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档案工作现状堪忧
编纂志书说到底依靠的是详实的资料,而这资料的主体来源实际又依靠各个单位的档案。我们感到,档案一是要完整,二是要认真整理,三是要管理、使用有制度。许多单位可能对人事方面的档案重视一些,而对于其他工作的档案缺乏应有的重视。档案的收集与管理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态度与制度的工作,断档是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有的单位平时档案工作没有定人定责任定管理程序,这样自然就会出现,没有人正常收集档案,没有人坚持认真整理档案,没有严格的档案交接制度、使用制度。这方面的情况在很多单位根本没有真正列上位置,这个问题说到底,是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缺乏档案意识的主要领导只能说是一个缺乏理性的领导,是一个短视的领导,也可以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领导。我想,不用去说他其他方面做出多大成绩,有多能干,他总之是一个工作理念残缺不全的当家人。
再说,那就是档案工作本身机制上存在问题。首先是收档不及时不严格,我们讲的及时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意思是一个单位的档案不能隔几年再去收,有的甚至隔上十年才去收,这自然就会导致许多有价值的档案流失;另一层意思是当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和主管档案的同志工作调整与变化的时候,就应该登门查档,这样才能防止人换档移,人走档丢。我们讲的严格也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程序要严格,另一层是收档的要求要严格。其次缺乏对档案丢失混乱的问责,既然没有责任,又如何一直认真?不过说到底,还是这方面的投入不足,硬件缺少存放空间,软件缺少人手进行基层档案工作的指导与督导,也无法进行存馆档案的数字化处理,更无法进行档案的运用与教化工作。
我们有很多的理由来解释目前档案工作的现状,但却无法改变档案的断裂丢失与毁坏,只有尽我们自身的努力才能改变,其实只要我的努力又一定能改变,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也有许多单位档案工作搞得很好啊。首先县级档案部门要有明确的收档责任,也就是说,哪些内容必须收进,如果失收要追究责任;其次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日常的收集、整理、交接的一整套制度;再次建立问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