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河锦路》这一建湖旅游文化史料专辑终于和大家见面了,虽然从工作考虑上,这还只是第一册,因为我们都想着能继续把这个课题做下去,但那是后话。

 

旅游文化史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应该如何去编辑这样的一本资料,这在我们是第一回做的事,而其他的范例似乎也很难寻到。之所以要思考这样一个课题,那是因为大家都在想着,建湖这样的地方,在转型升级的实践中,有没有少些甚至没有污染,能够持久永续地发展增长的路径呢?这当然是有的,那就是旅游经济。不过,建湖的旅游赋存怎样,是否能够形成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支撑力量呢?我想,这就需要我们多做些理性思考。

 

理性思考建湖的旅游发展,是可以从各个角度去做的。我们政协文史的思考,自然应该有自己的特点。基于此,上届政协提出,从旅游文化这个角度对建湖旅游赋存、旅游发展方式等作些思考,并于201110月正式启动本书的编纂工作。

 

对旅游文化史料的认识,我们是在编辑过程中逐步丰富起来的。我们感觉,它至少应该由这样几个部分构成:一是旅游景区现状及其演变历史,所以我们在各篇中设置了景区概况、导游引路等章,又因为有些是名人景点,那么这些名人的生平事迹自然也属于需要介绍的内容。二是记载旅游景区的史志资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景区的演变历史,也是景区文化积淀的最基础材料,这便是设置史志选辑一章的原因。由于建湖立县较迟,好多的相关资料散布于盐城、阜宁、淮安、宝应、兴化等地的史料,同样的原因,建湖地区的文士立足建湖来记述史料,还只是近几十年的事情。这些都决定着这项工作的难度,但也正说明有做的必要。我们总是在想,这或许能够很好地激发建湖文士们记述家乡的兴趣。三是以地方旅游景区为题材的诗词歌赋、散论诸文、题词联语、图照摄像等文艺作品,这些作品一经诞生,在我们看来便成为一种文化史料,对其中的精品加以搜集,也是积厚景区文化内涵的主要途径,设置诗文选萃一章便出于这样的目的。当然,何谓精品,说起来好像有标准,但真正做起来,这个标准又似乎很是随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常常被用作解嘲之语。也正因为此,我们在选择时尽量放宽尺度,也就是说感觉不错的便作为精品加以收录,这或许是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四是景区相关的传说故事,它是用民间最初的眼光去解说景区的由来与历史,特别生动有趣,我们设置传说故事一章,正是要把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口头文学瑰宝加以保存。对民间传说故事的改编问题,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应该原汁原味,这其实是很值得商榷的。民间的传说故事从来没有一个原汁原味的定本,不断的改变是它的常态。可以说,同样的故事一个人一种讲法,虽说并非每一种讲法都是值得肯定的一种改变,但是改变是必然的。

 

旅游文化史料也许还应该包括其他内容,但我们想,主要的内容应该就是上面所说的这些了。地方史料、文艺作品的收集,听上去比较容易,但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其中的难度相当之大,再加之时间的制约,所以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还是很不够的。在这里,我们真诚地希望读者朋友能够给予关注,向我们多多提供这方面的资料。

 

还想说说,有一些内容不应该属于旅游文化史料的范畴。吃住行、游购娱,它的一般指引,这还是让旅游手册一类的书籍去完成。本书虽然介绍旅游景区的景致,但并不是导游手册。还有如未来的景区发展,严格地讲也不属于史料范畴,本书之所以记录这样的内容,一来是寄托我们对建湖旅游事业的美好愿望,二来把这个历史时段中人们的理想记载下来。这样说来,记载景区的愿景也似乎很有必要。

 

考虑到本书的可读性,我们总体上采用文学的笔调来叙述相关的内容。史志中选辑的材料我们没有去改写(当然也不应该改写),但对一些重要的内容作了白话文翻译,如,射阳湖疏浚的几篇奏疏,陆秀夫的几篇重要的传记。

 

不管大家是否认同我们对旅游文化史料的认识,全体编辑同志为此实在说是付出了很艰辛的劳动。一年多来,县政协文史委、文史组,还有特邀的县文联主席徐守忠、县文化局文艺科科长纪云梅、九龙口镇机关支部书记胡存楼等同志,大家一起商量着对旅游文化史料的定位,此书的框架结构、资料收集、写法与选择标准等等,畅所欲言,互通有无,这样的艰辛自然会让大家收获到成功的感觉。

 

本书从总体上分为三大块:第一篇至第四篇介绍的是建湖自然风光一块,我们选择了建湖旅游的第一品牌九龙口,充满迷趣的朦胧塔,建湖的母亲河西塘河,最为靓丽的双湖公园;第五篇、第六篇介绍的是建湖人文旅游一块,一个是陆秀夫纪念馆,一个便是乔冠华故居了;第七篇至第九篇,实际上属于有待提升的旅游资源的一块,有的已经得到重视并在不断开发,如建湖烈士陵园、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有的则属于有待重视、有待开发,如许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如文化内蕴丰厚的收成,而淮剧、杂技这样的文化金字招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何转变成为建湖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更需要引起重视。

 

很多工作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本书自然也是如此,它是所有参与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不过每位参与者又有着明确的责任,这里也是需要一一道明并表示感谢的。各篇编辑责任者是这样的,第一篇李世安、胡存楼,第二篇李世安、王学言,第三篇纪云梅、彭淑玲,第四篇彭淑玲,第五篇李世安,第六篇纪云梅、彭淑玲,第七篇李世安,第八篇彭淑玲,第九篇徐守忠,各篇中的《史志选辑》部分由唐张新完成,各篇中的《诗文选萃》部分由唐张新、李世安、彭淑玲完成,各篇图照主要由张万康、胡志超完成,各篇资料工作主要由彭淑玲、胡志超完成,陈季、唐海霞也参与了资料收集工作。金之愚先生承担了此书的统稿与初审工作。本书的出版印行工作主要由胡志超负责,彭淑玲、胡志超为责任校对,县政协机关张广春、庞小红、颜如超、周成刚、周永成、陈季以及特邀的姜宗新等同志也参与了本书校对工作。本书由顾小平、姜广荣装帧设计。对于所有的参与者,我们想说的太多,想表示的也太多,还是发自内心地说声:“谢谢!”

 

这里,还要特别地感谢这样几位专家。金之愚,本书的审定者,他年近八旬不辞辛劳,令人感动,更重要的是以他的学识使本书大为增色。李世安,本书主要编辑之一,凭着丰富的积累与才学,把挖掘整理建湖旅游文化史料视为己任。张万康,本书图照编辑,年事虽高,身体不适,与编辑组一起现场采访取景。王学言,一边操持建湖首届县委县政府长北滩旧址重建工作,一边心系编辑工作,不顾劳累,对本书有很多贡献。杜乃彤,《塘河》执行主编,对本书《诗文选萃》部分给予了热心帮助。

 

还要特别地感谢庆丰镇、九龙口镇、宝塔镇、建阳镇党委政府,感谢县规划与城市管理局、商务(旅游)局、文广新局、国土局、县新闻中心等部门与单位,感谢他们在本书编辑过程中给予的悉心指导与大力帮助。

 

《塘河锦路》在建湖旅游文化史料挖掘整理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初步的,我们深知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单从旅游资源这一方面讲,红色旅游有长北滩首届建湖县委县政府旧址,吕舍新四军卫生学校旧址,北左庄、汤碾新四军军部旧址,芦沟禅寺盐城中学生抗战夏令营,建河新四军苏中印刷所等;历史遗存旅游有草堰口古汉墓群,上冈汉代冶铁遗址,沿荡九里一千墩,收成晋东海王墓,草堰口唐代屯兵遗迹,花垛宋欧阳澈墓,永安元崔彬墓,刘桥明代御史坟,沈杨明孙榘墓,高作民国马氏兄弟墓等;自然风光与观光农业有弘宇生态园,神台河文化景观带,珍稀植物园,上冈现代农业产业园,恒济现代渔业产业园,城东现代农业示范区,城北都市农业示范区,梅苏现代园艺景观等;古镇名村有上冈古镇,肖庄古村,颜单大孙庄,庆丰小阜庄,冈东陈家灶锅,高作唐家大桥庄等;佛教文化有新阳泰山寺,建阳南林寺,颜单延寿寺,花垛开山寺等;文化旅游有庆丰十八团杂技,冈西剪纸艺术,恒济舞龙,建阳玩灯,建阳九狮图,上冈逗七巧等。这里只列举其中较为著名的部分,有些已经得到重视与开发,但更多地还需要我们去关注。如果再加上什么园区旅游、工业旅游等等,那么所需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我想,首先我们应该先从文史资料的角度多做些搜集与挖掘工作,让人们对这些旅游资源有更多的了解,进而发现其中的价值。所以,真心地希望我们能在《塘河锦路》续集中再度合作。

 

  《塘河锦路》编辑部

20121212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