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淮剧杂技 > 建湖淮剧 > 正文

梨园行话(李世安)

发布日期:2014/12/26 15:41:20  阅读:2411  【字体:
 

 

建湖是淮剧发源地,有“梨园之乡”之称。业内流行的梨园行话暗语,虽属草根,不能登大雅之堂,却是一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出于偏爱,特拾辍于此,与读者共飨之。

坐科  正式参加“科班”学艺,叫做“坐科”。

下海  旧时非职业性艺人加入班社演出,叫做“下海”。

打炮  初演戏谓之“打炮”。如某角初到,或再至某地,客串演出之戏,谓之“打炮戏”。

打补子  主角未到,临时以他角代替,谓之“打补子”。

看场子  台上演戏,而在台后指挥的管事者,谓之“看场子”

九龙口  戏台上打鼓之座位,谓之“九龙口”。相传唐明皇善击鼓,用此名称表示尊重之意。

破台  旧时初建的戏台,开锣第一天前夕,须行破台礼,即先敬神,然后才可演出。

打对台  旧时旗鼓相当的两个戏班,在同一时期,相近的地点,演出相同或相近的剧目,在营业上一争短长,谓之“打对台”

起堂  由于演出质量甚差或其他原因,观众未及终场而大量起身离座,谓之“起堂”

洒狗血  指演员临场畏怯,失去控制力而减低演出质量的现象。

冷场  由于演员忘词、误场或其他舞台事故而使演出发生暂时停顿,叫“冷场”。

晕场  指演员临场惊慌失措,因而发生忘词、失音、失手等严重舞台事故的现象。

冒场  指演员在脚色尚未临到出场时过早地出场。

翻场  在一台折子戏的演出中,违反历史顺序,把发生在后面的剧情安排在前演出,,叫做“翻场”。

救场  戏剧演出中,因演员误场或其他缘故,有停演可能时,由另一演员上场表演,使演出得以继续下去,称为“救场”。

抢场  指演员在台上特别卖力。

笑场  演员在舞台上,戏中情节不应笑而笑,谓之“笑场”。

起堂  大轴尚未演完,而观众相应散去,谓之“起堂”。

反串  男扮女、女扮男,以及所学非所用,亦称“反串”。

啃台栏杆  极力要好,而与主角相抗,谓之“啃台栏杆”

抖漏子  揭穿隐情,谓之“抖漏子”

羊盘  讥笑外行人之语。

放水  忘掉原词,以他戏之词代之。

拿乔  自高身价,临时与人为难,谓之“拿乔”。

白口  戏中道白,谓之“白口”,”内行人常云∶千斤白话四両唱。此乃重视白话之意也。

吃螺蛳  念唱时口齿之误,重复或一二字之误,谓之“吃螺蛳”。

三条腿  唱时少唱一句,谓之“三条腿”。唱词皆双句而无单句,如遇有单句时,定有他角接下去,或打拦头板,用打击乐器盖音。

水词  指不固定演唱的台词,谓之“水词”。

台风  演员扮演戏中人,俨如当时之气象,谓之“台风”。

上场门  以台本身而言,右边为“上场门”,左边则为“下场门”

大座  以桌为限,桌内所坐之椅,谓之“大座”。

小座  桌外所座之椅,谓之“小座”。

口面  角色所戴之胡子,名曰“口面”,又叫“髯口”。

马前  指时间到了,少唱快收场。谓之“马前”。马前即提前之意,如某角色应将出场而未化妆好,欲催其快扮,也可告其曰:“马前马前”。

马后  “马后”与“马前”正好成一反比例,如应上场之角色尚未扮好,即授意场上角色按情节拐弯抹角的演唱以延长时间,可告其“马后马后”。不致应上之角色误场或出丑。

窝矩  淮剧在“幕表戏”阶段,台词多由演员见景生情,自编自唱,如出门、回家、上楼、下马等都有一个固定的唱段,叫作“窝矩”。

单篇子  将一些较好的片段唱词以固定并口传心授传下来,形成所谓“单篇子”,如相公赶考有赶考篇子;小姐进花园有花园篇子;男女谈情说爱有恋爱篇子;老爷公堂审案有公堂篇子等。艺人学戏必须先学会唱“单篇子”,以便在舞台上套用。

七紧八忙九消停  过去草台戏班子人少,演员、乐队在内不足十人,唱“六人三抵面”的“对子戏”尚可应付,如唱本头戏就忙了。而九个人唱一台戏,有乐队人员上,敲敲打打,演员反消停。因而戏班子中有“七紧八忙九消停”的说法。

开份子  发给伶工薪资,谓之“开份子”。

封台  旧时戏班年终休息,谓之“封台”。

包银  定期之薪水,谓之“包银”。

连档子  指钞票

爬桥  上厕所大便

摆扭  去小便

桥方  卫生纸

此外,梨园也有暗码,以“条、旦、羊、梨、龙、铁、扒、鸠、   秃、尖”来代替十个数码,说的时候,往往后面都加上“鼻子”二字,如“条鼻子”、“旦鼻子”等。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