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冈大队的三麦高产运动

游育林

 

草埝公社东冈大队(现上冈镇草埝口社区东冈村,原名李村大队)位于串场河东,从前是个烧盐的地方(古称东冈灶),解放初旱作物收成很低,农民只靠一部分沤田维持生活。民谣说:东冈灶,两头翘,高处走飞沙,低处放老鸦,有雨白汪汪,无雨冒盐霜,种麦辛苦二百天,只见蒿子不见粮。沤田回旱以后,全大队大搞农田水利,开河治水,爽水排碱,实行轮作,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大队党支部审时度势,及时发动了三麦高产运动,率先在全公社叫响了“实现三、六、一农业夺高产”的口号,就是三麦、水稻、棉花亩产分别达到300斤、600斤、100斤。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过后,国民经济调整之中,农村各项工作处在低潮,农业产量低而不稳,三麦亩产只有100多斤。不少人对三麦高产运动没有信心,普遍的说法是女儿不能养娘,麦子不作口粮,高产搞不出名堂。还有不少人认为麦子生长期长,灾害难抵抗,高产是想得到,做不到。大队党支部通过一看二算统一干部群众思想。一看,就是看社会主义的力量,看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二算,就是算两本帐,一本是三麦在全年粮食生产中的分量帐,使大家知道三麦面积占粮食的三分之二,产量占三分之一;另一本是对全年农业生产的影响帐,使大家看到夏季接秋季的口粮主要是麦子(当时情况),麦子没收成,秋季干不成,以夏促秋,轻轻悠悠,以秋补夏,一年害怕。一看二算使全大队干部群众认识了三麦生产的重要,开展高产运动的必要。1965年起,全大队铁下心来干夏熟,夺高产。苦干一年,亩产就达到227斤。第二年,党支部又提出了“三麦赶水稻,快步超《纲要》”的口号,向新的目标迈进。

 

正当东冈大队三麦高产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候,文革开始了,大队、生产队干部靠了边,三麦高产运动当然也受到了批判。但是勤劳肯干的东冈人深深懂得,口号喊不来粮食棉花,搞革命真正的落脚点在搞生产。新的党支部成立以后,借助农业学大寨推动,又举起了三麦高产运动的大旗。时任党支部书记杨朋生说:农村人不会种田,就等于不干革命。他发动大、小队干部围绕三麦高产献计献策,在全大队形成了齐心协力大干三麦高产的浓烈氛围。东冈不少老党员、老干部回忆,那几年秋播时节,每天蒙蒙亮,喇叭筒子(铁皮做的)就在全大队每个角落喊起来,社员群众全部涌向田头,一片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

 

三麦高产运动的中心是精工细管。东冈人清楚地知道,只种不管不可能高产。他们把功夫下在管理上。回顾东冈的三麦管理,可以说是一着不让,环环扣紧,突出的是抓住以下几个重点:第一,改良品种。大麦逐步过渡到尺八、早熟三号,小麦逐步过渡到泰山、扬麦、豫麦等系列为主。划出种子田,年年提纯复壮,彻底改变了品种上的乱插花、三层楼状况。第二,开好水系。在抓好农田水利的同时,田间水系做到了四沟配套,深度达标。开始几年深度还低一点,到了1970年向后标准逐年提高,达到了一、二、三、四标准,就是竖墒一尺,横墒二尺,田头沟三尺,轮作沟四尺,而且是在播种前挖好。良好的田间水系,实现了排灌自如,特别是保证了窨水一次齐苗。第三,施足肥料。做到了三肥配套,适时足量。首先是基肥,每亩两个老方(01立方丈为一个老方)以上的草泥塘、堆肥,3050担家积肥,后来又加上适度的化、磷肥。其次是腊肥,交九开始,以一个月左右时间,全部施足家积肥和化、磷肥,方法是开口开塘,肥进盖土,一尺不让。其三是催肥,抓住返青、抽穗等关键环节,因田因苗制宜,早施重施巧施肥料,抓平衡,促高产。第四,盖足泥被。利用腊肥追施敲麦压实,促使根系和土壤紧密结合,紧接着每亩浇河泥浆180担,达到铜板厚度,做到保暖、保水、保肥,实现麦子的安全过冬。第五,抗御灾害。对病虫坚持防早治小,杜绝一切危害。1975年赤霉病大流行,但东冈大队基本没有造成损失。对涝渍除抓好清沟理墒、抬田降渍等基础措施以外,集中排涝,降低内河水位是最紧张最扣人的关键之战。东冈大队总是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敢打必胜,从不失着。原市人大副主任周侃在任建湖县农业股长时到东冈大队实地考察三麦生产和总结高产经验时不止一次地说过,东冈大队是在用绣花的功夫管理三麦。

 

东冈大队三麦高产运动,尤其是各项管理措施的到位,不是简单的精神鼓动或简单的工作布置就能实现的,而是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劳动甚至付出一定牺牲而实现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我跟随公社领导经常驻在东冈,亲身经历了东冈大队的三麦高产运动,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东冈人苦干奋斗和付出奉献的精神。大罱冈河(串场河)泥是东冈大队夺取三麦高产的硬着子,常年不停,范围南过上冈,北过沟墩,春夏秋季搞草泥塘、堆肥,冬季搞鲜河泥泼浇。数九隆冬的凛凛北风中,天刚放亮,男劳力就扛起罱子,敲冻破冰到串场河中罱泥,妇女和辅助劳力则每人一副木桶挑泥泼浇。我作过计算,东冈大队三麦高产运动的1965197510年中,通过草泥塘、堆肥和鲜河泥泼浇使全大队农田平均增高达8厘米(当然还有冲失的)。再看排涝,记得1975年夏季决战大东南(通榆河边全大队共有的800多亩面积),从连续暴雨中夺麦子,为了打坝,党员干部主动锯树木、献房料,还有6户群众拆了门板、床板。机械动力不够,初级排水(田里向内河排水)全部是人工上阵,昼夜不停,全大队的精壮劳力集中支持,六队队长江海晕倒在排涝现场,抬到小棚子息一会,苏醒后又钻进风雨之中。

 

东冈大队在三麦高产运动的汗水没有白流,1966年全大队三麦亩产就达到227斤,增产近50%,到了1970年亩产达到600斤,进入了高产稳产时期,1972年亩产过了700斤,1973年亩产达到738斤,2队、5队亩产过了800斤,实现了三麦一季超《纲要》的目标。省、市、县曾多次在东冈大队召开现场会,推广三麦管理技术和高产经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亩产正常稳定在800斤以上,成为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当然,水稻、棉花的产量也长期处于全县前列,1982年曾获得省政府的嘉奖,大队团支书也曾因农业生产实绩突出获全国新长征突击队称号。

 

20111026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