本就想着要赚这笔黑心钱,也是当初始料不及的。随着建湖基础工业的不断发展,交通环境的不断改善,更重要的是随着污染的加重,人们深受其害,一心图变,化工行业从原先的金色行业逐渐成为过街老鼠。2001年,县委、县政府决策逐步关闭面上的化工企业,在县经济开发区的东部搞一个化工园。2004年,森达集团为了加快扩张,把化工也作为主产业之一,此举在全县受到普遍质疑。2005年,森达集团本拟投巨资在建湖经济开发区新上氯碱项目,虽经多次论证与思想统一,但终于在县四套班子会议上被否决。2007年,森达集团拟在境内新上多晶硅项目,最终也是考虑到环保与安全等问题而移至邻县。2008年,结合全市性的化工行业整治,建湖关闭了面上剩余的43家化工企业,并责令化工园区内的四家大企业和上冈镇的美昌集团把化工合成工段三年内逐步移出,进行行业调整。至此,应该说化工产业在建湖已经成为工业化进程中的背影。
九、企业改制政策与策略
1994年、1997年、2000年是建湖企业大规模改革的三个带有节点意义的时间。1994年主要是学习企业经营制度的改革,目的是想增加企业自主权,提升经济效益,但实践下来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1997年主要是学习宜兴市企业改制的经验,从产权制度方面着手,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在实践中因此为考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平稳,不至于产生大量下岗职工,绝大多数或者说基本上是采取的股份合作制,但是这种企业职工人人参股的形式,基本上与1994年建立职工上岗抵押金做法差不多,自然效果也好不到哪里。2000年在前面两轮改革的基础上,还是下决心学习宜兴市改革经验,同时结合学习温州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思路,确定“彻底改,改彻底”的总体思路,并组织深入调研,针对建湖实际和改革中资产处置、职工身份置换、社会保障、企业经营者占用职工资金等关键问题,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属工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并以建发[2000]22号文件下发,这一轮是整个企业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一轮,不但使绝大多数企业成功转制,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有这样几个问题还是值得研究的:一是培植个体私营经济的时机把握方面,1992年前后县委办、县委政策研究室,按照领导的要求就搞过两个调研,《跳过苏南学温州》、《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几点意见》,而且当时建湖这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但因为当时的大气候特别是江苏的大气候是推广“苏南模式”,因此县委、县政府决策还是着力发展乡镇企业。建湖的乡镇企业发展在全市、全省后来居上,很快成为全县工业的主要支柱,但是同样无法避免集体企业的固有弊端,从1994年起县委、县政府就不得不开始考虑这些企业的改革工作了。二是企业资产处置过程中赏罚分明方面,在推进改革过程中特别是在触及产权制度改革的改革过程中,对那些经营不善有的很大程度上是蛀虫导致的企业亏损,没有采取有力手段去挖蛀虫,而是听由基层采取所谓零资产转移的办法,使许多蛀虫不但逃脱惩处,还摇身而为合法的个体私营业主;另一方面,对一些经营业绩突出的企业负责人又没有采取大胆奖励的措施,使得隐瞒有效资产成为此类企业中半公开的行为,而这些企业虽说也变为个体私营企业,但过去那种严格的管理手段却再也不能达到效果。三是对企业职工权益保护方面,由于第二条的导向,基本采用围绕企业经营者来改制的模式,改制过程中不公开不透明的做法未能得到有效制止,职工的知情权、职代会的审批权等在许多企业的改制过程中并未得到真正的尊重。四是剥离在企业的国有集体资产及职工共有资产管理方面,由于围绕企业经营者来改制的导向,全县当时除了建阳镇、建湖镇、县纺织厂、县建设机械厂、县齿轮厂等少数乡镇、少数企业外,基本没有进行总资产出售,或者基本没有进行竞标出售,这样对职工身份的处置资金就无法兑现,只能以实物资产的形式留在企业之中,还有其他许多用来处理遗留问题的资金也只能以实物资产的形式留在企业之中,而对于这些资产的管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缺乏研究,自然也没有能够有效地加以管理,结果是这部分资产的效益被隐瞒或侵占,更有部分改制企业的经营者通过大规模清退职工来达到占有剥离资产的目的。
十、开发区失地农民、拆迁农民矛盾的处置
2001年县开发区新一轮发展启动,由于进园企业大多数为县城搬迁企业,规模不是太大,用地的矛盾起先不是太尖锐。随着项目增多,规模增大,失地农民与开发区用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在2002~2006年间达到最激烈。2002~2004年,县委、县政府在开发区先后试行了部分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社会化养老保险、土地换社保等方法,由于农民抵触情绪强烈,每次都需要组织大批干部到门到户进行沟通,其中曾有过发动和组织全县各镇各机关上百名干部组成工作队,其艰巨程度可想而知。2004年7月,森达集团热电项目拆迁启动,桥东村农民以项目用地北移为由,拒不服从拆迁,经过大量的思想工作,拖延数月而无进展,后决定进行强拆。组织公检法干警和部分机关干部近400人,先期派进村庄做疏导工作的县公安局副局长谷浩等干警被群众两度殴打。在此形势下,遂决定放弃强拆,再行思想动员、分化瓦解、惩办袭警罪犯、调整补偿方案等,至年底完成拆迁。但此后,县经济开发区每进入一个项目,便会发生一场冲突,连续多年。
现在回头来看这样一种矛盾演化的过程,应该说首先还是当初对失地农民、拆迁农民的利益考虑不到位,有一些领导甚至有一种希望开发区农民多作贡献的想法,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指导之下,开发区没有最终下定决心移址。在当时启动开发区建设时,由于原开发区在村民建房问题上控制不力,到处是两层小楼房,拆迁也好征地也好,成本极高,而当时的财政无法充分保证,因此县委领导曾要求县经贸委在全县多考察几个地方,当时推荐出来的还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沿丰收路向西,在近湖裕丰一直到建阳金桥境内;一个是沿新宝线向南向西,在近湖胜利村境内。当时,县委领导比较看中的是胜利村这一个区域,曾多次带领办公室同志到实地勘查,这个区域拆迁量极小;承载力高,建设成本低;远离县城,群众期望值低。但是后来因为许多同志认为原来的开发区有一定基础,处于通往盐城的主干道,便于展示形象,于是放弃了西迁。从今天的角度来看,如果当时坚定西移,同时控制东区的建设,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事实上后来拆迁问题、失地农民利益问题,成为影响开发区发展的重要问题,某种程度上也丧失了一些重大项目落户建湖。第二点,就是涉及农民利益的有关政策调整过快,使得推进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虽说政策是越调整越有利于农民的,但是连续三次的重大调整,每次都牵涉千家万户的工作,自然会让群众担心,会让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有所借助。第三点,重大客商与项目的选择上出现了问题,导致无法尽快进入良性循环,也影响到对这个矛盾的彻底处理。
十一、建湖现象与新建湖现象
先来看一段2003年10月河南报业集团的《河南画报》的一段报道:
王小平原为江苏省东台市市长,现任建湖县永林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2002年12月,江苏省盐城市县处级干部酝酿换届,现年48岁的东台市市长王小平递交了辞呈。
与此同时,建湖县副县长、现年49岁的胥正洋也主动辞职。在盐城最早提出辞职的县处级干部是原阜宁县副县长顾成荣。2000年9月,顾辞职后受聘于山东黄河药业集团,引起轰动。据了解,盐城市县处级干部中主动辞职的还有两位:滨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现年40岁的唐逸;建湖县政协副主席、38岁的戴梅。他们均在去年6月辞职。盐城市的干部们由此将上述5人的辞职现象统称为“建湖现象”。
再看2005年8月《人民日报》下属的《江南时报》的一则报道:
从2003年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7个处级干部辞职下海,科级干部下海的已经超过200人。最让曹友琥书记自豪的是:不管是从建湖下海出去创业的,还是人在他乡的“老建湖”,只要有些成就,都会首选到家乡来投资兴业。“是他们那帮人带动了建湖人的思想大解放,让政府机关里‘卧虎藏龙’的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做到了人尽其才。”现在建湖共有一百多个科级干部下派到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每个村都有政府里下派的全民创业指导员,到每个家庭去了解实际情况,动员大家投资兴业。
再看《人民网·信息导刊》2005年第三期上的报道:
“建湖辞官现象”
2002年底,原任全国经济百强县(市)之一东台市市长主动向盐城市委提交辞职报告,要求到家乡建湖一家私营企业任职。与此同时,原建湖县胥副县长也向市委主动提出辞职。此前,原建湖人、阜宁县顾副县长,原滨海县委常委、宣传部唐部长,原建湖县政协戴副主席也都先后辞职,离开自己所在的岗位。建湖干部不断辞职下海,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这一现象也被称为“建湖辞官现象”。
据记者了解,在建湖,干部辞官下海除上面提到的5个处级干部外,科级干部,甚至股级干部到企业挂职或领办企业的也不在少数。
其实早在几年前,建湖县就鼓励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县委、县政府连续3年出台《关于鼓励机关干部到经济建设一线创业服务的意见》。一批机关干部下派到企业后,找准位置、发挥特长,为企业做出了较大成绩,深受企业的欢迎。一些机关干部从下派企业回到原工作岗位后,不仅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才干,工作作风也明显改变,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意识也增强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学专家王青博士指出,“建湖辞官现象”背后,实质是“官本位”现象在建湖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企业本位”、“发展本位”和“民本位”,这是建湖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才使建湖形成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企业的发展、外资的进入才能顺利实现。
从上面几则报道,可知当初这个辞官为主题的“建湖现象”在全国所引起的轰动与关注。此后还出现过“新建湖现象”,主要是以建湖重视品牌、打造特色产业等为主题的,实际上也是从原先的那个“建湖现象”生发而来的。今天这几位当年的风云人物都还在市场上拼搏,创塑各自的人生事业,我们有一点应该肯定的就是,他们辞官所引发的“建湖现象”对于全县干部投身经济一线产生了正向的推动,更重要的是对建湖在全国的影响也产生的正向的扩张。
十二、重大安全事故
在最初就考虑把重大安全事故一一列出,后来因为收录的范围与标准不能形成一致,遂决定不采用表录的形式,而对特别重大的事故在相关各章节中叙述。下面所附的这张表只是最初的记载,并未作进一步核实,备忘而已。
建湖县1986~2008年重大安全事故统计表 单位:人
年 份 |
事 故 类 型 |
死亡人数 |
伤人数 |
|
庆丰红星村花炮厂爆炸 |
11 |
|
|
县烟花材料厂爆炸 |
6 |
|
1994年4月31日 |
恒济花炮厂爆炸 |
3 |
|
|
沿河口客班轮船超载沉船 |
5 |
|
|
马沿粮库大四仓倒塌 |
6 |
12 |
|
马楼福利厂职工违规操作发生伤亡事故 |
1 |
|
|
森星阀门制造厂高空坠物砸死 |
1 |
|
|
盐城天虹建筑工程桩基础公司在上冈中学宿舍工地施工打桩摔死人 |
1 |
|
|
华泰药料厂黑火药仓库明火爆炸 |
|
|
|
佳灵花炮厂21号配药工房爆炸 |
2 |
|
|
登达建筑公司在时代广场施工,一人从高空坠落 |
1 |
|
|
上冈轻通机械厂机械伤害 |
1 |
|
|
双圣烟花有限公司粉碎药物爆炸 |
1 |
|
|
登达建筑公司在剑牌公司施工,打桩机在工地上物体坠落 |
1 |
|
|
盐城鼎石装饰装璜工程有限公司在建阳眼科医院装修过程中发生一起触电事故. |
1 |
|
|
建湖县晨阳球铁铸造机械厂发生冲天炉坍塌事故 |
|
4 |
|
建湖县盛源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物体打击事故 |
1 |
|
|
盐城蒙塔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发生一起触电事故 |
1 |
|
|
盐城盈龙铸造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灼伤事故 |
|
1 |
|
建湖彩茂彩印包装厂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 |
|
1 |
|
建湖县古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 |
|
1 |
|
盐城华兴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 |
|
1 |
|
江苏黄海水泥有限公司原料车间发生一起窒息死亡事故 |
1 |
|
|
盐城建材机械有限公司建湖砖瓦分公司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 |
1 |
|
|
建湖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在建工程发生一起高空坠落事故 |
1 |
|
|
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火灾事故 |
|
|
|
盐城煌玉砖建材实业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机械伤害事故 |
|
1 |
|
江苏东方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发生一起火灾事故 |
|
|
|
建湖县第二人民医院发生一起火灾事故 |
|
|
十三、白大褂与黄大褂上访
白大褂自然指的是医生,黄大褂是指的转业军官,两者的上访有一段时间比较频繁。黄大褂是较为普遍的,相比而言,建湖这一块还是比较稳定的。白大褂的上访则有建湖的特点,这些白大褂都来自一所医院,即建湖县中医院。2003年6月,上海仕盟集团所属的慈航医院管理公司在知情人的操作下,整体收购建湖县中医院,当时是一次竞价,以1250万元高于底价50万元的价格整体收购,成为营利性医院。此后,由于新的经营者采取的拉开收入档次等政策,更重要的是原来等于是国家干部性质的医务工作者一下子成为民营医院的打工者,于是上访一直未能平息。2007年春,县中医院部分职工身着白大褂到盐城市政府上访,正好此时全市军转干部身着黄大褂在上访,遂被部分媒体以建湖县上访形势严峻,“白大褂”、“黄大褂”也被炒得火热。此事件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组织力量进行沟通化解,坚守了改革成果,同时也考虑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担心,寻找较好的解决办法。2007年10月,慈航医院重新注册为非营利性医院,同时挂牌建湖县中医院。
十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推出的先进典型
2005年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县委推出12个先进典型,并将他们的事迹集中编印成册,下发到全县各个党组织。书名为《时代先锋——建湖县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录》,此书由中共建湖县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编印,中共盐城市委先进性教育办公室审定。这些典型分别是:从牛棚走向世界的森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相桂,创新创业追求无限的克胜集团董事长吴重言,与时俱进铸辉煌的“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县审计局局长、党组书记的冯正龙,列为建湖“十佳公仆”之首的原县教育局局长黄玉锦,被誉为平安大道守护神的县交巡警大队上冈中队党支部,用青春和热血铸就共同信仰的县刑警大队“12·17”缉捕组的13名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官”罗学文,沿河镇优秀青年基层干部马刚,倾心老年事业乐为社会奉献的县卫生局离休干部唐光真,用行动践誓言的颜单镇长老干部沈鸿,一门心思带民富实实在在当村官的庆丰镇朱港村党总支书记黄金富,“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周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