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品韵赏淮杂之相关链接
【建湖文化艺术中心】 在双湖公园的东湖之畔,有一台巨大的钢琴静立在那里,就连湖面上的粼粼波光,也好像是跳动的琴键拨弄起的涟漪。当你走进她的时候,大剧院舞台上绚丽的灯光,墙壁上婀娜多姿的杂技石刻、生旦净丑栩栩如生的彩绘画,一种对文化的亲近和对艺术的慕拜会油然而生。
建湖文化艺术中心位于城南新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38500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于2011年11月投入使用。文化艺术中心既是建湖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又是彰显淮剧、杂技传统文化特色的新载体。
文化艺术中心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分为A、B、C、D四个区。A区为综合演艺区,建有淮剧杂技大剧院,面积13154平方米,按照国家一级剧院标准设计,配有可升降、移动的舞台和多面LED大幕,所有音响、灯光和舞台设施均使用数字化智能操作,具备举办国家级杂技、戏剧活动的条件,同时可以承接大型演出和大型会议。B区为馆藏阅读区,包括图书馆、档案馆,面积9884平方米,全部按照国家一级图书馆、档案馆的标准设计建设。C区为特色文化集中区,建筑面积6249平方米,江苏省杂技培训中心、盐城市杂技团、建湖县淮剧团均聚集于此。在这个区域里有淮剧团、杂技团的团史陈列室,有两个开放式练功房,可同时容纳100人训练、排练,还建有一个可容纳300人左右的演出汇报厅。在这里,不仅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建湖淮剧、杂技的发展历程,还可以目睹演员的训练、排练和节目演出。D区为公共文化服务区,在近10000平方米的区域里,有文化馆、博物馆、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分中心,分布着大小20多个报告厅、展厅、活动室和专业创作室、教室。在文化艺术中心的南侧和西侧,还建有10000多平方米的开放式广场,既满足举行市民休憩和晨练需求,同时也满足露天小型展览、集会的要求。
文化艺术中心是建湖县委、县政府为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丰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而决定兴建的,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的综合性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同时也是展示建湖文化特色的地标工程。这标志着建湖文化事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让广大市民拥有了一个享受高品位、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有力改善了文化公共场所不足的局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扩大了淮剧、杂技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影响力。
【江淮戏苑】 坐揽双湖秀色,演绎淮杂风韵。江淮戏苑位于双湖公园西园,由溢香阁、淮剧杂技展示馆、室内戏台、票友俱乐部、艺术长廊组成,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2011年2月建成对外开放。江淮戏苑以淮剧杂技传统文化为特色,彰显了双湖公园的文化品位,具备淮杂的演出、史料陈列和体验功能,兼备淮杂艺术的交流、传播,已成为市民游园休闲的好去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被誉为“建湖淮剧杂技大世界”。
江淮戏苑临水而建,绿树成荫、粉墙黛瓦、飞檐雕栋,在水天一色之间,越发显得古朴而又端庄。从双湖公园南大门西行200米,便可看到一群仿古建筑静立在水边,一块重约20吨的卧石上刻着“江淮戏苑”四个遒劲大字。
穿过一条石板路,是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在广场的东边便是“溢香阁”。“溢香阁”是建湖境内唯一的仿古戏台,朱红色木质窗棂三面包围,顶部为三色彩绘,并配有晚间演出用的灯光,戏台的两侧有长约百米的连廊,台口悬挂对联一副——“倾(顷)刻间演千秋世事,平方地走万里山河”,让人一看便知:台上演绎无数的故事,也是人生的写照。在“溢香阁”的左前方有一块“闻香”石,高约1.6米,犹如一个古代仕女在倾听绕梁之音,听到动情之处掩面而泣。“溢香阁”和“闻香”石相得益彰,就像一幅婉约的画作,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静美。
推开江淮戏苑的大门,迎面是一面照墙,灰色的墙面、朱红的圆柱、通透的花格、精美的砖雕,一个硕大的“戏”字,十足的古韵扑面而来。大门的左侧是锣鼓架,直径达1米的大鼓和头锣(又称开道锣)威风凛凛,右侧有一个兵器架,陈列着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令人肃然起敬。踏进这古铜色的大门,便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步入大厅,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一泓清水缓缓流淌,石拱桥、石板桥和两座假山相映成趣,翠竹摇曳、树影婆娑,轻轻推开镶满铜钉的红色圆门,发出古老而久远的“吱吱”声,扶栏而立,令人心旷神怡。
大厅的东面悬挂一块匾额,上书“百戏呈彩”四个字,在20多平方米的墙面上,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了建湖杂技的起源、发展历史。建湖“十八团杂技”早在在汉唐时期就到京城和宫廷演出,清代中期走出国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湖杂技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汲取了吴越文化的精华,融汇了其他舞台艺术,形成了柔美新奇的南派风格,近几年在全国杂技大赛中获奖的《春江花月》、《想》等节目都是以柔取胜。为了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建湖杂技,这里还有一个专门的杂技体验区域,在大约90平方米的区域里陈列着排椅、转碟、空竹、地圈、花坛等十几种舞台上常用的道具和演出器材,特别是一件80年代生产的狮子披,曾经多次在东南亚、韩国、日本等地的舞台上做过展示,可以说是盐城市杂技团的镇团之宝。若是有幸,还可以在这里看到杂技团的老师做即兴表演和现场教学。
在大厅里,淮剧的展示可谓全面而又经典。“调比京昆原有别,音传华夏岂无根”这副对联既高度概括了淮剧舞台艺术,又告诉了人们淮剧的根在建湖。在西侧自南向北,从淮剧的起源、发展以及淮剧的行当、舞美、服装、乐队等几个方面,用图片和文字简单而又系统地介绍了淮剧常识,会让人很快便对淮剧有了直观的了解。在最边上的大玻璃橱柜里展示了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场景——《白蛇传·断桥》。《白蛇传》堪称淮剧的经典之作、代表之作。场景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由苏州戏剧服装道具厂承制,是非遗传承人李荣森大师的作品。
在大厅里还陈列了几十件珍贵的文物。已故“淮剧泰斗”何叫天先生生前演出的服装道具有蟒袍、高方(靴子)、中沙(官帽)、黑满(胡子)和马鞭。何叫天先生自幼随父学艺,亲历了淮剧在上海的百年历程,演过无数的角色,他的演出深受家乡建湖人民的喜爱。何家几代人都从事淮剧艺术,这些珍贵的文物都是由何叫天之子何双林捐赠的。被淮剧界誉为“活包公”的石麟童,曾获得过“文华奖”,他把一生献给了淮剧艺术,这里陈列的两双鞋子是他生前在舞台上穿过的高方和香鞋,也是他仅存世间的遗物。这里还保存着被誉为淮剧界“琴王”的潘凤岭先生遗存的一把淮高胡和著名淮剧作曲家、演奏家程少梁先生赠送的二胡。在展示柜里还展示了一批非常稀有的实物,比如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剧本、演出节目单、拍成电影的淮剧节目光盘、出自名人之手的淮剧脸谱。
在大厅的北侧,有一个淮剧体验区。戏剧人物绘画工作室,是为画家戴超先生专设的。戴超是一代戏剧人物画大师高马德的关门弟子,专攻淮剧戏剧人物绘画,在该领域享有盛名。淮剧音乐工作室,主要用途是为淮剧票友现场制作淮剧音乐带和演唱合成带。戏剧服装室,则被分成了“生、旦、净、丑”四块,分别展示了每个行当的服装和头饰,戏迷票友和游客可以在这里化妆穿着,过足一把戏瘾。在淮剧影像工作室里,穿上戏服的戏迷票友和游客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可以留下美好的舞台形象,刻录下永久的记忆。淮剧传媒工作室,专门用于淮剧杂技的研究、交流,策划淮杂及综艺活动,开展演出经纪服务,是推介淮杂文化的窗口、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
位于二楼的室内戏台,古色古香,灯光、音响一应俱全,是市民和游客听戏、品茶的场所,有200多平方米,可容纳150人近距离感受淮剧艺术。定期举办的淮剧名票名家演唱会、青春版折子戏、票友联谊会演出,场场爆满,好评不断。在二楼还有一个风格别致、环境清雅的淮风茶社,水乡风味小吃、各地名茶荟萃,是品茗小歇、好友相聚的绝好场所。
江淮戏苑是展示建湖淮剧杂技艺术的窗口,是建湖淮剧杂技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共同的家园,既是建湖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也是建湖依据淮剧杂技文化特色,尝试发展文化产业的“试验田”。年轻的江淮戏苑,正以她特有的魅力和勃勃的生气,笑迎天下来客,共赏杂技千年神奇和淮剧百年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