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求例外
老实说,开始或者说一直以来我对凡例的认识就是,凡例是一些共同遵守的规定。也正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送审稿的凡例虽说已经是几易其稿,但总的看还是以共性的要求为主。兹录于下:
《建湖县志(1986~2008)》凡例
一、本志是首部《建湖县志》的续志,由中共建湖县委、建湖县人民政府组织编纂,旨在真实客观地记录建湖县1986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全面系统地反映全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史观,贯彻求实存真的编纂方针,实事求是地记述建湖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真实、科学地反映全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伟大成绩,力求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完美统一。编纂工作坚持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学习借鉴首轮修志经验,力求拿出富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建湖特色,能够起到融资政、存史和教化于一炉的佳作良志。
三、本志上限为1986年,下限为2008年。个别重大活动与事项为保持系统性和连贯性,适当上溯或下延。
四、本志以建湖县2008年行政区划为基准,志内所有名称,均为不同时期的当时称谓,在记述县内过去分属不同政区管辖的历时地域时,一般用“境内”或“辖境”表述。
五、本志采用卷、章、节、目结构。志首除安排图照、序言、目录外,设有总述和大事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记述建湖总情。志内各卷根据事物性质设置,横排门类,纵叙事实,纵横结合。全志共设9卷68章317节,节下视需要设目与子目,利于记述和阅读;各卷之首一般设有小序,或略述内容、显示轨迹,或点明要旨、呼应下文。另设有11则专记,或记载特别重大的事件、特别重要的文件,或叙述阶段性工作、突击性活动等。全志采用语体文、记述体。卷末附前志《概述》和《大事记》,以增强建湖历史的完整性。
六、本志以志为主,序、记、述、传、图、表、录并用,单列或穿插于志文之中,加强志书的形式美,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增强可读性。
七、生不立传。烈士以县民政局在册名录为准。逝世人物主要收录建湖籍及客籍人员对本县历史发展有较大贡献或有较大影响者,以卒年为序。表录先进、模范人物为部、省级表彰以上。
八、本志运用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凡未注明世纪的年代均指20世纪。
九、本志数据表达,以有关出版物数字使用规定为依据,凡可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得体之处,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各种统计数据以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的取用主管部门资料;统计数据有小数点的,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2位。
十、本志行文规范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对重复出现的组织机构简称和常用缩略语,设简称与全称对照表,以供查阅。
十一、本志按国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和《标点符号用法》书写。
十二、本志所用计量单位,除特殊情况统一使用公制。货币单位按人民币币值记载。
十三、本志资料,主要源于文献、档案、报刊、专著和专业志等,一般不注明出处。
这一凡例,我们自己觉得是比较实用的,评审时大多数专家也未有评说。但茆贵鸣主任的评述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想他的批评很直接也很实用,所以兹录于下:
“建湖续志稿的凡例,计13款约1200字。这是一个共性有余、修改不足,或者说是一个只注重通例、却缺乏特例的凡例,其主体内容大体包括修志主体、指导思想、记述范围、断限(重大活动与事项的‘适当上溯延伸’)、结构形式(只说明宏观分类和卷下层次的设置原则以及全志卷章节的数据)、体裁安排、入志人物,以及区域名称、纪年、数据、计量单位、资料来源等基本事项和内容的一些最原则的规定(缺了‘索引编制’的有关规定)。这些内容当然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仅有这些共性的、原则性的通例,建湖、射阳、盐都、阜宁等兄弟县(区)也同样适用,只需在个别字句和数字上略加修改即可。大家如果稍稍翻看一下首轮修志以来抟书,绝大多数的凡例可以说都是大同小异,不少条款和文字表述几乎雷同。所以,凡例应该在‘通例’的基础上加强本志‘特例’(或‘个例’)的拟定;因为这些东西,恰恰就是你这部志书中最具个性、最有特色的内容,大同小异的‘通例’涵盖不住也规范不了这些特色内容。……志书的凡例,应在‘共例不缺’的前提下,充分地体现自身的‘个例’(或‘特例’);否则,此志凡例无异于他志凡例。”
后来省党史办陈华处长也指出:“凡例是对志书编纂原则、遵循标准和处理方法的解释和说明,它类似编写说明但又高于编写说明,要求严谨、准确、简明、实用。凡例怎么定,志文就要照着做。”他又说:“凡例有通例和特例两部分组成。通例一般志书都有,比如指导思想、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等。特例是针对某部志书而特别制定的,有别于其他志书,没有特例读者就不能明白。志书的凡例应该是通例少,特例多。即使通例不写大家也都会明白,但特例不作说明,读者就不清楚本志在某些方面是如何处理的。因此,泛泛之通例宜删,以增强凡例的实用性。……相反,有一些特例需要补充。”
专家们的这些论述,对我们正确把握凡例的设置很有指导性,同时我们又广泛参阅其他志书,感觉上特别是《绍兴县志》的凡例极富特点,给我们的启发也比较大。正是在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我们回过头来把全志中一些独特内容及特殊处理的方法认真进行梳理,并由许兆
一、《建湖县志(1986~2008)》凡例
《建湖县志(1986~2008)》凡例
一、本志由中共建湖县委、建湖县人民政府组织编纂,旨在真实客观地记录建湖县1986年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全面系统地反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二、本志是首部《建湖县志》的续志,上限1986年,下限2008年,大事记下限延伸至2009年8月。个别重大事项与活动,为保持系统性和连贯性,适当上溯或下延,下延记事一般以括号标注。
三、本志志首除安排图照、序、凡例和目录外,设有总述和大事记,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记录建湖总情。在总述后附1986~2008年以及2009年8月之前建湖县获省级以上表彰、命名选录,大事记则不再重复记录。同时,在志末设附录,除安排有知名人士著作选录、索引、后记等内容外,还设有前志校补及勘误,并转录前志的概述和大事记,以增强志书的整体性,使读者持此志便可知晓建湖古今概况。
四、本志采用卷、章、节、目结构。志内各卷根据记述事项的性质设定,横排门类,纵叙事实,纵横结合。全志共设9卷51章283节,其中第三卷《改革开放》,将其单列一卷,是基于改革开放系这一时期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是本志修编时段重要的时代特征,同时又是这一时段的工作重点。第六卷《文化建设》,集中体现这一时期科技进步、教育发展、文艺繁荣、体育活跃等大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展示全县着力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的实践与成果。本志各卷之下设章,章下设节,节下视需要设目与子目,利于记述和阅读。同时,设专记10则,或记载特别重大事件与活动,或附录重要文件,或介绍特色民间团体等,作为相关志文的补充。
五、本志以志为主,序、记、述、传、图、表、录并用,其中志首设彩照、地图,志文及附录中配合内容穿插安排照片、表格,加强志书的形式美,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增强可读性。
六、本志设《人物卷》,其中《人物传略》以生不立传为原则,重点收录1986~2008年已故建湖籍和客籍对县内外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较大影响的人物;享受地、市级以上待遇的老革命、老干部;受县级以上党委发文宣传学习的先进人物以及在各行各业居于领先位置、有广泛影响的知名杰出人士。立传人物统按卒年排列。《人物名录》以表录和排列名单的方式记载1986~2008年市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同时录存县内著名学者专家、特级教师。其他相关人物采用因事系人的方法,随文载录。
七、本志除大事记中记载人物、表录人物以及确有需要时标明性别外,文内所涉人物的性别均不加标注。
八、本志采用语体文、记述体。地名表述使用现行标准地名,需用旧名或别名的括注标准地名。地、物之间的距离,使用径距(即直线距离)。组织、机构与时间的表述使用通用简称,如县四套班子(即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县政协)、改革开放后(即1978年12月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
九、本志除方言用字使用建湖地区习惯用字外,均使用规范汉字。
十、本志标点符号按国家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书写。其中年份(年代)后逗号的使用,除本年份(年代)与其后内容联系紧密构成短句或按年份列举事件外,一般其后均加点逗号,以期醒目。
十一、本志数据表达,凡可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得体之处,均使用阿拉伯数字。货币一般按人民币币值记载,涉及自营出口、利用外资、外经营业额等则用美元记载。工农业总产值1986~2000年按不变价记载,2001~2008年按现行价记载;其他经济指标统按现行价记载。各种统计数字以统计部门提供的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的,取用主管部门资料。土地、人口等需要反映其精确数量时,不作计量单位换算,统一书写原完整数据。统计数据有小数点的一般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中称“以上”、 “以下”的一般均包括本数。
十二、本志所涉计量单位,一般使用法定名称,个别特定称述使用习惯名称。
十三、本志使用公历纪年。清代及以前的用当时纪年,括注公历纪年。未注明世纪的年代,统指20世纪。
十四、本志资料主要源于文献、档案、报刊、专著和专业志等,个别资料取自互联网,一般不注明出处。
十五、本志索引按图照、表录、节与目和人物分类编排,以便检索。
二、《绍兴县志》凡例
《绍兴县志》凡例
宗旨
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记述绍兴县之历史和现状。
二、以“存史、资治、教化”之要求,力求资料完整、科学。
时限
三、上限因事而异,尽量追溯至事物发端。
四、下限迄于1993年。个别事物延伸至1998年3月。
地域
五、按历史原貌,记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舜、禹遗迹和于越及越国。
六、按建置沿革,记述山阴县、会稽县、绍兴县之行政区域。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析县之东部置会稽县、县之城区置绍兴市,绍兴县亦曾改制绍兴市,均并入绍兴县记述。涉及市称谓者,则括注“县”。
八、1983年撤绍兴专署建绍兴市(地),恢复绍兴县建置后,按县市分设之县境记载。
文体
九、采用文白相间之语体文。
十、横排门类,事以类从;纵叙发展,纵横结合。
十一、志首冠史略、大事年表。每编设小序,以彰事物发展轨迹。
十二、志、传、考、录、表、图、照兼用,分编、章、节3级展开,目不编序。
十三、按事物性质分地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人物、丛录·索引等4部类,分 4册装帧,函成全志。
十四、《丛录》,纂辑历代重要文献、书目、诗章、杂记等,以明地域文化之内涵。
十五、志末附分类索引,以便检索。
纪年
十六、历史时代按传统习惯纪年。中华民国及以前,以朝代纪年,用汉字书写,括注公元;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十七、一般以年记时,若记月、日,农历用汉字书写,公历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十八、括注公元纪年时,一位数悉写“公元(前)某年”,余则只表数字。
十九、世纪、年代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凡不注明世纪之年代,均指20世纪。
人物
二十、志书一县之贤,选录从宽。
二十一、选录原则秉官重政绩,文重著述,百工重创造发明,平民重社会贡献,着重记述其在绍兴县之活动业绩。
二十二、人物记述源自历史文献、谱牒、志书和采访。
二十三、生不立传。以本籍人士为主,兼及客籍人士。以生年序列。
二十四、烈士以县民政局在册名录为准。
二十五、先进、模范人物仅录部、省级以上。
二十六、教授、研究员名录业经《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浙江侨声报》、《绍兴县报》分刊启事,征集而成,难免尚有遗漏。
数据
二十七、历史数据采自文献资料。建国后,以统计部门资料为准。
二十八、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计算;工、农业总产值按不变价计算。
二十九、
三十、计量单位一般按习惯名称,必要时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
三十一、数字表达,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凡可使用阿拉伯数字而又得体之处,均使用阿拉伯数字,余则约定俗成。
资料
三十二、凡直录史籍文献原文者,注明出处。’
三十三、史籍文献记载不一,又难以考订者,则取诸说并存。
指称
三十四、一般仍历代之旧。
三十五、本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简称“建国”。
三十六、“解放”特指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
三十七、机构、组织、单位名称在每编首次出现时均用全称,括注后用简称。
三十八、历史地名仍旧。今名一般以《绍兴县地名志》为准。
文字 标点
三十九、按国家公布之《简化字总表》和《标点符号用法》书写、标点。
四十、对人名、地名、书篇名及古籍文句,一般用简化字或通用字。容易引起误解者,则保留异体字。
三、有关常用缩略语与全称语对照表
有关常用缩略语与全称语对照表
缩略语 全称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讲 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三个文明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
创三优 创优美环境、创优良秩序、创优质服务
四大创建 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文明行业、创建文明机关
三户一村 遵纪守法光荣户、五好家庭户、文明户、文明村委会
五讲四美三热爱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
扫黄打非 扫除淫秽、色情或夹杂淫秽出版物,卖淫嫖娼,赌博,吸毒等;打击非国家出版单位的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书报刊等在市场上公开发行销售的活动
五个一工程 一部好的图书、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优秀影片、一部优秀电视剧、一篇有创见有说服力的文章
三下乡 送科技下乡、送卫生下乡、送文化下乡
一府两院 政府、检察院、法院
党委(党组、党总支、 中国共产党某某某委员会(本志所载党委、党组、党总支、
党支部、党员) 党支部、党员均指中国共产党)
团委(团总支、团支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某某某委员会(本志所载团委、团支
团员) 部、团员均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党代会 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
人代会 人民代表大会
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革”期间 文化大革命期间
“非典”期间 2003年初,中国南方局部地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并向其他省份流行,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使疫情迅速得到控制,至7月国家卫生部宣布取得阶段性胜利
县直单位 中共建湖县委、建湖县人民政府直属行政、事业单位和团体
村两委 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双强”村 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民创业致富能力强的村
“双带” 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
“三制” 校长选任负责制、教师定编聘任制、教育岗位责任制
“三基本” 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知识
“三走进三服务办三事” 走进农村、走进企业、走进社区;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武警 武装警察
“严打”斗争 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
“三农” 农民、农业、农村
“农转非” 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
“八五” 1991年至1995年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其余类推)
普九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双基”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低保 最低生活保障
“五保”户 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对未成年人为保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