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部分】

 

道光十九年(1839)、二十年(1840)、二十一年(1841),连续三年发秋水,皆开坝放水,县境一片泽国。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兴化志》。

 

道光二十二年(18427月,遍地生毛。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清薛宫《濒湖书屋日记》。

 

道光二十九年(1849)秋,大水。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编纂光绪《盐城县志》时的《采访册》,以下简称《采访册》。

 

清文宗咸丰元年(1851),麦季丰收。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采访册》。

 

咸丰五年(1855113日,河水动荡不停,遍地生毛。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采访册》。

 

咸丰十年(18607月,运河堤决于露盘祠,县境大水。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采访册》。

 

咸丰十一年(1861),秋季大丰收。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采访册》。

 

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盐城知县陈荫培详开海禁,商民称便,然而随着大量稻米输出,米价成倍上涨。

  按,光绪《盐城县志》(卷6、卷7),《续修盐城县志》(卷4)并载。

 

清德宗光绪三年(1877)春,两江总督沈葆桢委派修补道张富年督浚北串场河。

  按,事载《盐城市志·大事记》。

 

光绪七年夏(1881621日,大雨,风拔木,海啸西溢百余里,漂没人民、冲毁庐舍无数。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采访册》,注引山阳徐嘉《海啸诗》。《盐城市志·大事记》亦载。

 

光绪九年(18837月,大雨成灾。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采访册》。

光绪十四年(1888)夏,大旱,海水倒灌。是年7月,遍地生毛,暴风十数日。秋,瘟疫,死者无数。是年,严重饥荒。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采访册》。《盐城市志·大事记》亦载。

 

光绪十七年(1891)、十八年(1892),连续两年旱灾、蝗灾,海水倒灌,庄稼失收。东部民饥,多逃往江南谋生。十八年1216日至19日,连续3天雪淞,时人不知危害,误以为甘露。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采访册》,注云:“似霜非霜,似雪非雪,父老或误谓为甘露。”

 

光绪十九年(1893),麦季丰收。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引自《采访册》。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两江总督刘坤一下令禁米出洋,以防资敌。未几,清廷与日本签订条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给直隶商人发放护照,复令盐城放米出洋。

按,李鸿章下令放米出洋,事见陈玉澍《后乐堂集》,《盐城市志·大事记》亦载。

 

光绪二十一年(1895)春,倭舰袭扰胶东一带,盐地百姓一夕数惊。

  按,据陈玉树《重修盐城县志序》。

是年6月,江淮大疫,民死无数。

  按,光绪《盐城县志·杂类》(卷17)记孝子李桂田、成毓麒救父事述及。其注云:“二人殁时,邑志刊成。邑人牒于县,请补录志乘之末,爰补缀于此。”也就是说,光绪《盐城县志》正文未载此疫,是因为此时正文已刻成了。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丹徒人黄立三创设盐城邮政局,湖垛、上冈设有分铺,是为县境新式邮政之始。至民国二十五年,盐城全县设盐城、湖垛两个二等局,上冈等5个三等局,草堰口、建阳、高作、虹桥、楼夏庄等12个代办所,裴刘庄、新河庙、小阜庄、吴家桥、李村、钟家庄、北左庄、古基寺、大崔庄、蒋营、顾家庄、孟家庄、沙家庄等32个郊外信柜。

  按,据《续修盐城县志·交通》(卷8)。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废除科举,乡间集镇兴办新式学堂。其时,盐城知县陈树涵将城西泰山寺改为县学堂,并将城中四义学改为蒙学堂,而以建湖季龙图在盐城兴办的养正女学,夏嵩、乔炳兴办的开明小学等最为著名。辛亥革命后,各村镇均兴办新式小学校,民国三年6月时,全盐城有学校160所,学生5300多人。

  按,《续修盐城县志·教育》(卷7)、《盐城市志·大事记》并载。据《续修盐城县志·教育》所载,至民国二十五年,今建湖县境内有私立群英中学1所,县立上冈小学、泰山院小学、李村小学、徐村小学、草堰小学、建阳小学、湖垛小学、芦沟小学、裴刘庄小学、楼村小学、沙家庄小学、太义小学12所完小,仅上冈地区就有冈北镇初小、文庙初小、陶家庄初小、吴家桥初小、杨家巷初小、范家坝初小、周家尖初小、沙汪头初小、东吉庄初小、沈家墩初小、徐家庄初小、朱三庄初小、果园初小、萧家荡初小、张家荡初小、金家庄初小、陈家桥初小、徐王庄初小、新彭庄初小、陆舍庄初小、桥头初小、小冈初小、裔家冈初小、龙开汪初小、大潭口初小、七里庵初小、沙墩初小、唐家营初小、院道初小、陈灶锅初小、陈家坎初小、刘家墩初小、南舍初小等。

 

光绪三十二年(1906),5月,大雨成灾;6月,运河堤开启车逻、南关两坝;7月,开启南关新坝。县境尽成泽国,民众纷纷逃往江南、上海一带。其间,境内早期淮剧艺人亦随灾民流入上海,是为淮剧入沪之始。

  按,水灾事,见《盐城市志·大事记》。淮剧入沪事,见《建湖淮剧》。

 

光绪三十四年(1908),盐城县设劝学所,推行新学,划全县为36个学区(后增至40个学区)。

  按,见《续修盐城县志·教育》(卷7)、《盐城市志·大事记》。

 

宣统三年(191110月,盐城宣告光复,成立盐城县民政署,设民政长。

  按,见《盐城市志·大事记》。

 

民国元年(191211月,盐城县成立县公署,改民政长为县知事。是年,盐属各区互选代表成立临时县议会及参事会,同时依照《江苏暂行市乡制》之规定,实行市乡自治,市设议事会及董事会,乡设议事会及乡董、乡佐。次年市、乡自治停办,改由县知事于各市乡委派助理员一名,奉行政令。时盐城县由原40个区划并为25个市乡,今县境内设有三丰市(包括今之庆丰、裴刘、芦沟、近湖东南一带,后改为盐城县第5区)、建高市(包括今建阳、高作、近湖西北一带,后改为第6区)、楼冈市(包括今沿河、颜单一带)、常盈市(包括今九龙口、恒济一带,后与楼冈市合并改为第11区)、湖垛市(今县城)、梁垛乡(今钟庄、近湖北部一带,后与湖垛市合并改为第12区)、上冈市(包括今上冈、冈东、冈西、新坍向东直至海边原北七灶)、草堰乡(包括今草堰口、宝塔一带,后与上冈市合并改为第14区)。市乡以下仍为保甲制。

  按,《建湖县志》是年记“变革清朝行政体制,县以下设市、乡”,所记过简。此为重大政制变化,此据《续修盐城县志·政制》(卷6)及《舆地》(卷1)补记。《盐城市志·大事记》载政制改革时,记云:“盐城县划并全县40学区为25市、乡。”此学区似有行政区划含义。

 

民国三年(1914),县境东部地区棉业始兴。

  按,《续修盐城县志·产殖》(卷4)记云:“民国三年,淮南设垦务局,期以五年废煎,事未果行,而大纲、泰和、大祐各公司纷纷集赀,于新、伍两场购地植棉,成效大著。灶民仿效,棉区日广。”

 

民国五年(1916),由夏及秋,大雨水,8月开启高邮车逻坝,县境圩破屋坍,田禾尽没。

  按,见《续修盐城县志·杂类》(卷14)、《盐城市志·大事记》。

 

民国七年(1918),县境草堰口人季龙图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

  按,见《续修盐城县志·杂类》(卷14)、《盐城市志·大事记》。季龙图,其祖上为盐城西北乡沙墩人,后徙居阜宁八滩(今滨海八滩),至清同治年间,季龙图15岁时迁居草堰口,师事陈玉澍。光绪二十八年中举,三十年进士,授法部主事,并与陈玉澍同被聘为盐城县学堂主讲。后留日。归国后致力盐城教育、公益事业之发展,是盐邑女子教育、养老、慈善、新式印刷等项工作的创始人。

 

民国十一年(1922),盐城县小学一律废止旧时所编文言教科书,改为白话文教材。

  按,见《盐城市志·大事记》。

 

民国十二年(1923),上冈镇刘启佑等在盐城创办景鲁商业学校,后于民国十七年改为景鲁初级中学,为当时盐城著名中学之一。

  按,见《续修盐城县志·教育》(卷7)。“景”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景”,“鲁”指孔子及其故乡,学校崇儒之道,可谓明矣!

 

民国十三年(1924),建黄沙闸。

  按,见《续修盐城县志·杂类》(卷14),其未云是否建成。黄沙闸的兴建对县境东中部地区抵御海潮侵袭甚有作用。《建湖县志》,记是年“卤水倒灌,冬季才退”,未详卤水所自。又记次年夏射阳河咸潮大上,亦未云黄沙河卤水。

 

民国十四年(1925),前清举人孙大鹏就孙氏祠堂建楼房12间,捐田五顷,创办私立海南中学。民国二十年,因大水停办(《续修盐城县志》记为民国十六年停办)。民国二十八年,其次子孙幼南在陈曙东等赞助下恢复海南中学。1942年底,为粉碎日寇扫荡,拆除校舍,学校停办。次年春,由民主政府复办,更名为“建阳县立海南中学”,成为盐阜淮地区最为重要的培养干部的摇篮与基地。同时,通过创办分校、分离办校等形式,派生出淮安师范、盐城师范、上冈中学、建湖县中、建湖县教师进修学校等多所学校。

  按,据《续修盐城县志·教育》(卷7)、《海南中学六十年校庆纪念册》等。

 

民国十七年(19281月,中共盐城县委员会成立,县委书记薛农山(一说黄进)。

  按,事见《盐城市志·大事记》。薛农山,今高作镇薛家滩人,早期共产党人,较早在盐阜地区开展革命活动。1929年因肺病回上海休养,是年冬参加中国托派组织,列名于陈独秀为首的给中共中央《我们的政治意见书》,被开除出党。1981年,病逝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

是年夏,旱,卤潮内灌。

  按,见《续修盐城县志·杂类》(卷14),《建湖县志》只记是年大旱,未记卤潮倒灌事。

 

民国十八年(1929)夏,大旱,河水尽涸。未几,西塘河马尾坝决,卤潮内灌。是年大饥荒,民多流亡。秋时有飞虫,荡区苇芦触之尽死。

  按,《建湖县志》仅记大旱、大饥荒。此见《续修盐城县志·杂类》(卷14),其注引焦循《北湖小志》:“乾隆甲午秋,有臭虫自南来,形如小鳖,累千盈万,几席床帐间,秽气可厌。《春秋》所谓‘蜚’也。”《公羊传》何休注云:“蜚者,臭恶之虫也,象夫人有臭恶之行。言有者,南越盛暑所生,非中国之所有。”又注云:“臭虫也。”《汉语大字典》(袖珍本)释《春秋》所云“蜚”为草螽,另释为一种有害飞虫,形椭圆,发恶臭,生草中,食稻花。今年所多发之稻飞虱,未知是否即此。

是年11月,国民党盐城县党部开始清党,逮捕了徐少南(县警察大队长)、高洁夫(公安局秘书)、刘宪文(监察长)、梁开甲(国民党部民众委员会委员,草堰口下彭庄人)等4名国民党改组派成员。经过审讯,认定其既是改组派又是共产党员,省民政厅下令枪决。吴广文此时虽与党失去联系,得知后说服其时任盐城警察大队中队长的父亲吴兆山营救。同年1224日,扣押国民党县长、县党部书记、保安队长等人,放走被捕的4人,吴父子逃入上海租界。此后刘汉民据盐城宣布独立。

  按,《盐城市志》记是年12月国民党盐城县党部、县政府逮捕改组派主要成员梁开甲等4人,改组派发动县公安局警察哗变。《建湖县志》记此事为吴兆山受国民党改组派指派,发动政变,并招刘汉民由上冈入城。此据梁开甲《关于北伐前后盐城地下党活动情况的回忆》等文章。

 

民国二十二年(193310月,江苏省第10区行政督察专员董汉槎召集盐、阜、兴、东、泰、江、高、宝、淮9县水利会议,倡言以美国棉麦借款建射阳闸,以解决卤水倒灌。后是议未果。直到解放后,射阳闸始真正动工兴建,并于19565月投入使用。

  按,董汉槎召集会议事,见《续修盐城县志·杂类》(卷17),其议虽未果,其谋可谓颇有远见。

是年,奉令废除沿袭清朝之上下忙(田赋之夏征、秋征)、漕米(漕粮征收)及带征各项名目,改为地价税,分两期征收。次年,改称田赋照。

  按,见《续修盐城县志·赋税》(卷5

 

民国二十三年(193410月,盐城县征集民工15000人,挑浚废黄河导淮工程。

是年,废止区乡以下的闾邻制,实行保甲制。

  按,见《盐城市志·大事记》。

是年,盐城县农产品代理运销分处仓库管理委员会于湖垛、上冈设立仓库,输棉花、稻谷抵押贷款,由江苏农民银行第十三区分行发放贷款,营业交易颇盛。

  按,据《续修盐城县志·产殖》(卷4)。

 

民国二十四年(1935),秋季大丰收,然谷贱伤农。

  按,据《续修盐城县志·产殖》(卷4)。

 

民国二十五年(19361月,上冈民众教育馆在上冈文庙设立,孟庄民众教育馆在孟家庄复兴庵设立,时盐城全县共4大民众教育馆,未几均奉令停办。

  按,据《续修盐城县志·教育》(卷7)。

 

民国二十七年(1938428日,日寇由盐城北犯上冈镇,上冈镇保商团在镇南徐家河阻敌,队长仇奎胜战死。次日,日寇侵占上冈镇,大肆烧杀,千年古镇尽成断垣残壁。

  按,《建湖县志·大事记》拒敌及敌占上冈均记在428日,《盐城市志·大事记》则均记在429日,此据夏瑞庭《故乡云》等。

 

民国二十九年(194014日,国民党江苏第一路游击总队司令马玉仁,在三淤尖(今射阳县陈洋镇东南)与日寇作战,英勇牺牲,为江苏省第一位在抗日战争中捐躯的国民党将领。

  按,据《盐城市志·大事记》、《建湖县志》等。马玉仁,今高作镇马楼村马家墩人。早年以贩私盐为生,后随徐宝山投身辛亥革命,因功升任淮扬镇守使等职,其所部军纪较差。军阀混战中失败后,在盐城沿海一带兴办农商。抗日战争爆发后,主动请缨,毁家纾难,最后杀身成仁。

是年1010日,八路军5纵队一部进抵上冈镇,中共地下党员赵敬之等接管设在上冈镇的盐城县第十四区区公所,是为盐城全县首家区级抗日民主政权。5天后,盐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按,据《建湖县冈西乡志》等。赵敬之,今上冈镇草堰口社区人,30年代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乡开展革命活动。抗战期间受陈毅指派赴泰州对陈中柱开展统战,后长期从事根据地教育工作。1947821日去行署请示专科学校筹办工作时,被国民党军黄伯韬部枪杀。

 

1941719,盐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颁布《赎田办法》,次日公布《减息条例》。

是年722日,新四军华中卫生学校在县境高作镇开学,陈毅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

  按,见《盐城市志·大事记》。

是年89日,新四军3师部队根据军部指示,对扫荡日伪军全面反击。721团进攻东夏庄,歼伪军70余人,并歼南夏庄出扰之敌大部,俘获人枪160多。继又袭击新河庙据点,活捉伪大队长1人,并进击三叉口、邢家舍之敌。822团攻克上冈,封锁与破坏敌交通。12日夜,7 20团奉命攻打湖垛日伪军据点,其中驻日寇30余人、伪军百余人,我军一度攻占湖垛西街及东岸盐行日伪据点,歼灭日寇20余人、伪军80余人,活捉伪团长1人。残敌退出据点后,隐藏于稻田中,次日拂晓,日伪增援部队到白庙与我增援部队打响,残敌亦反扑,我军撤出战斗。

  按,《新四军第三师军事活动纪事》,载《新四军第三师》(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2月第1版第608609页)。关于此次反击作战,《建湖县志·大事记》均记在89日,云:“新四军袭入湖垛、上冈等日伪据点,毙敌甚众,俘获伪团长,缴曲射炮1门,敌甚恐慌。湖垛敌放毒瓦斯,我伤亡数十人。”

是年918日,建阳县成立大会在高作镇西的季墩、陆墩一带举行。

  按,《建湖县志》记为“建阳县成立大会在季陆墩举行”,许多资料均此。

  实际季陆墩是季墩与陆墩两个村庄,季墩在高作河南约300米,陆墩在高作河北约300米,并非一个村庄。据《建湖革命史料》中所载老同志回忆,为便于撤离转移,当时成立大会是在河北陆墩高作河与洗泥沟交界处的大圩子召开的,高作河上上百条船搭建浮桥。《建湖县志(19862008)》附录中记为季墩也不太准确,较为准确的还是在季墩、陆墩一带召开。

是年9月下旬,为加强和扩大地方武装,新四军38旅以2413营地方化,其中1营和建阳地方武装组建建阳县大队,1营营长刘志良、政教单琦负责该县大队。

  按,《新四军第三师军事活动纪事》记在8月,似误,此时建阳县尚未成立。《建湖县志·大事记》记9月下旬建阳县人民抗日自卫总队成立,然未记主力地方化过程。《建湖县志·军事篇》记云:“新四军3师为支持建阳县建立抗日地方武装,派824团政治部主任夏琦率独立营部及1个主力连与郑贵卿带领的盐城县总队警卫连一部共200余人枪来建阳,合编成特务营,成立建阳县抗日自卫总队。”与此所记不甚一致。

 

194231,为切实保障人权,奠定民主政治基础,盐阜区行政公署颁布《盐阜区保障人权暂行条例》。

  按,见《盐城市志·大事记》。

 

1943323,日寇300余人、伪军百余人向高作一带进攻,我建阳部队一部抗拒敌人,激战3小时后,因敌众我寡,高作遂为敌占。当日晚,我军复向该敌袭击,将伪军全部击溃,并毙伤敌军20名,我军无伤亡。此后日寇30余人、伪军60余人企图在高作构筑据点,我军21团建阳县总队与地方民兵日夜包围袭击,20天打了27仗,日寇伤亡10余人,伪军伤亡30余人,遂于41被迫撤离,7日退出湖垛。

  按,敌人进攻高作地区事,据黄克诚、洪学智194342日关于盐阜、淮海区反扫荡战果致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及各旅的电报。(《新四军·文献三》第467页)我袭扰高作守敌事,据黄克诚19437月《盐阜区反扫荡》一文(《新四军·文献三》第482页)。《新四军第三师军事活动记事》194341日记述此役。《建湖县志·大事记》亦记此事,但仅记述设据点的敌军,所记战斗次数为18仗。

 

1943325,建阳总队在建阳五区,与途经此区的200余伪军激战半日,将其全部击溃,俘虏13名,缴获步枪10支。

  按,据黄克诚、洪学智194342日关于盐阜、淮海区反扫荡战果致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及各旅的电报。《建湖县志·大事记》未记载此战。另外黄、洪电报还记述25日晚,建阳总队一部袭击进沟,激战3小时,俘虏伪军25名,毙伤敌军6名,缴获步枪20支,完成任务后安全撤回;另一部袭击沟墩北的小曾庄据点,激战数小时后,安全撤回。进沟,不详所在。

 

194355晚,建阳县总队袭击上冈、草堰口日伪军,迫敌向湖垛撤退。同时建阳县总队攻击北秦庄伪军,全歼守敌,俘敌47人。

   按,见《新四军第三师军事活动记事》。《建湖县志·大事记》未记述袭击上冈、草堰口战斗。攻击北秦庄事记在5月初,战果未记载。

 

1943年,全县进行乡长民主选举,同时全面废止旧的保甲制,实行村组制。

  按,见《中共建湖县组织史资料》。《建湖县志·建置区划》记云:“民国三十一年部分乡改保、甲为村、组,次年,全县乡以下建制全部改村、组。”

 

19456月,久旱不雨,飞蝗为害,卤水倒灌。

  按,见《盐城市志·大事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