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专家见解自生威
专家评审是法定环节,同时也是志书质量的保证。其实,专家的意见介入得越早越好,对于志书编纂的指导作用也就越大。《建湖县志(1986~2008)》正是在专家极早介入指导的情况下,基本没有走什么弯路。
专家学者的意见为什么应当重视?因为他们的见识高见识广,因为他们通晓内在规律内在规范,因为他们能够找准症结找准对策,因为他们可以让你少走弯路一路前行。
什么态度才是真正的重视?重视不是说全盘接受,这其实又是绝无可能的事。专家意见有自我错失处(不一定了解县情、一家之言),有互相矛盾处(自相矛盾、不同专家意见相左),有理想境界处。但决不能因为专家意见有种种无法全盘接受的原因,就采取应付性、利己性的选择,不去认真研究理解每一位专家提出的每一条建议。接受关键要捕捉真谛所在、志思所在,并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即使是不予采纳的专家意见,也要寻求其合理内核,也要思考其提议背景与原因,也要从中启发思维。这绝对不是迷信专家权威,而是一种正确对待专家意见的态度,也是能够从中获益无算的途径。
《建湖县志(1986~2008)》专家的指导主要来自三个阶段:
一是篇目编制阶段。2009年3月,市志办领导与专家两次到建湖现场指导评点,把我们对原先篇目所存的幻想彻底打破,终于下定决心重起炉灶。封闭一个多星期,重新编制篇目,到征求意见稿出来以后,大家终于明白专家到底是权威,我们对《建湖县志(1986~2008)》充满了信心。可参见《07数易其稿痛无痕》。
二是征求意见稿阶段。我们编纂工作最紧张的阶段,也是市志办专家们最繁忙的时候,但他们时时刻刻心系建湖县志的编纂。对我们送过去的志稿一稿一稿地看,不但指出问题所在,还认真指点调整的方法。我们有时常常会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会耐心地讲解,一步步引导。我记得我们建湖籍的专家王芳处长,几次电话打到我们编纂组,对我们征求意见稿的篇目提出了详尽的修改思路。
三是评审会阶段。这个阶段当然是专家最集中的阶段,也是专家意见最集中的阶段,自然对我们编纂工作指导也是最集中的阶段。在市志办领导的指导下,我们评审专家实际是由三个部分组成:权威性专家,主要是著名历史学家、杂文家王春瑜,他也是《建湖县志》前志的评审专家;还有省志办的吉祥、陈华两位处长,省志办对县志编纂的要求他们当然非常清楚。评审专家组,这是由市志办领导与专家组成的,最终由这个专家组拿出评审意见,自然是评审专家中的主体。县内专家,主要是通过这一块专家来把握县情记载的准确到位程度。王春瑜老的评审意见已经在前篇叙述,这里主要录存省市专家评审会期间的评审内容,这些内容依据评审会录音与记录整理,均未经由本人审阅,为了更全面地记录评审过程,把市志办副主任茆贵鸣、省志办陈华处长的两份文字稿附存于此。专家们的意见我们自然是不可能每一条都予以采纳的,但我们可以保证做到的是每一条意见都认真推敲,其精神都得到体现。
吉 祥(《江苏年鉴》总编):
考虑到出版时限问题,我想从图书出版要求谈起,逐步深入地向达到精品志书的要求作评审,另外再对第四卷《经济建设》作重点评审。
一、图书出版要求,那就是要规范统一:
标点方面,年份后面的逗号要规范,比号不能用成冒号,表示幅度应统一为“~”,商标品牌应加引号,计量单位的使用涉及农业的用“亩”,涉及城市的用“公顷”;平方公里与平方千米应该相对统一,日常使用的公里、公斤一类;表示数字幅值应该写全单位,如2万~5万,不能写成2~5万;3%~15%不能写成3~15%。
用字方面,“截至”不要写成“截止”,“截至”是讲进程中的一个点,“截止”则是讲事情完成了结束了;“其他”不要写作“其它”,“账务”不要写成“帐务”。“等”的使用不少是多余的,事实已经讲完则不必用“等”。
数字方面,不是统计学意义的则一般不应用阿拉伯数字。
二、志书一般性的要求
对凡例应该加强研究,特别是对凡例当中的特例尤其要作明确的说明,对于建湖这部续志来说,特例更重要。即使是通例,有的内容也不必说,如,出版物的通例就不必说,自身掌握的一些标准也不必说;再一个说的时候尽量中性化。
三、卷的设置
1、卷首、志余实际都不是相当于卷的名字,只是编纂过程中便于表述对一类文稿的总称。
2、卷名的风格与准确性。地理概貌卷还是叫区位环境卷更贴切,把本卷中的人口一章移到社会民生卷,把第四卷的国土一章和第七卷环境保护一章移入本卷;政治文明卷还是就叫政治建设卷更准确。
3、卷的位置,主要是基础设施卷、改革开放卷位置应该置前。
4、卷下序,有的有序,有的无序,对卷这个层面还是应该统一加上卷下序为好。
四、体裁与体例
1、专记的处理还可再考虑,有的可归入正文,有的实际是附录。
2、附录这部续志中叫丛录,内容涵盖面还可以再扩大,收存一些重要的文件原文,再比如市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名录也可以作为附录。
3、机构的记述应该相对统一,人员队伍要么都写,要么都不写。
4、出版版式也要注意,表格两边不要加封口线,表头不用斜线分别类别;字体字号与节以下的层次对应方式要统一;子目的标示方式要进一步严格规范。
5、篇幅控制也应该注意,对一些工作流程的表述(如宣传工作一节中的有关内容)、全国通用性的内容,还有前志的概述与大事记都可以删掉,采用《奉贤县志》的办法,根据前志的概述与大事记搞一篇前志的综述。再一个更好的办法,把有些内容作为资料放入光盘。
五、总述
加上历史情况与发展一节,以更好地体现完整性。
六、断限
还要严格一些,不要追述过前。
七、表述的准确与规范
这里就一些具体的内容来讲讲。总述中说建湖县获得“石油机械之都”、“节能灯具之都”和“皮鞋之都”等美称,这些美称是哪些权威机构授予的应该写明,如果只是自己这样称那就是不妥的。第一卷 经纬度,具体叙述时则应该先讲纬度再讲经度;县城区划中行政区划不等于建设规划,这方面与前志所述并无变化,应该记述区划调整的内容。物候一段说参见方言部分,但方言中并无相应的内容。野生动植物资源,资源应该是指被人们利用的部分,有的并非资源,这里把两种害虫也列为一种资源。人口一章中第五次人口普查应该移至统计一章。第二卷 专记:江泽民视察建湖党建工作,应标明原文出处;宣传工作一节中理论武装工作改为思想政治教育更明确,并将精神文明建设一章中的相关内容并入。统战工作根据其职能来看,设目不全。政府法制一部分内容在征求意见稿中是列在政府一章的,但评审稿移到了人大一章,还应放在政府一章。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一部分不应该列在重要会议一节。人事管理一节中人事与编制工作应该分开叙述。地方军事一节节名应改为人民武装。劳模名录应作为附录处理,总工会只是评选工作的组织部门。专记:振兴建湖咨询会,可以单独设节。第三卷 农村财务管理是否属于改革,需要推敲,如果是则应突出改革内容。企业制度创新中24个省市级企业集团应分别列明。专记:企业改革22号文件,可以列入正文,不一定专节,将其中主要精神在文中体现即可。民主政治建设一节本身就是正常的政治建设的内容,作为政治体制改革是否合适,需要思考。事业单位改革2001年以前如果已经进行,则跳跃太多,如果没有,那么开头“1986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逐步确立,县镇事业单位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探索与尝试”一段就可以删去。资源协作一节与所写内容不切合。第五卷 城市综合建设一节应补充居民区建设。双湖公园的记述与旅游业一节所述不一致。私家轿车放在客运中不妥。邮政通讯一章章名应改为邮政通信,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两节应并为移动通信。第六卷 48家民办科研机构应列表载明。学校布局调整中停办小学、中学停办时间载明,7所高中应均作实体化的记载,全志都应该注意强化实体化。除四害用另一种字体不妥。增设艺文一节,重点记载文学艺术创作,并将志余中的《著述选录》精选后附于此处。淮剧选场可删,因为这主要靠舞台效果来体现。文化胜迹与保护一节节名改为文化遗产保护。史志 档案一章调整为档案 史志。第七卷 社会民生卷名可调整为社会 民生,全卷应用客观态度记载民生,不要用宣传的态度记载,特别是对社会转型期民生艰难与社会不同阶层、社会分化的情况要详载。文明新事中对历年的“十佳新事”可列表记载。城乡居民生活一章应将收入来源及构成情况、农民负担情况、居住条件和质量变化情况、物价变化情况、生活成本变化情况写明。环境保护一章不属于社会民生,移入第一卷。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一节与节约型社会建设一节合并。劳动再就业工程的基本背景要交代,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文件基本精神应该写出来,31家职业介绍所应列表载明。计划生育中机构部分可分设为管理机构、服务机构、计划生育协会3个目,政策法规的要从县级执行的角度来记载。宣传教育价值不是太大,可以与政策法规结合起来写。专记:少生快富文明工程,可设为一节。计生统计内容可删。目标管理考核体现建湖的情况的实质性资料应该载明。出生婴儿性别比的问题应当在人口一章中有所反映。民政一章中民政事务并不都在社会民生范畴。双拥的政策主要精神应载明。抚恤中“23年来”之类的说法是总结的写法和口吻,享受不同标准的定补应该载明。对因灾、因病、因残的困难户实施救济的具体数据载明。慈善事业与福利是两回事,应移至红十字会。福利企业应载明。婚姻登记只是写程序,无资料价值。社会福利彩票发行与管理移入社会福利节。风俗,节下序欠客观,应区别官方倡导与民间实际。视野窄了,日常生活领域的生活方式涉及面有不少被遗漏了,如居住、出行、通讯、休闲娱乐等。是写风俗还是写风尚值得推敲,如何区分官方行为与社会行为,这是本部分与本志其他章节交叉分工的视角所在,新的生活方式要记载。春节习俗变化写得较好。方言,续志方言的写作原则是什么?是写变化还是补遗?就本稿而言,写得简洁,“方”味浓郁。
八、第四卷的重点评审
1、卷下序问题。本卷实际是以经济综述章作为卷下序,各卷卷下序应该一致。
2、宜将小康社会建设一章移入本卷经济综述部分。
3、经济综述章 此章可设五节,分别为: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布局、经济发展规划、经济运行指标、小康社会建设。经济状况中财政收支与下文财政管理一节内容重复。第三节与第四节合并,五年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不要混为一谈,编制情况可以在计划管理一节中写。“十一五”前三年发展概况与“十一五”规划纲要次序颠倒一下。
4、农业章 农业区划要与农业资源开发区分开,不是一回事,本节所写有些是农业资源,可以考虑与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一节合并。植物保护记载偏多,与全志不协调。林蚕业中的病虫害防治写得也偏多。养殖业可分设为畜禽业和水产业两节。多种经营致富工程作为专记要推敲。新农村建设放在农业章中不当,可移入城镇建设章。
5、工业章 个体私营工业发展的政策背景应该交代清楚,而不要采用一言以蔽之的写法。特色产业只写三个特色产业,而经济综述中均讲六大支柱产业,应该说明清楚 。产业要体现产业链,不是孤立地写主体产品,应包括上下游等。85家石油机械规模企业应列表载明。技术改造一节的内容可并入相关行业。企业选介中企业的基本要素应该写全。工业章所附三张表的标准不一致。
6、建筑业 房地产业章 建筑业一节结构有问题,可调整为建筑企业队伍、建筑市场(建筑工程管理、行业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勘察与设计、重点企业四目。商贸服务章中要加强实体化写法广告商、市场等均点出实名。旅游业一节的内容与文化建设卷和镇区要览卷要注意避免重复。
7、金融业章 此章写法有突破。
8、民营经济章 章下序中民营经济的不少统计指标应该集中反映。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精神要讲明。要以移入企业改革章,乡镇企业一节与个体私营经济一节对调一下。
9、经济综合管理章 本章各节的顺序是否可以为计划管理、财政、税务、国有资产管理、审计管理、统计管理、工商行政管理、价格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国土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概述性的写法没有价值。29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应实名列出。工商行政管理中清理整顿党政机关所办的36家企业应实名列出。名牌培育与创建的政策精神应当提炼列出。《1990~2008年建湖县产(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和委托检验情况统计表》史料价值不是太大,可删。物价管理节名可改为价格管理。财政管理节各改为财政,“政”就是管理的意思。国有资产管理可单列为一节,并写出各个时期的国有资产变化情况,特别是“国退民进”的过程应该写清楚。税务管理节名改为税务,“务”也是管理的意思。税法宣传可以去掉。审计局所获荣誉在机构内讲不妥,可删。统计中的情况在有关章节中未得到反映,如2000年农村畜牧业调查、1999年亿元商品交易市场统计等。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漏载。《2003年建湖县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面积成果表》与第一卷有关内容要衔接。国土管理一节中的表格要重新设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中大案要案查处要展开介绍。应急救援并不全都属于安全生产领域。
徐城生(盐城市党史办主任、市专家组组长):
作为建湖人,对家乡修志我是高度关注。这里我就总述与大事记重点进行评审。
一、关于总述
如果说县志是一个地区的大名片,那么总述则应该是一张黄金名片。建湖续志的总述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①分块记述内容,各自为政,分散而缺少深度;②求全求大,各分卷的概述与总述重复,地区的重点、亮点、特点未能得到充分体现;③分块较多,记事繁杂,重复内容较多;④文字不够精炼,文采不足,篇幅太长;⑤客观存在的问题未予记述。建议总述重撰,最好能请一两位擅长散文创作的高手参与总述的重撰。
总述重撰时大的结构方面应该作慎重考虑。目前来看,总述的结构方式,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史志结合体,一类是分块记述体,就象目前的续志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我建议在重撰时最好采用史志结合体。
史志结合体的结构,先分历史时期,然后再分块叙述,概述总貌,纵述轨迹,横陈特点。具体地讲,各段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段 不分块,记述基本情况,概述全县区位、人口、土地、环境等主要特点,总括地介绍23年来全县经济社会主要历程。
第二段 纵述23年间几个有特点的带有转折性的时段,以及2008年有代表性的特点。开头加上现在的第一块。根据胡锦涛同志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全国改革开放大的进程加上建湖本身的实际,我感到全县经济社会的重大关节点可以分为三个时段:一是1986~1992年,解放思想,经济开始起步,工业化进程启动;二是1992~2000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全县改革开放进程加快;三是2000~2008年,民营经济与民生工作得到重视。
第三段 分块对全县工业、农业 农村、人民生活、政党 政权等工作的特点进行评价性的叙述,着重讲体现时代特点与区域特点的内容。
第四段 专记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体现客观、真实与全面,发挥资政作用。
第五段 展示远景,要比现在所写的更详一些,对今后十年、二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前景作具体描绘。
如果还是采用分块记述体,则要注意趋利少弊,吸纳史志结合体的写法。可以分为三大块:
开头部分,采用史志结合体的写法。
主体部分,可分为五个方面来写。一是经济建设,把一二三产的产业结构变化、民营经济发展等作为特色;二是城镇化或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政治建设,这一块要抓住特色与亮点,最突出的就是江总书记视察建湖的党建工作,还有政法上有个全国的典型上冈交巡警中队,其他如人事制度改革所带来的“建湖现象”;四是精神文明建设及文化建设,重点体现思想解放的过程;五是社会民生。每一块都应该把握住大势和大事,纵比横比,突出鲜亮的内容,一般化的不要写。改革开放的内容贯穿这23年的始终,是鲜明的时代特色,不一定单列一节,每段均可以用小标题,做到述而有论。
结尾部分,重点讲目前发展等方面的存在问题和发展远景。
在写法上,应以记述为主,论述为辅,画龙点睛。比如,我们说某项政策“惠及”百姓,这“惠”就是评论。笔法上要体现文采,有自己独特的文风,与正文可以不同。总的字数在万字左右。
二、关于大事记
大事记是一书之精,应该体现这样5个特点:事出有据、史实准确,大事不漏,要素齐全,言简意赅,合乎体例。
对照这样一些要求来看,建湖续志稿中的大事记还要作进一步的完善:一是史料可靠性的核实要加强,特别是有一些提法和用法;二是与各卷相关内容加强比照;三是大事的标准要进一步明确,事件的重要性要把握好,体现全县历史主流的大事,尤其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大的决策;每个年度的经济指标或者每个五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应该列入;四是记述的内容要充实,现在的许多记述太简,看不出大事何在,如,重要会议中换届的会议应写明主要内容,选举产生的正职领导人,有的例会有特殊意义应作记载,国家、省、市在建湖召开的会议要突出与建湖的关联处;领导视察活动太多,要突出视察的特殊内容,省以上视察内容主要展示建湖重大工程建设,在全省、全国有特殊意义的视察;跨年度的工作应以本末体,不要分开多次记述,或以首日或以完成之时记录;经贸活动应记明取得的成果与实效,有些还应记明特别的影响与意义;反腐倡廉中的一些重大案件应该记载;使用简称与专用名称应有说明;文字要精炼规范;大事记中记载了两位当选为院士的人物,对其他方面有国际国内影响的也应记载。
周国志(盐城市党史办处长,市专家组成员):
我1991年曾参加过首部《建湖县志》的评审,这次又应邀参加续志评审,感到非常荣幸。我这里主要就第一卷、第三卷作重点评审。讲四个问题:
一、上限问题
第三卷改革开放中的上限不一致,有些是客观进程的体现,编纂者心里明白,但读者不一定清楚,可以在凡例中就此作一个明确。
二、节与目设置方面的问题
第一卷 自然环境章中气候气象这个目不妥,从概念上看,气候的范围大于气象,并列不当;人口章中在业与不在业人口构成这个目应改为职业构成。
第三卷 工业企业改革章中企业制度创新一节,应把组建企业集团、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开放式改制设为3个目;流通改革章四节的每节开头小序设置为一个目,就叫管理机构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章民主政治建设一节中可把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行农村村民自治、推进社区居民自治设置为3个目。
三、竖写历史问题
要重视目与子目的设置,无子目之目与子目是竖写的实体,必须从上限写到下限。对照来看,农村经济改革章农民负担监管与农村税费改革一节比较混乱,未能体现竖写的要求。
四、准确表述问题
这里举几个实例来说明:如,“96%的承包土地发放了土地二轮承包证”,表达的意思不明确,从语法上看也有问题;简称与节缩语用得较多,而且未作说明,如轻通厂的全称应该是盐城市轻工业通用机械厂,不作说明,后人无法明确;总结性概括性的语言较多,如调控体制改革章中物价体制改革一节。
于海根(盐城市党史办处长、市专家组成员):
从总体上看,建湖的这部续志整体框架合乎新形势、新时代的要求,合乎地域特点,资料详实而且有典型性,文字表述也比较顺畅。我主要就第二卷作重点评审。
一、篇目方面
目是最近的书写单元,是书写的起点,因此在设置时要特别注意对应关系,第二卷中有这样一些地方值得注意:
中国共产党建湖县委员会章中老干部工作一节里的5个目不对等,应调整为:老干部状况、老干部待遇(政治待遇、生活待遇)、老干部活动、老干部服务四目,老年大学、退休干部协会作为本节的附载。党校教育一节前三目干部教育培训、公务员培训、党外人士培训合并为培训一目,另外增设科研一目,这样全节为培训、学历教育、科研三目。
建湖县人民政府章中政务公开与效能建设一节改为行政监察,设置政务公开、效能建设、执法监察三目。
纪检监察章中案件检查一节改为案件查处,分设信访、案件查处、重大案件选介三目;纠风治乱一节以时间为序,分设行风评议、专项清理、减轻负担三目。
政法章公安一节的治安管理目应增设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公安110报警服务两个子目。
军事章人民防空一节可设人防组织、人防工程建设、人防指挥通信、人防宣传教育四目。
二、内容排列方面
1、社会转型期所发生的问题应该记述,主要是①城乡居民隐性失业情况;②贫富悬殊情况;③犯罪率情况;④社会不良风气情况;⑤环境恶化情况。
2、深度记载较少,在对一些政策、特色等通过横向比较的方法,体现其在全国、全省、全市的位置。
3、单元记述不当,主要有三种情况:①记述中部门倾向明显,有些未能从全县的角度去记述,而是在记述部门工作;②虚浮不实的记载时有出现,有些地方表述过头;③记述粗放,好多只是以时系事。
4、记述方式常采用倒叙的方法,用1986~2008年怎么样怎么样总起,这样的记述方式不当;上限与下限的记述不充实,起始点、转折点、终结点内容不丰富。
三、具体表述方面
这里既有志书的规范与统一的问题,也有语言表达式一般性要求方面的问题。
概述 生动局面应改为良好局面;不必分届别来叙述县委的工作思路。
中国共产党建湖县委员会章 专记:江泽民视察建湖应标明出处与年份。宣传工作中的理论武装工作,值得推敲。党校教育一节以表代文不妥。
建湖县人民政府章 施政纪要节中第十五届、十六届人民政府未记载经济指标,与前面的体例不一致;政府实事工程中项目完成情况、老百姓满意度情况应该有所记载。人事管理一节中对在编人员的情况应该以1986年、1997年、2001年和2008年4个节点来记载。政府其他工作一节有关单位应该用全称。
纪检监察章 案件查处一节中信访举报一块历年查处情况写具体,对重大案件作些介绍。
政法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节队伍建设目时序混杂。公安一节制度建设中执行情况与效果应加以记载;创新争优中对典型可适度展开;出入境管理那张表格没有什么价值,可将有关内容用文字概述;调解群体性矛盾纠纷中对重点信访事件的化解应予记载;消防管理中对县内重大火灾损失及原因作一记载;检察一节中倒叙太多,应该调整;审判一节亮点展示较好,执行工作基本是总结性的写法,应对重大执行案件作具体记载;
军事章 军事训练改为民兵训练。
社会团体章 总工会一节职工弱势群体救助一段时序混杂。共青团一节10项工作有重复,“一轻双强”应该加注。红十字会一节把建湖早期红十字会的情况作为附载。
王吉丰(盐城市党史办副处长、市专家组成员):
作为建湖人,看到续志特别亲切,这里以第五卷基础设施和第八卷镇区为例进行评审。主要讲5个具体问题:
一、凡例与全志的对应问题
凡例中说:“对重复出现的组织机构简称和常用缩略语,设简称与全称对照表,以供查阅。”但志稿中并没有这样的表。
二、概述与各章内容简单重复问题
基础设施卷下的概述,只是各章内容的简单重复,有些表述也是一种宣传性的口吻。
三、语言规范化的问题
主要存在表述含混不清、口语较多等问题,再一个就是单位使用不统一,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的使用标准不明确,其实关键是全志上下统一。
四、表格问题
一览表使用太多,表名与表项、表格内容与文字叙述有些地方不一致。如城镇建设章中城市道路桥梁部分文字叙述中说主干道为“七纵六横”,但下同所附的《2008年建湖县城主要道路一览表》中列出了14条道路。
五、竖写历史的问题
第五卷 城镇建设章城市管理与执法中对管理体制,只从1996年讲起,此前则以“1996年以前,城市管理工作由原建湖镇负责”一句带过,究竟当时的具体管理体制怎样应该载明。水利章水利管理与执法中对水资源费征收的脉络纵写不够明确到位。供电章对自行发电情况如单位所拥有的发电机组、森达热电厂的情况应该载明。
第八卷 这一卷采用展示特色的写法,还是很有特点的。建议增设镇区总表,近湖镇下附载建湖镇、芦沟镇下附载裴刘镇、建阳镇下附载荡中乡,近湖镇章可增设一节镇南村。
王 芳(盐城市党史办处长、市专家组成员):
我是建湖的姑娘,看到家乡续志编纂力度如此之大,还有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令我骄傲、令我感动,当然这部续志能否如期出版,质量上能否得到保证,我是既充满忧虑,又充满期盼。根据安排,我重点评审第六卷文化建设卷。
总体评价:该卷从谋篇布局上来说,篇目基本合理,横不缺要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文化事业的方方面面;章、节、目层次清楚,领属基本得当,表格、专记体裁合理使用,篇目从构思立意上来说,力求创新,注重特色,突出重点,比较有新意,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比较浓厚。资料相对比较丰富。写法上基本符合志书的体例要求。从总体上来说,比较短的时间内,能形成一部160万字的评审稿,实属不易。修志人员尤其是总纂人员顽强拼搏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也体现了建湖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由于成书时间比较紧,前期源头工作不够深入扎实,尽管总纂人员倾其全力,但按照精品良志的出书要求,个人觉得该卷仍有不少的工作要做,需进一步完善提高。
一、存在的共性问题:
1、篇目尤其是节和目在名称上需进一步推敲,在编排顺序上也需做些微调。
2、资料上需进一步疏理。有些地方显得不足、薄弱,需进一步补充;有些地方臃肿、重复,需要挤水份,在资料上需要做些增补和删削工作。
3、写法上尤其在竖写节点的把握上,可能受资料完整的限制,按照续修县志上限1986年、下限2008年来说,有些竖写单元存在上不到顶、下不到位、中间断线的现象。有的从90年代初写起,有的下限写到2005年;有的直接是20多年来,孙悟空翻跟头一下子十万八千里,23年历史弹指一挥间就过去了,事物发展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转折始末未能深层次体现出来;有的竖写单元记述要素不全,显得资料薄弱。
4、在宏观把握上,目前卷下有无题序,章下没有,显得微观有余、宏观不足,让人有只见树林不见森林的感觉。建议卷下设概述,章下设无题序,写法上前面综述已经讲了,要将各项事业的大势大略、特点、闪光点、经验教训、阶段性、规律性的东西揭示出来,让读者从章下序这个窗口了解全貌,要注意与卷下序、正文交叉开,是正文的浓缩、提炼,但不能重复。
5、机构队伍方面,科学技术章写得比较好,教育、文化、卫生不够,普遍存在要素不全问题,机构缺人员编制数,队伍缺总数、构成情况。
6、规范化上,表格体例、节与目的层次、编纂者叙述人称、数字、计量单位及校对等方面存在不少规范化的问题。
7、专记问题也值得认真研究。
二、各章存在问题及修改建议
1、科学技术章
章下设序,主要概述科技兴县战略与科技创造工作情况。
科技队伍一节,目前三个自然段,第一段为1986~2008年受各类表彰的情况,以事系人,资料比较有价值;第二段为科技人员奖励制度,写了1986年以来三个年度奖励表彰情况;第三段是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从这三段看,第一、第二段同属表彰奖励内容,分两段内容有重复,建议合并按时间顺序直接竖写,这样有点有面。第三段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在政治文明卷的“人事管理”里有详细记述,按照事以类从原则应归入“人事管理”。科学技术章侧重于不同时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总人数、构成情况。建议设两个目:科技队伍构成(总人数及构成情况)、荣誉地位(待遇、表彰奖励等)。
科技兴县一节改为科技开发引进或科技计划实施。科技兴县是一个大的战略,贯穿始终,涉及方方面面,概念比较大,内涵丰富,目前八节可以说都要是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这一战略的实施情况,在章下序中作为县委、县政府的重要战略举措从宏观上反映就可以了,但作为标题看起来新,但太大。目前的6个目可以糅合起来,不设目,直接按照时间顺序竖写。从整体上综合反映科技开发引进的力度、广度和深度。本来组织领导、大会动员部署与表彰、科技节、恳谈会作为引进载体签署项目、高新产业作为开发引进的实绩这些都是互相联系的。现在用6个目的形式单独写,内容有些单薄,也有些重复。当然采取综合要素记述法,要求高,有些难度。目前的6个目虽有些单、散,马虎些亦可,但节名还是要改一下。另外建议增设四张表格以弥补资料单薄的不足:《1998~2008年建湖县火炬计划立项情况一览表》、《1998~2008年建湖县星火计划立项情况一览表》、《1998~2008年建湖县高新技术产品一览表》、《1998~2008年建湖县高新技术企业一览表》。
科技服务一节,目前的4个目有些大杂烩的感觉,与节名有些不合,建议析分为三节,具体为科技交流合作(产学研合作、国际交流合作)、科技普及(科普宣传、农村科普、青少年科普、科普示范县创建)、科技服务(科技情报、科技示范、科技培训、技术市场)。建湖作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内国际的合作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应单独立节,目前作为子目设置淡化了它的重要性。科技普及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很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作为科技专业志,应独立设节,可将社会团体章中的“科协”归入此节记述。
科技成果一节目前两个目,第一个目科研成果评审与奖励与科技开发引进可以合并。第二目为科研成果选介,典型资料比较丰富,写得也比较好,但缺少面上的情况,建议此节设两目,第一目为科研成果概况,主要反映全县不同时期面上的成果获得的情况,第二目为科研成果选介。
2、教育章
机构一节面面俱到,比较杂,上限也不一致,有的从1950年写起,还写了一段教育部、省政府对建湖县表彰的内容。建议:一是此节下设3个目,分别为行政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乡镇机构;二是反映主要的职能科室,虚设机构一般不记;三是上限直接开门见山,1986年有哪些机构,多少编制即可,删繁就简;四是表彰的内容在序中记述;五是各层次机构可设一张2008年的平面图。
教育教学改革一节,主要讲的是体制改革,节名应改为“体制改革”。目前5个目,第一目中办学体制改革改为管理体制改革,多元化办学子目升格,改为第二目,名称改为办学体制改革,增补上一份表格《2008年建湖县各类学校改制情况一览表》,将2008年下限内各类学校公办、民办、股份制等反映出来,文字反映亦可,目前反映得不充分。第二目教学综合改革改为第三目,名称为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目目前有5个子目,新课程改革仅仅讲了外出学习、培训,素质教育主要讲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两个目都没有写实,写得比较空。新课程改革是循序推进的,怎么改的没有。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立体的工程,反映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瞧。这一目我设想直接升格为两节,一是素质教育,一是教育教学研究。在素质教育中包括新课程改革、艺术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校外教育基地、新生军训、教育评估,这些都有现成的资料,加以梳理整合即可。教育教学研究中包括机构人员、教研活动、教研成果。建湖是教育部、省政府表彰的全国教育先进县、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是个教育强县,素质教育、教育教学研究应该单独设节充分记述。第五目远程教育与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设施等节的内容重复较多,建议撤掉,并入相关内容记述。
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三节,是主体部分,目前的写法都是设4个目,即发展概况、学制与课程设置、思想品德教育、学校选介。但写得不太理想,主要是要素不全,重点不够突出。发展概况目的要素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设置及规模,上限时学校是多少所,教师多少人,学生多少人;下限时又是多少。中间由于人口的增减、布局的调整、资源的整合等原因,可能经历由多到少的变化,要将变化写出来。这个要素目前上下限不到位比较多,可能后面有表格,但不能以表代文,建议表随文后。二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主要措施、主要活动,各类教育发展的不同时期肯定有些重要举措和重要活动,要将有特色的重点的活动反映出来。思想品德教育这个目建议在素质教育中集中概括地记述,不要在各类教育中单独设目展开讲。各类教育课程很多,思想品德是其中的一门必修课,课程设置有即可,至于不同时期内容的变化在概况里反映也可以。学校选介,这个目主要问题也是要素不全。学校作为实体,其要素应包括学校发展沿革、教学设备、学校规模、师资力量、在校班级和生数、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的竞赛成绩、名校录取率等。名校要将名气写出来,着重反映闪光点和特色的东西。表格方面,目前有小学、初中、高中三张发展概况表,信息量比较大,资料价值比较高,都放在名校选介之后,建议移至第一目发展概况后,并增补一栏教职工数。另外可将《1986~2008年建湖县考入本科、专科人数统计表》移至普通高中教育的概况之后,有可能在学前教育概况下再补一张表格。
成人教育一节,目前3个目不能涵盖全县成人教育的状况,并且扫除文盲、农民和社区文化知识教育都属于文化知识教育,缺职工教育,建议此节下设这样3个目,即职工学校教育、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教育、老年学校教育。
教师队伍建设一节,增设队伍构成作为第一目,包括人数及各类学校分布、性质、文化程度、职称;人事制度改革撤掉并入第二节或在改革中另设一目为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但不能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重复;社会地位移到第六目工资待遇前;职称评定撤掉并入“构成”中讲,构成中亦不要详写,只需讲何时开始评聘,不同职称构成情况即可;学历达标改为在职学习培训,与节名队伍建设对应,学习不仅是学历达标,还应包括对外考察、交流学习,教师培训文中没有应补记;工资待遇应该为经济地位,文中讲的不单纯是工资问题,另外老师的住房待遇没有记,应该补充。
学校经费与设施建设一节,学校经费改为教育经费,节下7个目有些混乱不清,建议改为两个目,即教育经费(财政拨款、教育费附加、学杂费、勤工俭学、社会集资和捐资、其他收入、经费支出及管理)、教育设施(设施建设、设施管理),危房改造、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配套、现代化工程纳入设施建设,直接按照时间顺序记述。
3、卫生章
此章应补章下序,并且篇目要作一定调整。
机构一节改为机构队伍,下设4个目,分别为行政管理机构、公共卫生管理机构(把原第二节的第三目移至此处)、医疗单位、医疗队伍(即将原第三节移至此处)。
公共卫生的第二目疫病防治,建议升格为节,下设3个目,即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
医疗一节节名改为医疗 保健,并增设体检一目;医疗技术目下第四个子目医疗设施与装备升格为一级目移至医疗事故处理之前。这样由原来的7个目调整为9个目。
卫生事业管理的第五目医学教育与科研可升格为节,列在卫生事业管理之前。
除“四害”的历史演变虽然很有可读性,但与建湖无关,志书不是一般读物,可删。
4、体育章
机构一节与卫生一样单薄,将分散的内容整合设3个子目,即行政机构、下属单位(体育场、体校、体彩办等)、各类协会。
国防体育与教育中的学生军训可以合并。
体育运动会一节移至第四节体育队伍之前。
5、文化艺术章
机构与前面三章类似,内容单薄,需充实调整,可分为行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把后面的文化单位移至此处。
淮剧 杂技专设一节,突出了其位置和重要性,应该下功夫把它写好,目前的基础还是可以的,但还要进一步加工充实资料。在层次上可设3个目,即发展概况、建湖淮剧团、民营淮剧团(也可不立目,直接写);写法上,开门见山顺时记述,不要讲空话;要充实内容,建湖作为“特色文化之乡”目前仅仅写了一些作品的获奖情况,政府的重视层面、群众的参与层面这两个层面没有反映出来。这里的要素应该包括:政府组织保护的措施(淮杂进校园、票友、文艺调演等)、资金投入;专业的、业余的表演团体和群众参与;表演创作成就;社会经济效益。
作品选录中三篇远离现实,与建湖无关。文学作品的选录建议慎重,应该有这样一些标准:①反映内容最好与建湖有关;②内容具有时代感,尽量与续修志书的断限时间一致,远离现实指导意义不大;③代表最高成就;④作者具有代表性,还要考虑到面。
民间故事选录的意见基本同上,这三个故事与建湖无关,也没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意义不大,建议删去。
文化胜迹与保护节名建议改为文化遗产保护。
5、史志 档案章
《建湖县志》编纂写得太简,缺少要素。
三、关于志稿中有些提法的问题
时间概念模糊。有很多地方用1986年以来、90年代以来、多年以来、23年以来这样一些提法,时限不明晰。
编纂者叙述时人称使用不准确。不应该用第一人称,包括“来湖”的说法也应该改为“到建湖”。
简称含义不明。应该尽量用全称,如“科技三项费用”、“农民教育一扫、二堵、三提高”等。
表述过头而不合实际。如“全县田径项目的竞赛成绩连续十几年名列全市前茅”、“建湖在全市戏剧创作中撑起半壁江山”。
茆贵鸣(盐城市党史办副主任、市专家组副组长):
(这里录存的是茆贵鸣同志在评审会上的总结讲话稿)很高兴参加续修《建湖县志》评审会。续修《建湖县志》是盐城市自2006年7月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以来,第一部进入志稿评审的县志。此前,虽有《大丰市志》先行出版面世,但由于该志系前志《大丰县志》的重修续修,内容贯通古今,下限仅到2000年,故而又有别于目前正在全面展开的第二轮续修志。因此,这次评审会不仅仅是建湖县的一件大事喜事,也是我们整个盐城二轮修志期间具有标志性的要事。在此,我谨代表盐城市地方志编委会及其评审组全体成员,对续修《建湖县志》评审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以及全县社会各界一直高度重视、关心、支持续修县志工作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对两年多来一直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修志战线上的各位修志同仁表示由衷的敬意!
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名称冠名、列入规划的地方志书经审查验收,方可以公开出版”,“各级地方志应严格执行审查验收制度”;省里几经反复、数易其稿、即将出台的关于志书评审验收制度,还将会对市、县两级志书的评审验收作出具体规定并提出明确要求。由此看来,坚持评审制度,严格审验程序,既是地方志书编纂出版的重要流程和必经程序,更是保证志书最终质量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措施。据我了解,邻近的扬州《邗江县志》已经先后进行了4次评审。应该说,每一次评审,就多一次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完善志稿的机会,从而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志书质量。《邗江县志》的这种“多评议、缓出版”以打造“精品良志”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这次评审会,是我们评审组主体成员自今年开春以来第三次来建湖(前两次分别是3月26日和4月3日)。在这前后4个月的时间里,《建湖县志》稿又先后三易其稿;每一次易稿,志稿质量都有质的飞跃。这也充分说明:众手成志的志书是需要不断打磨的,而打磨志稿又是需要时间、需要周期的;一味地赶时间、抢速度,必然会降低志稿成书的质量这是毫无疑问的!首轮志书的编纂出版,我们盐城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深刻教训。所以,市评审组由衷地希望,走在全市二轮修志工作最前面的建湖县,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在志稿即将成书的最后关头,一定要科学地处理好志书质量与出版速度的关系,以对历史和后人高度负责的应有态度,切实把好志书质量这个最重要的关口。这个意见,我在4月3日第二次来建湖时,与在座的建湖修志同仁已经谈得很多很到位;现在重复这个意见,目的还是希望建湖的同仁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对于目前的这部续修《建湖县志》评审稿,前面各位领导专家及评审组同仁已经分别作了比较充分的发言。受徐主任的委托,下面我代表市评审组并结合自己的审读意见,就续修《建湖县志》做一个综合性发言。讲三点意见。
一、基本估价
综合前面各位专家的评审发言,续修《建湖县志》评审稿的基础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基本具备了合格志书的总体要求,即:观点正确、体例比较完备、内容比较完整、记述比较得体、资料比较翔实、行文比较规范。我重点阅读了卷首部分和第九卷的人物以及卷末部分,同时也研究了整部志稿的篇目结构并翻阅浏览了其他八卷的主要内容,在得出上述总体印象的同时,感觉这部志稿有不少亮点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遵循续志体例,较好地处理了与前志的衔接。作为一部断代体式的续修志书,除了完成前志下限后一定时段内的续修主体任务以外,理所当然地还应承担起对前志内容的补缺、纠误工作,同时应注重反映时代性和地方特色,力求做到在时限、内容和体例上的合理衔接。这方面,续修《建湖县志》评审稿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一是覆盖型衔接。建湖首轮县志的下限是1987年,二轮续志的上限定为1986年,前后两轮志书在时限的对接上重叠覆盖一年;为了全面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历程,体现完整性,部分卷的章节目(例:第一卷第一章中的“建置沿革”节,第五卷第三十一章第二节中的“路网建设”目)的上限内容,还有选择地适当上溯,与前志覆盖的文字量也不大。二是补充型衔接。如:第九卷第六十八章人物中的《附一:前志人物补记》,共补录了前志遗漏的古代人物4人、近现代人物6人、革命烈士3人。三是修正型衔接。部分章节目中旨在纠正前志内容的少量文字,以及卷末部分的《前志校补》,都属于修正型衔接。四是追溯型衔接。如:第九卷第六十八章人物中的《附二:前志立传人物名录》,卷末部分的《首志概述》、《首志大事记》等,都属于追溯型衔接。另外,志稿在篇目上也承继前志,依然采用卷章节目(前志为篇章节目)的结构形式,并根据“大体要有,细目不沿,有增有减,其宗不变”的原则构架全志框架,做到在不变的“静态”内容中,能并则并,能简则简,静中求动,同中求异,稳中求变,注重续志创新,较好地处理了承上启下、因果照应的问题,保持了与前志在体例和结构形式上的科学合理衔接,以体现前后两轮志书的连续性。
其二,突出时代主旋律,着力彰显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首轮修志,尽管也注意了对改革开放这一新生事物的记述,但下限时间一般都截止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由于受到时间、内容、口径、观念等种种因素的制约,首轮志书对改革开放的记述,普遍缺乏广度、深度和力度。二轮修志就不同了。我们这些修志人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对30年来的变迁历程历历在目,耳熟能详。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史料是生动鲜活的,内容十分丰富。续修《建湖县志》评审稿,对改革开放的记述明显强于前志。前志是分散记,续志则采取了大集中与小分散相结合的办法,突出了时代的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作为大集中的第三卷改革开放,分别设有农村经济改革、工业企业改革、流通改革、调控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外贸外经外资、招商引资以及经济技术合作和外事活动等10章。首轮修志期间上述许多内容多半是在相关卷章中分散记述,设置专门卷章进行大集中地记述,即使在目前新一轮的续修志中也并不十分普遍。另外,小分散的还有诸如第二卷第六章中的“政务公开与效能建设”节,第四卷第二十四章中的“工业行政体制”节、第二十八章的“民营经济”、第二十九章“国土管理”节中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目,第六卷第二十六章中的“教育教学改革”节,第七卷的第四十二章“小康社会建设”和第四十三章“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第八卷中的第六十六章“江苏省建湖经济开发区”等等,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具有时代特色的事物。这种将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采取大集中与小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记述,以突出时代主旋律,彰显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很不错的选择。
其三,把握县情地情,力求体现建湖县的地方特色。地方志书,是一个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条例》的这一定位,决定了志书必须全面反映地情,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这也是志书有别于其他著述的一个重要特征。所以,贯穿于方志编修全过程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强地情研究,通过对入志资料的广泛收集、系统整理、精心甄别和悉心研究,全面把握县情地情;在此基础上,立足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谋篇布局,架构全志篇目,科学地编纂出各个卷章的相关内容,尔后反复打磨志稿,力求科学严谨。然而,从我们所看到的一些志稿(包括已经出版的志书)来看,这方面的问题不少:有的是不假思索地模仿他志篇目,有的干脆照搬前志篇目,有的不顾社会分工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或随意切块、归并,或盲目前置、升格;在内容的记述上,比较普遍的现象是忽视地情研究,无视地域特色往往是不切实际地泛泛而记,人云亦云,志书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续修《建湖县志》在把握地情、体现特色方面有研究、有举措,也有效果,最大的亮点是对民营经济的处理。民营经济是建湖县的特色,下限2008年的规模以上企业,占了全县定报企业总数的99.68%,其经济总量占全县经济总量的80%以上,享有“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潜力县”的美称。志稿在第四卷专设一章“民营经济”,下设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特色民营经济园区三节,对全县民营经济由小到大并逐渐成为县域经济主体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记载;作为“志眼”的卷首“总述”还不惜篇幅地单立一块,对全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轨迹和概貌特点进行了宏观概述。再如:第二卷第四章中的“江泽民视察建湖”专记,第三卷的“改革开放”卷,第四卷第二十四章工业中的“特色产业”节,第五卷第三十章的“城镇建设”,第六卷第三十六章教育中的“教育教学改革”节和“艺术教育”专记,第三十九章文化艺术中的“淮剧 杂技”节,第七卷第四十五章环境保护中的“生态建设”节等等,都可以说是志稿的亮点,有一部分节或目写得还比较精彩。
其四,慎用“专记”体裁,丰富和拓展了志稿的记述内容。志稿《凡例》第八条规定:“本志以志为主,序、记、述、传、图、表、录并用,单立或穿插于志文之中,力求在文约事丰的同时,加强志书的形式美,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增强可读性。”这里的“记”,除卷首的“大事记”和卷末的“前志大事记”外,还包括了相关章节目中的“专记”。相对于记述比较平淡的志体而言,由于传记的体裁不仅运用灵活自由,而且内容也鲜活耐读,所以在目前的二轮修志中已经被广泛使用。我们是不主张在传统的志书中过多、过滥地使用专记的,中指组在《关于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的若干意见》中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严格遵守志书体例,注意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慎用‘特载’、‘专记’等形式,必须运用时应处理好与正文的关系”;在《地方志书质量规定》中,又进一步提出了“专记设置因事制宜,选题严格,数量适度”的要求。续修建湖县志稿对“专记”的使用,应该说还是比较谨慎的。全志共设有11个“专记”,分别置于相关章节目之后,其中第二卷第四章中的“江泽民视察建湖”、第三卷第十三章中的“企业改革22号文件”、第四卷第二十三章中的“多种经营致富工程”、第六卷第三十七章中的“非典防范与突发事件救助”、第七卷第四十七章中的“少生快富文明工程”等“专记”,大体上体现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内容相当重要,志中必须有专门记载;二是涉及面比较广,相对独立的章节目无法充分反映;三是影响比较大,相关章节难以设置节或目进行完整记述。相比之下,其他一些“专记”则可以归入志体正文或改为相关部分的“附”来处理作“专记”处理,似乎不太合适。这里也顺便说一下,前面提到的几个“专记”,写法并不成功,信息量不大,缺乏文采。
二、主要问题
短短的两年多时间,能够形成这样一部“基本具备了合格志书的总体要求”的评审稿,并具有前面所分析的一些优长,十分难得。可以想象,建湖修志人为续志的编修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付足了辛劳。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然而,作为一部评审稿,续修《建湖县志》距验收、出版的标准和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之所以称说“评审稿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只是想指出:该志稿与成功的(或者说优秀的)评审稿虽有相当大的差距,但有了现有的这个基础,经过下一阶段的调整、修补和完善,有可能、也应该成为一部合格的验收稿;若能假以时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精心打磨,也是有望成为一部上乘良志的。目前这部志稿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篇目结构的问题
全志除卷首、卷末以外,共设有9卷68章317节,其中9个大卷实际是虚设层次,68个章才是实质性的层次。这种篇目结构,是形式上的大篇与实质上的小篇相结合的一种架构形式。目前的二轮修志,比较普遍的是采用中篇式结构,类似于建湖前志的篇目结构(前志共设28篇),而大篇式和小篇式的篇目结构相对较少。因为大篇不便于组合编排,既难以归类(容易将不同性质的事物勉强合并),也难以在第一层次体现地情、彰显特色;小篇因为分解过细,容易把同一性质的事物强行分开,也不便于第一层次各并列关系之间的平衡照应。具体到建湖续志稿的篇目结构,首先,第一层次的各卷顺序要调整。志书大类,约定俗成的基本顺序是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最后是人物(建湖前志28篇,暗含的就是这种排列顺序);但从体现一方志情、彰显地域特色考虑,也可以打破常规。如苏州《平江区志》(上海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篇式结构,从第二到第五卷依次为“城巷河桥”、“园林名胜”、“文物古迹”和“文化艺术”,第六至第十一卷为基础设施、经济和经济管理类内容,第十二至第十六卷才是政治部类,政治部类之后是除了已经前移至第五卷的“文化艺术”之外的文化和社会部类,最后是人物。这样的设置,是将平江区最具地方历史文化物质内容推至前台,以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很抢眼,有创意,胆识可嘉。相比之下,建湖续志稿将政治部类设置为第二卷,不仅有悖常规,更无创新之处,也无特色可言,应调至经济部类之后;同样,“基础设施”卷,应调至经济部类之前。顺便说一下,在文化部类中,所辖各章也约定俗成地有一个相对顺序,即科、教、文、卫、体、传媒、史志档案(还是先“档案”后“史志”的好)。至于第八卷的“镇区要览”,最好置入第一卷;否则,各镇区作为“章”来设置,层次太高,地位不平衡,难以与其他各章平行并列。其次,部分章、节需撤并调整。第八章的“纪检监察”,应降格归入第四章县委,作为节来设置,与组织、宣传、统战等工作并列;第九章第二节“公安”,应增加“上冈交巡警中队”内容,可考虑设置“专记”;第十章“军事”,应考虑增加5次获得“双拥模范县”内容;第四十五章“环境保护”,宜归入第一卷第二章“自然环境”之后(也可考虑置于基础设施卷的“城镇建设”后),第四十七章“计划生育”,宜降格归入第一卷人口章的“人口构成”之后,因为计划生育,实质上是一个人口控制的问题。“镇区要览”中的第五十一至第六十六章分别降格为节,整体移入第一卷作为章来设置,这样原来各章下完全相同的三个节改为目后,在成书后的卷首总目录中便不再出现;最后一卷第六十七章的“先进集体”撤并,内容并入相关章节。第三,篇目的标题名称不严谨。卷章节目的标题名称,最基本的要求是简洁,含量要大,通常以名词作标题,不宜在其前后添加修饰语和附加词。据此要求,第一卷“地理概貌”不严密,内涵不全面,宜改为“区域 环境 人口”;第二卷“政治文明”改为“政治”;同样,后面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相应改为“经济”、“文化”;第八卷“镇区要览”降格归入第一卷的后,改为“镇区”;第九卷撤并掉“先进集体”后改为“人物”,可分别以“人物传略”、“人物名录”设章,附以相关表格;最后的“志余”改为“附录”,内容依次为:一、著述目录;二、前志概述;三、前志大事记;四、前志校补(统一改称“前志”)。至于各章下节和目的标题名称,不作一一细说。
2、关于志书凡例的问题
修志伊始,首先得对所修志书的编纂原则、体例篇目、入志资料、记述内容及诸多共性问题的处理进行规范,并作出原则的规定。所谓发凡起例,亦即志书的凡例。唐人刘知畿在《史通·序例》中曾就范例的性质作用说过这样一段话:“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无法,则上下靡定;史无例,则是非莫准。昔夫子修经,始发凡例。”可见,发凡起例是编史修志的传统。建湖续志稿的凡例,计13款约1200字。这是一个共性有余、个性不足,或者说是一个注重通例、缺乏特例的凡例,其主体内容大体包括主修主体、指导思想、记述范围、断限(包括重大活动与事项的“适当上溯延伸”)、结构形式(只说明宏观分类和卷下层次的设置原则以及全志卷章节的数据)、体裁安排、入志人物,以及区域名称、纪年、数据、计量单位、资料来源等基本事项和内容的一些最原则的规定(缺“索引编制”)。这些内容当然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仅有这些共性的、原则性的通例,建湖、射阳、盐都、阜宁等兄弟县(区)也同样适用,只需在个别字句和数字上略加修改即可。大家如果稍稍翻看一下首轮修志以来的志书,绝大多数的凡例都是大同小异,不少条款和文字表述几乎雷同。所以,凡例应该在“通例”的基础上加强本志“特例”(或“个例”)的拟定;因为这些东西,恰恰就是你这部志书中最具个性、最有特色的内容,大同小异的“通例”涵盖不住、也规范不了这些特色内容。我个人觉得,本志稿的凡例,应在进一步合理归并、修补和完善现有“通例”的基础上,至少可增加以下事项的内容:比如卷章两个层次设置的理念,篇目顺序或位次置放的基点,“三个特色”的体现渠道和做法,“专记”设置的标准,与前置衔接的手段和形式(包括前志缺漏、续志增加的成块内容),以及本志的一些重要特色和重大创新等等。如果将这些具有个性的特色内容,拟定成工稳的凡例条款,不仅可以充分体现整部志书的个性和特色,还可以直观地折射出该志编纂者的方志思想和编纂理念,凡例本身也极具个性特色。一句话:志书的凡例,应在“共例不缺”的前提下,充分地体现自身的“个例”(或“特例”);否则,此志凡例无异于他志凡例。
3、关于宏观概述的问题
宏观概述,目前最主要的有总述、综述和概述(含无题概述)三种名称的表述形式。通常而言,综合性地方志书的志首设“总述”,一卷多志即几个同类分志合为一卷的设 “综述”,一卷一志的设“概述”。建湖续志稿的结构,志首设“总述”,各卷首(除第四卷“经济发展”)设有“小序”,而各主体章及章下的节和目层次,几乎不再设有述体(个别例外的设置,随意性较大)。我记得,四月份来建湖时曾专门就宏观概述的功能作用、类型规模、体例格式以及具体写法和注意的问题,与同仁们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讨。现在看来,志稿这方面的问题还不少,应该在结构上加以规范,记述上予以加强。前面发言的同志,对这方面的问题谈得已经很具体,下一步如何进行修改完善讲的也很到位。时间关系,我不再作过多的重复。这里,我只想补充三点看法。一是在全志的构架上,要严谨规范地形成述体的三个层次,即志首设“总述”、卷首设“综述”、章首设“概述”,并直接在篇目和志文中标出述体名称(如果章首的概述不标名称,需全志统一)。至于节和目甚至子目中的那些相对微观的“小序”、“小引”,全部取消,重要内容或归并与上一层次的述体,或融入到后面相关的竖写实体。二是将现有“总述”(须重写)中的各块内容,与各大卷卷首现有的所谓“小序”进行有机归并融合,形成各大卷自身的“文头”综述,既要内容丰富,涵盖所辖各章,又要文字干净,篇幅不宜过长。三是作为“志眼”的卷首总述,要讲究文风,体现文采,使之成为能够推介和宣传当代建湖的地方名片。志书的总述,属于三次文献。三次文献是要经过综合分析、评价和记述的;也只有经过综合分析、评价和记述,才能编写成或策论式、或特点式、或史略式的总述。由于总述是置于全志之首,写作风格非同志中其他体裁。它既要写出本区域大势大要、特色优长的总貌,又要文采斐然地写出一地之灵、一方之神,写出时代之气、民族之魂;行文走笔要求的是:浪下在吴(起白烟)求庄重,云横九派(浮黄鹤)自飘逸,那种基于散文体的“快笔”、述而有论的“述体”,以及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经典词句和赋比兴等修辞手法,都可以有机地引用进来。能够达此目的和要求,非得有过硬的文史功底和娴熟的表现手法不可。我的建议是:设法请出既熟悉县情地情、又具有浓厚文史功底并擅长各种文体创作的县内文坛高手,专门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总述以及序言的创作。
4、关于入志资料的问题
分析建湖续志稿的成败得失,很大部分问题的根子都通在了最基本的入志资料问题上。看起来,这厚厚一本共780页的志稿,洋洋洒洒约150万字。以这么重的份量记载1986年以来全县23年的历史与现状资料应该是全面系统而有深度的,但综合大家的审读意见,普遍感到志稿在基础资料工作方面的严重缺失。比如大事记,除遗漏掉一些大要事以外,各大事条目基本上都缺少该大事记述要素的资料,看起来是大事,却没有“记”的内容。严格意义来说,“大事记”更象是“大事目录”。再如人物部类,最大的问题是:人物事迹资料缺失;而这恰恰是志书立传人物的依据!目前志稿中的人物传主,基本上是人物的基本要素加人物的主要履历,文字太简,篇幅太短,读者看不出《凡例》规定的立传人物“对本县历史发展有较大贡献或有较大影响”的突出贡献或主要事迹。第二个问题是人物名录的面太窄,仅仅收录了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9人,其他诸如省市以上的劳模、“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八红旗手”等先进人物,以及建湖籍在外的各界知名人士(当然应有一个收录标准)等等,都一概未予收录。这些资料工作应该设法填补。整个志稿普遍的是缺以下三方面的资料:一是上限的起始(发端)资料,二是下限年份横截面的现状(或结果)综合资料不详,三是事物进程中的要素资料(包括典型资料、特色资料等)不细。
5、关于内容记述的问题
如果说基础资料工作的不够扎实是建湖续志稿的主要缺陷,那么内容记述不合体则是该志稿的另一大缺陷。当然,这两者既有因果关系,也有编写技巧本身的问题。整部志稿中,有交叉重复的现象,有归属不当的问题,也有文不对题的毛病。综合起来,续志稿在内容记述方面主要有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宏观记述不足。志稿虽前有“总述”,卷有“小序”,各主体章节基本未设概述(或“小序”)而是层层分解,直到目、子目才进入竖写实体,有的层次甚至下跌到了孙目,一些本可以以目或节作为记述实体,却人为地过细分解,致使完整的事物被肢解得七零八落。建议在总体布局上,各实体分志的主体章一律以“概述”开篇,并加强这开篇概述的宏观记述力度,章下各竖写单元尤其不能划分太细、太碎。二是记述方法不当。类似这种经验介绍式、总结材料式、机关公文式、广告宣传式、论文式、人物履历式等写法,还不在少数。三是内容记述不完整。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一是上限的起始(或发端)情况普遍交代不清,与前志的下限可能在时间上没有完全对接;二是事物发展的过程情况过于简单(主要表现为时间跨度太大、有点无面、有面无点、纵向断线等等);三是下限截止年份截面现状(或结果)的综合情况,要素不全,记述也过于简单。
6、关于差错硬伤的问题
差错和“硬伤”,对志书的致命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建湖续志的第三大缺陷恰恰就在这方面。这个问题,如果不引起我们修志人的高度重视,将会严重地危及志稿最后的成书质量。建湖续志稿的差错面很广、“硬伤”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7、关于因事系人的问题
建湖续志稿通篇几乎很难见有各类人物的活动。其实,在各类事业的发展进程当中,人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志稿在相关章节中,如能有机地记述其中的人物活动,做到见事见人,将会使所记述的内容有血有肉,生动感人,增强志书的可读性。建议在下一步的修改完善中强化一下“因事系人”的问题。
8、关于入志图表的问题
图和表在志书中的恰当运用,具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图表可以节省文字,以晰眉目,一目了然,具有直观感,这是人所共知的。建湖续志稿在运用图照方面目前为空白。建议选用一些图照,有机地穿插于各相关章节之中,做到文图相配、以图证文、以文释图、图文并茂。入选卷首的图片,尤其要具有代表性,使之能够成为集中反映建湖地方特点、时代特色、重大事项、优势亮点,充分展示建湖改革开放以来辉煌成就的“窗口”,避免那些常见的楼堂馆所、地方领导人特定镜头以及过多的名要人题字、题词的图片。图片的文字说明既要规范,又要有资料性,主体事项,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以及摄影人、拍摄时间等,都应该在文字说明中统一规范地标出。志稿现有的表格设计,还需进一步规范,做到表随文走、文表相辅。总之,图表入志一定要注意资料性、真实性、科学性、典型性、完整性和规范性;全志要统筹计划,合理安排,规范设计,专人审核。
三、下一步怎么办
志稿评审会,不是志书出版面世后的首发式,也不是工程结束后的庆功会。评审专家们虽然也会从宏观上就整部志稿进行一些有分寸的肯定,对一些亮点或特色作一番理性的点评,但更多的则是找问题、挑毛病、寻差错、捉“苍蝇”(“硬伤”);即使是一部非常成功(或者说十分优秀)的志稿,评审会上也还是会有若干方面的数百条上千条意见。大凡参加过志稿评审会的同志,都会有体会:志稿评审会,不是在说好话,也不是在唱赞歌。谁都知道,志书不同于其他类著述;志书是要留存后世、面对后人,是要走向未来、面对历史的;经过时间常常和历史检验了的优秀志书,将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优秀文化瑰宝。因此,任何一位评审专家,都深知自己的这份担当和职责,都想在志书临近验收出版前的这一核心阶段和关键环节尽到自己作为一名评审专家的应尽责任。好话留待志书面世的时候去说,不迟;赞歌让给历史和后人去唱,值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评价一部志稿评审会是否真正成功,还不仅仅在于会议本身开的如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评审之后修志人对专家审读意见的消化和落实。
盐都的长江主任也在这里。当年,他们上一轮的《盐城县志》就是几经反复、历经了十二个春秋才通过验收交付出版的。为什么呢?因为盐城籍的胡乔木先后发过4次话。将他的原话摘要复述一下吧。他说,“对地方志的语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希望你们不要赶速度急于出书,要保证质量,力争达到高水平”。这是1996年11月在认真审读了《盐城县志》稿以后,对家乡修志人员说的话。他又说,“与其出一部很不得体的县志,不如暂时出一部油印或铅印的资料作为稿本。我不希望在我们这一代编出来的县志和其他志书有某一些很不适当、很不够格的东西混杂在里边。我希望我们这一代出版的地方志都是比较够格的,这也是符合我们的时代、我们的国家的要求的。”这是1996年12月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结束时,因审读《盐城县志》稿有感而发的即兴讲话。他还说,“我们目前正在编修的新方志,一定要重视质量,不能只强调速度。如果搞得不好,宁可慢一些,不能赶任务。我是倡导修志的,但是我不赞成起哄。编修地方志必须具有严谨的学风,志书的任何一个门类都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从事地方志工作还是要搞学问,要把它作为学术工作来抓。学术工作本来就不是行政的嘛”;“编修地方志,应当是一个做学问的地方。过去修志都要是一些很有学问的人去做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地方志写的好坏,也应当由学者来鉴定”。这是继《盐城县志》重新设计篇目,全面征集资料,大范围大幅度调整补充并形成完善志稿后,胡乔木于1991年11月在上海听取修志工作汇报时的讲话。同年12月,听说家乡《盐城县志》已成验收稿,处于病中的胡乔木又托妹夫、妹妹专门捎来口信,“不要仓促,要保证质量”。说到这里,不妨通报一点二轮修志比较快的省外情况。前不久,我参加了一次杭州的全国性会议,据山东、河南、河北等许多省的领导和专家们介绍,他们二轮修志因为起步早,已经出版了一大批续修志书;但目前,根据中指组领导和专家关于成熟志稿要“放一放”、“冷一冷”和“出精品”的指示精神,都不约而同地硬性规定:已经通过终审的志稿,一年内一律不予验收、不准出版。在全国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市评审组因为不希望将来在验收稿报上来之后弄得很被动,弄得双方都很为难,所以才不厌其烦地又回到了开头的话题。
一天半的评审会,马上就要结束了。面对专家们提出的如此众多的审读意见,下一步怎么办?我代表市评审组提三点要求:
第一,要认真地梳理评审意见。
第二,要详实地形成实施方案。
第三,要严格地强化目标责任。
就主编(指实际统稿总纂人)而言,要在各分卷稿消灭差错和“硬伤”并且分纂到位的基础上,进行全志篇目结构的再谋划和再完善,二是对全志稿的再创造和再加工,三是对入志资料的再补充和再筛选,四是对全志各部类的再斟酌和再调整,五是对宏观综述的再加强和再磨合,六是对行文规范的再打磨和语言文字的再锤炼。总之,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有三项:一是完善篇目,这是前提;二是增补资料,这是基础;三是统稿到位,这是关键。
陈 华(省史志办处长)
(这里收录的是陈华处长2009年7月31日在编纂组培训时的讲稿,原题《关于〈建湖县志(1986~2008)〉(评审稿)的几点修改建议》)
《建湖县志(1986~2008)》(评审稿)的编修筹备于2005年,2006年起草纲目,2007年全面启动,2008年完成初稿,2009年上半年分别进行了志办内审、县内联审、县级评审,于6月底报盐城市办终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编就了一部约150万字的鸿篇巨制,所有参与者特别是一线的编纂者们付出的辛勤劳动、心血汗水可想而知。本人表示由衷地钦佩。
本人粗略地拜读了全志,对该稿的总体印象是:结构体例符合志书的要求,内容比较系统完整,记述比较清楚,突出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行文也较为规范,基本达到了评审稿的要求。同时,也有一些亮点和特色比如改革开放单独设卷、精神文明建设、民营经济、小康社会建设、特色产业、循环经济、生态建设、淮剧杂技等富有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内容,都设章或设节重点加以记述;又如政府施政纪要也很有记述特点,该节分历届政府工作思路和政府实事工程(综合文字加表格),既能反映每届政府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又能具体看出所做的实事,写作构思好,内容点面结合,比较成功。再如有关服务业的设置比较全面,涉及餐饮旅馆业、商务服务、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4个方面近30项服务内容。此外,还设若干专记,反映一些重点和专项事物。总之,从评审稿的角度看,本志基础较为扎实,如假以时日,再进行修改打磨,有可能成为一部佳作良志。
当然,由于多种原因,目前的志稿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为保证志书质量,还需要进一步精雕细琢。下面,提几点修改建议。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一、关于篇目
本志采用大篇体章节结构,共设9卷68章317节。九卷内容是:地理概貌、政治文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社会民生、镇区要览和先进集体 人物;各章采用连续编号的方式,从第1章编至第68章,上下连续比较清楚;章下设节,节下视需要设目与子目。总体来看,结构设置基本合理。志书体式有大、中、小篇体之分,形式有章节体和条目体之别,各有利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志界大多数采用的是中篇体章节结构,此结构比大篇体章节结构归类更加合理,设置更加严谨。当然,无论是哪种结构,都可以编出好志书,况且结构毕竟是形式而已,志书质量的最关键是内容和资料。下面就目前的结构,提几点修改建议:
(一)各卷次序宜作调整。
建议调整为地理概貌、基础设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建设、社会民生、人物(先进集体不在此记载,另外处理——后文详说)、镇区要览。基础设施一般放在建置区划和自然环境之后,经济作为基础放在政治部类等上层建筑之前,这些都是目前志界相对固定的排列。改革开放涉及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领域,不宜放在政治和经济部类之间,而宜作统领,置于上述各部类之前。同时志书的时代特点也更加突出。
(二)章节目设置需作微调。
1、县委工作会不与县委扩大会合设一目,建议单独设目。
2、民商事审判调整到审判监督与审判管理之前。
3、预备役不归在兵役工作中记,可以单独设目。
4、工会自身建设也属于工会组织建设内容,不宜另外设目,建议归到组织建设目中记载。
5、工商业联合会(商会)排在科学技术协会和归侨侨眷职代会之后,是否位置后了点?目前各社会团体排列顺序是按何原则排列的?
6、政治体制改革放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前作改革开放的第一章是否更好?
7、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专记宜设为一节。
8、质量技术监督管理节所设目较乱且有目名与子目名同名现象。根据该节内涵,建议改设如下四目:机构、产品质量监督、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
9、水上交通、港口装卸、桥梁渡口三节可以合并为一节:航运,下设航道、桥梁渡口、港口装卸、客运货运四目。
10、学前教育节发展概况目撤销(志书一般不能设概况一类的节目),内容精减后改作节下无题序;原归在保育与教学目中的幼儿园选介(名称改为“幼儿园选介)析出,单独设为一目。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节(目)中的类似问题同改。
11、艺术教育专记宜设为一节。
12、卫生章设置较乱,公共卫生内容有缺漏。建议作如下修改(仅供参考):第一节医疗,设医疗单位和队伍(民间医疗写在其中)、医疗技术、护理、送医下乡、家庭病床等目;第二节疫病防治,下设机构、传染病防治、职业病防治、慢性非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第三节卫生保健,下设机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妇幼保健、青少年保健等;第四节公共卫生,下设机构、宣传教育、公共环境卫生、食品卫生、爱国卫生运动等;第五节医政药政,下设医政管理(含医院管理、血液管理、医疗事故处理等)、药政管理(含药品招标采购、药品检测与监督、处方药品管理、制剂使用管理、麻醉药品管理等);第六节教育科研,下设教育(含学校教育、在职进修、远程教育、学术交流)、科研;第七节事业管理,下设机构、经费管理(含事业经费、医疗经费)、医疗市场管理等。
13、乡镇文化站目改排在县、镇村、组文化网络目(此目名可简化为“文化网络”)之后。
14、民间文化艺术从群众文化节中析出,单独成为一节。
15、(环保)科研内容不宜归在宣传与执法节中记载,应该单独设一节(放在宣传与执法节前)。
16、婚姻登记管理节所设四目:初审、受理、审查、登记分得过细,建议合并,此节不设目。
17、人物章改置于先进集体章之前,卷名也相应改为“人物 先进集体”。
18、人物不分革命烈士和逝世人物两节,建议不设节,最好按生年先后排列(不按卒年先后排列)。此外,部分章节序的内容记述的是机构,建议改设为机构节,如统战工作、人事管理、来信来访、司法行政、外事活动、广播电视、档案等。
(三)标题名称要作适当修改。
1、卷名“地理概貌”概念不清,建议改为“县域概况”或“政区概况”(本志征求意见稿原为“县域概览”也比较贴切)。
2、目名“气候 气象”可以改为“气候”,因为文中所记各气象要素是气候表述的依据,是有联系的,可以在“气候”下记述。
3、“兵役工作(含预备役)”改为“兵员征集”(预备役单独设目)。
4、“民兵工作”宜改为“民兵组织”(志书中一般不用“工作”作标题)。
5、子目名“拥政爱民”与其所在目的名称同名,不妥,是否可改为“军民共建”?
6、“流通改革”改为“流通体制改革”。
7、“利用外资与外资企业”可改为“利用外资”。
8、“合作金融”有无此提法?
9、目名“保险”改为“保险公司”。
10、“负债业务”改为“存款”(或“存款与储蓄”),“资产业务”改为“贷款”,是否更通俗些?
11、“水上交通”是否改为“航运”更加简明通俗?
12、“邮政 通讯”改为“邮政 通信”。
13、“档案资料接收和征集”、“档案资料保管利用”可分别简化为“接收征集”、“保管利用”。
14、“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改为“劳动和社会保障”(该章所属节名称中“管理”二字均可删去)。
二、关于凡例
凡例是对志书编纂原则、遵循标准和处理方法的解释和说明,它类似编写说明但又高于编写说明,要求严谨、准确、简明、实用。凡例怎么定,志文就要照着做。对照凡例的要求,本志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
一是要简明。如第二条中可删去“编纂工作坚持始终把质量放在首位,学习借鉴首轮修志经验,力求拿出富有鲜明时代性和建湖特色,能够起到融资政、存史和教化于一炉的佳作良志。”这是对志书的编纂质量要求,不是凡例内容,可以放在编后记中。
二是要实用。凡例有通例和特例两部分组成。通例一般志书都有,比如指导思想、共同遵守的基本原则等。特例是针对某部志书而特别制定的,有别于其他志书,没有特例读者就不能明白。志书的凡例应该是通例少,特例多。即使通例不写大家也都会明白,但特例不作说明,读者就不清楚本志在某些方面是如何处理的。因此,泛泛之通例宜删,以增强凡例的实用性。如第六条“本志以志为主,序、记、述、传、图、表、录并用,单列或穿插于志文之中,力求在文约事丰的同时,加强志书的形式美,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增强可读性”,第十一条“本志按国家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和《标点符号用法》书写。”第十三条“本志资料,主要源于文献、档案、报刊、专著和专业志等,一般不注明出处。”等均可不书。相反,有一些特例需要补充,如GDP等重要的经济指标的使用按现价还是按哪年的不变价,大事记收录的范围和标准以及“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一般可简称“省”、“市”、“县”等等。
三是要严谨、准确。比如第十条“本志行文规范执行国家现行标准,对重复出现的组织机构简称和常用缩略语,设简称与全称对照表,以供查阅。”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1、志书行文规范目前尚无国家标准,但有地方标准可参照,江苏省地方志书执行《江苏地方志书行文规范》。
2、本志未设组织机构简称与全称对照表,如不设,凡例中不书。再如,第十二条“本志所用计量单位,除特殊情况统一使用公制。货币单位按人民币币值记载。”一是“特殊情况”是哪些,没有具体说明;二是货币单位没有全按人民币币值记载,也有用美元记载的,如招商引资中。
除上述例子外,凡例中还有一些小问题,详见志稿上的修改。
三、关于总述
综合性志书的概述(总述、综述)大致有板块拼盘式、特点勾勒式、策论式、史略式、综合式等几种。目前得到大多数肯定的是特点勾勒式、综合式、策论式。本志采用的是板块拼盘式,除引言外,分十个部分,从经济综合实力、改革开放、基础建设、工业、农业、服务业、民营经济、社会事业、社会民生以及民主法制、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概述,其特点是比较全面。但其缺点也非常明显:一是立意不高,角度不新;二是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特点不鲜明,可读性较差;三是与正文各卷(编、篇)无题序重复。建议改用特点勾勒法写作,点出建湖的地方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同时指出存在问题、困难以及解决的方略和发展方向等。如果仍然采用板块拼盘式,建议板块不能分得太多,除引言外,分改革开放、城乡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事业以及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五部分写,内容不宜太具体,文字也要进一步压缩提炼,以不超过1万字为宜。
此外,所记内容要与其他部分的记述相一致。目前,总述中还有与正文记述不一致的地方。比如关于县内三大特色区域的名称,总述记为“沿荡特水、沿岗特经、内圩畜禽”,而正文记为“沿荡水产、内圩畜禽、沿岗果蔬”;又如关于盐城四方耕耘机具有限公司的成立时间和合作形式,总述记为“1990年”、“外资企业”,而正文则记为“1991年1月”、“中外合资”;再如关于2008年全县卫技人员的数量,总述中记为“2108人”,而正文则记为“1766人”。
四、关于大事记
(一)大事的记述要与正文记述相一致。
1、有的时间不一致:如1998年全县三级干部会议召开的时间,大事记记为1998年2月22~24日,而正文则记为1998年1月22~24日。
2、有的数据不一致:如1992年高考专科录取数,大事记记为284人,而正文则记为246人(此外,2002年、2004年的本科录取数大事记与正文也不一致)。
3、有的名称不一致:如大事记中“第五届科技节暨县星火密集区塑料支柱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与正文中的“第五届科技节暨庆丰星火密集区塑料支柱产业发展研讨会”会议名称不一致。
此外,还有一些史实的细节部分记述不太吻合,建议一致。另外,大事记中记载了建湖县获得的省级以上各种荣誉,与《1986~2008年建湖县获省级以上表彰、命名录》对照,一是存在记载矛盾,二是互有遗漏。
(二)要大力删减。
目前23年大事记约有800条,平均每年约35条。特别是2000年以后,9年的条目多达402条,占了一半多,平均每年45条,其中最多的是2007年,共记了67条,平均不到一周就发生一件大事。一个县有这么多大事发生吗?显然是不可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收录范围过宽,标准偏低,把大事记当成了“记事本”,“事无巨细”进行罗列。会议多、文件多、考察多、表彰多、个别厂、个别人的事情多,一般性的事件多,等等。建议重新确定范围和标准后,对大事记进行大刀阔斧地修改:会议只收“两会”以及有重大影响和全局性的会议;文件除非影响广泛而深远,一般不收(在志后附录中列文件一览表进行收录);领导人考察只收正省部级及以上者,其他一般性考察除非有特殊意义,否则不收;各类表彰只收国家级的;个别厂发生的事尽量删减,个人的事一般不作大事收录;一般性事件尽量不收。当然,所删内容不是弃之不用,而是充实到相关正文中——目前大事记所记,而相关正文未记载到的内容还较多。
(三)要适当补充。
目前大事记虽然记述内容比较全面,也比较细,但也有部分遗漏。如1991年1月成立县内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盐城四方耕耘机具有限公司;又如1987年成立全国首家民营杂交稻科研机构——庆丰杂交稻研究所。此类“首家”、“第一”等新生事物也应该收录进大事记。
五、关于正文
(一)内容调整。
1、县域区划、县城区划、园区区划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不属于行政区划,我国县以下行政区划是乡镇。建议将县域区划、县城区划、园区区划归到城镇建设中记载;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已经在镇区中记载,此处不记,但要将变化情况在镇区要览各表中说明清楚(增加备注栏)。
2、物候内容不宜详见方言,该内容应从方言中析出,在第一卷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物候中详记。(征求意见稿中即如此)
3、水文、水系、湿地不属于水资源,建议水文、水系单独设节,湿地资源归到土地资源中记载。
4、人口普查属于统计工作,人口中采用的是普查数据,因此建议将人口普查调整到统计中记载。
5、劳模人员名单从工会中改移到人物章中记述。
6、妇幼保健活动不属于特色教育,建议另外设为第五子目。
7、特色产业招商与全民招商从重大招商活动节中析出,分别单独设节。
8、经济发展卷没有无题序,建议将原经济综述章下的无题序经过改写(综合全志总述中有关经济发展的内容)后作为卷下无题序。
9、经济状况中有关财政收支的内容记述过细,且与财政管理中的内容重复。建议经济状况中写1986年和2008年的对比数即可。
10、电力价格在供电和物价中都有记载,建议统一集中到物价中记,避免重复。此外,重复的还有自来水价格。
11、原在交通中的城市客运和出租车等内容归在城市综合建设中更合适。
12、原归在水利中的城镇给排水工程是否归在城镇建设之城市配套设施中写更适宜?
13、网吧管理内容从文化市场管理体制中析出,单独设一目。
14、档案事业发展概况目中所记两段有关机构的内容并至原节下无题序,共同作为机构目(有原档案节下无题序改设而来)的内容,原目名“档案事业发展概况”改为“设备设施”。
15、民族中详细记载了2008年境内各少数民族的情况,但在人口中则缺乏此情况。建议在人口中详记,民族中略记,民族中主要记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开展情况。
16、镇区各章无题序与第一节行政区划合并,设为概况节。
17、前志人物补记和立传人物名录也可以放到全志附录(志余)中。
18、先进集体不要和人物合设一卷,将《1986~2008年建湖县获省级以上表彰、命名录》和《1986~2008年建湖县各部门获省级以上先进集体荣誉录》一同放在志后附录中。
(二)补充缺漏。
据大事记提供的线索,有些内容正文缺少记载,应该补充完善。如1993年9月30日,全县召开三级干部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但在三级干部会议正文中没有记载。又如,1986年12月,县政府下发《小型国营企业租赁经营试行规定》,作为企业经营机制改革的文件,在经营机制改革正文中没有记载。再如,1992年,县建筑部门组织75人赴美国关岛和科威特施工,开全市国外建筑施工先河,此事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一文中没有记载。此类大事记有记载,而相关正文没有记到的事情还比较多,建议正文作必要补充。此外,征求意见稿中所记的“政府法制”这一稿删去了,为何?
(三)充实内容。
如有可能,建议适当充实以下内容:
1、人数最多的前20个姓氏的来源。
2、人大代表的记述,包括选举活动、代表构成、代表信息(姓名、性别、籍贯、政治面貌、单位及职务等),
3、人大中提到的重要议案和政协中的重要提案最好全文或摘要作附录,其他议案、提案列表记载,这样能基本反映某一阶段社会的主要问题,有很高的存史价值。
4、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内容空泛,不具体,建议补充一些数据。
5、2004年政府机构改革记述不详细具体,建议充实。
6、招商活动除重大者著文记述外,建议列一张所有的招商活动一览表。(据大事记记载,还有许多招商活动未在正文中得到反映)
7、建材工业的内容不足百字,内容太单薄。
8、烟花爆竹也是建湖的特色产业,为何不放在特色产业节中记载?
9、文化建设卷下无题序建议增加若干典型数据,不能仅是定性描述,建设成果还要有数据作支撑。
10、淮剧和杂技是建湖地方文化特色,最好能介绍一下(复载或重写)它们的历史,以便读者了解,并丰富志书内容。
11、民间工艺只有几十个字,没有写出具体工艺内容。
12、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宜在相关章(如精神文明建设)或人物章中进行记载,具体介绍其事迹,才能使志书有血有肉,起到教化的作用。
13、节庆等传统习俗写得过于简单,不够细腻。
14、婚姻登记管理所记内容基本是程序说明,并无工作实绩,如登记结婚、离婚、复婚的数据等。
15、建议方言改为语言,这样,既能写方言,也能写普通话推广。
16、各镇区普遍缺少社会事业的记述,虽名“经济社会发展”,实质仅记了经济发展。
17、逝世人物的写作多数类似履历表,缺少事迹、贡献、成就的记述,显得没有血肉,读起来枯燥。
(四)前后要一致。
正文除与大事记、总述记述一致外,各章节之间前后记述也要一致。目前志稿中还有记述不一致的地方(包括文表及表表不一致)。
1、前后文不一致:如1990年的外贸实际收购总额前面记为“8641万元”,而后几页则记为“5000万元”。
2、文表不一致:如1990年县财政收入,前面记为为“5000万元”,后几页表中则记为“3920万元”。
3、表与表不一致:如198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前面表中记为“
除数据外,还有其他史实、名称、提法等不一致的地方。
(五)记述准确。
资料真实记述准确(包括前后一致),是志书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它包括观点、史实、数据(包括数据计算)、时间、地名(包括单位名称)、人名以及与人物有关的生卒年、职务(称)、荣誉称号等方方面面。尽管本志编者在这方面已经下了许多工夫,但还有疏漏之处,仅举几例。如蒙特利尔属于加拿大,而不是澳大利亚;又如“年鉴编辑部汇总、定稿后,报经省志办和国家方志出版社审查批准,交付印刷成书”中有三处不准确:一是年鉴不需要经过省志办审查批准才能出版;二是“方志出版社”不需加“国家”二字;三是方志出版社只负责书籍出版业务的有关编审工作,是否能出版,在程序上不需要经过出版社的批准。再如县志办“2002年以来,6年连续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与事实不符。2002年以来,只有2006年评比表彰过一次,建湖被省人事厅、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评为先进集体。
(六)说明原因。
一些事件的重要状况和变化需要说明原因,否则令人特别是后人就会不明白。如“虽然由于诸多原因,牛、蜂的生产逐年下降”,这里的“诸多原因”是什么,宜写出一二三,为后人提供借鉴。又如淮剧演出市场和淮剧人才“90年代初,跌入低谷,人才大量流失。”这其中的原因最好写清楚。
(七)上下限处理。
少数内容超上限记述,如1984年召开的第八次妇女代表大会,1985年的国家物价政策,沼气从70年代开始写起,农机及配件追溯至50年代,路网从清光绪年开始写起,等等。续志对于上限的处理一般是这样的:在确定基本上限的情况下,只有以下三种情况不受基本上限限制:一是如前志有遗漏的补充内容;二是为保持与前志一定的衔接,在“述”体部分作适当追溯;三是必须保证完整记述的组织机构、厂矿企业、医院学校等。少数内容下限不到位,如刑事检察多数只写到2005年。此外,个别超下限内容可作括注处理。
(八)负责人以及人物事迹入志标准的确定。
各组织机构负责人入志的级别到哪一级?全志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行业商会会长、佛教协会理事等是否能入志?文化中有对余士林的专门记述,这在本志中很少见。建议根据实际情况,统一记述标准。
(九)行文尚需进一步规范统一。
目前本志的行文总体比较规范,但也有少数计量单位使用不规范,不统一。如全志绝大多数地方使用“公顷”,但也有少数地方仍然使用“亩”;有的地方仍然使用“公分”等;有的地方计量单位用符号书写的;缩略语没有括注;符号使用欠准确;数据处理不统一;时间表述形式不统一;使用第一人称表述的;外国人姓名有标英文名也有不标英文名的;文件有标注文号有不标注文号(建议统一不标注)以及一些用词和语言等不符合志书体例的,等等。
(十)其他表述方面的问题。
如“邓小平南巡谈话”改为“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港澳台地区人员来访考察或内地去港澳台参观考察不能算是外事活动等。
六、关于志余
“志余”改为“附录”,建议设:
1、重要文件辑存。将20多年来县委、县政府所发的重要文件全文或摘要作附录,并附一张《1986~2008年县委、县政府发文一览表》(也可以收录部门发的重要文件)。
2、集体荣誉录。⑴《1986~2008年建湖县获省级以上表彰、命名录》;⑵《1986~2008年建湖县各单位获省级以上表彰、命名录》。
3、前志概述、大事记及勘误补遗。
原在志余中的著述选录移至文化建设卷中,最好设一章艺文(需要增加内容),但因现实情况所限,也只能作附录了。
因为是评审稿,所以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在所难免。建湖县能在较短时间内编纂出目前的志稿,已经十分难得。但为了切实保证志书质量建议务必加强统稿,不能因为赶时间而留下遗憾。力求要做到体例结构、记述方法、行文规范不能乱,符合地方志的要求;观点、史实、时间、数据、人名、地名以及文字、符号不能错,也不能前后记述矛盾,将“硬伤”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内容表述不含糊,文中不留疑问,事事要清楚;事物的起始发端、下限时的状况不能缺漏,要项不能遗漏,记述要完整,基本做到“纵不断主线,横不缺要项”。特别是要加强审核,切实保证资料和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看得比较粗,所提意见和建议,肯定不全面,也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建议编者举一反三,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