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兰花语(沙上柳)
因吊兰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家中养了几盆吊兰,于是,我常常在浇水之余,细心打量这美丽的“空中花卉”。
这一盆吊兰长势特好,色绿如墨,让人脑中油然而生“伤心碧”的词句;它叶片细长,全由盆中间向四周画着美丽的弧,就像一朵绽放的绿花;叶腋中生出的走茎长有尺许,也弯腰躬背散向四周,与那些纷披的叶,共同构成一幅美丽的绿瀑飞泻图;而在走茎的顶端,则挂着一簇簇植株,远望,就像一只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一日观赏,我突然有了新的发现:那些植株的白色根须竟长了七八公分长,它们有的缠绕在一起,就像人绞的麻花或编的发辫。在厦门旅游时,我见识过榕树,榕树的气根给了我很深的印象。眼下,这吊兰的根须不就是它的“气根”?榕树因气根而“独木成林”,蔚为大观,吊兰也会因植株的根须而不断繁殖,构成气势,前提条件就是它也必须生长在地上。
可如今,吊兰被养在盆中,植株的根须怎么也接触不了大地,它们只能成天悬在距地面
这时,我想到了吊兰的花语:“无奈而又给人希望”。当初,是何人因何事而给出这句花语?我想,在这里我们无需要弄个明白,我们只需聚焦植株的根须,从中,就能看出吊兰的无奈以及内心未竭的希望。
巧得很,我在写了上面几段文字后,偶在“腾讯新闻”上看到了一则图片故事:“园林工‘蜗居’立交桥下十年”。故事中讲到一位姓李的妇女,来自贵州,虽然生活是如此窘迫,“但她脸上却经常洋溢着乐观的笑容”。看到此处,我自然想到了吊兰的花语。是啊,“现实很骨感”常令我们万般无奈,但我们心中又何曾放弃那“丰满”的理想?否则,我们就折断了生存的精神支柱。20120917
转自《建湖日报》2012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