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数十年 变化万万千(徐兆荣)
55年来,我始终牢记一名通讯员的责任与义务,用手中的笔记载家乡农民前进的足迹,记载着农村发展和时代的变化。
初开始写稿,只是用纸和钢笔写、用白纸糊个信封,上面写“稿件”二字即可寄到报社和有线广播站,邮资由新闻单位总付。1978年分田到户,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写稿也用上复写纸,一写复几张,便利多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生活进一步提高,我骑着自行车采访,骑着自行车送稿。除《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寄稿外,县市稿件大多是骑自行车送稿。先骑50多里到县城报社、电台送完稿,住女儿家,第二天早上4时从县城骑车80多里到盐城市区报社、电台送完稿,吃点自带的干粮与开水,下午赶回家,送一次稿件来回骑车220多里,就这样一送就是13年。
跨入新世纪,我看人家拍照片投稿十分羡慕。2003年我用250元买个小照相机,拍照后到县城冲好图片贴在预先写好文字的稿纸上送到报社,接着又用1000多元买了架“海鸥牌”相机,后来又换了高性能全自动的理光相机,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进入高科技时代,我写稿的装备也不断向高科技迈进。
2006年我买了电动车,用上4000多元的日产尼康数码相机,写好稿件到打印社打字后,用电子邮箱连图片一起传给报社,既快、又准、又方便。去年夏天,大儿子从南京回家,见我冒雨到十多里的宝塔打字社发稿,就花五千多元给我买了一台电脑,叫我用电脑打字发稿。今年以来,我已在部级、省级、市和县级报刊用稿181篇(不包括电台用稿)。拍照、写稿已成了我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和最大乐趣。
从我写稿、发稿工具的变迁,充分说明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我相信,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美好!
转自《人民网》
- 上一篇文章: 堂哥家的牛屋(王学言)
- 下一篇文章: 二姐的幸福生活(严锦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