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湖县杂技团的诞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湖杂技终于否极泰来、枯木逢春。县人民政府把零散的和已改行的“十八团”艺人组织起来,又招回一部分流落在外的艺人,根据自愿与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帮助他们成立了双福、江河、胜利、新民、得胜、大众、新艺、人民等八个民间杂技团,每团配置了三艘以上的船只,购齐马匹,添置围布、吊杆等设备,使建湖杂技和杂技艺人走上了新生之路。

19566月,县文化主管部门为适应发展建湖杂技艺术的实际需要,根据文化部的有关规定将八个私家杂技团合并,成立了建湖县杂技团。次年经过整顿,又将建湖县杂技团分为两个演出团,分别委任了团长和指导员(党支部书记),开始着手整理传统节目和排练新节目。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提高演出效果,县政府加大了对杂技团的财力支持,为团里配置了新的服装、道具、灯光、布景,还组建了现场伴奏的乐队,有力地推动了建湖杂技的发展。两个团一在盐城地区、一在扬州地区常年巡回演出,在整个苏中、苏北地区影响日益扩大,受众日益增多,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建湖在1952年新建人民剧场,次年又在上冈新建剧场,其馀各乡镇也相继建起影剧场或大会堂。从此建湖杂技告别了“圈地为场”、露天表演的艰难阶段,正式登上了舞台。活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盐城、扬州一带,南至上海、杭州,北至开封、济南,都可以看到建湖县杂技团活动的身影。全团演职员工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文艺方针指引下,对杂技节目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残酷、恐怖、荒诞、低俗的节目被剔除干净,而那些表现劳动人民勇敢、坚强、机敏、乐观、风趣、自信的传统节目如滚杯、顶碗、托盘、转碟、耍坛、爬杆、钻圈、舞狮、走钢丝、口技、古彩戏法等则得以继承和发展,还引进了一批优秀节目,其中就有《空中飞人》、《高车踢碗》、《圆台溜冰》、《花样空竹》等,连几乎失传的建湖民间舞蹈《九狮图》也被发掘出来,作为崭新的杂技节目呈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可以说,建湖杂技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而杂技艺人也弃马丢船,堂而皇之地走进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剧场,从流浪江湖的艺人一跃而为人民的文艺工作者。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建湖杂技从建湖县杂技团成立的那天起,就一直走在健康发展的大道上,以致后来为地方、为国家,也为全国的杂技事业作出了贡献,争得了荣誉。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