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滁州三题之小岗村的榜样(唐明伯)

发布日期:2012/6/12 16:58:08  阅读:2384  【字体: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典型,它的榜样曾鼓起了亿万中国农民去争得生存的勇气。可惜,这样的勇气很快就被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摧毁。“一朝跨过温饱线,迟迟没进富裕门。”小岗村很快又沉沦了,直到沈浩来到。虽然然沈浩逝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确实正在渐渐变成物质财富。小岗村会有美好的明天,只是这次它不可能再成为全国农村的榜样,因为按照现在的模式打造的小岗村没有普遍的榜样意义。

 

建湖人在感情上与小岗村有着一段特殊的情结,小岗村并不知道,它们其实也并不认可,这实在没办法。世界总是由自作多情的人与不肯承情的人组成的。小岗村十八户农民的红手印下面,捺下的是自家的生死与贫富。最困难的时候支撑他们信念的,是当时凤阳的县委书记陈庭元。想尽办法让这朵中国农民生存希望的大包干之花终于有了结果的,也是陈庭元。陈庭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赐给小岗村和凤阳人民的,他是从我们建湖走出去的革命者和农民的知心人。于是我们建湖人有了一份特别的骄傲,也在改革史册上有了一份特殊的记录。

 

小岗村人对陈庭元有个亲切的称呼“老元子”,就象称呼邻居家的一位大爷,又象称呼自家的一位亲戚。小岗村人对陈庭元有一个评价,说他是大包干的第十九人。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陈庭元堪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是农民的儿子、土地的儿子。192512月陈庭元出生在今天的建湖县近湖镇长沟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革命,先后任镇南篆财粮主任、青救会主任,19461月入党,先后任镇南乡党支部书记、建湖区区长,1948年随军南下,到安徽开辟新区,从此奉献在安徽。

 

只有一件事有些遗憾,我们在滁州时,不知道陈庭元就安葬在滁州陵园。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