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志书编纂的理想境界
这是纯理想化的设计,但实际上只要给我们时间给我们力量给我们意志,谁都能做到,谁都应该做到。
就工作机制而言:
一、 领导高度重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把志书编纂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并明确专门领导挂帅,定期听取进展汇报,组织专项督查);
二、 班子坚强有力(老中青三结合,特别从县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以及县委宣传部、组织部、纪检会、政法委、农工办、发改委、经贸委、建设局、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抽调文秘人员脱产办公,并明确得力的主编与副主编);
三、 推进强劲到位(制定严格的工作日程,并由县委、县政府按照进程召开推进会议,重要会议与工作由县委办和县政府办组成督查组,逐一进行督查并向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定期汇报);
四、 专家关心投入(有强大的专家组做后盾,并能及时加以详细指导,甚至于能够把这项工作列入他们自己的项目);
五、 时间紧张而又充裕(材料搜集相对宽裕,编纂过程紧张快成,验收之后相对宽裕);
六、 各方配合默契(各单位都能把这项工作列上位置,明确专门人员负责供稿与材料审核,并能根据要求及时进行资料完善、意见征求、志稿校核工作)。
就志书本身而言:
一、 主旨立意鲜明正确,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 材料史实真实可靠,有坚实的基础档案
三、 体例安排完备严谨,有周到的设计思路
四、 篇目纲要结构合理,有严密的逻辑顺序
五、 内容表述充实深刻,有厚重的历史感受
1、 尺度有一致性
2、 全书有整体性
3、 记载有阶段性
4、 叙事有鲜活性(鲜活当然与下限也是有关联的;人物事迹充实,搜集广泛,分为传录、简录、表录、名录)
5、 资料有详实性(分纂之先搞资料长编,并进行审核与校正,然后分阶段进行逐层核实)
6、 图照有代表性(重大活动有照、重要领导有照、立传人物有照)
六、 行文段落层次清楚,有明晰的叙述脉络
七、 审核校对严格认真,有细密的查验关口
八、 装帧设计简洁大方,有高雅的文化品味
九、 印刷包装细心讲究,有到位的印制质量
十、 后续相承周密系统,有配套的出版计划(这里包括编制艺文志、人物志、风俗志、方言志、重要文件汇编、地方组织史、大事记等)
固然是一个纯理想化的构思,只要我们不是整天睡在这个构思上空想,那这个“理想”就并非是完全无益的,它使我们有追求的目标,使我们有奋斗的动力,使我们有自我加压的鞭策。古语云:“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编纂志书,真的应该好好记住这句古语,并且体现在每个工作环节上,体现在志书的每个部位上。
附录:江苏省史志办处长陈华在全国第二轮修志主编培训班上的讲稿《学习 借鉴 思考——部分二轮志书优特点评析》(摘要)。
《学习 借鉴 思考——部分二轮志书优特点评析》(摘要)
一、优化结构设计,注重篇目创新
(一)注重反映特点特色
篇目设置要体现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这样才能合志书具有时代感和避免“千志一面”。二轮修志,各地都很重视反映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体制改革、开放开发、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信息产业、民营经济、服务业、房地产等反映时代特点的篇目,大多数志书都有这方面的设置。至于体现地方特色的篇目更是各地着力打造的“地方名片”,或升格,或前置,一般都要能在篇目中得到充分反映。因此,这些为大家所熟知的篇目,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主要介绍的是几个不多见的篇目。
例1:上海《奉贤县续志》(方志出版社,2007):集团企业卷、地名卷、艺文卷、人民生活卷、集镇卷。
1、关于集团企业卷。此卷列为第二十二卷,介于经济园区卷和工业/建筑业卷之间,设11章,1至10章为上海古华(集团)有限公司等各个集团企业在每章节的设置不完全一致,各有特色,但基本都有企业沿革、改制、经营等主要内容;第11章是其他企业(镇村集团企业、集体集团企业)。
2、关于地名卷。地名隐含“历史基因”。志书记载地名文化是方志的传统,旧志中不仅记载了大量的地名,而且对许多地名的读音、含义、位置、沿革等也有所阐述。该志将地名设为第三卷,列于建置/地理、土地之后,共设4章,分别记述了镇名、村名,镇居住区名,公路名、镇区道路名,河流名、海塘名,共974条,重点突出,2001年的下限情况清楚。
3、关于艺文卷。该志继承传统,在文化卷之后单设艺文卷,共有四部分内容(四章):著述、文章,史志、家谱、碑刻,文学作品选录,艺术作品选载(此部分内容作为艺文收录,是否恰当)。将大量著述文献系统整理入志,兼收地方诗词文章,使之成为一地著述文献之集大成。
4、关于人民生活卷。该志将人民生活作为社会部类内容之一,放在人口/民族卷、人物卷之后(将人口、人物、人民生活集中归拢,是一种新的做法,体现“以人为本”),位列第四十一卷。除设置方法值得借鉴外,最主要的是要学习其所记述的内容。该志不仅记述了人们的收入与支出,还记了生活时尚和民间集藏。在收入与支出章中,单设了学生消费支出和农民大病住院支出两节,并且还附《奉贤县南桥地区部分学生补课和特色班费用情况表》、《2003年庄行镇部分农民大病治疗费用情况表》、《城乡居民收支差异调查》等社会调查资料;生活时尚章记载了休闲爱好,崇尚洋节,新潮婚礼,团体交友,美容、健身、瘦身等;民间集藏记载了邮品、票证等近20种各式收藏。此外,本卷还附有《社区生活》、《外来农民工生活》。
5、关于集镇卷。该志单独设置集镇卷(志中最后一卷),置于乡镇卷之后,组成了“乡镇·集镇”板块。设有四章:县城/中心镇、镇政府所在地集镇、其他小集镇(市)、市属农场场部所在地集镇,记载了25个集镇、4个较大集市以及其他小集市。
例2:湖北《襄阳县志(1980~2001)》:农村篇、农民篇
该志没有将农村、农民、农业合设为“三农”篇,而是分别单独设置农村、农民、农业三篇,其中农村、农民两篇设置很新颖,内容也比较全面,值得学习借鉴。农村篇下设农村生态、农村布局、农村道路、农村运输、农副产品加工、农村经济体制、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村税费改革、农村财物管理、农村治安10章,农民篇下设农民劳力、农民劳动、农民收入、农民负担、农民基本生活消费、农民心理(如果能增加农民文化生活、农民大病住院支出、农民教育、农民养老、农民家庭、农民婚姻等就更全面了)。
(二)人物编排序前置
首轮修志一般将人物编后置,而二轮修志则出现了排序前置。主要认为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志书历来重视对人物的记载,但在排序上,新旧志书的人物一般都排倒数第一或第二,这与人物在志书中的地位不相称,而应该将其前移。河北《井陉县志(1985~2004)》(新华出版社,2006)将人物列为第五篇,排在政区建置、自然环境、环境保护、居民之后;浙江《天台县志(1989~2000)》(方志出版社,2007)将人物列为第四编,排在环境、土地、居民之后;浙江《岱山县志(1989~2000)》(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为大篇设计,共设七编,人物编排在地域环境、人口编之后,位列第三编。志书布局按“天、地、人、事”排列,“人”排在“天、地”(自然)之后,各项事物之前,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三)社会部类大隐小显
志界对此编的设置分歧较大。志书中要不要设社会编,从修志一开始,志界就有不同观点,目前主要有三种:一种观点是不宜单独设编,主要理由是:社会的内涵太广,除去自然就是社会,就算是狭义的社会,其内容也难于界定,志界就有“‘社会(编)’是个筐,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的说法,况且,归在社会编中的内容也都以单独成编或有相应的编章可归属。另一种观点是需要单独设编,主要理由是:志书中的“社会”是狭义概念,是一地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折射出一地经济、政治、文化基本面貌,内容包括宗教信仰、婚姻家庭、风俗习惯、社会问题等等特定范围,这些内容能够反映某一阶段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集中设编记述,整体性比较强,如不设社会编,有些相对比较单薄的内容则无法归类。第三种观点则是折中主义,认为设与不设都可以。本人认为,志书中应该有社会部类这一相对集中的板块,但不一定要设“社会”这一编,这好比志书中有经济、政治、文化部类,但除大篇体结构外,都不标“经济”、“政治”、“文化”名称一样,采用“大隐小显”的结构布局,也就是不用“社会编”之名来统,而是有关社会的内容相对归拢集中,形成平等于经济、政治、文化部类的另一个大部类。《奉贤县续志》将人口/民族、人物、人民生活、宗教、风俗/语言等五卷社会内容相对集中在一起,组成“社会”板块。类似做法的还有《苏州市志》(将民政、劳动人事、社会保障、人民生活、宗教民族等相对集中归拢)和浙江的《建德市志》(将民政、移民安置、劳动与社会保障与宗教、方言作为社会部类组团)。
二、强化“述”体运用,提升志书整体性
志书的一个显著体例就是横排竖写。这种体例可以使志书尽可能地横向扩展,扩大志书的容量,使叙事更有条理,有利于展示事物的系统性。但是,这种体例也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有纬无经,诸事难于连贯,事理难于相通,志书的整体性受到较大影响。为了弥补这种缺陷,“述”体在体现志书整体性上的作用为大家所认可。
“述”这一体裁在首轮修志时已经为大多数地方使用,效果很好。二轮修志则尤为重视。为了更加有效加强志书的整体性,除志首设全志概述之外,重要部类前也设有综述,如经济综述、政治综述、文化综述,各编(篇)以及部分章、节则写有无题概述(无题序),而且各有特色。
全志概(总、综)述:河北《秦皇岛市志(1979~2002)》(评审稿)采用综合式写作方法,兼有板块式、特点勾勒式和策论式的特点。除引言外,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写城市的地域文化特点、环境与资源特点(地方特色),第二部分写改革开放(时代特点),第三部分写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第四部分写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居民生活,第五部分写主要存在问题和经验。浙江《建德市志(1978~2005)》(评审稿)该志志首综述围绕一个“变”字,写28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和继续求变谋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该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改革开放28年的十大变化——提前进入小康生活,农业实现产业、品牌化经营,私有民营经济成为市域经济的主体,建立遍及城乡的交通网,加快了城市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生态环境更优美了,信息传媒更现代化了,文化教育同步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市人民的体质更强健了。第二部分总结28年巨变的四大原因——坚持改革,扩大开放;认清市情,发挥优势;生态立市,科学发展;开拓创新,以民为本。第三部分指出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的三大问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总量还有待提高,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还存在矛盾,人才制约着建德的持续发展等。江苏《锡山市志(1986~2000)》(方志出版社,2008年出版)该志志首的总述有记有述,夹叙夹议,是一篇好文章。分引言、四个主体部分以及获表彰、命名的表格并配有七幅与内容一致的照片。引言部分介绍了该市的区域位置、自然环境、土地人口等基本概况,使读者开卷对该市有一个大致了解,并配有一幅太湖风光照,以体现该市地理特点;第一部分主写该市的乡镇工业,第二部分从乡镇工业转入写该市的农业经济,第三部分着重写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反映乡村城镇化进程,第四部分写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这篇总述,与其他大多数总述不同的是,它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紧紧抓住大时代背景下的两条发展主线,即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文章最后配有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两张表格以及一张该市所获得的全国性荣誉表,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变化与发展,很直观,也很有说服力。
(二)经济、政治、文化部类综述
1、经济综述。经济综述设在经济部类之前,综述一地经济概貌和共性问题,一向内容有经济体制、经济发展、经济结构、投资结构、经济质量与效益、小康建设等。续志设经济综述,一方面是增强志书整体性的需要,另一方面更是深化经济部类内容记述的需要,留出了记述空间。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使得产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而要反映这种变化,必须深化对宏观经济的记述。而这些内容是各个具体经济篇章所无法解决和承担的,因此必须设经济综述。早在1982年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所拟的《关于新编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建议(征求意见稿)》附件一《新编省志基本编目》中就有“经济综述”。1986年,全国18省(区)志书体例篇目座谈会上曾提出“为了加强宏观记述,方志应设总述、经济综述”的建议。在二轮修志中比较好的是《井陉县志(1985~2000)》的经济总览,设经济总量、经济结构、经济质量与效益、固定资产投资、物价与消费品市场、民营经济、小康建设。
2、政治综述。《杭州市志(1985~2005)》(征求意见稿)的政治综述4万多字,从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拨乱反正开始记至2005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除400余字简短的引言外,按照政治建设的阶段性特点,分五部分(阶段)记述,每部分中又分若干工作举措:一、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纯洁组织,全面恢复社会主义政治秩序(1976~1988);二、排除干扰,扎实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989~1993);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现政治全面稳定(1989~1997);四、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强化民主法制建设(1998~2001);五、高举旗帜,科学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新型城市(2002~2005)。该综述指导思想明确,把握特点准确,阶段划分正确,叙述清晰有深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全貌、轨迹和特点。
3、文化综述。《杭州市志(1985~2005)》(征求意见稿)的文化综述近5万字,分别记述:一、继承杭州人文特色,弘扬城市人文精神;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释放文化发展活力;三、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历史文化和城市人文精神特点为铺垫,从文化体制、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记述,每个部分又分阶段叙述,记述全面,轨迹清晰,特点鲜明。
(三)编下无题序
编下写无题序,以统领该编内容,增强整体性的做法,已经被志界广泛采用,写法各有千秋。山西《沁水县志(1986~2003)》(方志出版社,2006)的编下无题序共27篇。其特点是:一是承前溯源,反映全貌。各篇无题序,尽是追溯事物发端,反映基本情况;二是内容概括,语言简洁。与正文叙述角度不同,基本没有重复的感觉。
从续修角度来讲,编下无题序是前后志衔接的一种比较容易操作的方法之一,值得我们很好运用。
三、突破“述而不作”,增强志书著述性
“述而不作”是首轮志书编修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即所谓“寓观点于资料之中”。即使要分析议论,也只能在概述和无题序中体现。因此,读者看到的只是“是什么”,而不知道“为什么”,缺乏记述深度,无法给人以直接的启迪。针对志书“述而不作”的弊端,志界有人提出了“述而有作”、“述而精作”的理论,但真正将这些理论付诸于修志实践的极少。福建《龙岩市志(1988~2002)》(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是比较成功的。该志“述而有作”手段的运用表现之一,是在主体篇章正文中做分析性的记述,不仅写出了“是什么”,还写出了“为什么”;表现之二,是在概述和编下无题序中体现编者主体意识的“述”体中做分析性记述。地方志总的来说是一种记述性文体,不主张空发议论,但采用记述体,并不表明只能记“是什么”,而不能写“为什么”,对一些主要状况、重大变化做实事求是的客观分析(并不是凡事都做分析性记述),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历史发展的动因和走向,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让历史变得可以被理解。地方志要提高著述性,发挥更大的资政功用和对大众的普遍的启迪作用,写出“为什么”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二轮修志所记述的时段,正是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大转型的时代,准确地把握这个时代,就要求我们的方志工作者必须要有基本的分析判断。
四、加强图照使用,提高志书可读性
21世纪被人们称为读图时代。对于二轮修志来说,地图、照片和绘画资料的运用,已经是一个被高度重视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图照内容丰富,极富感染力,可以为志书增色;二是使志书更具直观性,能起到“一图(照)抵千言”的作用是可以最真实地再现历史,使志书记述的内容得到充分、直观的佐证,具有无以替代的存史价值。此外,还能起到美化、调节版面的作用,增加志书阅读美学效果。此外,除以纸质形式出版外,有的还出版电子版,这是首轮修志时所没有的。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有:河南《陕县志(1986~2000)》(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2007年第一版第2次印刷)该志有图照464幅,其中志首地图三幅、彩色照片142幅;志末照片24幅;志中随文地图25幅,照片270幅。我个人特别推崇为立传和简介人物配肖像照片的做法。山东《高青县志(1978~2004)》(中华书局,2005),该志有各类图照495幅,图照数量比较多,随文插图比例较高;图照设计融实用价值与审美情趣于一炉;用不同时期的照片进行对比;每幅照片都有拍摄时间,文字说明处理也较好。江苏《锡山市志(1986~2000)》该志运用照片数量较多,共收录照片459张,其中彩照424幅;印制精美,全彩印刷,质量较高;突出民生,编排精细;此外,为39位立传者都配了照片。
五、重视人物记述,发挥教化作用
地方志历来都十分重视人物志的编纂,旧志就有“一部志书半人物”之说。方志学的奠基人章学诚就把人物志看成“志中之志”、“书中之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志中人物能起到“矜其乡贤,垂范后人”的作用。这也是为何无论是旧志还是新志都重视对人物记载的原因。旧志重视记人物,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孝子、忠臣、烈女、节妇,尽管有些是封建糟粕,是为封建礼教服务的,但当时的编纂理念和方法——重视志书的教化功能,是很值得当今的修志者借鉴和学习的。而新志重视人物记述,是把典型人物的事迹当成生动的教材,教育当代人和后人,其影响是深远的。同时,志文如果能做到点面结合,也增加了志书的可读性。二轮修志要继续发扬光大这种传统,一般除在人物编以传略、简介、表录三种形式记载人物外,还在有关记述中加大以事系人的力度,做到人从事出。河南《陕县志(1986~2000)》、江苏《邗江县志(1988~2000)》(评审稿)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好,一是均设有人物专篇(传记、简介、名表等);二是分志中典型人物介绍;三是以事系人,既有个体也有集体。
六、坚持秉笔直书,发挥资政功用
志书是纪实性的资料性文献,它不仅仅是存史,还有资政、教化的作用。因此,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既要记成绩,也要记失误;既要记经验,也要记教训。但是,可能是因为官修志书,而且是当代人修当代志,许多编者心存顾虑,不敢记述失误,不敢揭露阴暗面,所以读者看到的志书中尽是成绩,没有失误;只有经验,没有教训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志书的资政作用。但也有敢于突破禁区,在记述成绩的同时,坦陈问题,记述失误和教训的。河南《陕县志(1986~2000)》记述问题涉及多方面,但主要是反映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福建《龙岩市志(1988~2002)》概述中对全市发展中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作了客观的记述。
七、注重调查研究,使用典型资料
新一轮修志记述时限虽然只有20年左右,但要真正把当代社会全方位的变化记述得客观、真实、深入,并能反映时代进程的历史动感以及地情和特点,仅仅依靠图书、档案等“死”资料已难做到,而是需要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社会化的、鲜活的典型资料。河北《井陉县志(1985~2000)》该志的社会调查资料和其他典型材料非常具有特色。志书主编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了11个调研课题,主要是有关民生、村落建设、特色经济等方面。其中关于家庭和婚姻的两个调查资料都融入到正文记述,其余9个随文而附,如政区建置篇中附了《井陉县村落现状分析及规模化整合的探讨》、检察篇中附了《井陉县2001~2003年刑事案件情况分析》。此外,还附有《程志祥及他的降水观测站》、《毕氏家族人口分析》等50多篇附文。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志(1991~2000)》(世界文艺出版社,2005)该志共有分设在相关篇章中社会调查(调查报告)11篇以及各类附记48篇。其特点是数量多,类别多,典型多。该志社会调查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被调查的对象都是社会上比较热点的问题,或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全局性问题;二是这些社会调查材料一般均有四个要素,即被调查背景及现状、存在的问题、成因、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