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县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王荫、李世安、王学言)

1941年日伪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前夕,驻盐城的新四军军部和盐阜区党委曾经酝酿,把老盐城县划小,以便于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对敌斗争。在酝酿的过程中,敌人已开始 “扫荡”,于是就决定临时成立几个行政公署,盐城西和西南为一个行署,盐城以东为一个行署,盐城西北为一个行署。这三个行署就是老盐城县以后划分为盐城、盐东、建阳3个县的基础。西北行署大致上即今建湖县的辖境(老盐城县的5区、6区、11区、12区、14)。西北行署的驻地为盐城县14区的西吉庄、尖墩等地,隶属盐城县政府。

  7月,日伪军对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开始了。西北乡人民在西北行署的直接领导下,积极投入反“扫荡”斗争,同时协助驻建阳北乡的华中局和新四军后勤机关做好安全转移工作。12区、14区分别在湖垛、上冈召开数万人的动员大会,检阅了各乡镇的自卫队、运输队、拆桥队、情报队等反“扫荡”临时组织,会后立即投入坚壁清野的行动。水上船只如梭,陆上车水马龙,转移粮食、物资,机关、学校都有准备地迁移到偏僻乡村隐蔽起来。区、乡自卫武装,紧密配合驻防主力,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在上冈、湖垛、高作、收成等地都发生过激烈的战斗。人民群众封河打坝、拆桥毁路,到处堵截,挫败了日伪“清剿”,取得了第一次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是年89月,日伪“扫荡”主力撤退后,境内形势有所缓和。盐阜区党委即着手进行划县分治的未尽事宜。918日,在高作陆家墩召开了建阳县成立大会。会议开得比较隆重,除高作、建阳一带10多个乡的干部群众到会外,附近游击区均派人参加。盐阜区党委派宣传部长曹荻秋,率一营主力和部分干部前来参加大会。曹代表盐阜区党委宣布撤销盐城县西北行政公署,建立建阳县。同时宣布成立中共建阳县委员会和建阳县政府,并以县政府的名义发布成立建阳县的布告。

  首届中共建阳县委员会、建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由冯国柱、唐君照、郭铭、肖明、马宾、郑贵卿等人组成。县委设置为:书记冯国柱,组织部长郭铭,宣传部长肖明,社会部长马宾,秘书室秘书黄利峰,另设有交通站(政治交通),沈平任站长。县政府设置为:县长唐君照,秘书胡叔度,民政科长唐采庭,财经科长项南,教育科长唐采庭(),保安科长马宾,粮食科长虞廷松。

  在建县期间,新四军3师为支持地方发展武装,特派824团政治处主任夏琦率1个连主力,同郑贵卿带来的原盐城县保安团警卫连一部分武装合并,成立了建阳县抗日自卫总队。县委书记冯国柱兼政治委员,县长唐君照兼总队长,郑贵卿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夏琦任政治处主任。

  建阳县建政时,全县总户数为8.55万户,总人口约43.87万人。县境东部、南部与盐城县交界,北部与阜宁县接壤,西部与淮安(楚州)相邻,西南与宝应县隔水相望。全县南北长约45公里,东西宽约50公里。划全县为10个区,其大致范围是:1区,原盐城县6区北半部,以高作为中心,东至西塘河,西至戛粮河,区委书记杨景云,区长杨枫;2区,原盐城县12区北部,以东郑庄为中心,东接3区,西至西塘河与1区交界,南至夹荡港,北至北塘河,区工委书记许淑和(未建立区委,许淑和即许叔和,1942年牺牲),区长王汉才;3区,原盐城县14区西部,以东、西吉庄为中心,草堰口以西,区委书记李甲,后是胡叔度,区长李甲;4区,原盐城县4区西部,以倪家河、花墩头为中心,新兴场以西,永丰圩一带,区委书记朱浣(),区长李志;5区,原盐城县5区的东八乡,十八团一带,区委书记李钟英,区长魏心一(一说先为乔月波);6区,原盐城县5区的西八乡、大崔庄、裴刘庄一带,区委书记肖高,区长李树庠;7区,原盐城县12区的南部和原盐城县6区的南部,湖垛镇、建阳镇以南,虹桥、走马沟一带,区委书记邬凌秋(),区长李讷;8区,原盐城县11区的东部,单家庄、楼夏庄一带,区委书记周维平,后是苏凤(),区长董立;9区,原盐城县11区的西部,顾家庄、收成、蒋营、孟家庄、九里一带,区委书记潘泽,区长徐宗恕,后是孙达伍。10区政令未及,其辖境为原盐城县第10区,今分属楚州、宝应。

  建阳县是在抗日烽火中诞生的。建县之时,日伪第一次大“扫荡”虽已结束,但形势仍十分紧张。敌人收缩兵力,正在对占领区分区“扫荡”。建阳县成立大会原准备到盐属11区举行,途经周家舍时遇敌受阻,遂留驻长北滩王家祠堂,改在季墩、陆墩一带举行建县大会。建阳县成立后,很快打开了西北乡的抗战局面。9月下旬,在县域连续取得了几次战斗胜利:26日,军民联合击溃驻新兴场等地的日伪军300余人,缴获步枪20支及其他军用品若干;28日,攻克草堰口敌据点,俘虏日伪军300余人,击毙80人,缴获轻机枪4挺,长短枪340支。同时,痛击前来偷袭我9区政府驻地沈韩庄的韩顽残部百余人,毙、俘数十人。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