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淮剧杂技 > 建湖淮剧 > 正文

音乐家章枚:为淮剧改革谱新章(王荫 王学言)

发布日期:2011/10/17 16:59:00  阅读:4774  【字体:
 
 
 
    1941年1月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月25日党中央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为培养更多的抗日救国人才,在盐城成立了杭大五分校,华中分校,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等院校。出生于广东新会县的章枚,参加新四军后,任鲁迅华中分院音乐系教授,同年7月23日夜,他和丘东平、许晴等人在北秦庄遇袭,章枚想尽办法,虎口余生,在盐阜地区被当作传奇故事,而他在抗日宣传中,为淮剧创作改革更被人们传为美谈。
    1942年9月,因工作需要,章枚被调至位于阜宁县境内的盐阜师范学校任教。1943年,阜宁县文教科长、剧作家黄其明根据驻在阜宁县马家荡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勾结日伪军,妄图消灭共产党与新四军,欺压百姓、敲诈勒索等罪行事实,编写了一出大型现代戏淮剧《路遥知马力》,后改为中型剧本《渔滨河边》。为使淮剧曲调有所创新,就通过盐阜区党委宣传部长王阑西,借调章枚为该剧配曲。   
    章枚对淮剧本来一点不熟悉,只是到了盐阜区以后才看过一些民间草台班子的演出。他听了一些淮剧曲调后,觉得淮剧曲调粗犷、悲壮,具有地方特色,但不够优美。为配好曲调,章枚深入民间采风,然后又让在剧中担任角色的演员自由配调进行试唱,把他们试唱的曲调详细记录下来,连曲调中的滑音与装饰音都一一标明。他根据剧情的需要,对曲谱进行加工整理后,再试唱给演员们听,征求意见后再度加工,如此反复修改,再定腔定谱印发给演员们排练。这种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做法,公演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特别是当长相俊美的雪飞以高亢、清脆、圆润、优美的唱腔唱起了“新淮调”、“新悲调”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称她是“淮戏梅兰芳”。
    《渔滨河边》演出的成功,是剧本编得好,导演导得好,演员唱得好,但更与章枚对淮剧曲调改革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分不开,而章枚却从不淡自己的改革成就,总是说雪飞同志创腔好、唱得好,我只是配曲而已。这种谦虚的美德,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共盐阜区党委宣传部,为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政治思想觉悟与业务水平,于1944年4月在阜宁县马集区三马庄举办为期3个月的集训班,参加集训的有全区9个县属文工团,部分师范学生、农村业余剧团骨干代表与民间艺人共350多人,重点学习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并邀请许多专家学者讲授专业课程。章枚讲授音乐理论与创作问题以及进行示范性教唱革命歌曲和淮剧曲调,并通过阜宁文工团与建阳文工团示范演出淮剧《照减不误》与《渔滨河边》给大家观看。集训班结束后,各县文工团与许多农村业余文艺团体都排练演出这两出戏,到处都唱起了经章枚改革后的《新淮调》、《新悲调》、《新淮北调》等曲调。后来,这些曲调被大江南北的专业淮剧团,盐阜、淮、扬地区业余剧团和文艺宣传队选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使淮剧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文革”后,江苏省文化厅和盐城市文化局多次举办淮剧节与戏曲汇演,当年的一些老文艺工作者相聚一起,畅谈过去,对章枚为淮剧的改革与发展所作的贡献仍记忆犹新,并由衷钦佩。   
    章枚还编辑出版了《外国名歌200首》等多种音乐书籍。译著有《名歌唱家歌唱艺术》、《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和歌唱艺术等。
章枚于1995年2月24日逝世于北京。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