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党和政府重视淮剧事业
多年以来,党和政府对淮剧的传承和发展十分重视。早在1942年,盐阜区的新文艺工作者凡一、方徨、常虹、雪飞等就组建了淮戏研究小组。1943年夏季,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传至盐阜,全区9个县陆续成立了文工团,团内都设有淮剧队,各乡镇也都成立了业余剧团。1944年9月,区党委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训练班,作家阿英、区委宣传部长王阑西多次到班,为各县文工团骨干分子授课。一结业,学员们就深入基层,在各乡镇业余剧团教唱淮剧曲调,讲授化妆、表演的知识。《盐阜大众报》作为区党委的机关报,特地开辟了《文化娱乐》一栏,专门刊登剧本和演唱材料,供各地选演选唱。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倡导下,盐阜全区的群众演唱活动开展得十分红火。1945年7月,高作区举行以淮戏为主要形式的文艺会演,参演的乡镇剧团多达13个,演员260多人,演了3天,盛况空前。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建湖淮剧团刚一组建,县委就帮助团里建立党的组织,由张树棠任支部书记(按习惯称做指导员),以加强剧团的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党对艺术团体的领导。县政府多次会办剧团工作,积极组织力量对传统剧目进行加工整理。
党和政府对淮剧事业的重视,还体现在对剧团经济上的大力支持。包括演出场地的建设、有关设备的添置、排演新戏的专项拨款、演职员工生活补助金的发放等项在内。
“文革”初期,建湖淮剧团被勒令解散。1974年恢复县淮剧团。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适时地提供编制与经费,建立健全了淮剧的专业创作队伍,使濒于绝境的淮剧重又焕发了青春。建湖淮剧团如鱼得水,陆续推出了一批新戏,也造就了一批批后起之秀。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对淮剧事业更是加大了支持力度,除在经济上解决退休老艺人的后顾之忧而外,还在服装、道具等方面为剧团多次拨出启动资金。尤其是本世纪初响亮提出“振兴淮剧”的口号,专门设立了振兴淮剧的奖励基金;大力推进“淮剧进校园”活动,使全县的娃娃们自小就学唱淮剧、热爱淮剧,培养淮剧的未来受众;坚持每年一次的群众文艺会演活动,使淮剧成为全县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建湖还经常邀请全国各地淮剧名家,来建湖交流技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服务经济建设作出了特殊贡献。近年又成功举办了《淮剧名家精品》和《纪念何叫天诞辰100周年》等展演活动,特邀国内淮剧名家登台献艺,不断促进淮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2004年11月19日,建湖县政府举行建湖淮剧团建团50周年暨淮剧进上海100周年庆典,来自全国各地淮剧艺术团体的六代精英们共同回忆辉煌的历史,向淮剧故乡人民演出大型清装淮剧《杨乃武与小白菜》和大型古装历史剧《陆秀夫》,还举办了《淮剧名家名段大会串》和《淮剧优秀折子戏》等专场演出活动,气氛热烈,场面火爆。淮剧这朵在建湖土壤中生根、发芽、成长起来的艺术之花,在县委、县政府和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扶植下,不断吮吸着母乳,吸收外来的艺术养分,在多元文化的挑战中充满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