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九龙口之传说故事

 

【九河口与九龙口】   传说,很早以前,九龙口这地方一条河也没有,连一口古井里的水都被一条大蟒喝干了。由于大蟒的危害,居民逐步移走,使这里成了一片荒滩。

 

后来,天上有一对白龙,一公一母,腾云驾雾,飞过这块干地,它们看到一条大蟒在为非作歹,就降落下来。龙来了,水就来了。龙一下来,就跟大蟒搏斗。蟒本来斗不过龙,何况是二龙。蟒看这地方蹲不住了,就边斗边逃,逃向了西北方向。这时,母龙要产蛋,公龙就单独边斗边追。大蟒看到追来的只是一条龙,也就不大像先前那么紧张了。但它已经决定离开这里,也就斗斗游游。不觉游到了洪泽湖。赶到湖边,两下里仍是一个不让一个,拼死扭打。结果,同归于尽,一起泡到湖里喂鱼了。

 

再说,这条母龙,就在沙家庄西头,产了十个蛋,掩在土里。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孵出了十条小龙。这下子,加上母龙就是十一条。这十一条龙,经常分别向四面十一方游,游去又游来,游呀游呀,就游成了十一条龙漕。它们又经常由母龙领着一起到南边和西北部去洗澡。洗呀洗呀,就洗成了两个大汪塘。这就是龙池。现在人们把南边的叫南龙池,北边的叫北龙池。

 

后来,有两条小龙不幸死了。所以十一条龙漕有两条逐渐淤塞,只有九条通向四面九方了。

 

有水就有鱼虾。有了鱼虾,渔民就来捕捞。但有九条龙在这里游玩,洗澡,翻腾,捕捞很觉不便。于是,有个姓尹的渔翁带头在沙家庄西头,就是现在瞭望塔的墩子上建了一座迎龙庙,叩头跪拜,请龙进庙收香火。这些龙,也就入庙,成了正果,接受人间香火了。

后来,渔船、取肥船、交通联络船……打鱼,取肥,来来往往,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就逐步形成了九条河。九条河口的汇合处,就是九河口。

 

这九河口怎么又叫九龙口的呢?那是在明朝年间,建阳人为了纪念南宋丞相陆秀夫在厓山九龙地方殉难,而找了这个相应的水域九河口,用了七七四十九条大船,请了七七四十九名和尚,做了七七四十九天水陆道场,祭奠陆忠烈公;同时,在迎龙庙祭奠幼主帝昺。由此,这九河口就改称九龙口了。

 

【沙溪镇的由来】   沙家庄原称鲨溪镇,不是姓沙的“沙”字,而是鲨鱼的“鲨”字,后来为书写方便,才改“鲨”为“沙”。相传,远古时期,东海来了一条大恶鲨霸占了这里的滩地、湖溪,不但吞噬了水里的生灵,还上岸骚扰百姓。当方土地将鲨鱼作恶之事奏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派东海龙王的九个儿子(九条青龙)前来讨伐恶鲨。谁知这恶鲨骁勇异常,双方鏖战多日,竟不分胜负。战到最后,九条青龙与恶鲨同归于尽。恶鲨遗体十分庞大,填高了湖溪。又过了不知多少年,人们在上面建起了一座小镇,取名“鲨溪镇”,而现在的九条河,则是当年为民除害而牺牲的九条青龙的化身。此为九龙口形成的一种传说,还有一种斗恶蟒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条恶蟒在此兴风作浪,或口吐大水,淹没村庄,或吸干湖荡,枯死禾苗,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东海九龙闻汛后,不远万里,腾云驾雾,直奔巨蟒而来。由于那巨蟒刁钻狡猾,而且力大无比,九条青龙便深扎水底,协力压住巨蟒,经过几番激烈斗争,这条恶蟒终于被憋死水底。然而,九条青龙由于用力过猛也英勇献身。它们协力与恶蟒搏斗的地方,就成了呈放射状的九条河流。

 

【大禹驾龙治水与九龙口的故事】   舜帝的时候,天下洪水滔滔,九州百姓吃不安顿,住不安身。舜帝的双瞳仁子只差急成八个,因为负责治水的大臣换了一个又一个,总是没得办法制服洪水。这时有个年青大臣挺身而出,说他有办法哩。舜帝一看原来是大禹。这大禹正是原先治水大臣鲧的儿子。望望舜帝疑里不思的,大禹便说:“我做了一个梦,天帝说东海龙王有办法,只要我能请动他就不愁大水治不了。”舜一听,上天把治水的办法告诉了大禹,那自然就是大禹能够胜任了,便命令大禹当了全国治水总官。

 

第二天一早,大禹就带着手下来到东海边一座高山上,叫手下人放声喊去:“东海龙王,禹王有请!”只见天水茫茫,哪里分得清哪是地哪是海哪是天?喊了数日,连个回声都没有。但大禹还是相信天帝说的话,只要请动东海龙王,不愁大水不治。东海龙王在哪里呢?大禹一想,调来蛙王,令它带着大小蛙子对着东海一阵狂喊,没到半个时辰,海滩上冒出一个大海龟,探头探脑了半天,问:“禹王找龙王有何贵干?”大禹连忙躬身作揖,说:“不才得天帝之令,要请东海龙王助我平息九州洪水,烦劳龟相禀告。”龟相一听,转过身来,向着大海深处去了。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反正天上太阳出现了九回,月亮也出现了九回,手下的人劝大禹不要再等了,看来东海龙王是请不出来了,也有的说肯定东海龙王没有平息洪水的本事,不敢出来。但是哪里劝得动大禹。

 

终于在第十天的早上,太阳还没有出来,龟相又露出头来。大禹忙上前迎候。龟相说:“我们龙王也知道天帝有意于你禹王,只是你三年之内要做到三件事,我们龙王才肯出海帮你。”大禹忙问:“哪三件事,只管讲来。”龟相说:“箩筐担水,米斗量海,车里装个天。”龟相话音刚落,大禹的手下都发起怒来,挥起铲锹之类把龟相壳背敲个不停,到现在乌龟壳还是十八瓣子,就是那时候敲裂的。大禹忙制止手下,对龟相说:“请您代我禀告大王,我肯定做到,只是我一旦做到,就请龙王出海相助,千万不可等到三年。”龟相挨了一顿狠揍,但想想也不能怪大禹的手下,这不是东海龙王故意为难人家大禹吗,反倒好,让我吃了一顿饱揍,我就为你禀报好了,这三件事你是永远也做不成的,还说什么不能等到三年。龟相这么想着,摇摇晃晃地游回大海深处去了。

 

送走了龟相,大禹自然愁上眉梢,大臣们也都一筹莫展,你说箩筐是用来挑土的,担水怎么可能呢?米斗量大海量到哪年哪月?天有那么大,车子怎么盛来怎么装,再说这天在哪里?反正看来东海龙王这家伙是不肯帮忙了,再寻别的办法吧。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大禹说:“老天托梦给我,说必得东海龙王相助,不然大水永无平定之日。我们不要着急,再想想。”大禹愁啊愁啊,不知愁了多少时辰,在东海边连跺了几脚,跺出了个什么鉴湖、太湖,可是还是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这时有个叫涂山氏的少女得知这个消息,便对大禹说:“我有办法,只是你得娶我为妻。”大禹一口答应,当即在大臣们的主持下与涂山氏结为夫妻。第二天一早,涂山氏领着大禹看了三样东西,一样是门口泥巴筑的吃水池,一样是骡马喝水的食槽,下口是活动的,这第三样呢是一只盛满水的小瓦罐。大禹一看,立即心领神会,说了一声:“我有办法了,多谢娘子!”拜别涂山氏,吩咐大臣们忙这忙那,不长时间和大臣们又来到了东海边。大禹连呼三声:“有请龟相!”

 

不一会儿,龟相呆头呆脑地摇出了水面,上得岸来,说:“禹王,你这几日不去想办法,还在这里逛荡干啥?”大禹说:“东海龙王说的三件事我办成了,劳烦龟相请龙王出来帮我退水。”龟相哪里相信,说:“你禹王威风,诳了龙王不遭祸事,我若是误传了消息,龙王还能饶了我?这三件事你怎么也不可能办到啊,何况这才几天?”大禹说:“龟相请随我看。”大禹带着龟相看了三件东西。一件是箩筐,不过这箩筐里面全部用泥巴泥得严严密密的,一个大臣正用它挑着水哩。第二件是个米斗,不过这米斗的底是活动的底,抽掉底就是个无底斗了。龟相正在疑惑,大禹说:“你拿它送给龙王,它就知道了,这无底大海只有用这无底米斗量。”第三样东西一辆车上放着九个大瓦罐,每个里面都盛满了水。龟相说:“这里盛的是什么?”大禹说:“天啊!”龟相不相信,伸出细长的脖子,左瞧右瞧,还是莫名其妙。大禹说:“你看这水里不是有太阳,有云彩,不是天是什么?”龟相又问:“那为什么只有九个罐子?”大禹哈哈一笑,说:“本来还想多几个罐子,不过你禀告龙王就行了,我想九重天就已经够多的了。”后来的人为什么说天最多就是九重呢,大概就出自这个地方。龟相这么一看一听,知道这禹王非同凡人,赶紧向着大禹摇摇晃晃鞠了一躬,翻身游回大海。

 

大禹带着大臣们恭恭敬敬地立在东海边,静候着龟相回音。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反正日头从东边升了好几次,向西边又落了好几回。突然有一天中午时分,云雾大作,只听到东海上空一声大吼,原来是东海龙王现身了。东海龙王说:“禹王啊,天帝已经下了御旨,要我助你退水,你先办的这三件事还算不错,不过还有三件事你若是办成,说明你真是本领高强,我必定一心助你。”大禹的手下,气不打一处来,大禹也在紧张地考虑:“若是不听他的,反正他是不肯尽心尽力,他三心二意那水还是退不成。”东海龙王看大禹不吭声,那些大臣们全都在怒目而视,便说:“若是没想好,我先打道回府。”大禹忙说:“大王,您就说吧,我一定办到。”龙王说:“好!我要你办的三件事是:不用人抬,水上高山顶;不用人拉,牛马能耕田;不用伤命,恶蟒不长角也不长脚。咱们还是以三年时间为限。”也不等大禹答话,东海龙王龙尾一摆便消失在无边无际的东海里了。热辣辣的阳光下站着大禹和他那帮目瞪口呆的大臣们。

 

半天恍过神来,大臣们对龙王故意刁难骂个不停,大禹也没有想到龙王会这么挖屈阴绝。你说从来都是水往低处流,不让人抬,水能上高山顶吗?现在是要你帮我们退水,你倒好,反过来要我们水上高山顶。牛马骡子那是帮畜生,它们怎么会听你使唤去耕田犁地呢?还有你说这恶蟒,要么你就把它打死好了,不让它长角长脚的,还不让伤它的性命。你说你这龙王不是成心不想帮我大禹吗?但想来想去,觉得天帝说了只有东海龙王能退水,现在只能是快想办法早想办法。大禹便命令大臣把问题带回部落,约好三个月后还在东海边会合。大禹自己连忙再去找他的那位多智的涂山氏,可是找了好久才找到,不过涂山氏再也不能帮他出什么主意了,因为她已经在山顶山化成石头了。听部落里的人讲,大禹走后,这涂山氏天天在山顶上呼唤大禹,后来有一天她的呼唤声化作了松涛,大伙一看,原来她已经成了石头人了,人们便把这石头称作望夫石。大禹听了,心里很是悲伤,他拍着望夫石,大呼三声“我儿呢”。刚呼完第三声,只听喀嚓巨响,望夫石肋下裂出一个大口子,从中蹦出一个胖小子,小子见风长,眨眼间便成了和大禹差不多高的大小伙子。这个小伙子不是别人,就是大启。这大启很快便成了大禹得力的帮手,后来建立中国第一个家族制的王朝夏朝。

 

大禹得了儿子大启自然是高兴不已,只是东海龙王要求的这三件事,还是象石头一样压在心上。这时大启象是知道父亲心思一样,自告奋勇地到部落里寻找计策。大禹跟儿子约定三个月后在东海边会合。

 

三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大伙都如约而至。先到的一批大臣带来了一位白胡子老木匠,这位白胡子老木匠献上一条计策,用木头打制了一节水槽,然后用绳子把水桶顺着斜槽拉上来,然后再接着上另一节斜槽,虽说大伙都累得气喘吁吁,但是总算是把水从低处运到了高处。大禹看了看,觉得办法是个好办法,只是这样把水运到高山顶,那还不把人给累死?他想起前面用箩筐盛水、米斗量海和车子载天的事情,灵机一动,说:“我们在每节斜槽口修个小水塘,把若干个无底米斗放在斜槽里,再把车轴搬下来联上斜槽,不是就可以很轻松地把水运上山了吗?”白胡子老木匠便按大禹的意思,很快制造出运水上山的水车,这东西不好用手拉,大伙七言八舌地一商议,便想起用脚去踏,一试果然很灵光。为了让踩车的人既安全又不太累,大禹又想了办法,搭了个可以扶也可以趴的木架子。既然是从车载水而来,大禹便把这东西称作水车,那运水的米斗就叫水斗。这第一件事算是办成了,大禹那个高兴啊,与大臣和乡亲们手舞足蹈了半天。

 

这时又来了第二批大臣,他们带来了一位白胡子老农民,这位老农民身后一帮人赶着一帮牛马骡子,还找着弯弯曲曲的木头,大禹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白胡子老农民来到大禹跟前,说是可以不用人拉,让牛马骡子耕田,只见他拉过一匹马来,把那弯木头驾在马颈项上,左扎一道右扎一道,后面拉着一把木犁,用绳子一抽,“驾”的一声,那马拉着木犁犁起了地,真是比人犁的又快又好,笑得大禹合不拢嘴,连声说道:“好好好,快把牛拉上来我看看。”白胡子老农民拉上一头牛,开始驾木头时还算好,可是拉了两步,这牛怎么也不肯往前走,那白胡子老农民用绳子不停地抽也不管事,没办法再换一头,可是没想到拉了两步也是怎么也不肯往前走,换来换去,把带来的十几头牛换遍了也不顶事,白胡子老农民也累坏了。大臣们说:“这牛可是太不听话了。”大禹也在想这老牛不肯耕地,那东海龙王肯定不答应帮忙,那这大水何时能退?自己性命是小,可是天下百姓如何能够安身?越想心里越是烦恼。他拉着老牛,也不管这老牛根本听不懂他的话,只是不停地对着老牛说啊讲啊,说自己怎么受命退水,东海龙王怎么三番五次的刁难,黎民百姓怎么的濒临灭绝,只说得泪如雨下,悲声连连,周围的大臣与百姓都听得掉下了眼泪。说来也是怪了,那老牛听着听着,也慢慢地向前拉着犁,一会儿工夫耕出一大片,可是大禹这悲声一停,老牛又不肯拉了。没法子,大禹又是一阵哭啊一阵说的,那老牛又不停地耕起地来,大禹这声音一停,老牛也停下了脚步。换了一头也是这样,再换一头还是这样。大禹这下算是弄明白了,这牛耕地非得这么的吆喝,便把这法子教给了白胡子老农民,并让他把这办法告诉大家,白胡子老农民哪里记得住那么多的话,只记住了个调调,唻啊唻噢啊噢的一阵,反正这么一吆喝那老牛也不停地耕起地来,这不就得了。后来的农民谁用牛都得这么唻啊唻噢啊噢不停地唱,可是谁也不知道究竟唱的是什么,也不明白这老牛怎么一听这唱就肯埋头耕田。这唱也没什么名目,人们就称作打唻唻。

 

三件事办成了两件,可这最后一件不知道能不能办成,大禹还是急啊。接着来了两三批大臣,都没有想出什么办法,因为大伙连个恶蟒的边也靠不上。大禹更是着急,这可怎么办呢?这时,只见儿子大启跳跳蹦蹦地来了,一看他高兴的样子,大禹就知道这小子应该是有办法了。还真是的,原来这大启到了部落里,在一位白胡子老猎手的带领下,在恶蟒山的山洞里找到了那个又长角又长脚的恶蟒。初一见,这恶蟒与那东海龙王的模样也没什么差别,只是听白胡子老猎手讲,恶蟒每个月要巡山巡水一次,哪次都要兴风作浪,祸害百姓,总要有七七四十九种动物献出自己最宝贵的一对幼男幼女,七七四十九个部落也要献出一对童男童女。东海龙王曾经与这恶蟒交过手,可是竟然拿这恶蟒也没有办法。白胡子老猎手是碰巧发现这恶蟒巡游结束游入洞内,才知道人们一直以来贡品实际是献给了这条恶蟒。恶蟒这次也是刚刚巡游回来,懒洋洋地盘卧在山洞的大石台上,听得大启进来,只是睁开红红的眼睛瞟了一下,便张牙舞爪起来。大启赶忙退出洞,爬上恶蟒山的山顶,对着上天大声呼喊:“天帝煌煌,速助禹王,恶蟒去角,四脚光光,随启下山,九州息浪。”这么大声祷告了也不知多少遍,突然恶蟒从洞内匍匐而出,角也没了,脚也没了,只见那恶蟒向着大启叩首谢恩,原来天帝本来想杀掉大蟒,但因大启要它助东海龙王平息洪水,这才留下它的性命。这一番说得连大禹都觉得惊心动魄,又听得大启一声召唤:“大蟒,还不快来拜见禹王!”只见丛林中蜿蜒游出一条巨大的蟒蛇,真的是又无角又无脚。也就是在这以后,不论大蟒小蛇谁也不能长角长脚。不过,正因为它们当初跟随大启治水有功,不但保住了性命,还成为夏部落尊奉的神灵。

 

大禹心下大喜:“这下洪水可退,百姓可得安生了。”他对着东海大声呼唤龙王现身。东海龙王摇摇摆摆出来,照旧是天空云雾环绕。听得大禹办成了三件事,东海龙王心中惊叹大禹得人得计,自己助它退水,定能在天帝面前立下大功。这时大禹说:“大王,我帮你前后办成了各三件事,现在你得帮我办一件事。办不成的话,你就得老老实实帮我治水。”东海龙王心想,你说的什么事我还能办不成,便说:“禹王请讲。”大禹说:“说来也很简单,那就是隔着肚皮看人心。”这下东海龙王傻眼了,半天没缓过神来,只得认输,说:“我听从禹王之令,情愿帮着治水。”大禹说了一声好,便腾身一跃,上了东海龙王脊背,开始了退水与治水的历程。这东海龙王在大禹的指挥下,北边用尾巴划出一道黄河,南边划出一道长江,中间又拉了一条淮河,接着一连几爪筑出了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真把它累得够呛。特别是里下河一带,再怎么治也不能如愿。东海龙王便又派出九个龙子在这长江、黄河、淮河之间帮着大禹治水,九个龙子个个有着建功立业之心,可是这里是数水交汇,河道开了又淤,淤了再开,可是不久又淤,怎么也不能理顺,最终九个龙子化身为九条河流,这样里下河一带这才波平浪息,风调雨顺,成为一块宝地。百姓们饭稻羹鱼,其乐无穷,这一带也成了鱼米之乡。这九条河流就汇聚在今天的九龙口,那大小龙珠岛就是东海龙王为了记住自己的九子而遗在这里的两颗宝珠,有了这两颗宝珠,再大的水也淹不了,再大的旱也干不了庄稼。

(讲述者唐光英,记录整理者为讲述者姨侄唐张新。采集时间198612月。20119月,结合建湖地区其他传说重新整理。)

 

【九龙口与五谷树】   据说很久以前,荡和海是连在一起的。东海龙王常带着虾兵蟹将到水荡巡游,每来一次,滔滔大水总要淹掉上万顷良田。东海龙王有一个12岁的女儿,整天被关在龙宫里,除了练习武艺搅水翻浪,别的什么也不会,周边的人都叫她东海龙女。她的身边除了凸着眼珠、板着面孔的对虾,就是脖子一伸老长的海龟,她连个谈话的伙伴也没有。凶狠的父王,平时根本不疼爱她。后来,偶然听说海边陆地上便是人间,人间非常美好,她便要跟随父王出去,到人间来看看。这天,东海龙王又接到玉帝的御旨,要他巡游,不巧东海龙王身体有病,便派女儿带领虾兵蟹将巡游芦荡。这下子,东海边上百里村庄、万顷良田又该遭殃了。

 

  东海龙女起先十分高兴,终于可以看看这美好人间了,再一听要淹没上百里村庄、万顷良田,她心情一下子变得很糟糕。转念一想,反正是我独自带队前往,先让我看看再说。于是她下令虾兵蟹将一路不准惊扰。不长时间,便无声无浪地来到芦荡,在最大的沙村荡一带停下了脚步。她悄悄抬头向岸上望去,只见绿树成荫,莲荷满塘,人歌鸟语,异样风光。东海龙女变成一个农家姑娘,走上岸来。庄上人见来了个美貌的姑娘,热情地接待她。她看见和自己一样大的姑娘坐在树下,唱着歌儿,双手灵巧地织着渔网,她也接过梭子试一试,却怎么也学不会,羞得脸都红了。她看见和自己一样大的姑娘们在田里栽秧,把一望无边的大地绣成了绿色的绒毯,又惊讶,又佩服。她也走下水田,栽了老半天,才栽了一行,很难为情。可是百里村庄的人们都很喜欢东海龙女,教她这样,教她那样,老年人把她当作女儿疼爱,青年人把她当作姐妹称呼。人们还拿出万顷良田里出产的丰盛食物招待她,可是鱼呀、虾呀,她都不喜欢吃,只一个劲扒着香喷喷的大米饭。她不知道这是大米饭,只知道好吃。人们就告诉她,什么是稻子、麦子、豆子,还有高粱和玉米。

 

东海龙女在岸上整整玩了一天,她爱上了这个新鲜的世界,爱上了生长在人间的五谷,特别是她爱上了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阿祥。她不愿意再遵照父王的旨意,用大水冲掉自己心爱的东西,毁坏人间的一切。可是,违背了父王的意志,她回到龙宫就永远不会再有机会来到人间了。她左思右想,决定再也不回龙宫了,就留在人间,做一个普通的农家姑娘,和阿祥一辈子生活在一起。

 

从此,她就在这个村庄上居住下来,和人们一块播种五谷。晨光下,她和姑娘们在树下织网;晚霞中,她跟小伙子们在两岸对歌。不久,东海龙女与她心爱的小伙子阿祥成了亲,小俩口恩恩爱爱,日子过得甜甜美美。俗说龙生九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东海龙女生下了9只肉蛋,不一会从中蹦出9个小男孩。这时候全村的人才知道这个美貌的姑娘原来就是东海龙女。到底是龙女所生,9个小家伙落地见风长,不几日就长成年青力壮的小伙子。很快,他们不但把母亲龙女的搅水翻浪的本事学到了手,还学会了人间的十八般武艺。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像龙女一样,心地善良,热爱人间生活。这下子,沙村荡一带九里十八荡的百姓们,生活更加安定,真个是人烟辐辏,诸事兴隆。

 

龙宫一日,人间十年。东海龙王到了傍晚的时候身体逐渐舒服起来,一下子想到女儿下荡巡游的事,忙问左右龟相虾将。左右早就得知东海龙女决心留在人间,只是不敢报告。这下子,东海龙王大怒,率领千军万马来捉拿龙女回宫,还要惩办留住他女儿的沙村荡百里村庄。那天,天刚蒙蒙亮,滔滔的海水象浪山,滚滚的涛声象炸雷。东海龙王和虾兵蟹将出现在高高的浪尖上。全村的人都跑出来,围着东海龙女。她慢慢跪下来,流着眼泪,说:“父王啊,请你原谅女儿吧!”

 

东海龙王恶狠狠地说:“你胆大包天,违抗父命,竟敢逃到人间来了!赶快给我回到龙宫去!”

 

“父王啊,女儿已经爱上了人间。若逼我离开人间,女儿不如死了。”

 

东海龙王大吼一声:“不听父命,我就要冲毁百里村庄、万顷良田!”

 

东海龙女一听,知道再也没有办法让凶恶的父王回心转意了。她愤怒地站起身,含着泪水大声说:“父王!百里村庄的人们勤劳善良,我决不允许你伤害!万顷良田出产丰盛,我也决不让你毁害!女儿劝你收兵回宫,否则我和你的9个外孙必定誓死捍卫!”这时,在龙女四周,齐刷刷站出怒目而视的9个小龙孙。

 

东海龙王闻言大怒,呼风唤雨,扑面而来,还想象过去一样一口吞没百里村庄、万顷良田。可是没想到他那9个小龙孙本领了得,虾兵蟹将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纷纷败下阵去。这时,东海龙王亲自上阵,那自然好生了得,他左挟雷右挟电,上罩云下掀浪,9个小龙孙拼死抵抗,开头还能支撑,可是渐渐地有些吃不消了。正在此时,东海龙女再显龙形。人们看见一条鳞光闪闪的白龙腾空而起,从一道闪电中飞落在沙村荡正中的龙珠岛上,化作一棵开满白花的大树。这开满白花的果树深深扎到地下,为9个小龙孙支撑起半边天。东海龙王一见这形势,知道再也劝不回女儿,他也不想真的置9个小龙孙于死地,便无可奈何地撤兵回宫去了。百里村庄得救了,万顷良田保住了。

 

潮水退去以后,人们看见东海龙女所变的大树,依旧站立在那里。人们和她的9个儿子千声呼万声唤,可是东海龙女再也变不回来了。9个小龙孙从此就围绕在母亲的周围,日日夜夜守护着母亲,日子一久就化为9道河流环绕在龙珠岛四周。哪怕再大的水也淹没不了龙珠岛,所以龙珠岛又称作不沉岛。人们说那是九子护母,九条小龙在水下托着龙珠岛,东海龙王就是发再大的水也没法淹没。百里村庄的人们在每年春天大树开花的时候,都围聚在大树周围,祭拜东海龙女。日子一长,人们发现,如果这一年风调雨顺,这树的果子就结得像稻穗、麦穗以及五谷杂粮,告诉人们今年是个好年成!如果这年果子结得像小鱼小虾,准会发大水,人们只要提前做好防备,一样可以保住收成。人们非常感激东海龙女,为了纪念她,就把这棵大树叫作“龙女树”,后来时间长了,人们感激她给人们带来平安与丰足,又称作“五谷树”。

 

阿祥日夜思念东海龙女,舍不得离开龙珠岛,就在附近细珠岛上盖了个草庐。后来人们也不知道阿祥的下落,只是在草庐的门前长出一棵树,这棵树长出来就是两个干枝,像藤条一样缠绕着往上长,越长越高,人们就把这株连体树称作“情侣树”。在情侣树上面常常停着一对对水鸟,日夜鸣唱,好像是在歌颂东海龙女救助百里村庄的德行,又像是赞颂青年人的爱情与欢乐。百里村庄的人们便在小岛上盖起了一座寺庙,又设了香火,据说年青男女在这里祷告东海龙女和阿祥几句,真的可以做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

 

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去寻找逃到西洋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永乐三年(1405)正月里的时候,从太仓刘家港出发不久,还没进入外海,船队就颠簸颠簸异常,无法继续航行。郑和便问老水手们看有什么办法,大家说了许多办法都没有用。这时,有一个老水手说,听从苏州到苏北去的亲戚讲,九龙口那个地方有个曾经降服东海龙王的五谷树,是东海龙女所变,只要带上这棵树肯定能够平稳闯过四海。于是郑和便派老水手专程来九龙口,终于寻到五谷树,折下一个枝头,用龙珠岛上的泥土育在荷花缸里,又从龙珠岛四周的九条河里各舀上一瓢水浇灌下去,把五谷树带到了郑和的宝船上。这棵五谷树上了船,随郑和出黄海,过东洋,闯南洋,下西洋,总能平息风浪。从此,只要郑和奉命下西洋,总要派人到九龙口折上五谷树一个枝头,便能逢凶化吉,完成使命。到了宣宗时,郑和第七次奉命下西洋,他又派了一位老水手到九龙口去迎请五谷树,可是没想到这个老水手取到五谷树枝后,他怕路上太费劲,没用荷花缸盛放,也没取龙珠岛的泥土,更没有舀上九条河的水,扛着五谷树枝跑到附近一个繁华小镇首城(今收成)去喝酒,把五谷树枝顺手插在大路旁,等他喝完酒再出来,这五谷树已经扎下根去,任是老水手怎么想办法也拔不出来,老水手一着急就一命呜乎了。郑和的船队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五谷树枝,新皇帝催得紧,郑和没办法只好下令船队出发,这一次把风浪大伙折腾惨了,一路上船舶损失无数,船员死伤无数,郑和也病死异国他乡。人们都说,那是没有带上五谷树,没有了东海龙女的护佑,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结局。而插在首城那个地方的五谷树,却长得越来越茂盛,日子一久,以讹传讹,人们就把这五谷树说成是郑和从西洋带回来的。现在这棵五谷树还长在九龙口镇收成附近谭赵的大路边呢。

 

因为五谷树能够给人们带来丰足与安定,所以许多地方的人都想移植五谷树。可是说起来也怪,这五谷树挪离了沙村荡一带,虽然一样的生长,一样的会结出各种果子,却再也无法准确地预测年成。有人说,这是因为母子连心,五谷树离开了九龙口,就是东海龙女离开了九子,它能存活是因为想着九子,不然活都是活不成的。

 

(唐张新根据《五谷树》故事整理改编。《五谷树》,讲述者:吴文梅;采录者:赵长流、王正璋;流传地区:建湖县一带,载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盐城市故事卷》)

 

【马家荡的传说】   九龙口是马家荡的核心地带,那么马家荡是怎么形成的呢?在建湖、阜宁这一带有个关于马良的故事广为流传。

 

  相传很久以前,江北有个财主叫马良,他为人耿直,乐善好施。

这天,马良到镇江游玩,见天色已晚,便走进一家大客栈,只见客堂里坐了一屋子人,全是镇江有名的财主富商。其中有几个认识马良的,连忙趋前施礼,纷纷请马良坐首席。马良向左右扫了一眼,只见唯有一席空着,心中正觉奇怪,还未来得及细问,就被人家连请带拉地在空位子上坐了下来。

 

马良刚一坐下,一个和尚捧着文房四宝,就跑到了马良面前。马良问起缘故,这才知道,今晚是金山寺住持老法海请客,化缘重修金山寺,叠造一座小土山。按照事先商定的办法,哪位施主若肯坐首席,就承担这个工程的大部分资金。所以这个首席一直空着,谁也不敢去坐。刚才大家推推搡搡请马良坐上首席,这叫明抬举、暗作践。马良听了,心里也着实吃了一惊。但细细想来,倒正是个机会,何不趁此戳戳这些沽名钓誉、奸滑伪善之徒?!马良不紧不慢,接过纸笔,洒洒脱脱写了下去。众人以为写的是所捐钱财的数目,再一看,都吓呆得了!原来缘簿上面写着七个大字:“马良独修金山寺。”这时有个闻名江南的大富翁,气得摇头晃脑,大骂“狂生”,责问马良:“独修金山,土从何来?”马良微微一笑,提笔在纸上又加上一句:“不用江南一锹泥!”

 

马良回到家中,立即动工取泥,雇了几百条大船日夜兼程运往镇江。几年以后,他家的千亩良田就变成了一片水荡。传说这就是现在建湖县西部的马家荡。

 

金山寺重新建起,马良又拿出最后剩下的一百五十两银子,为金山寺宝塔装了顶。马良家财用尽之后,无法生活,只得四处讨饭,最后饿死在金山脚下。后人为了纪念他,在金山上修建了一座马良庙,至今还在。

 

(讲述者潘进儒、郭凤琴,采录者雷雨、泰宁。故事原载于《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盐城市故事卷》,本书据《建湖文史网》录入。马良与镇江财主斗富,这样的传说显然是后出的,它所传递的可能是江南人瞧不起苏北人,而苏北人又颇不服气的情绪,因为明代以后的苏北人许多是由江南迁移而来的。这个斗富的故事多少有些阿Q精神胜利法在里面,当然结尾又无奈得回到现实。)

 

【射阳湖的来历】   相传九龙口所属的射阳湖不是人工疏浚的,而是一群神羊用角“掘”出来的。

 

  从前,九龙口一带叫“射陂”地,没湖蓄水,干旱时无水浇灌,发水时积涝成灾,这片土地白白被荒芜。有一天,西方来了一个白胡老头,赶着一群羊在这里放牧,不料突降暴雨,羊群跟着头羊狂跑起来,白胡子老头在后边追赶。草滩上尽是杂草,无路可走,头羊就领着群羊使劲用角“掘”,“掘”到哪里,雨水就跟着淌到那里。后来,一群羊把这片荒地全部“掘”了一遍,就成一个大湖。从此,九龙口一带成了鱼米之乡。为了感谢头羊和它的孩子们,湖岸百姓为这个大湖起了个名字,叫“谢羊湖”。汉高祖刘邦即位,封“鸿门宴”救驾有功的项伯为“射阳侯”,封地即在古射陂一带。“谢羊”、“射阳”音近,于是“谢羊湖”逐渐改呼为“射阳湖”。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