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述古四题(李世安)
故土的汉文化
建湖,旧为盐城西北乡。作为行政建制的县名,虽只有70年,但本土的历史文化却源远流长,不仅见于史书记载,而且还有出土文物作证。域内众多的汉墓遗址,以古朴的风姿,赢得后人的赞叹。在故土老村落,绳纹陶片俯拾皆是,人们称其是“汉文化的象征”。如今,汉文化已成为文化建湖的一大特色。
盐城西北乡地处古射阳湖畔。由于当年在鸿门宴上,项伯救过刘邦的命,所以汉高祖6年(公元前201年),刘邦就封刘缠(即前楚将项伯)为射阳侯,县境始为侯国封地的一部分。后,射阳侯国除,地属射阳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建湖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创造自己灿烂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远在春秋战国以前,先民们在渔猎、采贝以维持生计的同时,即已注意利用近海之利,吸海水而煮盐。到了汉初,盐城西北乡已是鱼盐兴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塘河东十八团至沿冈地带,人们煮海为盐,其“利十倍于古”;塘河西临湖地区土地得以开发,射阳湖成为江淮间航运的要津。文化经济的崛起,催生了盐渎县的诞生。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从古射阳县划出盐渎县,与射阳县分湖而治,两县分界在射阳湖东。盐城西北乡正好位于射阳湖东,故被划属盐渎。
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为建湖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存。建国以来,沿海地带和临湖地区两汉墓群和汉代建筑物遗址的发现,侧面反映了当时盐城西北乡经济文化的繁荣。境东范公堤畔,北起草堰口镇的杨巷村,南迄上冈镇的利群村,在长约11公里的范围内,平均每0.85公里即有一处汉墓,出土的墓葬俱是清一色的楠木棺椁,采用榫铆咬合。上冈镇董家墩还出土过一座汉代石棺墓,用20块巨石拼制而成。草堰口朱家墩汉墓出土的玉覆面、乳丁纹玉璧和郭家墩汉墓出土的竹简,为全国所罕见。草堰口汉墓群因此于2001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冈镇利群村汉墓出土的武官“别部司马”铜印,刻铸精美,是我国篆刻艺术宝库中的精品,而且印文已显现出从篆书向隶书过渡的趋势,不啻为研究汉字字体嬗变的一个实证。境西射阳湖以东,从高作镇卞港村起,向西南经建阳镇南郊的走马沟古道,再经恒济镇九里村,一直延伸到宝应县原天平村,汉文化遗址分布密集,土墩数以千计,且各有其名,被人们称作“九里一千墩”。史载南宋义军首领李全(后降元)在射阳湖上训练水师时,曾下令“发冢掘墓”,用墓内的楠木棺板制造战船,因此这一带的汉墓被损毁了不少。在九里村附近,清代还发现汉墓道、画像石、汉铜虎、千金镫、双鱼铜洗等重要文物。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又出土各类铜器、陶器、玉器、漆器、铁器、木器等200多件,均以汉代之物居多。十几年前村民苏如来挖掘屋基时挖到104公斤古铜钱,其中部分为汉代铜钱,现存于县博物馆。境内还多处发现烧窑、煎盐、炼铁工场和村落、桥梁、水井等汉代遗存,单是汉井就有数十口之多。尤其是建阳镇建南村的一口汉代水井,陶制井圈叠口,井身用砖砌成,砖面均刻有“用水不沮”四字,意为取用井水,永不枯竭。自古以来刻各种花纹的井砖甚多,而刻有此类祈祷语、吉祥语的,实为少见。上冈镇铁屎湾(俗名)发掘的汉代制铁铸器的作坊,占地20多亩,拥有大量的铁渣和汉代筒瓦、瓦当、陶下水道以及绳纹灰陶罐碎片,均具重要的考古价值。
在县博物馆1600多件馆藏文物中,有40%以上是汉代文物。经国家文物权威部门鉴定,属于国家二级以上文物8件。草堰口朱家墩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玉覆面,用22块玉片缀成完整的人面型,是汉代玉敛葬俗中“玉衣”的雏形。同时出土6件玉璧中的一件大型乳丁纹玉璧,玉质晶莹,雕琢精美,极为珍贵,属于国家一级文物。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的有300多件,其中部分文物因尚未定级暂列于三级之中。珍贵的汉代文物,无不携带着深沉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底蕴,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与思想的启迪。
文化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秦、汉时,这里即有傩舞和百戏活动,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建湖(十八团)杂技和地方淮剧,是本土历史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盐城西北乡也是人文荟萃之地,曾哺育过汉末臧旻、臧洪、陈容、陈琳等一大批知名人士。据史书记载,曾任丹阳、中山、太原诸郡太守的臧旻,即为古建湖人。其子臧洪(160~195),初为广陵太守,继任东郡太守。后因袁绍背信弃义,发兵围臧洪。历数年,臧洪因“城毁,不屈,死”。邑人陈容(?~195),少为诸生,因仰慕臧洪而随其为东郡丞。袁绍围臧洪时,陈容以大义责袁绍,亦遇难。史书称“盐渎一日失二烈”。
陈琳是古建湖人
“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以文章著名于世,是文垂青史的汉末文学家。他初为汉末大将军何进的主簿,董卓乱起,为袁绍重用,曾为袁绍作檄文,声讨曹操,骂他是“赘阉遗丑”,后绍败,陈琳归附曹操。操曰:“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琳答曰:“矢在弦上,不可不发。”操爱其才,不咎既往,反命他作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草拟军国书檄公文,后徙下督。建安22年(即公元217年)卒于疫中。
关于陈琳的籍贯,历来说法不一。一说古射阳人或古射阳陂(射阳湖)人,一说盐渎人,也有说是广陵人的。究其原因,在于当时陈琳故乡盐渎已废县,成了无名邑,而其籍贯也就众说纷纭了。
汉末,射阳、盐渎两县为孙权、曹操两大军事势力的争夺地带,战乱连年,人户逃散一空,两县因此废置。直到晋武帝统一全国后,两县才恢复建制。陈琳生活的年代,正是盐渎县废地虚时期。陈琳死后,葬于古射阳湖堤下的射阳村,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过陈琳墓》一诗可为此证。明万历年间,盐城知县杨瑞云亦有祭陈琳墓的诗文。《方舆纪要》、《扬州府志》和《淮安府志》都记载,射阳古县在盐城西90里,其在宝应者为镇,在盐境者为村。盐城历次修志均将陈琳编入本邑历史人物。这些都足以说明陈琳确是盐渎人。当年盐渎包括今建湖全境,建湖西境村庄与射阳村同在古射阳湖堤下,今九龙口镇与射阳村只有一河之隔。1941年建湖立县(始称建阳县)时,射阳村一带仍隶属建湖第10区,后因国民党韩德勤部队盘踞荡西,建阳县政令未及,遂致此区民户划归淮安(今楚州区)、宝应,但大部分荡田仍属建湖。说陈琳籍贯古射阳,一是历史上盐渎地域曾一度划属过古射阳县,射阳是盐渎所属的老县名;二是因射阳、盐渎两县沿湖(射阳湖)地区古有以湖名为地名的惯俗,称盐渎县西境的射阳村为古射阳或古射阳陂也就不足为奇了。《三国志·王粲传》中提及“陈琳射阳人”,正是由于上述的原因。有人称陈琳为广陵人,是因盐渎废置后,所隶广陵郡(今徐州)未废,其籍贯只好以郡代之。1998年出版的《盐城市志》,记陈琳籍贯为古射阳县,记其葬于古射阳湖畔盐渎境(今流均沟西4里),即后来建阳县第10区境内,是较为合理的。
千年古街新阳村
在建湖县西南水乡,有个古老的村镇——新阳,历史上人们把它与射阳(汉代射阳县治,今为宝应县西射阳镇)、建阳(南宋名相陆秀夫故里)并列,誉为射阳湖畔的“三阳开泰”。这里,村外碧波荡漾,村内古迹斑斑。古往今来,新阳村人杰地灵,崇文厚德,铸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新阳村古傍新阳浦,古人取浦名为村名。明代利用新阳浦拓浚戛粮河,河成浦废,而村名却至今未改。最初开发这座村落的是顾姓,故又有顾家庄一名。明万历年间,湖垛东乡祁氏一支迁徙过来,卜居庄东,从此丁繁户衍。历经数代,祁氏发迹了,拥有“良田万亩,市房百余间”,富甲一乡。
顾家庄历史上就得水之利,境西的古漕河,系朝廷运输粮食供应京城和接济军需的重要水道。在漕运的带动下,境内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和商业应运而生,逐渐形成街市。清末民初,顾家庄改为新阳镇建置,至今人们仍称顾家庄为新阳小街。当时小镇已拥有居民400多户,形成了600米长的石头街,店、行、坊、馆鳞次栉比,百货俱陈,商贸已相当繁盛。街的东段,为祁氏宅第。祁氏房系众多,每一处建筑都由影壁、门楼、堂屋、正厅和厢房等部分构成,并各自成为院落,称得上是豪门大宅,既富丽堂皇,又典雅庄重。中段为商业区,街道两边店房檐口相接,抬头只见“一线天”。店门一般为木板排门式,也有屏风墙出顶大门的,风格各异。较大的商铺、银楼、茶馆都聚于此。中药店、浴室、砻坊、磨坊等行业则在街巷内经营。西段为渔市口,是沿荡地区水产河鲜的集散地。货栈毗邻码头,喧声笑语,小桥流水,街灯渔火相映,确有一番江南水乡古镇的雅趣。
渔市口往西,过了石拱桥,便是千年古刹泰山寺。因其位于新阳村之西,被俗称“西阳村”。每日晨钟暮鼓,梵音嘹亮,香火久盛不衰。该寺下设6个分院,共有僧众200多人,其规模之大,江北仅此一家,故享有“江北第一大寺”之誉。这里每年都要举办两次规模较大的民俗活动,一是“三月三”西阳村庙会,届时每天上会香客逾万人。寺僧应接不暇,便编造神话,说是绕地诵经一圈,可为子孙祈土地一顷,骗得不少痴心的道公道婆转得头晕目眩。二是“二月二”打水平,以抬“大刚老爷”的前扛每次下水的位置为水标,说是可以预测当年水势。旧时盐城西北乡有几处打水平,但数顾家庄这一民俗活动最为隆重,因为这里有西阳村,“大刚老爷”下水前要到庙内“水仙菩萨”那里投文。这种被神化了的打水平仪式很有趣,吸引周边乡镇上万人前来观看,岸上人挤人,河里船靠船,煞是热闹。
展开历史的卷帙,可以发现新阳村又是一个人文荟萃的地方。尤其是祁姓,在清代中、后叶同宗历案学者即有35名,此外武科还有4名,可谓“崇文者蜚声庠序,尚武者高掇巍科”。如14世汝公为乃乾隆乙丑科进士,赐翰林院检秩;17世玉琢、玉瑄公和16世以桂,叔侄3人皆武举。玉瑄公之子以德,在武科乡试、北闱会试中分别夺得会元和会魁,被钦点御前侍卫,封任贵州镇远、安义总兵,以赫赫武功著名于时。清末废科举,本村有识之士顾少怀率先在小镇上创立常盈市立第一高等小学堂,并利用祠堂举办社学,开西南沿荡一带新学教育之先河。其堂侄顾良桢也被应聘至盐城县立第四高等小学任校长。民国时期,祁贯之积极参与筹办建阳“红十字会”,同时以自家培化堂药店为施舍点,乐做善事,被乡里尊称为“救苦救难的菩萨爹爹”。为活跃民众文化生活,祁衡之在盐城首办怡明戏院,祁步敦在家乡组建新阳剧社。抗战前,祁报之被荐至盐城职中任校长,且长于书法,时称他的篆书为“江右第一人”。建阳县肇建,顾一天和祁国甫被聘进县首届参议会,一村两位县议员,实属少见。今盐城旅台同乡会理事长祁子惠先生,亦生于斯、长于斯。他们都以卓越的学识,非凡的奋斗,为乡梓增光添彩。
新阳村是个出故事的地方。清代盐城四大奇案之一的“急拿王晁”,淮扬说书场上的话本故事《漕河传》、《诓县官》、《偷富济贫史三强盗》,以及“西阳村小鬼扛柴”、“小井荒过阴兵”等传奇故事,都发生在新阳,给古老的新阳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如今,新阳村已是一个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新农村。新阳小街有不少居民已移至公路两侧建楼房、开门市、搞三产,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唯有被岁月尘封、灰头土脸的石头街,小巷内斑驳陆离的老屋,还有那夹河两岸凭石级上下的河码头,散发出催人思古的悠悠情怀。
罗汉院记
罗汉院是建湖县双湖公园内的一座佛教净土(宗)临济分支(派)寺院,坐落在西湖区的东南角上。
到双湖公园游览过的人都赞叹罗汉院外观古朴庄重,内涵丰富深邃,是宜瞻宜游的好地方,我于是在2010年金秋的一天,慕名前往。
罗汉院总建筑面积为4800平方米。远远望去,几座大殿在一条中轴线上呈坡状逐层递升,规模宏伟,气势非凡,使人通过视觉就会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升华。湖水浩淼,绿地如茵,亭榭凌波,殿阁巍峨,公园使寺院更添秀美,寺院使公园更具灵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人到此间,几乎难辨置身于庙中还是园中了。
据《江苏省佛教寺院概览》一书介绍,该寺“始称盐城罗汉院”(建湖旧属盐邑),坐落在今建湖县九龙口镇收成小街的东首,创建于唐德宗建中4年(公元783),至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是盐阜地区“九寺十八院”之一。该寺历史上出过不少大德高僧,佛法宏远,有“苏北净土宗丛林”之誉。民国时期,寺院主持宏台老和尚专志净土,一时宗风大振。当代高僧茗山法师19岁即在该寺披剃出家。1942年,该寺毁于日军侵华炮火。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湖垛镇老街南首重建,可惜占地太小,所有佛像全都供奉在一座两间大小的平房内,显得十分局促而简陋。改革开放以后,为了进一步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县政府在1996年征地复建,改称建湖罗汉院。2008年,为了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为罗汉院重新选址。经过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规划,决定将罗汉院安置在城南双湖公园内。是年10月8日奠基,2010年10月建成,使这座盛唐古刹的雄姿再现于今日。
新建的罗汉院,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于传统。山门外是宽阔的罗汉广场,场中为菩提大道,两边立有14座经幢。广场南面正对山门处,有大型浮雕照壁,正中雕释迦佛说法图,左雕成道图,右雕降魔图,造型极富整体感,令人叹为观止。
寺院内分四进,第一进为山门殿。因为寺院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故又称“三门殿”。殿内两旁,有两大金刚的彩塑像,是两尊护法的大力神,他们躯体雄伟,面带忿怒,露牙瞪目,凶猛可畏。有人称他们为“哼、哈二将”,这是受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在佛教经典中从无此种称呼。出山门殿北门,两侧建有钟、鼓楼,颇有气派。
第二进为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殿中供奉着弥勒佛,坐相,袒胸露腹,喜笑颜开,甚觉可亲。两旁有对联一副,上联是“开口常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下联是“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殿内东西两壁下有坛,坛上有四大天王彩塑像,俗称他们是“四大金刚”。其实,“天王”与“金刚”各有所指,二者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弥勒佛的背后,塑有韦驮像。韦驮与四大天王一样,担当着寺院的卫戍工作。他是中国佛教特有的一员神将,所以是地道的中国武将打扮,金盔金甲,年轻英俊,手拄金刚杵,面向大雄宝殿,威风凛凛地站立着。
出了天王殿向北,便是罗汉院的第三进——大雄宝殿了。大雄乃佛祖的别称,大雄宝殿是寺院的正殿,所以气势更加雄伟、庄严。重檐翘角,势若凌云;阁枋彩绘,图案精美。檐上有茗山法师手书“大雄宝殿”与赵朴初手书“万法庄严”两块匾额,檐下斗拱密布,叠叠层层。进门是一副对联,道是“了生脱死,断惑证真,永除烦恼成罗汉;入圣超凡,度人作佛,直趣菩提觉有情”,也是茗山的手笔。殿内宽敞明亮,正中供奉着三世佛金身塑像,中为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东为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西为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释迦佛前立着两位尊者,他们是佛的弟子,年长的是迦叶,中年的是阿难。殿内两侧,奉有十八罗汉,因司职各异而有不同的表情、动作与身姿,一个个神情毕现,栩栩如生。大殿东北角与西北角,奉有两位菩萨,骑青狮的是文殊菩萨,骑白象的是普贤菩萨。三世佛的背后,则是大型彩塑海岛观音,人物众多,神韵俨然,气势十分宏大。在大雄宝殿与天王殿之间,两侧建有厢房,配有观音殿、地藏殿、伽蓝殿和念佛堂、六和堂、祖堂、客堂,其中祖堂是本山祖师爷的享堂,客堂则专供接待来宾之用。所有堂殿,都极为清净,不染一尘。
寺院的第四进为藏经楼,楼下是法堂,楼上是藏经的地方。楼中藏有大量佛教经典(尤其是净土宗所依的《无量寿经》),总数有上百种近万册。除此而外,还收藏着宏台老和尚当年赠送给茗山法师,让他随身携带供奉的药师佛雕像一尊,以及茗山法师手迹多幅,这些都是罗汉院的镇院之宝,弥足珍贵。
今日的罗汉院,人气很盛,参观朝拜者络绎不绝。笔者看到很多善男信女赶来探古问今,敬香礼佛;也有不少游人前来休闲,感受佛教文化。我一边游览,一边听院内当家和尚曙亮讲解。悠扬悦耳的佛乐飘然而来,我感受寺院的灵气,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佛国净土。这里没有浮华之风,也与都市的喧嚣无缘,只有难得的宁静,确实是一个陶冶情操、调适身心的好地方。
罗汉院这座美不胜收的佛教景点,象宝石一样镶嵌在双湖公园和县城新区,为水乡大地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