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生死兄弟(张晓惠)

发布日期:2013/7/10 15:58:39  阅读:2516  【字体:
 

 

我去寻找一条小河

 

    又是六月,葳蕤的草花红白绿黄缤纷着四野,我将目光投向七十二年前那个初夏闷热的清晨。兴化武家泽蚌蜒河这一个还算寂静的清晨,在枪弹声中在水鸟惊惶呱叫声中醒来。陈中柱,那位浓眉大眼的军人,疾步从那间草屋走了出来,他双眉紧锁,扫视着眼前敌情险峻、危机四伏的七汊八港。

 

    1941年,中日战火交织最为密集的日子。6月初,日伪军由苏北泰州、兴化、东台、海安、高邮五路出兵2000余名包围鲁苏皖游击总指挥李明扬部于泰州北乡之三角垛,重点又直指抗日最为坚决的第四纵队少将司令陈中柱部。

 

    战斗如期而至。“突突突”声,兴化老阁方向开来十几只日伪敌军汽艇,机枪弹炮呼啸而至,在河中溅起几丈高的水柱浪花。已率部与敌军战斗几日的将军陈中柱一声大吼:给我打!狠狠地打!将军气壮山河的呼喊是召唤将士们奋不顾身的号令,将军伟岸高大的身躯是指挥士兵们拼死而战的旗帜。“哒哒哒哒”一梭子机枪凶狠地横扫过来,将军的白衣在初夏清晨的微风中,随着密集的枪弹声就那么在武家泽的坡地上轻轻一扬,四处溅起绽放璀璨夺目的血色鲜花:陈司令——士兵们的惊呼被更为密集的枪弹击碎……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第四纵队少将司令,年仅35岁的陈中柱,在率部毙伤日伪军600余人后,身中6弹壮烈殉国,与400多名将士一起倒在了兴化武家泽那旷远又绿意正浓的田野上……

 

我去寻找一条小巷

 

    我去寻找那条叫做“乌衣巷”的小巷,苏北东台城曾经的那条小巷,大半个世纪前阴森的乌衣巷监狱。脚镣手铐,斗大的囚室内,中共地下党员赵敬之隔着铁窗,遥望天上的星子模糊闪烁。1939年,那个阴霾密布的秋日,在职业中学任教的赵敬之被国民党特务告密,抓获关押在了东台乌义巷的监狱中。

 

    夜色如磐,星星在苍穹放射着微弱的光芒。看着自己灰色布衫上的血迹斑斑,耳边又响起白日审讯时的虎狼之声:共产党!你是顽固的共产党!再不招,活埋!赵敬之不怕死,但他知道自己的时间可能不多了,敬之想起妻子女儿,又想起自己的发小——亲如兄弟的陈中柱。

 

    是的,亲如兄弟!在建湖草堰口,这个浓眉大眼的中柱是敬之玩得最好的友伴,春日里一起打草夏日里一起游泳。七岁之时自己上学而八岁的中柱因家中贫寒,只能羡慕地看着敬之背起了书包。敬之扔下书包回去向父亲请求:让退之(陈中柱)和我一起进学堂吧!赵家交了双份的学费,敬之、退之弟兄俩形影不离度过了几年的完小与初中时光。花红了柳绿了树叶黄了,几载春夏秋冬。1925年敬之以优异成绩去了南通读高中,中柱去了上海做工。少年不知事的,挥一挥手总以为很快就会见面,殊不知,这一分就是迢迢关山万里月,这一去更是国共两党各为阵。

 

    凝视着苍穹,那些因夜色黑浓而愈显其华的漫天星子,敬之在心中轻轻呼唤,退之兄,你还好吗?夜色中辗转反侧的敬之并不知道,他的兄弟陈退之(中柱)此刻正看着手中的信件拍案而起:敬之,你等着我!

 

    自打与敬之在1925年分别后,一个在南通,一个在上海。

 

    是命中有缘?1939年秋天,陈中柱率领的一支国民革命军抗日部队刚抵达泰州,一个面带泪痕的女子找了过来:救救敬之!是敬之的夫人陈静熙啊!赵敬之的被捕及准备处决的消息令党组织万分焦急,急派赵敬之夫人前去泰州找陈中柱。陈中柱心急如焚即刻修书一封,派自己的五弟星夜兼程赶至东台终将赵敬之保释出狱接至家中。烽火硝烟中的相逢何其珍贵,生死边缘间的执手更是感慨万端。遍体鳞伤的共产党员就在国民党将军家治病疗养数日,敬之病愈后,受中柱之邀,还指导四纵队的抗日宣传工作。是的,他们是兄弟,是一家人啊。兄弟间谈得多的,除了对抗战形势的分析,更有赵敬之对共产党新四军的诚挚介绍,令中柱对新四军有了新的了解与认识。也有对儿时那段嬉玩、求学时光的回忆。谈起草堰口那几间草房的小学校,两人相互击掌:等哪日将鬼子赶出中华,我们回乡,去盖一所像样儿的学校!

 

    岁月荏苒斗转星移,兄弟俩昔日的声音在今日建湖草堰口中柱中学回荡。陈中柱将军的遗孀、子女捐助命名的中柱中学,完成着烈士的夙愿,将军的后人更以父名设立了“中柱奖学金”。新柳绿若烟,月季红如云。曾经在盐阜大地上广为流传的歌谣在蓝天白云间清朗回荡:国民党,共产党,救亡两党;陈退之、赵敬之,抗日一之……

 

我去寻找那一方石桌

 

    雕花窗盘龙卧凤精致繁密,青石凳圆石桌古风朴雅。阳光中,新四军军长陈毅与国民党少将司令陈中柱对席而座,谈笑风生。

 

    19406月,新四军抗日的歌声漫卷苏北大地,东进的部队在泰州郭村休整。陈中柱迫于军令,派出部分兵力前去参与对新四军的战斗,几个回合就损失了一个营的兵力,战斗失败陈中柱与几百名部下成了新四军的俘虏。赵敬之坐不住了,他赶往郭村面见陈毅:“陈毅军长,陈中柱是抗日的将领,他在台儿庄等战役在若干抗日战场上立有赫赫战功”。

 

    当陈中柱与陈毅将军在那方圆桌旁对面而坐,陈毅开门见山的几句话,即令他为共产党这位高级将领的气度与才情佩服、叹服、折服:“大敌当前,同室操戈,岂不知亲者痛仇者快啊!”“新四军决不与友军争一时一地之利。我们决定,放还陈司令及手下和部分枪支……”面对挟大胜之威而如此宽容大度的陈毅,陈中柱郑重承诺:“为抗战,我不会吝惜自己的鲜血。我决不会再拿枪去打自己兄弟。”

 

    军人的诺言重于泰山。自此,陈毅率部借道泰州东进黄桥,黄桥决战中,陈中柱保持了可贵的中立。新四军停止进攻后,陈毅司令员和苏鲁皖地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及陈中柱在泰州文明旅社谈判,达成谅解两军合作一致对外。谈判以后双方交换战俘,陈中柱特派副官室主任率部推了十几车毛巾、鞋子等慰问品和十余箱子弹送到新四军驻地刁家铺,以表示友好情谊。

 

    国民党部队鱼龙混杂,有陈中柱这样为国抗日不惜牺牲的英武骁将,也有若纵队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那样卖国投敌的败类。那一日,李长江以召集会议之名,逼迫所有的纵队司令都起誓,跟随他公开投敌。本就不愿投降的陈中柱,在接到赵敬之送来的陈毅军长的亲笔信后,深夜,毅然率部悄悄地出了泰州城。与总指挥李明扬一起退往苏北平原,坚持敌后抗战,与日寇作着殊死的斗争,直至血洒蚌蜒河。

 

    惊悉陈中柱在武家泽一战壮烈殉国,时任盐城十四区区长,兼上冈中学校长的赵敬之为之扼腕痛惜泪水纵横:中柱,我永远的好兄弟!

 

    19478月,为筹办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高级专科学校,赵敬之去行署请示汇报工作,在穿越串场河封锁线时,与敌人便衣队遭遇,不幸被敌人杀害,鲜血将串场河水再一次染红如烟若霞。至今,著名教育家、革命烈士赵敬之洁白的塑像仍在由他一手创办的射阳县中学的校园里,注视着莘莘学子在蓝天下,在阳光里,欢声笑语地从自己身旁走过。

 

    陈中柱,字退之。建湖县草埝口乡人,1906年出生,1941年牺牲,终年35岁。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南京为陈中柱召开追悼会,追赠陈中柱中将军衔。1987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陈中柱为革命烈士。

 

    赵敬之名恒礼。建湖县草埝口乡人,1907年出生,1947年牺牲,终年40岁。1986年,盐城烈士陵园为其建墓,举行了隆重的开碑仪式。

 

1987年,陈中柱将军之墓迁入盐城市烈士陵园,安葬在中共烈士赵敬之的墓旁,两个昔日的同窗、生死兄弟再次相聚相依,听串场河水欢唱,看青松巍峨鲜花遍野盛开。

 

转自《盐城晚报》201375日 登瀛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