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林 “十不要”的遗嘱(肖镇人)

 

季海林,是建湖县开发区钟庄社区的一个普通农民,曾上过两个冬天的“寒学”。晚年重病在身,临终前让其女儿记录整理了自己的遗嘱,其中关于丧事部分体现出来的精神,难能可贵,是一个移风易俗的好教材。

 

其写道:“在世孝顺真孝顺,大办丧事假孝顺。感谢亲友和邻居,后事不想麻烦人。趁我现在还能言,临终事项交待清。一不要烧纸和锡箔;二不要下跪磕头;三不要出声啼哭;四不要披麻送饭;五不要把骨灰带回;六不要棺材埋葬;七不要念经放焰口;八不要留牌位供饭;九不要换饭讲排场;十不要烧七和百日。”

 

中国古代的有识之士早就主张“厚养薄葬”,也就是季海林所说的“在世孝顺真孝顺”,如果在世不肯奉养,或者不能诚心诚愿善待老人,而在丧事上去铺张排场,只能叫“大办丧事假孝顺”。《韩非子》中有管仲破厚葬的故事,说当时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便让当时的国相管仲想办法破除厚葬之风。管仲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在他的建议下,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侮辱那个死者的尸体,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过了不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便被制止了。当然,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很难说,而且齐桓公侮辱死者的做法也有些过分,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薄葬”取向倒是很值得借鉴。

 

现在,丧事办理中的讲排场、搞攀比的奢侈之风,由农村而城镇日益盛行,不但浪费财物、影响风气,而且还骚扰居民、影响秩序。而这方面,我们的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倒是应该象季海林这位普通农民学习,勇于带头移风易俗,以身作则丧事从简。当然有关部门也应该控制墓地价格,倡扬骨灰的树葬、水葬等文明葬法,同时对那些假借僧道、假借风水看地的不法分子,非法进行的所谓佛事活动,认真清理整顿,提升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层次。

 

季海林的弟弟、原海军大校季阳林曾为盐阜地区的老革命、老将军、企业家、文学家立传,撰写了一部《盐城骄子》,作者在此书《后记》中专门记录了他的大哥季海林从简办丧事的“十不要”遗嘱,并这样评价道:“一个朴实勤劳的普通农民,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着别人,移风易俗,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其实,我想,季海林就凭这样的见识与行为,也当得起“盐城骄子”的称号。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