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校对与青年志愿者

 

校对是我们在编纂过程中非常重视的环节,除了编纂组内部每次收稿时要校对,自己编稿时要校对,每次修改后要校对,每次成稿时要经过三层校对,发还各供稿单位校对。为了保证校对的质量,同时又解决时间较紧的矛盾,在校对方面,我们还约请了一些义务的校对。到评审稿进入验收稿阶段时,我们请示县委、县政府领导专门请了一批特约校对。在县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与组织下,来自于县城三所重点高中,即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江苏省建湖县第二中学、江苏省建湖县钟庄中学的21名语文教师,其中多数是高三年级的任课老师。由县教育局领导带队,集中在编纂组的大办公室进行校对,校对时间为两天,分为两轮,每个半天都组织交流,最后一个半天是汇总。第一轮一天时间,我们把特约校对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是分卷校对,分为6个小组,有的组一个人,有的组二到三人,负责各卷正文的校对;第二大组是专项校对,分为4个小组,分别负责版式、图照表录、目录正文对照及参见、数据核对等横向综合性的校对。第二轮为半天时间,进行交叉与泛看。在一天半的校对中,21位老师在我们的精校本中校出错别字及标点错误80多个、前后不一致100多处、不规范不统一近200处,以及语句表述方面的问题近20处,还有图文不一致、目录缺失等问题,应该说这次清扫使志书的校对质量又上了一个台阶。本来还想约请这些老师在付印前再来一次校对,后来因为老师们都已经开学,再一个我们自己的时间上无法与老师们一致,也就作罢了。

在验收稿到付印稿的过程中,我们曾经有一个想法,组织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书的编纂与服务工作。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从参与我们编纂与服务的几个大学生身上受到了启发,有两个大学生参与了许多的编纂服务工作,认真负责,一点也不计较什么,编纂组的同志都很喜欢。我们曾想与团县委联系组织10名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参与进来,这样一来解决人手问题,二来可以让这些大学生增加对家乡的了解,更增强他们的家乡情结,能够了解家乡、宣传家乡、报效家乡。俗说:“盐城人聪明聪明哩,就是迟钝些。”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如此,当我们想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时,已经快要开学,这样也就只好作罢了。

为了提高校对的效果,我们还曾想约请《建湖日报》的编辑们进行校对,后来看他们实在太忙,也就只好作罢了。

当然三个作罢,肯定也使得志书中的错误之处躲过了三劫,也算得它们命大吧,呵呵。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