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九龙口之史志选辑

 

在史志中关于九龙口地区(马家荡),特别是它的母体射阳湖的记载很丰富。《盐城市志》称九龙口为“水乡翡翠”,将其列入里下河水乡风光民俗风情旅游目的地,并在第六卷第四章中设立“九龙口自然保护区”专节介绍。《建湖县志》、《建湖县志(19862008)》更有详实记述。本书除选录《盐城市志》有关记载外,主要是从建国前的部分史志中摘录九龙口与马家荡的相关记述,有关射阳湖的记述,载于“相关链接”一章,以便读者阅考。

 

九龙口,是射阳湖的核心所在。明中期以前射阳湖方圆百里,水波浩瀚,俨然一片汪洋。后因黄河夺淮,湖身渐被堙淤,入湖泾流日渐细长而明显,至黄淮水域平稳后,终成“九龙”之奇观。九龙口之名,民间形成较早,当在明代中期前后;见诸官方文书,至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1998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盐城市志》第六卷第四章设有专节介绍九龙口自然保护区,全节内容为:“19851012日,经建湖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建湖县九龙口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水禽及水产资源。九龙口自然保护区位于市境建湖县蒋营乡沙庄镇(旧名沙溪镇),总面积3.5万亩,中心区面积2.5万亩,因该区地处蚬河、莫河、林上河、钱沟河、安丰河、新舍河、溪河、涧河、城河9条河道的汇合处而得名。九龙口形成时间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属于里下河古潟湖三个发展阶段(海湾—潟湖—淡水湖)的第三阶段。九龙口是古潟湖特征在中国保存完好的地区之一。保护区内有水面1万亩,是一个大型的滩地聚水过水性湖荡,湖水位变动在0.782.78米之间,常年平均水位1.1米左右,湖荡水属重碳酸盐Ⅱ型,经监测,水质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级标准(GB3838-83)。汇合口水域约有1000余亩,遍长芦苇蒲草。有两个较高的圆形滩地,其一为龙王庙旧址,其二原为两三户居民旧址,后建起古典式‘九龙楼’。九龙口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已查明的植物资源中挺水湿生植物有717种,沉水及浮叶植物1021种,滩地陆生植物1325种,浮游植物3441种。动物资源主要有野生兽禽类60多种。近年来,渔民每年要从水中捕捞10万公斤左右水产品,其中有经济价值高的河蟹、鳗鱼、鳖等。九龙口自然景观美丽诱人,‘龙楼倒影’、‘晨雾轻纱’、‘荷港观鱼’、‘绿波泛舟’等11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新建的古典式‘九龙楼’矗立湖口,倒映水中,别有情趣,吸引了众多游客。截至1987年,先后有6个考察组、240余名专家学者对九龙口进行了多学科的考察。”(上册第417页)第四十九卷第二章旅游第三节专门介绍“九龙口旅游区”,内容为:“九龙口旅游区位于建湖县蒋营乡西侧古老的射阳湖里。这里千顷芦荡中奔流出9条放射状的河流,犹如9条巨龙,在这里汇成一泓碧波荡漾的湖面。登高远眺,景区内芦苇摇曳,荷菱飘香,白帆点点,渔舟唱晚,一派水乡泽国风光。1985年在湖心岛上建成的一幢雕刻着‘九龙斗恶蟒’历史传说图案的民族建筑,是仲夏避暑的胜地。与之相连的太阳台,更是游人漫步观赏湖面风光的佳绝之处。湖心的碧潭,是天然的浴场。近年来,人工开辟了螃蟹养殖场,每逢九月重阳,菊香蟹肥,令游人陶醉。”(下册第2233页)

 

明清志书中尚无“九龙口”之名,但其中所记马家荡实际即是以今之九龙口为中心的荡区。光绪《盐城县志》卷首所载之《水道图》和《水道圩堤分图》都既把阜宁大孙庄一带荡区标注为马家荡,也把沙家庄一带的荡区标注为马家荡。这一广义马家荡之名直到解放初期仍在使用。19499月盐阜区人民政权成立马家荡剿匪指挥部,指挥部就设在沙家庄(今九龙口村)。关于马家荡,盐城、阜宁两县的志书上都有记述。光绪《盐城县志》卷三《河渠志》记云:“马家荡,西纳泾溪涧市诸河之流,南汇高宝兴化诸州县之水,北流由射阳湖入海。程志云:考府志载射阳湖在府治东南七十里,山宝盐三邑分界,则马家荡即射阳湖之一隅,止因湖日淤垫,历次请开,俱称射阳湖。后遂以入海之河为射阳湖而湖身之犹存者为马家荡云。阎揆伯《晚过马家荡》诗:‘击楫出深树,挂帆趁落晖。断云孤雁叫,浑水大鱼飞。百里乡心逼,千村暝色微。欲寻沽酒处,多半掩柴扉。’”民国《续修盐城县志·水利志·今水道说》(卷二)记云:“马家荡北与阜宁分界,马家荡之南端近安丰镇者又曰安丰荡,其西有绿草荡,入淮安县境,在射阳镇东者曰九里荡,在沙村南者曰沙村荡(为九里荡之分支)。”沙村荡,即今九龙口荡区。民国《阜宁县志·地理志·湖荡》(卷二)记云:“马家荡,即射阳湖北隅,西受淮安泾溪涧市诸水,并纳之射阳河以入海(《盐城县志》)。东西三十里,南北五十里,宝应、淮安、盐城、阜宁以此分界。荡中弥望芦苇,实为大利所在。然每届夏秋,亦为盗匪啸聚之所。由大孙庄北四里,陆地南向一百二十里到兴化,东向七里至盐境顾家庄,西向七里至青沟口。雨泽时行汪洋一片,旱年随处可以步履。民国三年大旱,庄民掘井,得古砖一方,镌文为陆家垛某氏之墓,又得碗店遗址及稻麦之类,皆见风碎。相传,清初淮决清水潭,盐城失地九千余顷,今盐志但言决潭不言失地事,唯据盐志形势篇(盐志形势篇:嘉靖以后,高堰屡决,湖淮之水夹沙东趋,阻于范堤。湖身日益淤垫,久乃弥高,而西境之洼下,亦湖淮冲决所致,由盐城境内李家庄,历安丰荡、九里荡、沙沟荡、新野荡、大纵湖,绕盐西界百五十里,俱洪波接天,茭苇盘错,溪田沃壤,尽为龙蛇鱼鳖之乡。溪民春祭祖墓望洋而祀,此县境古非污下之明征也。),证以湖乡分志(湖乡分志:马家荡汇山宝盐三县所受之水,皆于此泄射湖以达海,周围一百六十里。东一面在盐城境,或径达于海,或由湖以达海,无论矣。其在阜宁境者,一出夹河至清沟入湖,一出清水港经戛粮河入湖,一出潮河至虾须口入河,南以孙家庄南河心为界,西南以夹河中流为界,东南以清水港中流为界。荡之属盐居其大半,属宝者西南一隅,属阜者只沿荡北一面而已。南北袤三五里不等,东西广二十余里,皆为阜境。自坝水不常东注,荡已渐涸为田。孙家庄向在荡中,今则陆行可至,非复当日茭苇盘错,凫雁为邻,有满目汪洋之叹矣。夫荡亦非自古有也,旧时盐邑诸水皆西北汇射阳湖,后黄决入淮,河堤屡溃,射湖淤溢,水无去路,横溢散漫,没及田庐,潴蓄于卑洼之方,浸淫而为荡。二百年来,田沉水底,桑麻乡壤,一望蒲荷,兹者变泽薮为膏腴,岂天心将复之机于斯见欤?)疑大孙庄附近在明代为荡边之陆家垛,以河决沦而为荡,庄民讹为清代事耳。” 

 

今天的九龙口村,原名沙家庄(后改称小沙庄)。光绪《盐城县志·舆地·庄镇》(卷一)共记有27个庄镇,沙家庄为其中之一。《志》云:“沙家庄,县治西北约百里。”《坛庙》(卷二)记沙家庄有文昌宫,为盐城全县九座文昌宫之一,可见其地儒风之盛。又记有都天庙,为盐城全县六座都天庙之一,主要是祭祀阴济王(唐代张询,亦称杜根洪),祷告祛避瘟疫。光绪《盐城县志·武备》(卷六)记隶属沙沟大汛的有神台汛,驻防兵五名;黄土沟汛、崔家庄汛、楼夏庄汛、沙家庄汛各驻防兵三名。并云:“汛地多湖荡,南通兴化,北达阜宁,西界山阳高宝,烟水渺茫,萑蒲茂密,向为藏奸渊薮,行旅恒被其害,宜多设巡船,选择干弁,往来巡徼,以清伏莽,渔舟亦宜编立字号,互具保状,以便稽查。”

 

光绪《盐城县志·河渠志》(卷三)中还记有与九龙口相关的荡区与河流等,如绿草荡,记云:“在溪、泾两河之间,上属山阳,下属盐城。”此当为今九龙口西部荡区。

 

泾河,记云:“源出山阳之运河,由闸进水,下流分为三枝,南一枝,半属宝应,半属盐城;北一枝流入绿草荡,半属山阳半属盐城;中一枝全属盐城。明景泰五年知府邱陵建闸置仓,交况盐城漕粮,久之,仓废闸存,厥后时塞时开。国朝康熙三十九年总河张鹏翮奉旨挑浚,嘉庆十二年、十五年、十九年皆浚,同治元年大加挑浚挑河,按亩摊捐,宝应盐城由山阳示谕,统征兴办。”泾河,今仍名泾河。为九龙口上游来水主要河流。

 

      溪河,记云:“一名大溪河,源出山阳之运河,有石洞十座进水,至赵家堡以下入盐城界,东流入马家荡。雍正中,知府朱奎扬详请起夫挑浚,乾隆十一年知府卫哲治复浚,乾隆五十六年、嘉庆二十年、同治六年皆浚。”今大溪河上游区域,已于1990年前后垦为渔业养殖区。

 

涧河,记云:“源出山阳之运河,至泾口东之古射湖堤入盐城境,东流入马家荡,下射阳湖。明万历二十一年、天启四年、国朝康熙三十九年、五十七年、雍正九年、乾隆三十一年、道光三年、十六年、咸丰元年均浚。同治元年,漕督吴棠以皖寇故,大挑全河,下游在盐城者,由府饬盐城县接办。光绪三年,总督沈葆桢拨银二万八千两委候补道张富年兴挑山盐涧河,自兴文闸至流均沟,今复淤浅。淮扬道谢元福详请挑浚。涧河口淤田,每年额征银二百二两六钱八分三厘。道光八年知县臧新芝详请留存县库挑浚涧河。旧志有流均沟而无涧河。考流均沟古为涧河之委,由此东入马家荡,下虾、须二沟,入射阳湖,其道径直,后闭流均沟,引涧河水至泾口北过清沟、轧东等沟下湖,道远数十里,居民行旅交病。康熙四十五年,黄河溃童家营,泾口以北悉淤,涧河乃自决流均沟故道,朝使者欲因民便开流均沟,而山阳令与土人龃龉,诡奇词以阻,于是复闭涧河,下流日高,上流湮塞,三城积水不泄,民至架水而栖。至康熙五十九年,知府刘沄始复流均沟古道,民大称便。今以流均沟为庄镇之称,无称涧河为流均沟者。”涧河,今仍以此名,通流均镇,今镇已属淮安。

 

市河,记云:“源出山阳之运河,至蛇风穿古射阳湖入盐城界,过都梁朱家园入浅荡,又东入马家荡。乾隆八年,山阳知县金秉祚详请开挑,起阜成门至马家荡,长一万四千五百余丈。同治元年,山盐士民以河淤田废,呈请兴挑;三年,知府章仪林饬山盐二县会勘兴办,至次年秋竣工,计工长二万七千余丈。又有小市河、十字河,为市河之分支。小市河,至左乡穿古射阳湖入盐城界,过八社南流至黄荡下闸东北隅入浅荡,又东北入马家荡十字河至梁家舍,穿古射阳湖入盐城界,过黄荡到卢家围入浅荡,又东入马家荡。”市河,今仍以此名。此外所记姚家河,在涧河南岸,溪河北岸,亦入马家荡,未知是哪条河之旧名。

 

又有蚬沟,记云:“由沙家庄分荡水东流,经祥梅河,又东入太虚沟。”蚬沟今称蚬河,祥梅河即蔷薇河,太虚沟今作太绪沟。 

 

在这些史志中还记述该地区的一些奇闻逸事。光绪《盐城县志·杂类·祥异》(卷十七)记云:“怀宗崇祯四年二月,湖中得一物,羊头鱼身鳖足,三月有小儿鬻鳝于市,鳝生角,长寸许。是月,湖夜吼,如万马西来。唐桥支姓家屋中出泉。五月,有大鱼自射阳湖入涧河,水喷薄高丈许(孙榘《被缨集》)。七月,霪雨倾盆,淮黄交溃(吴甡《柴庵疏稿·为灾民急祈蠲振疏》),兴化、盐城水深二丈,村落尽没(《明史·河渠志》),老弱溺死,少壮逃避,或系舟树杪,或栖止城头,百里无烟,啼号不绝。抚按疏题,量减新增辽饷三分之一(《柴庵疏稿》)。十一月,直隶巡按饶京疏报淮之盐城、扬之兴化、宝应,棋布于河海之滨,今岁苏嘴、建义决,两大口各二三百丈河水,直从两决口入射阳湖,各邑尽沉水中,当乘时议筑(《行水金鉴》引《崇祯长编》)。十二月,冰合一月,广长数百里(《被缨集》)。”光绪《盐城县志·杂类·拾遗》据《山阳志》及《淮流一勺》记云:“射阳湖界山阳、宝应、盐城三县,自湖滨至羊肠集,相传有‘九里一千墩’,高下大小不一,而累累环列。有窃发者,所藏多巨木瓦缶,或空无一物。惟一大墩,四面有石门,其上土卸,各露尺许。土人云,时闻吼声,虽与民居稍近,无敢开视者。此乾隆七年事。”

  

  关于九龙口文士。光绪《盐城县志·人物二》(卷十一)所载《刘沁区传》实际是记述九龙口文士的专条。文云:“刘沁区,字水心(程志、沈志),号西溪(见成永健《偶存诗集序》)。髫年居丧,尽礼如成人,日与孙东海、姜木生讲学论道(刘楹所撰《伯父水心先生传》),有声文坛(程志、沈志),少罹世故,鲜他好,独喜诵古人诗(《西渚诗存·自叙》)。生平尤瓣香刘随州,刻《随州集》行世(程志、沈志)。游郡城,馆于侍讲邱象升之桐园(乾隆《府志》),篝灯夜坐,把酒论文(邱迥《西渚诗存叙》),有针芥之合。山阳邱迥(迩求)、周云书(霖侯)、戴暲(闇士)皆从学诗(乾隆《府志》),而与钱塘冯景(山公)为忘年交(冯景《西渚诗存叙》)。其所为诗温柔敦厚,一唱三叹,有风人之遗(乾隆《府志》)。尤究心时务,每发为歌咏。以岁贡选择授铜陵训导,不就。卒年八十,遗命不用僧道治丧(刘楹所撰传)。著有《西渚诗存》二卷,迥取付剞劂(《西渚诗存·自叙》),四方争购之(沈志)。又著有《四书疑问录》、《桑海余痛》、《淮志补遗》等书(刘楹所撰传),惜散佚不传(程志、沈志)。沁区,沙溪人也,其后沙溪有姜筜(苍水)、刘有光(次熙)、刘梁(奕山)皆以文名江淮间。梁,甲午举人,文誉震一时,素好义,尝应试金陵,有友暴卒,罄赀殓之,至不能归弗恤也,年甫壮而卒(节采沈志)。”另,此志《艺文志上》(卷十五)录有刘沁区《刻刘随州集叙》、《〈西渚诗存〉自叙》,《艺文志下》(卷十六)录其《弔唐荩侯先生》、《哭亡友赵箕陈六首》、《孙东海先生索和老梅诗》、《秋夕高子上招宿俣园,喜唐荩侯先生自庄适至,得留字韵》、《潘若谷招饮翼园,同叶君坦、高子美、子佩论文竟夜》、《王筠长先生久客京师过邸舍话旧赋赠》等十一首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