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上鲜(李仕春)
不知道是谁的创意,我骑车路过街角的时候,一下子就被击中了。“垄上鲜”,在城市交错的霓虹中这三个字闪现着动人心魄的光芒。我进去一看,是一次瓜果菜蔬的隆重集会,绿的韭菜、红的辣椒、青的蒜苗、黄的土豆……它们都被冠上了好听的标签:原生态,想必是与“转基因”无关!
垄上鲜,记忆唤醒,视觉、味觉、嗅觉一起复苏。不但“垄上”而且还“鲜”。词典里这样说“垄”, 一说是田地分界高起的埂子,譬如田垄、垄沟,二说是农作物的行(háng),或行与行间的空地。“垄”,说的就是关于土地的故事。我记忆中的“垄”,不是“留于子孙耕”的“一亩三分地”,纯粹就是“三分地”,是比“自留地”还“自留地”的一方田地,往往被父亲母亲的手拾掇在河堤的驳岸上,分割成韭菜、萝卜等一个又一个单元。这些单元,总是与季节的变换相伴相生,耕作方式也迥异,韭菜是播撒的,扁豆是点种的,番茄则需要搭起支架。我倏然想起,湖北垄上频道曾经专门制作了一档以“三农”为关注重点、深度服务农民的《垄上行》直播节目,我喜欢的歌手张明敏也出过一张《垄上行》的专辑。无论是镜头还是音律,总是传达着难舍难分的乡土情怀。
因为根植于“垄上”,所以瓜果菜蔬就特别的“鲜”。鲜的是颜色,韭菜的碧绿、蒜苗的青葱、番茄的大红、土豆的橙黄,垄间分明是大自然的调色板。鲜的是味道,带着土腥味的韭菜,和着辣椒炒、和着鸡蛋炒,绝对是下酒吃饭的好菜。酷暑里的番茄,在搭起的藤架间探头探脑,看着都有点垂涎欲滴,难怪散养的鸡儿、不知道哪儿飞来的野鸟,都会跟我们争着分享番茄的汁液诱惑,下手要趁早!瓜果菜蔬之所以色香味俱全,依我看,是拜吸收天地之精华所赐。想想看,“天当被、地做床”,没有润如酥的天街小雨,韭菜、青蒜怎会长得那么肆意;没有炎炎赤日的炙烤,番茄怎会撩开羞涩的面纱而汁液飞溅;没有飒飒秋风的洗礼,深埋地下的花生怎会颗粒饱满暗香浮动;没有冬日的彻骨奇寒,冬瓜怎会敷上大地的粉底而驻颜有术?
谈“舌尖上的中国”,注定回避不了“垄上鲜”的话题,重新理一遍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其实,所谓“城市人”最难厘清的就是与乡村的关系,与土地的关系,与河流的关系。如果真正考究我们每个人的原籍,信誓旦旦说自己是“街爪子”的寥寥无几。我们有几个不是地地道道的乡下人,是黄梅戏中“春种一粒粟,秋收一颗籽”里的“粟”与“籽”呢?!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长庄稼大概和我们写文章一个道理,一垄一垄的瓜果菜蔬分明就是写在地里的文章,横平竖直、平平仄仄。文章因时因事,以此来观照瓜果菜蔬,也应该讲究季节轮换,讲究“到哪座山头唱哪首歌”,可惜,瓜果菜蔬的序时被温室和大棚严重割裂,“反季节”亮相的背后鲜美之感、味觉诱惑荡然无存。难怪商家会用“垄上鲜”来勾起我们的记忆,刺激我们日渐疲软的味蕾。那些庄稼,那些瓜果菜蔬,不仅“垄上”而且还“鲜”!
- 上一篇文章: 难忘的露天电影(马以桂)
- 下一篇文章: 微型花园(陶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