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品韵赏淮杂之导游引路(杂技)

 

【“十八团”杂技】

 “十八团”杂技发源于江苏省建湖县境内,相传已有两千余年。县境内草埝口汉墓群出土的画像石刻中所表现的“百戏”画图,真实呈现了“十八团”艺人表演的跳丸、倒立、翻筋头、走索、弄球、吞刀、吐火等,形象逼真、技艺精湛,延续至今。“十八团”成为我国杂技三大发祥地之一。

 “十八团”位于建湖县中部(今县境庆丰镇)。东与盐城古范公堤相邻;西与本县近湖镇接壤;南和盐都皮叉河分界;北与钟庄、冈西两镇隔河,面积90余平方公里。历史上以庆丰为轴心的十八个自然村庄错落有致,形成十八个马戏团体的聚居地,且技艺超群,“十八团”因此而名扬天下。

     “十八团”杂技溯源于汉晋,形成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明末清初,“十八家”马戏班演遍全国,足迹遍布世界各地,新加坡、印尼等国家都有“十八团”传人。马来西亚“大王球”马戏团班主为“十八团”高氏兄弟,在东南亚一带颇具影响。史料记载,“十八团”杂技历史沿革已有十二代传人,清初,“十八团”成了杂技艺人群居地,“百戏”艺人达200多户,其中高、万、吴等十大家族技艺超群,名声远播。

 “十八团”杂技价值深远。其艺术价值:它融北派杂技刚劲粗犷和自身的柔美隽秀为一体,寓高难动作于轻松活泼、精巧之中,借鉴舞蹈、体操等姊妹艺术,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南派杂技特点。其社会价值:“十八团”杂技充分利用杂技语言的世界性,成为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桥梁,经贸合作的纽带,文化艺术传播的交流使者。其经济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特色文化和产业文化的支柱,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盐城市杂技团】

  1954年初,建湖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文化部的要求,将建湖境内的“双福”、“江河”、“新民”、“胜利”、“得胜”、“大众”、“新生”、“人民”8家马戏班子合并组建成建湖县杂技团,并于同年517日下达了成立建湖县杂技团的批复。

  建湖县杂技团成立后,坚持广揽原各班人马之长,统筹规划,安排练习。1957年,根据人员构成情况,将其分为建湖县杂技一团、建湖县杂技二团,单独组队演出。195910月,体制上升更名为盐城专区杂技团,“文革”后的1971年全团被调省集训,历时三年,回建湖后继续从事排练和演出工作。1983年盐城撤地区建市后,改名为盐城市杂技团。

  多年来,盐城市杂技团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立足基层,面向世界,排演了《对手顶碗》、《滚杯》、《春江花月》、《想》(软钢丝)、《斗士》(跳板蹬人)、《龙腾虎跃》、《雏鹰飞翔》等节目。“文革”期间,将杂技与生活紧密结合,排演了如《草帽》、《李庄的战斗》、《快乐的炊事员》等不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先后出访了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阿根廷、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波兰、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近年来,坚持杂技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个中心,先后参与三届中国·建湖烟花杂技节,并随市政府代表团出访韩国,架起了中韩两国人民友好的桥梁。

盐城市杂技团坚持走以人为本的道路,与江苏省盐城鲁迅艺术学校联合举办5期杂技学员训练班,先后有近千名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登台演出,还为8个杂技团培训学员300多名。杂技新人的不断成长,支撑了建湖杂技团走过50多年的辉煌历程。

 

  【杂技皇后夏菊花】   夏菊花是从建湖“十八团”走向全国的杂技艺术领军人物。这位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国际杂技大赛的评委,曾是武汉杂技团团长,后任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夏菊花本姓徐,原籍安徽省潜山县,生于1937年农历九月,时值菊花盛开,因以为名。五岁时,受战乱与贫困所迫,父母将她送给“十八团”夏家杂技班班主夏群做“压子”之女,遂改为夏姓。在“十八团”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小菊花六岁学艺,并开始登台演出,十岁前就小有名气。新中国成立时,流落在湖南衡阳的夏菊花随夏家班辗转来到湖北,加入新组建的武汉杂技团。

  1952年,前苏联国家马戏团来华巡回演出,夏菊花被《叼花》这个节目深深打动,决心将这一绝技学到手。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夏菊花便登台表演了她的新作《柔术咬花》,从此一鸣惊人,备受关注。不久,又随团前往朝鲜,为志愿军举行慰问演出。1956年,夏菊花作为中国艺术团的一员,出访西欧诸国,在《共产党宣言》首次发表的地方(英国伦敦)郑重地向艺术团的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夏菊花对杂技艺术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她对《顶碗》这一传统节目的改造与创新上。她凭借自己身轻体柔的优势,先改单手顶为双手顶,改单层飞燕为双层飞燕,继而又将拐子顶发展为衔着水碗转着顶,最后发展到用双脚夹着一摞碗做倒立、转体等柔术动作,突破了历来只将碗顶在头上的传统,把顶技与柔术结合起来,仅仅一年时间,就使《顶碗》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杂技比赛中荣获金奖,取得了中国杂技在世界杂坛的历史性突破,她自己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在法国、意大利、瑞典、柬埔寨、越南、古巴等欧、亚、美五十多个国家访问演出时,夏菊花被誉为“顶碗皇后”,不少国家的领导人还授予她“艺术勋章”或“议会勋章”。

  夏菊花淡出舞台以后,转而担负起编排节目和培养新秀的工作,把自己的一手绝活无私地教给学生。杂技女演员李丽萍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很快走上了国际杂坛,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198312月,十五岁的李丽萍在第九届摩纳哥国际杂技节上献演夏菊花亲授的《顶碗》,一举夺得“金小丑”奖,成为继夏菊花之后第二个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奖的中国杂技演员。

  198110月,四十四岁的夏菊花以全票当选为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她创办《杂技与魔术》杂志,组织国际获奖节目的观摩,筹建中国杂技学院,建设武汉杂技厅,还连年率团到日本、加拿大、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秘鲁等国访问演出,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5年,夏菊花专程来到她幼年学艺的地方——建湖参观访问,感慨万千。在盐城市杂技团的资料陈列室里,她一边认真观看各种资料与照片,一边满怀深情地说:“我的杂技艺术生涯,就是从‘十八团’起步的。我永远不会忘记建湖这片土地!”

 

【建湖杂技精品展】

盐城市杂技团坚持以杂技艺术为全团人员的唯一生命,通过大胆创新,改造创作演出了一批在国内外极具影响的节目,《对手顶碗》、《滚杯》、《春江花月》、《想》(软钢丝)、《斗士》(跳板蹬人)等节目先后在华东和全国获奖,其中《想》作为江苏省唯一一个精品参加第八届中国杂技比赛,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斗士》代表我省参加了第八届中国杂技金菊奖第三次全国杂技比赛获银奖。这两个杂技节目分别于2011年、2012年登上央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对手顶碗》节目被列入影片《杂技精英》在海内外放映。专题片《杂技故乡新苗壮》、《沃土上的鲜花》先后在江苏和中央电视台播映。

 

【献演“四季周庄”】

为打造国际旅游品牌,有“中国第一水乡”之称的昆山周庄,于20079月推出《四季周庄》。为组建强力演出阵容,演出组委会在国内选配优秀歌舞、杂技演出队伍。盐城市杂技团获悉后,精心组织,全力配合,得以顺利参演,派出副团长孙贵荣带领一支20多人的演出小分队来到江南古镇,精彩亮相《四季周庄》。盐城市杂技团的当年演出受到游客欢迎,同时也与周庄旅游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参演《四季周庄》的文艺团队中,像他们这样连续三年的愉快合作并不多见。

 

【惊艳“我要上春晚”】

中央电视台的“我要上春晚”是在全国影响很大的文艺栏目,建湖杂技的精彩表现也引起该栏目的高度关注,20112012连续两年发出邀请函,邀请建湖杂技团参与该栏目的录制。《启航》(转动软钢丝)和《斗士》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得到观众的热情欢迎。相信有一天,建湖杂技会走上央视春晚的正式舞台。

 

【江苏省杂技培训中心】

1997,省编制委员会和省文化厅批准江苏省杂技培训中心在建湖挂牌。近10多年以来,他们先后培训三期优秀学员,向各地输送杂技艺术人才120名,在培待分配的100名,去年又招生一批,正在初训阶段。

     在市、县主管局和有关方面的支持帮助下,与江苏省鲁迅艺术学校联合办班,利用鲁迅艺术学校优质的教学基础和师资力量,于1999年联合招生两个班,120人。和鲁艺学校的文化班、戏剧班、音乐班一样,配备专职文化课、基础业务课教师,专业课老师由团内高级职称的演员任教。由于教的认真、学的刻苦,两个班的学员经过几年努力,以优异的成绩和业务水平毕业,分赴到全国有关省、市地区,输送给专业艺术团体,深受好评。又在县职业高等学校划出教室、学生宿舍及训练场地1000平方米,设教室四个、练功房两处、办公室两间。于2004年,又招收学员120名,作为第二期培训学员,这批学员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均十分优秀,目前已走上工作岗位。

     县领导对杂技培训中心准确定位,“面向全国、立足江苏”,建设杂技艺术人才基地,完成了1500平方米的工程设施建筑,形成演出、培训、教学、文化遗产保护、学生生活、办公室6个区域;配置多功能教学厅和无纸化功能教学厅以及三个不同层次的练功房;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约200平方米,展出杂技发展史等。

  市、县把杂技艺术中心的建设已列入实事工程。打算投入1个亿建好艺术大厦,把杂技培训中心列为首项。艺术大厦由三大块组成:一是“江苏省杂技培训中心”,二是“江苏省杂技团”,三是“中国杂技艺术博物馆”,重点突出培训设施配套,形成完美的艺术培训基地。

  每年向全国输送人才100名以上,排出节目20个以上,培育杂技精英20名,创新高、精、美节目3个以上。经过培训,每两年充实杂技团30人以上,使队员不断更新,角色不断更换。连续四届入围全国杂技比赛决赛。其中《春江花月》和《青豆红豆》分别在第四届、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中获银、铜奖。先后在省、华东区和全国杂技比赛中获得各类奖牌56块。先后赢得“盐城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杂技界德艺双馨荣誉单位”等光荣称号。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