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蓑衣(孙环党)

发布日期:2013/8/16 16:38:50  阅读:1742  【字体:
 

 

 

蓑衣,是人们用草编织而成的防雨防雪服。

 

过去,生活条件艰苦,人们买不到也买不起什么防雨工具,更谈不上雨衣了。风雨雪天,出门劳作的农人们怕着凉冻坏了身子,于是就地取材,自己编织件蓑衣用来防雨御寒。每逢雨雪天气,种地耕田的庄稼人、赶牛放鸭的农夫们,总爱披件自己或家人密密织就的蓑衣,那阴霾潮湿的冬季雨季也仿佛随着一件轻柔保暖的蓑衣而温暖明媚起来。

 

蓑衣的制作可繁可简,速成的与讲究的在用料与工艺上都相去甚远。蓑衣一般都是用草编织而成,而讲究些的是用精选的“草茸毛”——茅草编织的,但即便是最最讲究的大姑娘与小媳妇编织蓑衣选用的上等材料也好找得很,亦不过是农村里家家自有之物。农户家往往在农事不忙的闲时,将平时选好的材料整齐地铺放,与前来串门的张家姑娘李家大嫂边闲话边麻利动作,两不耽搁,恰是个展示手艺的得意辰光。制作者先用麻绳或扎底线先做成经子,也就是网状的粗线条,然后密密麻麻地将一层又一层草或茅草捶熟(软化)了往经子上扎,扎得越紧越厚,那蓑衣也就越暖和越结实,那密密织就的情意也就愈加浓厚深切。穿蓑衣的一般都要戴斗笠,斗笠和蓑衣配套而成。雨地里,放鸭的农夫将那蓑衣一披,斗笠一戴,自是从容自得,逍遥闲适。“青斗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一派田园之乐入画来。

 

我有个表哥曾经有过一件蓑衣,60年代末,他还穿着蓑衣来我家玩过。顽皮的我偷偷地将蓑衣拿出去,找上几个小朋友,到队房里,我坐在那高高的稻囤子上,披上蓑衣,戴上我爸爸在上海带回的宽檐黑礼帽,便当起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座三雕”,威风凛凛地喝一声——“天王盖地虎”,下面小伙伴们统统“幺哈幺哈”应和帮衬,真是不亦乐乎!疯得起劲,伙伴们一拥而上,把我这个座山雕倒是没怎么,可我“借来”的威震三江的蓑衣可是遭了殃,就这样你一拽,我一拉便把表哥蓑衣上用花布条织成的穗子扯坏了。尽管我表哥在爸爸责罚我时直打花脸,说是没什么没什么,但我看得出,他还是很痛惜的,只不过是有苦说不出。

 

现在,雨衣、雨披、各式各样的雨伞,琳琅满目品种繁多,成了蓑衣的替代产品,但蓑衣在我心底里有着永远抹不去的记忆。因为,在那个年代,它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也给我们留下了温情与美丽。

 

转自《塘河》杂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