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颂(吴艳艳)
“春日春山春水流,春风春草放春牛。春花开在春园里,春鸟落在春林头。春天学生写春字,春日景色真可留”。这是一首流传在东北吉林的民谣。春,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地的画;不是一首歌,而是满天的歌。画不尽,唱不完。
春雪。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隆冬溃退,春雪殿后。这时的雪,下起来已经软弱无力,不再是一片一片又一片,而是一星一星又一星。有的还来不及落地,便抵抗不住大地的温暖,而急急忙忙地融化其中。时间无情,却也有情,它让该去的去,该来的来,该死的死,该生的生。但我们还是要感谢春雪,因为她不仅带来了春的消息,而且知趣而退,为春腾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
春风。风从哪里来,春从哪里来。就这样风裹着春,春带着风,拂在人的脸上,暖在人的心中。那感觉,要多开心有多开心,要多甜蜜有多甜蜜。“春风扬柳万千条”,“扬”得人浮想联翩;“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得人心旷神怡。“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春风搅动起亿万人的心,走出家门,拥抱自然。“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山醉了,水醉了,人更醉了。只有多情的春风,“自恨无情水”,“不遣柳条青”。
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的这首《春夜喜雨》,流传了一千多年,仍然让人过目不忘。不是人们都想“小楼一夜听春雨”,而是我们这个地球,实在是太缺水了。西部的孩子们,只用一口水来洗脸;西部的母亲们,要把一勺水派上三种用场。再说,何止是西部?何止是农村?而春雨,就正是,送水的使者。难怪农民们说,春耕忙似火,春雨贵如油。一声春雷一片绿,一场春雨一地金。
春花。盼望着,盼望着,几阵轻风,数番微雨,春天来了。洗去了冬天的沉重,打开了花儿的翅膀。一时间,正如朱自清所描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小草低吟,百花喷芳,蝴蝶起舞,杨柳轻扬。春是开始,春是希望,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谁肯虚度这大好的时光?去春天中居住,到春天里开放,就成了世间万物所共同的梦想。
春苗。我爱春苗,不仅仅因为我是农家的儿子,更在于它寄托着人类的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春之计在于种。只有 “春种一粒粟”,才能“秋收万颗籽”。所以农民呵护春苗,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从下种的一天起,就等着它出生,盼着它健壮。怕它渴,怕它饿,怕它冷,怕它热。放眼望去,绿油油的麦苗,郁葱葱的稻苗,雄赳赳的玉米苗,气昂昂的高梁苗,也似乎都在拍着胸脯表示,今年的丰收,就包在我们身上!
春欲到,小草先知道。破梦午鸡啼一声,遍地闹春潮。春天来了,带着雨,带着风,带着花,带着梦;春天来了,在天上,在地上,在山中,在水中;春天来了,睁眼就能看到,伸手就能摸到,推窗就能挤进,开门就能拥抱。抓住春天吧,播种就会有收获,付出就会有回报!歌唱春天吧,世界多么可爱,生命多么美好!
转自《建湖日报》2013年3月13日
- 上一篇文章: 春天,从一株柳开始(严宜春)
- 下一篇文章: 湖光月色(王耀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