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幸福的父亲(尤芳)

发布日期:2013/5/15 16:01:09  阅读:2030  【字体:
 

 

 

星期天回家,在集镇碰到买菜的父亲,便和他一起往家走。看得出,跟我一起走的父亲格外高兴,一路上不停地跟人打招呼。当父亲看见理发师的爱人时,甚至满面笑容地同她开玩笑:“夏师娘,你老公叫你快点回家呢!”我听了一愣,什么时候在我眼里一向老土的父亲也会说这些时髦的语言了?我随即嬉问一句:“‘老公’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她老头子(方言,爱人的意思)呗!我还知道‘OK’就是心情很好呢!”父亲得意地说。那一刻,父亲的脸上溢满了幸福。

 

父亲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他十岁的时候便失去了母亲,也就是从那年起,小小年纪的他便跟着自己的父亲帮人家干活维持生计。十四岁时,一个叔子辈的亲戚将他带到一家油米厂做工。扛麻袋、推小车、站斗子……这些枯燥乏味且又脏又累的事情,他整整做了四十六年,直至退休。

 

父亲没念过一天书,但却认得几个字,比如“尤”字,那是他的姓。父亲不仅在任何场合都能把这个字准确地找出来,还能把它工整地刻到碗底,那样,碗被别人家借去还时就不会混淆了。父亲认得的字还有“男”和“女”,这使他多年上厕所从未闹过笑话。除了这些,父亲还知道人民币上的数字,他说,这样可以让自己在买东西的时候不会被人骗。

 

父亲抚育了六个子女,祖父健在时,全家九口人全靠父亲的三十多元工资和母亲在生产队挣工分艰难度日。尽管日子过得辛苦,但他省吃俭用,坚持让儿女读书。恢复高考后,有三个子女先后考上高校,这当时在农村,是让人非常羡慕的事情。子女工作后,陆续成了家,并且有四个在县城买了房子,这在以前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父亲的生活很是节俭。衣服旧了舍不得扔掉,粗茶淡饭吃得有滋有味,牙膏用到不好挤时,还要把尾部剪开掏空,走亲戚十几里路来回都是步行……也许有人会说这是抠门,但在我们子女眼里,这些全都是美德。

 

父亲在我眼里,一直是沉默的、刻板的,直到这次在街上的偶遇,才让我看到了他的另一面。我突然感觉到他非常幸福,甚至幸福得让人羡慕:子女都成家立业,子孙满堂,这是幸福;母亲虽然身体不好,需要父亲照顾,但到70多岁了还能有个伴,这也是幸福;几十年的体力劳动,练就了一个好的身体,而且现在还整天乐呵呵的忙个不停,这更是幸福;虽然不是什么干部,也没有发大财,但是有份退休工资,生活能过得去,而且家里有那么多的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和出席县人代会代表的合影照片,这是比钱来得更重要的精神荣誉,这当然更是幸福!

 

其实我知道,父亲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子女个个孝顺,家家美满。他在菜市场看到我时,眼睛一亮,笑声爽朗,便是最好的诠释。

 

转自《塘河》杂志第一期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