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老家(唐光忠)
我们的老家,就是父母营造的老屋。我们兄弟姊妹六人同父母一起生活的老家安身之宝。在这里生活了十几年,留下了我的婴幼时光和快乐童年。至今,老家的概貌在我脑海中深刻铭心地记忆着。
家,不论识字不识字者都知道一个家字,不认大人小孩都需要一个家。一对成年男女结婚即有了个家,俗说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即使到了千里万里之遥,仍然想着自己的家。
我们的老家,座落在唐家大桥庄的最东首。由北向南按同辈顺序排列:最北边如保家、如洲家、如好家(即我家),前面是如茂家,再前边是条小河。此条小河是由东边近百米处,洗泥沟折北西南角开挖引至庄子西头。其由来和作用有三:一是取土杠庄基;二是居住者生活用水;三是耕种土地灌溉用水。共有两部脚踏车,两部牛车棚。
我们的老家,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三大间土墙茅草屋,冬暖夏凉。土墙下半截是用泥土直接杠成的很厚的土墙体,上半截是用熟泥土做成的长方块(土脚)砌成。屋面桁条,中间七根纯杉木,上盖系芦苇芭茅草盖。东山头的东北角是厕所,东南边是两间人字头的敞棚、夏天住人和生活场所。老家西南角前边是猪圈,猪圈的西侧有一棵大桃树,属秋桃类,桃子成熟时个子较大的很甜,可惜虫害,当时无办法。屋前天井南边,靠如茂家后边长了一棵瓜子黄芽树,我记事时,已长成超过屋檐边,俗说,可以避火灾了。树杆向上有三个大枝头,长成大伞状。冬天下大雪后需及时用竹杆打掉树上的积雪,否则容易被雪压折枝头。说起黄芽树,据父亲讲,他在苏州地区的高景山打工挑山石期间,时年二十八岁,带两棵树回家,自己栽了一棵,另一棵给如茂家栽在家天井花池里,我记得长得也不错,是两大枝杆,也是园傘形。
我们的老家,进出东西皆相通,便捷,生活用水等以东边进出水码头为主。
我们住在唐家大桥庄东首的四大家庭,由祖上传给后代的土地也是连在一起的,距庄子东南约500米之遥的叫“东四十”又称“锅底洼”。实际是插草为标的标田。此处田地是南北走向,由东向西顺序:如茂家、如好家(即我家)、如洲家、如保家。每家小亩是十亩地(约为公制8亩),南四大块,北是一小块秧池和一小块田地,整齐划一。在田地的西北角有一座牛车棚,西边一大块打谷场,也是南北走向,仍划成四小块,由东向西顺序:如保家,如洲家,如好家(即我家),如茂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的变化,到1946年土改后,如茂家搬到打谷场上居住,我父亲用打谷场的一份调换他家的屋基,从此,我们老家的屋基大了一倍,如茂家场地也大了一倍,此时起我们的老家前面就很宽敞了。在1959年春父亲和我在靠南边栽了两排果树,品种有:桃、李、柿、梨、苹果等,东南角地段还栽了白果树。我们老家后边的如洲家到苏南打工,房子由如保家大儿子光华住,如保家老屋就由其四儿子光富居住,到五十年代初,光华家又搬到打谷场上居住,就形成了现在那样的宽敞。
我们的老家在四十年代经历了共产党、国民党反动派的考验,在四十年代初共产党民运队到唐家大桥庄宣传革命道理,访贫问苦,我父亲逐步认识到民运队是好人,民运队逐渐认知我家是好人,由相信到依靠,后来经常在我家碰头开会、休息,我父亲成了积极分子,二姐逐步培养成骨干,建国前二哥又参了干。在土改时我家应分八亩田(1人2.2亩),因地不在一起,实际就得一块六亩的水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我们的老家先后几次接待了人民子弟兵驻扎和休息,每次虽然时间不长,有的子弟兵很欢喜我,逗我玩,喊我小名,叫小三子。但国民党反动派横行时又经历了骚扰,在1948年夏季的一天下午我家在东四十麦田栽秧,国民党兵的一批军队最后一次从高作方向扛着枪来到唐家大桥庄,父亲和我从秧田回到家。突然一个反动派兵端着枪来到我们家,东张西望,当时我父母和我都在家里,我在母亲跟前,很害怕,后来父亲被那个国民党兵带走了,我心里特别狠反动派。那晚,幸好反动派又接到命令,晚饭未吃好,又匆忙地向赵圢方向开赴,被带去的所有人全平安回家了。
我们父母的六个子女,在父母精心抚养下个个长大成人,到了五十年代的中后期,我和三姐先后也参加了工作,我们的父母进一步受到社会上尊重,地方政府和民间都称我们家是“革命家庭”,一度时期地方政府给予了优待,父母都感谢地方政府对我们家的照顾。
我们国家进入八十年代中期,布置各地方政府各科局各单位,编写县志、单位历史。到了九十年代初,各姓氏也行动起来,续写族谱,盐城唐在上冈建冈饭店开了几次会议,我们洗泥沟分支代表是我大哥,到1995年12月《盐城唐洗泥沟支谱》编写出版。盐城唐在社会中以吾姓“处宗族之道,无不以睦为先”。随后于1996年春节初七,洗泥沟分支族人代表由我光来大哥等主办“首次团聚祭祖活动”,上百人列队到迁至嘎粮河东岸的五世祖墓地祭拜,当时我也参加了这一活动。唐姓是旺族,在老百家姓汉族姓氏中列为26位,2013年4月15日新华社发布研究机构最新版“百家姓”姓氏公布上列为25位,我们建湖县列为12位。
2012年5月20日,我和爱人率全家专车回老家一趟,该日是母亲去世45周年纪念日,到父母墓地跪拜,以三拜九叩向父母祭拜。祭拜后看看老家房子,显得很陈旧。但树木花草长得很旺盛,老家的东北角香椿树一茬一茬的过去,现有几棵长势仍旺,木枣树仍在开花结果,石榴树正处在红花绽放期,小河边向东一排大树长势参天,枝繁叶茂,原来老屋东边树棵里小竹子已经延续到东南角地段长成一片,绿葱葱的。苏东坡说得好:“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们老家的小竹子一直刚坚地生长着,我对老家的思念也是永远的。唐家的后代子孙从唐家大桥庄腾飞在各地,大千世界中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也像竹子一样兴旺发达,万古长青!
2013年夏
于上冈家中
- 上一篇文章: 露天电影(崔寿伟)
- 下一篇文章: 影视文学:《“零号”特急令》(金学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