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千绝之咏三皇五帝与夏商
■咏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传古今,姓甚名谁说纷纭。
只缘心系百姓事,千秋彪炳照汗青。
【注】三皇五帝乃中华民族之始祖,不过由来说法不一,一般以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为三皇,以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从现代史学的观点来看,这些可能都是某一部落或某一时期的名称,并非是某个人的真实姓名。
■咏唐尧
宁病家人利天下,唐尧堪称名君王。
想来特权古已有,待到大同论短长。
【注】唐尧知道自己的儿子丹朱缺乏治国才能,不足以授天下,所以先临时让舜代理,“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最终唐尧认为“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把天下大权授予了虞舜。然则以为授丹朱则其得利,想来当时君主们已经有了不少特权了吧。
■咏虞舜
大孝苍梧草青青,鼓琴阿弟哪堪怜!
不怪万章问封象,慈心何处安民身?
【注】虞舜幼而丧母,父瞽叟、后母、弟象数欲害之,就是在帝尧考察期间,瞽叟和象还在动这样的脑筋,让虞舜去淘井,却从上面填土,幸亏虞舜早有防备,事先凿通了另外一口井才逃得一命。瞽叟与象以为虞舜已死,其弟象说:“出主意的是我,所以舜的妻子归我,那张琴归我,其它的都给你们吧。”当他在虞舜屋里正弹着琴的时候,虞舜来了,象十分惊愕,却装模作样地说:“我正想你想得很痛苦啊!”虞舜为天子后却把有庳封给了他的弟弟。孟子有个学生叫万章觉得不能理解,就问孟子说:“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搞得孟老先生扯东拉西。看来虞舜对父母与兄弟的感情还真的不是为了应付帝尧的考察哩。相传舜后来巡视天下时死在苍梧,地当今之湖南九嶷山一带。
■咏大禹
踏山疏水九州开,涂山情石郎不还。
千古有人疑虫迹,胼足化熊可心寒?
【注】大禹治水是人人皆知的故事,他承继父亲鲧的事业,但改堵为疏终于平定洪水。相传治水期间,大禹曾化作熊罴开辟洪水走道,他治洪水十三年中数过家门而不入,其妻涂山氏之女化为望夫石。从历史记载上看,我们常说的九州就是从大禹时代开始有了明确的概念。不过这样的英雄到了上世纪初也曾有人怀疑是否存在,更有学者考证说大禹实际是条虫子。其实,大禹是我们中华民族在人类文明之初洪水时代的英雄化身,许多功绩不可能完成于其一身,但总归我们应该以一种崇敬之心来怀念他或是他们吧。
■咏夏启
禹业启继号天下,从此中原尽夏天。
若非精心皋陶老,安得战火千年绵!
【注】禹继舜位为天子,国号叫夏后,他也确立了接班人皋陶,可是这位接班人很早就去世了,禹又确立益为接班人,但这下子禹又很快去世了。益再守三年之丧,这时他发现情况不同于尧舜让位时的情况了,也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受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事君帝禹之子也’”,这么一来,启堂而皇之地即帝位,天下叫了夏朝,从此天下成了他的家天下,中国原始社会也就正式进入了奴隶社会,也开始了几千年争夺天下的血腥战争历史。历史看上去明白,细细一想也就有些模糊了,为什么接班人不象尧舜那样选年轻些的?这究竟是不是大禹父子精心运作的结果,真的很难说。《史记·燕召公世家》曾有过这样一段记载:“或曰:‘禹荐益,已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人为不足任乎天下,传之于益。已而启与交党攻益,夺之。天下谓禹名传天下于益,已而实令启自取之。”看,原来还有这么一个方法,所以禹与启实在令人可疑。
■咏五子家哄
洛汭水漾笑家哄,岂只羿霸寒浞谗。
从来兄弟仇反目,终归招致灭顶灾。
【注】夏朝到了第二代太康帝时,因为兄弟矛盾而导致政治衰败,太康母亲和其他兄弟出走洛水之太康死,中康立,大约在这个时候后羿把持了夏国朝政。后羿任用谗人寒浞,寒浞杀了后羿而继承了他对夏国朝政的专横,这中间据《左传》可能经历了四十年,直到夏少康帝复立,才又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时期。外患从来是由内祸引来的,自夏而今,实在是不乏其例啊。
■咏暴桀
暴桀悔不杀商汤,奈何民欲与日亡?
昏君后代有孽种,总认履癸作祖上。
【注】夏末帝履癸,也就是路人皆知的桀,当其为帝时,夏政已经相当混乱黑暗,可帝桀不思改进,反而更加残暴,百姓再也无法忍受,他们指着太阳咒骂帝桀:“是日何时丧,予与汝偕亡!”帝桀怀疑商汤便把他关进夏台监狱,但不久又放了他。后来商汤率众讨伐帝桀,把他放逐到南巢,帝桀对人说:“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可谓至死不悟,
■咏成汤
水镜见形箴言至,知治还需察民微。
称武哪凭武力胜,吊民伐罪民方归。
【注】成汤始征诸侯,曾与谋臣伊尹说:“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后来大家所熟知的唐太宗三镜论实肇始于此,这种水镜的认识为后世君王树立了崇高的榜样。成汤爱民之心在当时诸侯中彰显明扬,有一个故事,说成汤出巡,有个人四面张网捕鸟,并且祷告说:“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成汤笑笑说:“嘻,尽之矣!”然后让他去掉三面,祷告道:“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各地诸侯听了觉得成汤的仁爱之心已经泽及禽兽,那当然是暴桀所无法相比的了,人心所向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到成汤征讨夏桀时,虽说“吾甚武”,号曰武王,但真正取胜却在于帝桀暴虐害民,民心尽失,所以成汤高举“吊民伐罪”大旗,要救百姓于水火,自然是大军一到,夏桀的军队鸣条大战临阵倒戈,正义之师如水泻下,谁能阻挡?
■咏伊尹
五返谋安五百年,治国如同烹小鲜。
桐宫诲帝擅政令,公心足汗权奸颜。
【注】伊尹又叫伊挚,是当时最具治国之才的士人,关于他辅佐成汤见诸正史的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他认定成汤这个真命天子,想去辅佐却无渠道,便作了成汤的妃子有莘氏的陪臣,也就是所谓媵臣,是个专门负责做饭的厨师,“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终得重用,老子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大意是说,哪怕是治理一个大国,其中的道理和烹饪的道理也差不了多少,这或许就是从伊尹这里总结而来的吧。还有一种说法,伊尹是个处士,成汤派人礼聘他出山,但先后五次“然后肯往从汤”,后来刘备的三顾茅庐大概是受了成汤的启发吧。成汤对伊尹非常信任,“举任以国政”,但责任也很明确到位,成汤对伊尹说:“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也就是达不成目标,决不宽宥。成汤去世以后,伊尹仍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先后立四帝,这第三帝是成汤的长孙太甲。帝太甲即位以后露出马脚,暴虐乱政,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思过,摄政三年直到太甲真心悔过,“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太甲死后,伊尹又立其子沃丁为帝。伊尹可谓人臣之极了,但后世王莽、曹操、司马懿诸辈权势不比伊尹差,只是多了一个奸字。
■咏盘庚中兴
迁殷一代复又衰,汤德难敌贪婪怀。
飞雉呴呴思修政,射天狂徒听天雷!
【注】成汤传到盘庚已历十代,从第六代中丁以后帝位争夺非常残酷,贵族奢侈腐化更到了难以救拔的地步,这时盘庚即位,他下决心强迫贵州和民众渡河迁到殷,今之河南安阳,用茅草盖屋,减轻剥削,百姓安宁下来,商朝重又强盛,世称其中兴之王,自盘庚之后商也称殷。甲骨文正是在殷墟里发现的。但是盘庚一死,继位的帝小辛又故态复萌,殷王朝复衰,直到帝武丁继位,有一次他祭祀成汤,第二天有只野鸡飞到祭坛的大鼎边耳上呴呴直叫,武丁惧而思复兴殷,又从傅险的筑城民工中找到傅说这位贤臣,殷国大治。可是没过几代,武乙为帝,无道至极,史书说他制作木偶人作为天神,然后与之搏斗,令众人围观,这木偶自然打不过他,他就加以百般羞辱,又“为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命曰射天”。后来在一次打猎时被暴雷震死。贪婪之心终致狂妄之徒,古今一理啊。
■咏暴纣
拒谏饰非首悬旗,天命岂关兴亡机。
肉林酒池长夜饮,当知鹿台焚宝衣。
【注】殷朝也就是商朝的末代皇帝叫帝辛,天下人只是称他为纣,按照裴骃的说法,这实际上是个恶谥,《谥法》上说:“残义损善曰纣。”这倒是恰如其分的。纣这个暴徒其实是非常聪明,也十分勇猛,史书上说他:“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这样一来,他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危险最残暴的君主之一,与夏桀一起成为暴君的代名词。纣王在国中自然是肆无忌惮,“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和诸侯有谁不满,纣就残暴地施以酷刑,还发明了什么“炮格之法”。西伯昌(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只是私下里有所不满,纣听了佞臣崇侯虎的告密就把他抓了起来。西伯昌的部属们又是美女又是奇物骏马,西伯昌才好不容易逃得一命,到了周武王率诸侯伐纣,牧野一战,同样纣王的部队临阵倒戈。纣逃入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斩其首悬在白旗上,偌大一个殷朝从此改姓为周了。后来的隋炀帝、崇祯帝大约都是因为自视智高于众,拒谏饰非,而致国亡身死,贻笑千古的,看来君主太聪明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吧。
■咏殷商并死于暴君的贤臣
士为知己死所怜,帝辛恃智岂知贤?
何得前仆有后继,欲拒文王解民悬?
【注】暴纣残酷当政,殷商的百姓和天下诸侯都陷身于水火之中,真所谓民如倒悬,当此之时西伯昌暗中修德图谋灭商,可是殷朝的那些大臣却竭力帮助纣王,进谏言,出计谋,只是纣王不听,不但不听,还醢九侯,脯鄂侯,废商容。最让人不解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其臣祖伊听说西伯昌灭了饥国,赶紧去报告纣王,并劝他改邪归正,重修朝政,纣当然还是没听他的;还有那个被废的王子比干说什么“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最后被纣活剖观心。我还真就纳了闷了,常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对纣王这样恃智傲物的主子,死谏实在毫无价值,特别是祖伊,这周王救民之师你还想办法去阻止他们,究竟把天下百姓置于何地啊!难道他个人的忠臣之名比天下百姓的安康还重要!看来许多暴君手下的那些所谓忠臣,只能说是一群糊涂蛋。
■咏殷墟甲骨文
甲骨灵性古今神,风来殷商斐然文。
文明西来成梦语,中华民族自成人!
【注】3000多年前在今天河南省安阳市的土地上活跃着一个伟大的国家,那就是殷商王朝。但它的历史长期以来人们只能通过《史记·殷本纪》来了解,并没有一种真实的感受,到了上世纪初伴随着新文化运动而来的史学界之疑古风,几乎要把五千年的中华灿烂文化一笔抹杀。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起初被偶然发现的甲骨文开始大放异彩,令世人震惊。经过对以安阳小屯村为中心的“殷墟”八十年的发掘及文物整理,洹河边上这个雄霸中原、自强不息的王朝较为完整地展现在人们眼前。《殷墟发掘八十年》中引用专家的评价:通过殷墟发掘使《史记·殷本纪》等文献记载的相关内容成为信史,对20世纪初期史学界盛行的疑古之风作了正面回应;殷墟所展示的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和块范法青铜器铸造等技术手段是独有的;殷墟甲骨文是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影响;殷墟的考古遗迹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城市建设的一些重要规则或制度,如中轴线制度及四合院建筑等。(参见《光明日报》2008年10月20日)
- 上一篇文章: 此豚犬耳(《史趣·虚荣》选)
- 下一篇文章: 咏史千绝之咏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