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求错三要素
校对的目的是找错,但常常有同志看了几遍看不出什么问题,更多的情况是每一遍都看出上一遍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问题。所以关键在于怎么找出藏在文中的错来,这也是蛮值得思考与研究的呢。
校对求错三要素——水平、认真、方法。水平在选人,认真靠管理,方法需引导。
一、水平
水平说的是能力与实力,对于编纂组来说,基点无法定在培养提高上,只能是让在能力有实力的人充分发挥,并以此典型引路。
选择主校人员和把关校对时,必须把握准确其能力与水平。一般地来说,做过重要单位的主笔秘书、担任过报刊编辑、一直从事文稿写作的这些同志,他们的经历表明应该有一种岗位水平,他们的职务表明他们应该有一种职务责任,他们的追求也表明应该有一种职业敏感。
也有一些人有校对这方面的特异功能,我们本来想约请两位这样的人士,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约成,也算一个小小的遗憾吧。
二、认真
认真说到底是个态度问题。县志的校对更需要持之以恒的认真,还需要有速度的认真,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校对管理。所谓管理,还是要靠制度,当然并非是罚款或者是批评之类的,要是单位上正常工作这么做是有效果,但是对于编纂组这样的临时机构,而且是在大家都夜以继日工作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不仅有伤仁厚与勤奋,而且也绝对无益无效。我们的管理主要是每一轮有个三校制度,各卷的负责同志为一校,老同志为二校,另外抽出三位同志做三校,最后是总校。每校均有签字单,用不同颜色的笔。每轮校后,一校还可以回校。下一校校出前面没有发现的问题,都要加以记录,并实行交流制度,也就是校出来的一定要告知,告知是两个目的,一是指出错误,提醒对方;再一个进行核实,防止改的不对。回校出来,一校也可以(其实是必须)与三校、总校交流。当然后来主要的还不是靠这个发挥作用,而是靠着另一种办法。其实那也不能叫什么办法,准确地讲应该是一种氛围。第一轮征求意见稿校对期间,大家把一校、二校、三校、总校,分别称呼为少校、中校、上校、大校,少校觉得能找上级军阶的同志特别能找找大校交流交流也蛮带劲的,有这样的自觉与兴趣其实就足以对付志稿中的那些大大小小的“苍蝇”了。
三、方法
无疑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这也是要求水平能充分发挥、认真要体现效果的一种过程。有现成的方法,更需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有效的方法;有一以贯之的方法,更需要有针对性的带有个性的方法。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在于自觉认真地加以运用。
1、累加求错:上下总分关系,其数据当然应该是相等的,如果不相等又没有特别的说明,那当然就有问题。
2、常理求错:有些问题从常理一想就可能有错,但大家常常会视而不见。
3、比照求错:
有同体系总分叙述之间的比照,如总述、大事记与正文的比照;经济综述与经济各章的比照;各卷综述与卷下各章的比照;各章章下序与章下各节各目的比照;各节节下序与各目各子目的比照。
有跨体系同类事实比照,也就是跨卷跨章跨节跨目跨子目对同类事实加以比较,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后来采取了两种办法避免与减少这方面的差错,一是带有釜底抽薪性质的办法,保留一处主要的部分,删减重复叙述的部分,确有必要的则采取参见手法;二是根据此类事实记载的需要,在不同部分确定不同角度,进行叙述,如关于“九龙口”,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节中则着重记载综合开发方面的工作;在旅游一节则重点从景点及其文化内涵记载。
有文字叙述与表格内容的比照,把表格里的数据与文字叙述进行比照,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数据的一致,二是说法的一致。不一致之处就要多加注意。
有图照内容与文字叙述的比照,不但要注意图照与文字叙述所处位置的一致,要注意内容与叙述的一致,特别是图照上的文字内容要过细,还要注意图照之间的关系不要出现矛盾与不一致。比如,《建湖县域示意图》所增的道路名称与基础设施卷交通章中的叙述衔接对照,一区三园的位置与名称与首卷章节一致;《建湖县城区图》中所附公交线路与正文比照、县城分区及三环路网规划图与正文一致。
4、规范求错:志书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计量单位的使用、第一人称的使用、来与到的使用等都有规范性的要求,这虽说不是影响内容的错误,但也是错误,而且是“硬伤”。
5、读校求错:读校,实际上主要是推动性的办法,逼着一些没有认真比照校对的同志进行比较。我们采用双层读校的方法:一是上层读校,大组集中时,把总述、大事记读述比照,主要是找出不一致的地方,然后推敲琢磨;二是卷层读校,卷下序章下序小组内读校,也是要发现需要调整一致之处。
6、推导求错:
由总分不对应来推导,总起处说有四项,但后面说的不是四项;前面说了七项,后面总括时说的不是七项,不用说,肯定有错误了。
由不同来源的叙述比对来推导求错,这对于那些专业性很强的部分,我们就是采用了这种方法。比如,自然环境章中又是地质、地貌,又是气象,还有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虽说单位校核了,也盖章签字了,但你总得查看查看吧?再如,统计上的人口分析,我们从逐年的比较来追寻其中可能有误之处,有的虽说不是错误,但有突变的话,则必须加以说明。再如,英文目录,我们虽说经过几个关口,但总归要查对查对究竟有没有错误吧,我们是把几份翻译稿与其他县志相关部分比对,这多少只是求个放心而已了,呵呵。
7、校红求错:把错误找了出来,有的还是费了不少神才发现的,发现了当然要校改,但校改不到位,反而会带来问题。我们说,校改本来是为了消灭错误的,但有时校出来了,但没有改出来,也就是说漏改,这是一类错误。还有改的本身出现新的问题,有的可能是改的不对位,错的没改,把对的反而改掉了;有的新增的部分出现错误,改掉了一个错误,又产生新的一个甚至更多更严重的错误;有的是位置插得不对。所以我们对校改抓得很严格,征求意见稿发放到各单位校核时,讲明只能在原稿上改,决不允许重新打印,否则不作为完成校核任务,而内部这一块主要抓三条:首先对于大段更改的增添的,全部制作新的电子版本,反复校对,然后直接插入;其次,负责的同志必须随机陪改,紧盯不放,很多校改不到位都是盯防未到位;再次就是校红抓得很紧,也是三校才过关,因为每一次都有上万处的校改量,从概率论上说也肯定有不到位和新错产生的情况,再说有时总有盯防懈怠的时候,一懈怠必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