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中国杂技艺术的领军人物—夏菊花
夏菊花是从建湖“十八团”走向全国的杂技艺术领军人物。这位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杂技表演艺术家、国际杂技大赛的评委,曾是武汉杂技团团长,后任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夏菊花本姓徐,原籍安徽省潜山县,生于1937年农历九月,时值菊花盛开,因以为名。五岁时,受战乱与贫困所迫,父母将她送给“十八团”夏家杂技班班主夏群做“压子”之女,遂改为夏姓。在“十八团”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小菊花六岁学艺,并开始登台演出,十岁前就小有名气。新中国成立时,流落在湖南衡阳的夏菊花随夏家班辗转来到湖北,加入新组建的武汉杂技团。
1952年,前苏联国家马戏团来华巡回演出,夏菊花被《叼花》这个节目深深打动,决心将这一绝技学到手。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夏菊花便登台表演了她的新作《柔术咬花》,从此一鸣惊人,备受关注。不久,又随团前往朝鲜,为志愿军举行慰问演出。1956年,夏菊花作为中国艺术团的一员,出访西欧诸国,在《共产党宣言》首次发表的地方(英国伦敦)郑重地向艺术团的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夏菊花对杂技艺术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她对《顶碗》这一传统节目的改造与创新上。她凭借自己身轻体柔的优势,先改单手顶为双手顶,改单层飞燕为双层飞燕,继而又将拐子顶发展为衔着水碗转着顶,最后发展到用双脚夹着一摞碗做倒立、转体等柔术动作,突破了历来只将碗顶在头上的传统,把顶技与柔术结合起来,仅仅一年时间,就使《顶碗》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在1957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杂技比赛中荣获金奖,取得了中国杂技在世界杂坛的历史性突破,她自己也因此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在法国、意大利、瑞典、柬埔寨、越南、古巴等欧、亚、美五十多个国家访问演出时,夏菊花被誉为“顶碗皇后”,不少国家的领导人还授予她“艺术勋章”或“议会勋章”。
夏菊花淡出舞台以后,转而担负起编排节目和培养新秀的工作,把自己的一手绝活无私地教给学生。杂技女演员李丽萍在她的精心培育下,很快走上了国际杂坛,成为一颗耀眼的新星。1983年12月,十五岁的李丽萍在第九届摩纳哥国际杂技节上献演夏菊花亲授的《顶碗》,一举夺得“金小丑”奖,成为继夏菊花之后第二个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奖的中国杂技演员。
1981年10月,四十四岁的夏菊花以全票当选为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她创办《杂技与魔术》杂志,组织国际获奖节目的观摩,筹建中国杂技学院,建设武汉杂技厅,还连年率团到日本、加拿大、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秘鲁等国访问演出,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05年,夏菊花专程来到她幼年学艺的地方——建湖参观访问,感慨万千。在盐城市杂技团的资料陈列室里,她一边认真观看各种资料与照片,一边满怀深情地说:“我的杂技艺术生涯,就是从‘十八团’起步的。我永远不会忘记建湖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