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文化
盐城市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县志是明万历年间编纂印行的《盐城县志》,其主编者为县境举人夏应星。(《建湖县志·文化》)
淮剧,又称江淮戏,是江苏省地方戏曲主要剧种之一。它流行于江苏、安徽、上海和台湾诸省市的广大地区。建湖是淮剧主要发源地,有“淮剧故乡”之称。1961年,盐城专区淮剧艺术考定委员会与淮阴、扬州等地代表联合审定淮剧艺术,确立建湖方言为淮剧舞台的唱腔、道白标准用语。(《建湖县志·文化》、《建湖淮剧》)
明代初期,建湖十八团地区即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杂技集聚区,计有200多户人家从事专业杂技表演。十八团被公认为中国杂技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建湖县志·文化》、《建湖杂技》)
境内发现的最早古墓葬是1971年发现的春秋以前的独木棺葬。是年疏浚黄沙港时,在上冈至石桥头段,发现独木棺一具,棺内尸骨已灰。此棺的出土,可以印证春秋以前境内即有先民居住。(《建湖县志·文化》、叶劲《建湖文博》)
境内第一份刊物是民国27年(1938)冬,盐城景鲁中学毕业生崔津在家乡大崔庄创办的《伟声》,16开铅印,每期300份,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旨。次年春,因经费无着,被迫停刊。(《建湖县志·文化》)
境内第一份报纸是民国28年3月由盐城迁至大崔庄的《力报》,每日1期,每期发行量300份,次年初停办。(《建湖县志·文化》)
1955年,全县实现乡乡通电话,设广播。(《建湖县志·大事记》)
1972年,南京电影制片厂来建湖拍摄《杂技新苗》纪录片(这是一部盐城专区杂技团新学员培训班的表演专题片),并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此为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反映建湖情况的专题片。(《建湖县志·大事记》)
1983年,县财政拨款18万元购回1部50瓦电视差转机,安装在县人民政府办公楼(今纪委大楼)楼顶,建立了临时发射塔。1984年元旦起,启用二频道试播,发射半径为10公里。此为县境有电视之始。是年,又购进电视摄像机和录像编辑机等设备,同年开始播发自编节目。(《建湖县志·文化》)
1986年5月至6月,盐城市杂技团(建湖县杂技团)首次出国演出,受文化部委派出席第52届世界博览会,并参加多伦多世界欢笑节和蒙特利尔国际哑剧节,在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演出20多场,受到外国观众的热烈欢迎。
按,1984年10月至11月,盐城市杂技团曾受扬州市政府委托,作为扬州市友好代表赴其友好城市日本大阪演出18场,观众达11万之多。赴加拿大的演出,《建湖县志·大事记》记事在1985年,此据《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建湖杂技》。
1987年11月23日,县政府发布第一批文物保护和控制单位布告:草堰口乡汉墓群、辛庄乡朦胧宝塔、建阳镇宋陆忠烈公读书处碑、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纪念碑、东海王墓、建湖烈士陵园、乔冠华故居7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湖乡御史坟、颜单镇孙榘墓、高作镇马玉仁墓、上冈新兴场场长刘君裴仲德政碑、蒋营乡五谷树、裴刘乡银杏树等6处为县级文物控制单位。(《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
建湖县第一部县志,是1994年7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建湖县志》,其编纂工作始于1981年,1990年底编纂成稿。完整、详尽地记述了建湖从有文字记载始至1987年数千年的历史,居功至伟。《建湖县志》第一部续志,是2009年9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的《建湖县志(1986~2008)》,为江苏省第二轮修志最早通过省志办验收并正式印行的续志之一。(《建湖县志·文化》、《建湖县志1986~2008·文化》)
1995年2月成立的蒹笳诗社,是我县建国后首家民间诗社组织,出刊《蒹笳诗声》季刊,并印行“蒹笳丛书”。 (《建湖县志1986~2008·文化艺术》)
1999年9月18日,首部《建湖年鉴》出版发行。(《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
1999年,建湖县信息中心在互联网上建成建湖首家网站——建湖县人民政府网站。至2008年底,全县有各类网站560多家,其中“建湖教育网”名列全国教育类网站第50位。(《建湖县志1986~2008·传媒》)
2008年6月14日,盐城淮剧、建湖杂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湖县志1986~2008·大事记》)
2010年5月,“建湖文史网”开通运行,是为全国首家县级文史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