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金球: 汉字简化的拓荒者、探路者

 

认识葛金求老先生是在续修《建湖县志》期间,感受到他的执着与坚韧,同时也感觉到他的探索精神与睿智多识。也是在那时,我知道他还是一位执着于汉字简化的拓荒者、探路者。几十年来,不论是汉字简化事业走俏之时,还是在汉字简化被打上大问号的电脑时代,他一直没有停止过披荆斩棘,一直没有停止过求索的脚步。有人说,信仰是重要的动力,它会让人们在拼搏中无怨无悔,在奉献中享受快乐。今天当葛金求老先生《字论》(暂定名)大作初稿已成之时,我们更应该去深味这位拓荒者在艰难中的努力,深味这位探路者在寂寞中的坚持。

 

葛金求老先生主要是从字论、字典(非规范简化字)、字表三个方面,对汉字简化进行理论与实际运用研究。

 

字论部分,是对汉字简化的辨理,由120个大小专题组成,就我看到的后80篇,可以说其探究的深度与广度实在让惊叹。在《汉字简化总体思路》中,他否定了汉字稳定说,认为必须对现行汉字作进一步简化,并提出三条思路,一是汉字整理(汉字爽化),实际是对汉字字音、字形进行规范;二是精简字数(汉字精化、汉字精兵化),即对异体字、专用字进行整理,并且推进简化方案中的同音替代与限量汉字中的同音替代;三是汉字笔画与构件简化。这一“三分法”的总体思路得到许多汉字研究专家的肯定,在此基础上,他又提出新的“三分法”,从汉字的音形两个角度出发,把汉字简化的思路明确为统音化(统化)、简化、线性化(线化)。统化主要是异读字审音与多音多义字统读;简化则包括简化的内板块与外板块,前者主要是音化、类化,后者为精化、演化;线化则主要是指对汉字进行拼形化,主要是汉字结构方式(表现为书写方式)的调整与统一。应该说,新的“三分法”的思路更具革命性,也更加明晰,更具指导价值。其实在《字论》中这样的真知灼见比比皆是。比如,他主张汉字简化的透明化,大约相当于我们现在常说的政务公开,也就是对汉字简化的具体操作交给大家公开讨论,然后经由专家进行筛选论证。

字典,我曾建议葛老先生改叫字库,实际是非规范简化字的字库,但细细一想还是叫字典准确。因为这项工作,葛金求老先生是把198610月国家语委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之外的简化字,搜集起来,并将每个字的出处与使用情况列出,而不是简单的列举。字典目前也基本成形,收录有近5000个非规范的简化字,其工作规模与难度可想而知。

 

字表则依据字论中提出来的原则,所作的梳理,以及字典中所列的非规范简化字,分类建表以便于指导汉字简化系统地进行。目前已经设有同音代替、字形整理、扩大类推、地名统一用字等40多种字表。

 

汉字简化几十年来对于普及教育、传承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过人们的生物本能就是忘恩负义,对于无言的汉字自然格外无情,许多人包括一些专家权威甚至要声讨汉字简化。对此,葛老先生在对“在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说法所作的批评时,这样写道:“从汉字发展史来讲,这一代繁体字,是印刷术产生后的产物,是地地道道的宋体字,宽算为唐代,也只有千年的历史。《论语》、《孟子》是篆书,今日的繁体字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籍,拿给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看,他们也认不得。真正的古籍是甲骨文,看来非得甲骨文进小学课堂才是?”很有见地,也很有逻辑力量。我想,这种理性正是葛老先生坚守在汉字简化研究这条日趋寂寞道路上的内在动力吧。(唐张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