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下思东平

唐张新

 

趁着在广州参加丘东平烈士殉国70周年的活动,在海丰县委宣传部谢立群部长的陪同下,我得以前往丘东平的故乡去瞻仰烈士故居。一路上,我有一种与烈士精神对话的强烈的感觉。

 

     烈士的故乡在海丰县城以西不到20公里的梅陇镇,在镇东我们弯进一条山路,远处半环着的群山下有一个小小的山村,那就是马福兰(原称马福垅)村的鸡母巢。我们早早地下了车,沿着山路向丘东平故居走去。谢部长告诉我,那山就是莲花山,严格地说是莲花山的一部分,因为莲花山实际上是贯串海丰的一条山脉。

 

鸡母巢大约二十来户人家,庄子背枕莲花山,而东西两侧便是东边山和西边山。紧靠东边山,有一个院落,门楣上刻着“丘东平故居”,还贴着“光荣人家”。院子两进,中间由二厢(厨房)连接,当地俗称“二进三间过”。前面一进前屋,东西各有两间,并都带有小阁楼,介绍中说是丘东平其他几个兄弟居住的。再里面一进是三间正屋,那是丘东平父母和其他几个兄弟的住所。

 

故居正屋中堂条台上是丘东平烈士半身塑像,塑像前的橱窗里陈列着毛泽东主席颁发的第267号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时间是195781日。中堂的背景则还是当年的布置,大大的福字两侧悬挂着丘东平祖父丘焕章手书的对联,上联是“英灵帝德深如海”,下联是“忠实家风继自山”,我曾问过一起去的海丰同志和丘家亲属,“帝德”二字有何内涵,不过他们也说不太清。我想,上联应该是表达的一种感恩之心,丘家在当地是一个殷实之家,有这样的想法自然并不奇怪,下联是一种告诫,要求子孙们象大山一样忠诚老实。整个对联就有一种忠臣之气笼罩着,当着国家与民族危亡之际,有如此家风的氏族必然会英雄辈出。

 

     正屋的东屋是丘东平和另一个兄弟的住处,里面只是一张大床,一个橱柜,靠南窗放着一张长桌。引人注目的自然是丘东平的戎装画像,但让人感受到的却是文人气质。画像中的丘东平,紧闭的双唇显露着内心的坚毅,目光中透着深邃。丘东平虽然出生于地主之家,但他受着时代先进风潮的影响,受着革命思想的冲击,英勇地站到自己阶级的对立面,很早就投身海陆丰农民革命,既用笔更用长矛参加了彭湃领导的“东江大暴动”。暴动失败后,东平先是因为腿伤,藏身家中,数陷险境,最险的一次民团在村里大搜捕,把丘东平堵在被窝里,母亲搂住他,哭着骗民团说当共产党的谭月(丘东平原名)是他哥哥,后来邻居老三姆又出来讲情,敌人看了看好象十二三岁孩子一样面黄肌瘦的丘东平,便到其他地方去搜捕了,不长时间被捕的共产党人就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被就地枪决(丘健生《少年时代的东平叔叔》,《丘东平研究资料》第80页)。这一切,让丘东平体会到阶级斗争的残酷,也让他更加坚定革命的意志,不论是拿枪还是用笔,丘东平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坚定的战士,正如后来胡风悼亡诗中所称“傲骨原来本赤心”。

 

正屋门上刻着的对联,是丘东平祖父所写,联云:“星联福寿家贻庆,竹报平安世兆祥。”想来老人当年也是希望世代平安吧,并未想着儿孙们成就多大事业。外屋大门上刻着的对联,是丘东平父亲丘锦成的手笔,联云:“传家万事皆宜忍,教子千方不外勤。”这联语与东平祖父的追求与祈望有了明显的不同。老人是这么教育子女的,但他又是深明大义的。对海陆丰暴动,我估摸老人不是怎么赞同的,但当革命失败时,他却宁愿倾家荡产,冒着杀头之罪,掩护着投身革命的丘东平兄弟俩,就是被打得半死,也咬牙坚持。当着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时,他坚决支持儿子们投身抗日一线。十九路军上海抗战时,丘东平兄弟四人都出现在战场,并留下合影,这实在是非常难得。可见老人所谓“忍”,也有“不忍”之内涵。而以勤来教子,也正是其数子皆能成龙成虎的原因。东西房联也是由丘锦成手书,东房联云:“天地间书诗最贵  家庭内孝悌为先”,西房联云:“善为至宝一生用  心作良田百世耕”。虽说联语意皆未出中国传统思想,但所教者皆为正途,而老人家的几个儿子能秀出人外,实在与这样的教育是直接相关的啊。

 

丘东平故居实际也是丘东平纪念馆,里面介绍了丘东平成长的过程,战斗的经历。一进大门,在前屋的过道西侧,录有著名作家聂绀弩19645月(一说为1962年创作)所写的三首诗(《海丰文史》1987年第5期录载为四首,且诗句多有不同,《丘东平研究资料》第77页)《访丘东平烈士故居》。其一云:“英雄树上没花开,马福兰村有草莱。难弟难兄此墙屋,成龙成虎各风雷。才三十岁真雄鬼,无第七连也霸才。老母八旬披鹤发,默迎儿子故人来。”(英雄树,即木棉树。难弟难兄是说丘东平兄弟数人早年投身国民革命,后来虽然分属国共两大不同阵营,但却都历尽坎坷。第七连,即《第七连》,是丘东平抗战初期创作的著名小说。)其二云:“任是尸山血海行,中华儿女志干成。哀兵必胜古兵法,时日偕亡今日程。游击战中遭遇战,一书生死万民生。人间换后江山美,百丈碑刊勇者名。”(干成,疑当作干城,盾牌和城墙,喻指捍卫国家的将士。时日偕亡,即“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的缩略语,语出《尚书·汤誓》,夏末时桀帝残暴,自诩为太阳,百姓们则咒云:“太阳啊太阳啊,你什么时候死啊,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这里是表明中华民族决死求胜之心。)其三云:“小仲谋追大仲谋,有人闾倚几阳秋。壮哉野泽三春草,赌掉乾坤两颗头。此日登堂才拜母,他生横海再同舟。范张鸡黍存悲殃,蘸笔南溟画虎丘。”(仲谋,指孙仲谋,即孙权,代指丘东平才华横溢。范张鸡黍,语出《后汉书·范式传》,后来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聂绀弩,这种朋友之情,同志之情,在聂绀弩的诗中不难体味,可以想象,当烈士那满头白发的八旬老母,拉着儿子故友的手,怎么也不想放开的时候,我们自会懂得“闾倚几阳秋”中间对我们民族的默默付出。

 

     聂绀弩是著名作家、古典文学专家,解放后因受胡风事件牵连,1955年被处以留党察看,1958年初又被定为右派,开除出党,押送东北北大荒劳改,1961年回京在政协文史委员会任文史专员。不久,他即去看望当年挚友丘东平的老母亲。此诗便是作于那个特殊的朝代,聂绀弩在自己处境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还是凭着他文学家的良心与文学史家的眼光,充分肯定丘东平的盖世之才,极誉他在文坛上是“霸才”。丘东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用许翼心先生在这次纪念会上的话来讲,是“无可替代”的。正因为如此,当时,深得鲁迅、郭沫若、胡风等人的赏识与提携。特别是胡风与丘东平更是有种惺惺惜惺惺的感觉,在烈士故居陈列着丘东平与胡风的许多来往书信。当年,胡风惊闻东平捐躯,曾写下悼亡诗,诗云:“傲骨原来本赤心,两丰血迹尚殷殷。惯将直道招奇运,赋得真声碰冷门。痛悼国殇成绝响,坚留敌后守高旌。大江南北刀兵急,为哭新军失此人。”(两丰,指海陆丰,丘东平曾参加海陆丰起义,并任彭湃同志的秘书。痛悼国殇句,胡风原注指丘东平所写《第七连》等作品。)胡风在诗注中盛赞东平的作品,说“直到现在还是中国人民底英雄主义底最壮丽的史诗”。(《华中鲁艺殉难烈士纪念册》第97页,原载1941126日重庆《新华日报》。)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解放后,当胡风被周扬等人搞倒,并陷害成反党集团以后,早已牺牲的丘东平也未被放过。虽说丘东平是最先得到周扬赏识而一鸣惊人的,但因为东平曾在左联活动中多次公开批评周扬以势压人,到这时也被划入胡风小集团,他的作品被禁止出版(许翼心《寻访陈灵谷  忆述丘东平》,《丘东平研究资料》第87页),他的前妻吴笑,原是丘东平的五嫂,其五哥丘岛人海陆丰暴动失败后病死厦门,吴笑改嫁丘东平。《丘东平研究资料》,复旦大学出版社,第8页、第31页、第46页、第75页),此时她的心情更是可想而知,没有多长时间吴笑便郁闷自杀,只留下丘东平的老母承受着永远的痛苦。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家乡丘东平的命运才得到改变,而他作为一位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位置也才得以恢复。

 

在离开故居时,我又一次走到前屋西侧的墙前,再一次站在朱泽等人的题词前。这是丘东平当年一些学生来访时题写的。题词是:“纪念丘东平烈士百年诞辰  敬爱的丘东平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朱泽当年在鲁艺时,丘东平正是他们的文学老师,虽说在北秦庄突围战斗前朱泽因病被父亲接回家休养,但突围出来的师生去看望他时,亲口详细对他讲述,正是丘东平英勇阻击,许多同学才得以逃过一劫。(朱泽《血与火的洗礼——鲁艺二队至北秦庄同日寇遭遇始末》,文化艺术出版社《热血话抗战》第38页、第46页。)此后,朱泽参加县敌工部,深入虎穴,英勇战斗,成为坚定的革命战士,解放后曾任江苏省高级人民院院长十数年,同时他又是一位文学素养很高的领导,书画作品也很具特色。不用说,这一切与丘东平这样一个楷模的引领是直接相联的。当年学生的怀念实在是一种精神上的敬仰,朱泽等人的来访正是对精神导师的追承,我想这样的追承如果能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不只是对前行者的安慰,对捐躯者的安慰,更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培植。

 

    当我们离开马福兰村的时候,那个小山村和莲花山一起沐浴在夏日的阳光下,那么安祥与静谧。一个伟大的战士与作家,就在这里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步,从无知走向深邃,从柔弱走向坚毅,同时在打造着我们民族的一个伟大灵魂,感染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向着他所追求与努力的方向奋斗。不知怎的,在离开马福兰村那个叫鸡母巢的村庄时,当莲花山渐行渐远时,我的心里充满莫名的忧思。我在忧思什么?其实不如说祈愿更为准确,但愿我们不会忘记这样伟大的战士,但愿当着我们的国家与民族面临危难时,仍然会有无数象丘东平一样的勇士与智者,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一切,个人的前途,才华,还有最可宝贵的生命。这么想着,我回望远远的莲花山,阳光下它的身躯渐渐溶入了天穹,忧思在离我而去。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