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上海云和月(王学言)
我和我爱人从相识到结婚,已三十多年了,她的家在上海,而我在农村,从此,苏北到上海成了我们“娘家路”。
三十多年中,我们从苏北到上海往返趟次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但交通环境的变迁使人永远无法忘怀,尤其是三十年多前的上海之旅情景,如今仍历历在目,成了心中抺不去的永恒记忆。
七十年代中后期,苏北到上海的交通环境十分不便,每到节假日或家中有事,准备多日,临出发前一夜几乎无法睡觉,原因是生性睡过时,赶不上十几里外的轮船。为了不耽误乘船时间,在黎明前挑着沉重的行李,踏着泥宁的道路一步一步艰难向前走,到了轮船码头全身早已被汗水湿透。由阜宁永兴开往高港的轮船,途经几十个码头,才能到达高港。大家只能坐在简易的船舱里,冬天舱里还可以,炎热的夏天,舱内一股气味使人无法承受。从建湖到高港的行程要三十多个小时,即次日的中午才能到达高港。
到达高港上岸后必须步行几公里外的长江口岸,旅客有的拖儿带女,有的挑着重担,一个个争先恐后往口岸方向(长江边)赶,长江与内河轮船码头相距约3公里,这一段路程,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只能步行,全是石子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四溢,行走十分不便。
旅客通过签票后,才能登上开往上海十六铺的长江大轮船。经济条件好的,可登记到四等舱,即每一个小房间有上下两张双人铁床,住四个人,可睡上一觉,而经济条件差的人,住在经济舱,二三百人拥挤在一起,直到次日凌晨才能到达上海十六浦码头。
那时的上海,条件也比较差,没有多少高楼大厦,特别是市民,住的大多是低矮、潮湿,几口、十几口人住在一起,显得十分的贫穷。
虽贫穷落后,但上海人还是看不起乡下人,由于一些上海人看不起乡下的女婿或媳妇,而导致妻离子散,屡见不鲜。我亲眼所见,我们一邻居,因下放在安徽的女儿找了一位乡下女婿,丈母娘不准女婿进门,而老实巴交的安徽青年,无可奈何在马路上转悠,我次和这位青年谈心,他告诉我说:他丈母娘逼着女儿和他离婚,其理由很简单,一是乡下太穷,二是关键是交通不便,仅从安徽来上海路程要四五天时间。结果一对有情人终于各奔东西,办理了离婚手续,他和已办理离婚手续的妻子一起在我面前痛哭一场。如今我仍记忆犹新。而这些悲剧的形成,大多都是因为上海人嫌弃交通不便,路途遥远,迫使很多终成眷属的有情人被无情的“法海”天各一方。
到了八十年代初,去上海的交通环境虽然得到了改善,终于乘上长途公共汽车了,但条件仍十分简陋,虽然每张车票要10.5元,(而坐轮船到上海只需要4.05元),全是硬坐,那时公路建设才刚刚起步,到处都修路,从建湖到上海的长途公共汽车,第一天早晨5:30左右开出,要到晚上7:00钟左右才能到达上海老北站公兴路汽车站。汽车和轮船相比,行程时间虽然缩短了三分之二,但一路颠簸,一路尘土飞扬,到了上海,身体感觉像散了架似的。记得1981年冬天,要去上海过年,为了节省10.5元车票,我搭乘一辆去上海运货的卡车,坐在货箱里,到了上海除了全身都是灰尘外,身体被冻得麻木不能,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九十年代去上海,条件才得到了根本性变化。终于坐上了长途旅游车,车上有录像、茶水、有卫生间,沿204国道通过江阴或南通轮渡过江,但到达上海时间少说也要十来个小时,直到九十年代后期,才真正使上了快车道,特别是随着江阴长江大桥的建成和京沪高速的开通,使上海之行时间缩短到几小时,快捷的奔驰、沃尔沃、大宇客车,航空座椅,全封闭,有空调,电视,乘客个个西装革履,时间从原来的十多个小时缩短到几个小时,一天可往返上海。尤其是苏通长江大桥的建成,沿海高速的开通,使苏北人到上海又节省了一个多小时。
悠悠往事,难记上海,旅程云和月。如今交通环境的变迁,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根本性转变,我时常在想,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那一对有情人,如果在现在,不可能出现离婚的悲剧。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使上海人对乡下人看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不仅是上海到苏北交通便捷,更重要的全国交通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条条高速公路,一条条铁路和一条条轻轨在祖国神州大地上向前伸展,特别是高铁的开通,古人云“一日千里”的成语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失。
- 上一篇文章: 水乡的秋(殷育峰)
- 下一篇文章: 说“尊严”(肖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