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边的那棵桂花树(刘俭)
母亲新居住的房子,是老式楼房的底层,近三十平方米的天井,全部铺着水泥方砖。看不到泥土,更见不到绿色,母亲和保姆常常发出感叹。可喜的是,在进出的东门外的墙边,生长着一棵单枝小树,根部直径还没有玻璃茶杯粗。也许是常年缺乏充足的养分,四面伸展的树枝有点瘦细,树叶呈暗灰色,无光泽,像一个营养不良的小孩。没想到就是这棵曾被母亲和保姆误当成一棵冬青的小树,竟会勾起母亲和保姆的浓厚兴趣。
有一天中饭后,我来看母亲。看见她和保姆正抬着人字梯出门,保姆的手中还拿着一把剪刀。我问她们准备做什么,原来她们想把遮挡在门檐上的两根树枝剪掉。我告诉她们这是一棵桂花树,是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种桂花树中的丹桂时,她们很惊讶。母亲立即对保姆说,“不剪了!不剪了!”听到这话,我突然想了个办法。迅速从家中拿来细铅丝,站到梯子上,三下五除二就把两根细枝牵到了树干上。既让开了门檐,又保护了小树,母亲和保姆都认为这主意很好。
两位老人自从知道这是一棵娇气的桂花树后,突然对它刮目相看了。经常拿来小铁锹,给根部松土,还把鱼肠、鱼鳃等动物残渣埋到土壤中,给它加强营养。说来也怪,经过一个夏天的特意关爱,桂花树真的有了变化。虽然看不出长高、长壮,但明显变得风姿飘逸,碧枝绿叶。两个老人非常自豪,经常在我和妻子面前提到桂花树。她们热切盼望秋,天早点到来,桂花树开花喷香。
风来雨去,不知不觉,秋天如约而至。一个礼拜天上午,母亲把我喊到小树前,用手向上一指:“你看,桂花吐芽了。”大概不到一个星期,桂花陆续的开了。一撮一撮橙黄色的小花,散放出浓烈的芳香。桂花树的树冠并不大,但每节枝丫上都开着花,近看远看都很显眼。宋代有诗记载:“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清秋在一时。”它指出了桂花树开花的基本规律,即每年八月十五月圆时,桂花盛开,半个月后调谢,月亮也会亏缺。细细想来,实际情况的确如此。
可能因为桂花树不仅香气迷人,而且开出的桂花能够食用的缘故,所以吸引采花人就在情理之中。为此事,保姆还当了一次护花使者。一天傍晚,一个中年男人,一手拿着一根木棒,一手提了个塑料袋。他来到小树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敲打桂花树枝,很快就被保姆指责了。母亲知道这件事后,批评了保姆,但采桂花的小插曲却给她提了一个醒。既然桂花已开,到期必定会自然飘落,白白浪费不如试着采集下来。于是,母亲和保姆准备行动。晚饭后,她们打电话向我咨询有关采集桂花的常识。我和妻子专心上网搜索,迅速给她们回了电话。并约好等我们明天回去一起采集,当时母亲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我和我妻子来到母亲的住处,想不到母亲和保姆提前行动了。她们已把树下的水泥地面打扫干净,铺上了报纸。我刚准备参与,母亲连忙对我说,这点小事不累也不脏,让我们活动活动身体吧!接着,她们一人拿着一根细竹竿,轻轻地、轻轻地逐一敲打枝条,生怕伤了小树。一撮又一撮的桂花争先恐后地落在地面的报纸上,芳香飘向四面八方。两个老人非常快乐,心情不亚于农民在秋收。我和妻子在一旁当理论教员,无法插手。她们第一步把打下的桂花放到塑料盆中,清洗干净;第二步用开水快速一烫,然后放在铁锅中焙干;第三步用白糖搅拌,装进一只透明的玻璃瓶中。做完这些,母亲和保姆象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当时她们得意的表情,有点像老小孩,特别有意思。
元旦到了,母亲把桂花掺在芝麻糊中包了大圆子,吃在嘴里真的很香、很香。母亲和保姆总是明知故问口味怎么样,我们理解她们的心意。那毕竟是她们的劳动成果,一定是想听到,一番赞美的话,当然比想象的还要香甜啊!
两年过去了,那棵桂花树又长高了。每到春天来临,它都会生出许多小新枝。母亲总会信心百倍地说,以后采集的桂花肯定会越来越多。我和妻子也深信,母亲的生活一定会像桂花一样的香甜。感谢屋旁的那棵桂花树,给母亲和保姆带来了新的快乐!
转自《建湖日报》2013年4月1日
- 上一篇文章: 难忘月饼香(俞鸥)
- 下一篇文章: 秋天的相约(丁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