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济变革
首次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是在1946年。是年5月,华中分局和五地委派土改工作队来建阳县帮助开展土地改革运动。6月初,县委抽调区乡干部进行土改工作集训,并在荫文乡(今属钟庄)试点。是月中旬,召开土改工作动员会议,贯彻落实中央“五四指示”。7月上旬,全县各乡村全面开始丈量土地,下旬进入平分土地,8月上旬结束。全县地主、富农出田26万亩,贫雇农人均进田1.92亩,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这一目标。次年2月,全县土地复查运动开始,广泛开展斗地主、富农,刨封建根,查封、追挖浮财,彻底平分。1948年3月,组织土改复查检查工作队,对“土复”中的侵犯中农利益等过火行为进行纠偏。(《建湖县志·大事记》)
1952年12月26日,建湖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冈西区左幼乡张荡初级社成立。次年春,在其他区、乡相继办起了36个初级社。至1955年,全县初级社发展到416个,入社农户达60%。(《建湖县志·经济制度变革》)
按,初级社以入社、出社自由为原则,采取土地入社,集体经营,民主选举合作社负责人,入社男女劳力参加社里劳动,评工记分。全年收益,除提留2%左右公积金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完成国家农业税外,其余按定产“土四五,劳五五”,增产“土三劳七”的比例进行分配。
1955年5月,建湖地区最早的合作商店在湖垛、上冈成立,这是由盐城地区合作办事处、县工商科所进行的试点,按照本人、家庭、同业“三自愿”和入股、退股“两自由”的精神,湖垛由10户南货店、上冈由18户百货店组成,民主选举商店经理和会计,根据经营情况,留足公积金、公益金、福利金,实行按股分红。(《建湖县志·经济制度变革》)
按,这样的试点,应该说还是慎重与稳妥的,问题是此后步伐太快,1956年1月5日,县委成立对资改造领导小组,是月21日,湖垛、上冈、建阳3个镇均宣布完成私营工商户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到26日,全县基本实现私营工商业的公私合营化。
1955年下半年,首批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梁垛区(今钟庄)建成,至1956年元月23日,该区全部建成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最大的红旗社有1180户。是月24日,建湖区高马乡、高作区建北乡相继全部成立高级农业社,至是月底,全县建成340个高级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98.9%。(《建湖县志·经济制度变革》)
按,高级社与初级社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是取消了土地分红,改变了几千年来的土地私有制,此外大型农具和牲畜折价归社,除公共积累和公益金外,纯收益实行按劳分配。高级社在推进过程中与初级社相比,行政手段的力量也加大了,许多地方超越了群众的思想觉悟,再加上管理者缺乏经验,1956年的收益与宣传时的承诺相差较大,是年底一些农户要求退社。后根据中央《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开展整风整社,实行“三包一奖”,即包产包工包本,超产奖励,后又加上“四到田”,即产量指标到田,措施到田,工分到田,责任到田,并在年初公布预期收入,高级社逐渐稳定。
1958年9月17日,即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后的第20天,建湖县以近湖、建阳两地区为起点,成立东风、上游两个人民公社,接着,全县4个区、23个大乡、343个高级社撤销合并,相继建立起灯塔、红旗、火箭、巨人、威武、燎原、联星7个人民公社。到1962年调整后,全县共有17个人民公社,即近湖、建阳、沙庄(后改为蒋营,今九龙口)、颜单、沿河、恒济、芦沟、裴刘(后与芦沟合并)、庆丰、上冈、冈东(后与上冈合并)、草堰(后与上冈合并)、冈西、高作、钟庄(后与经济开发区合并)、辛庄(后改为宝塔)、荡中(后与建阳合并),390个大队,3162个生产队。(《建湖县志·经济制度变革》)
按,当时9个人民公社中,东风人民公社辖原近湖乡、湖垛镇,上游人民公社辖原建阳乡、新阳乡,灯塔人民公社辖高作、合兴两乡,红旗人民公社辖秉文、辛庄两乡,火箭人民公社辖原走虹、恒济、荡东、颜单4乡,巨人人民公社辖东平、福初两乡,威武人民公社辖上冈、左幼、白果、宋楼4乡,燎原人民公社辖连吉、智谋两乡,联星人民公社辖原张萍、裴刘、天美、修智4乡。人民公社建立初期,取消自留地,所有生产资料全部归社所有,实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随之刮起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干部特殊化风和生产瞎指挥风等五风,严重地破坏了生产力,严重地破坏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力。
1981年,安徽凤阳包产到户的消息传入县内,草堰公社堰东5队、6队,冈东公社运东11队,高作公社高东6队,颜单公社走虹6队、7队,以及冈西公社丁渡大队、裴刘公社徐沟大队,自发行动,搞起土地承包。县委先后组织4个工作组,进行不同形式责任制试点,并于1982年10月,下发第41号文件《农业生产统分结合,联产承包责任制试行办法》,全面落实农副业生产大包干。(《建湖县志·经济制度变革》)
按,在安徽凤阳支持、保护、推广包干到户的县委书记陈庭元,是建湖县近湖镇长沟村人。建湖人是否通过这个途径较早地感受到包干到户的真实效果,现在无从考证,但是这种联产承包制顺应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因而很快就得到群众的拥护。
1987年,县政府对县电子仪器厂等企业实行租赁承包经营。县胶木厂直接拍卖给个人,此为改革开放后,县境首家通过拍卖形式出售国有集体资产。近湖乡裕丰塑料厂为县塑料厂兼并,这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县企业之间的首例兼并。(《建湖县志·大事记》)
1987年3月,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户办联户办企业的十项规定》,此为建湖出台的第一个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此后多次出台此类文件。(《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
1991年,建国后县境第一家合资企业——盐城四方耕耘机具有限公司成立,此公司也是盐城市第一家乡镇企业与外方合作创办的合资企业。该公司由近湖镇的县农机配件厂(后更名为飞达尔公司)与中国包装进出品公司江苏省分公司、台湾洽义发精机工厂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国泰公司4家合资成立。(《建湖县志1986~2008·改革开放》)
1992年,建湖县农机配件厂与印度斯兰齐集团所属本格尔机具有限公司就在印度创办合资企业达成共识,后经国家经贸委、外经贸委批准,于1993年11月在印度注册登记“中印农用机械有限公司”。次月正式开业。此为建湖企业在境外创办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建湖县志1986~2008·改革开放》)
1992年,设立建湖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工业开发区,位于县城东北郊桥东村境内,同时出台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将上冈镇设为政策特别优惠区。2001年,县开发区启动新一轮发展,2006年建成省级开发区。2007年6月15日,县委提出“一区三园”发展规划,明确在加快建湖经济开发区和民营科技创业园建设的同时,依托盐徐高速,以机械、电子产业为重点在城南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打造建湖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挥204国道和紧靠盐城市区的优势,以机械、轻纺、物流产业为主,筹划建设上冈产业园,拉动县域东北部经济发展。2010年发展为“两区三园”,两区即江苏省建湖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即原高新技术产业园),三园即建湖民营科技创业园、上冈产业园、建阳石油机械产业园。(《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
1993年1月,我县首次在上冈镇进行国有土地小地块招标出让试点。是月6日,在上冈镇进行的出让竞标,实现13宗780平方米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招标出让。(《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
1994年1月1日起,国家对工商税务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境内实行国税、地税分别征收体制,同时普遍建立纳税申报制度。(《建湖县志1986~2008·改革开放·调控体制改革》)
1994年5月24日,境内首家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宏股份有限公司经江苏省体改委批准成立。(《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改革开放》)
1998年起,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开始实行计划分配与自主择业相结合的“双轨制”。1999年起大中专毕业生全部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建湖县志1986~2008·改革开放·调控体制改革》)
1998年12月1日,建湖县新房改方案启动,其主要内容为取消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现住房分配货币化。至2001年,全县全面停止以福利实物为主的统包统管分房制度。(《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
1999年7月30日,首次举行企业资产拍卖会,建湖县阀门总厂资产竞拍成功。(《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