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主任的资料库
县志编纂强调要“三亲”,所谓亲历亲为亲写,当然这个要求放在总编身上肯定是不现实的,就是在分纂也是难以做到这“三亲”的。不过对于各单位的供稿人员来说,这一点相对来说,倒是能够做到的。各单位一般会明确一些亲历亲为或者这方面资料掌握比较完整的同志来完成,通常是任职时间比较长的办公室主任或是文秘科室或是相关方面的负责同志。从编纂的实践来看,大凡这些同志负责供稿,态度是认真的,资料是充足的,文稿质量是可靠的,比较起一般性地请那些能写而并不熟悉情况的写手,自然要让人放心得多。最关键的是这些写手,他们对所记之事缺乏职业敏感和资料支撑。这里举几位老主任的例子。
陈东的剪报簿。陈东同志是县劳动局办公室的老主任,记得我被抽在县委组织部参加《1991年建湖县抗洪救灾斗争纪实》编纂时,与他的办公室相邻,那时,看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就很受教育,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他的剪报簿。那剪报簿有好几种,其中之一是专门搜集各类报刊上关于建湖县劳动事业方面的宣传报道,只是因为觉得与自己的工作关系不大,并没有细看。没想到将近20年以后,在县志编纂组又看到了陈东同志的剪报簿。劳动和社会保障一章主要供稿就是陈东同志,编纂过程中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很快出现在编纂组,当然肯定会带着那本厚厚的剪报簿。借助这本剪报簿我们求证了许多内容,不过,即使是有些内容不在剪报簿内,我们也会在陈东同志那里得到最详尽最可靠最及时的回答。
二姑的细心周密。建湖人称呼女性一般喜欢用“姐姐”与“姑(读为bū)子”,“姐姐”是用来称呼年青女性的,有时年长者也会称呼比自己年轻得多的女性;“姑(读为bū)子”则称比年青女性大一些而又并非老年的女性。当然这些称呼其实都包含有亲热与亲戚感,也就是说不一定真的就是自己的“姑(读为bū)子”。不过我这里说的“二姑(读为bū)”,就是我的二姐唐张兵,她在县科技局做了很长时间办公室主任的工作,我的印象一直做到2008年年底,政府大院里大家都称她为“二姑”。其实办公室主任做得久资料就会全、管理得就会好,这个命题或许有人会怀疑其内在的逻辑,但好好想一想也就没什么不对了。如果不是很细心很会安排工作很会完成文稿写作的话,这样的办公室主任要做得久也不太可能,而既然是“很细心很会安排工作很会完成文稿写作”,那么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肯定会做得很到位。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形成征求意见稿时增设《1986~2008年建湖县获科技进步奖一览表》、《1986~2008年建湖县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一览表》,因为是一览表当时我再三强调一定要全,不能遗漏,当然也不能失误。没几天,二姑就把这两张表拿了出来,同时还把15项发明专利、384项实用新型专利、172项外观设计专利的详表提供给我们,其中专利号、专利名称、授权日、申请人、发明人等要目全部具备,一问才知道,她是从每一年的资料里一个一个地找出来,并制作成表,诸位可参阅《20科技进步奖与专利授权之详录》,便可知其工作量之大了。不但如此,她还把征求意见稿、评审稿两稿都从上到下帮我们审读了一遍,征求意见稿提出了400多处大大小小的修改意见。
蒋部长的劳模册。这次县志编纂时我觉得应该把劳模的情况作较为详细的记录。原先劳动模范的有关内容是散杂在先进人物资料中的,当我们进行集中处理时,大家实在担心这些资料是否完整准确。不过,当县总工会蒋文凡部长把一纸箱劳模资料背到我们编纂组的时候,大家的心也就都放下了。于是我们翻出历届劳模光荣册,一批一批地一位一位地进行审核,对其中一些我们不太清楚的问题,蒋部长或是立即给予明确的回答,或是从那些光荣册中帮我们寻找出可靠的资料依据。此后当评审稿下发以后,有好几位同志有所疑问,我们都从蒋部长那里当然还有他的光荣册里得到了明确的答复。不过,我们也给蒋部长提了个小小的建议,就是每年编制总的劳模名册时,还是尽可能保持完整的面貌,通过备注栏对劳模的现状、变化等作些补充说明。所以提这个建议,因为我们看到蒋部长的光荣册,曾打算把劳模名录的上限推至初始年,但后来发现80年代以前的资料不完整,再一问原来他们这个光荣册是根据工作需要,把调离的、去世的劳模名单都没有录存,而80年代以前的因为他手里并无原始的光荣册可作校核,如果再进行基层查核,那时间无法保证。这样,我们这一设想也就只好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