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吴连登回忆在毛泽东身边的日子(连载六之一,作者:王学言)

发布日期:2011/10/18 11:46:50  阅读:4261  【字体:
 

 

    1941年出生江苏省建湖县芦沟镇的一个农民家庭的吴连登,1958年走出家门,来到盐城江淮农具厂(现为江苏江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工人;1959年被盐城地区行署推荐到人民大会堂当服务人员;1960年经中央警卫局筛选,到中南海工作;1964年国庆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亲自找吴连登谈话,请吴连登到毛主席家里帮忙。一直到毛主席1976年逝世,吴连登在主席身边工作了整整12年。毛主席逝世28周年祭日前夕,笔者作为吴连登的同乡,专程赴京采访了这位与主席朝夕相处的忠诚卫士,他回忆了在主席身边工作期间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毛主席亲自点名要吴连登当“管家”

    那是1964年的国庆节,吴连登正在天安门城楼上服务,忽然有人叫吴连登,他循声望去,见是毛主席身边的护士长吴旭君。

    她说:“小吴,主席叫你。”吴连登心头一愣,急忙随吴护士长一起来到天安门城楼大厅,他见主席正坐在沙发上吸烟。

    吴旭君对毛主席说:“报告主席,这就是吴连登同志。”

    毛主席放下手中的烟说:“我们见过,你,就是那个盐城人嘛。”

    吴连登忙恭恭敬敬地说:“我叫吴连登。”

    毛主席十分亲切地对吴连登说:“我请你来到我们家里来帮忙,行不行啊?”

    吴连登忙说:“我怕做不好工作,请主席多批评。”

    主席说:“我那里要说事情多,有时真多;但有时,也没有多少事情。”

    吴连登忙说:“主席,我一定好好工作。”

    从那之后,吴连登就到主席家里来工作了。

    刚到主席家工作的时候,吴连登并不是当“管家”,只是帮主席管理一些事务,管理仓库,搞搞卫生,帮助主席整理整理书籍,一年之后,吴连登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主席的工资、伙食及江青的工资和主席的几个孩子们的许多家务杂事。

    毛主席家的仓库是一个不足15平方米的屋子,里面有几个木制的柜子,放的全是换下来的破旧衣服和平时的换洗衣服,另外,还有毛岸英的一些遗物,以及江青的几件象样衣服。这里没有金银首饰,更没有外国人送给毛主席的贵重礼物。吴连登记得第一次进到这个仓库时,看着那些破布、旧毛巾什么的,问其他同志,这是干什么用的?同志们告诉他,“这些都有用,可以用来补衣服。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家里好似一个普遍人家,生活开支是那样严谨,经济如此紧缩,使吴连登深受感动。

毛主席的家好似寻常百姓家

    毛主席的生活账是好算的,他的404元工资,每月要交党费10元,房租、水电费加起来80多元,吃饭要用100多元,还有三个人的生活费要毛主席负担━━李敏、李讷,加上江青的姐姐,他们每人每月生活费15元,后来增加到30元。除此之外,孩子们的车费和营养费也都要从主席的工资里开支。

    毛主席每年还有一笔不菲的支出。那是在共产党创建初期,时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章士钊借给他几百块银元,资助革命事业。毛泽东一直牢记心间。进城后的每年春节的前两三天,他都要派秘书前往章府送上从自己稿费中取出的2000元钱。年年如此,一直到章老在香港逝世为止。

    在吴登连的记忆中,毛主席很少请客,偶尔为之时,几乎是清一色的民主人士及同窗好友。几乎没有宴请过共产党的各级干部。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有几次在丰泽园开会开到深夜,主席说:“今天会开晚了,我请大家吃饭,面条一碗。”只要听到他发话,吴连登等顿时忙里忙外,将一碗碗炸酱面或打卤面端了上来。“你们吃你们的,不影响开会。”毛主席望着大家吃着面条,他继续讲话。不用说,这顿面条,毛泽东会坚持在他的工资里支出。

    1972年,李讷生下了儿子效芝。她的工资仅有几十元,要买柴米油盐、买奶粉、请保姆,再怎么省也不够用。毛主席早有规矩,孩子们参加工作,拿到工资,他就要求孩子们自食其力,不再补贴。他的理由是“人民给了你待遇,你就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从来没向父亲伸过手要钱的李讷束手无策了,吴连登只好找张耀祠求助。张耀祠觉得,李讷的要求合情合理,就写了张条子请主席批准。毛泽东阅后,不觉动了情,说:不要批了,你说该给多少钱?张耀祠哪能好说个准数,就说:这回李讷开销小不了,给个几千块吧。毛主席同意从稿费中给8000元。

    吴连登没有将这8000元全部给李讷,担心她万一用过头,再开口要就难了。他以李讷名义存进银行5000元,只交给李讷3000元。李讷感激得连声说:“谢谢吴连登叔叔的安排!”

    很明显,毛泽东几乎每个月都要闹“饥荒”。吴连登不得不过一段时间就给他写个报告,并当面汇报收支情况。毛泽东总是挥挥手,意思是不用说了,然后划圈批准从其稿费里提出1万元钱来补贴家用。

    江青的工资和账目也归吴连登管。据他介绍,江青的工资先是100多元,后来涨到242元。她单独有一个伙房,也就是符合自己口味的家常菜。

    1974年的一天,在钓鱼台国宾馆。江青要做件小翻领西服。吴连登就从红都服装店请来师傅给她量体裁衣。做好后,江青试了试,很满意:“蛮合身。多少钱?”

    “120元。”

    “这么贵?他们坑我!敲竹杠!”吴连登忙解释:“人家哪会坑你?不会的。”

    她笑笑:“这衣服我不要了!”

    吴连登说:“这是量你的身材做的,不要怎么办?”吴连登犯了难。

    江青说:“我不管,反正这么贵我不要。你要,你拿走。”吴连登哭笑不得:“我一月工资才30多元,要得起吗?”

    “反正我不要。”江青把西服一甩。

    “你不要,我只好去找汪东兴同志了。”

    “你找去吧!”江青一脸的不在乎。

    “该从哪里开支呢?”汪东兴也犯了难。

    吴连登说:“‘红都’还等着我结账呢!”

    汪东兴想了想说:“这样,我批一下,就从稿费中报销吧。”

    待到1976年江青去了秦城监狱,这件衣服仍静静地躺在毛家的仓库里。

毛主席的生活一直很简朴

    吴连登对毛主席的生活习惯十分清楚,每月100多元的生活费就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次主席吃的饭菜,由他上街去购买,回来做好了再由吴连登第一口尝试,最后一口也由吴连登“代劳”。主席所吃的菜完全是一些十分普通的菜,没有飞禽走兽,没有山珍海味,都是吴连登踏着自行车从农贸市场上采购来的大众菜。主席有个说法,就是“我想吃什么,就是我的身体里缺什么,吃下去能吸收好,你们谁也不要限制我。”毛主席吃的都是大众菜,每顿四菜一汤,两荤两素,一点都不复杂,也不浪费,以够吃为原则。

    这就难免要发生一些矛盾。医生为了保证他的健康,当然要提出一些营养方案,这些东西往往要与他老人家发生磨擦。

    有人建议他吃高营养、高蛋白的东西。他说,你们说的那些山珍海味,我不喜欢吃,我不想吃的东西你们就不要勉强我,我吃了不舒服,就说明吸收不了。再说我们国家的经济还不富裕,人民群众生活还有一些困难,我吃那么好,心里不安呀。我吃的饭菜也很好了,什么时候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吃上四菜一汤,那该多好呀!

    毛主席平时喜欢吃大油,有一段时间,他的保健人员说那东西脂肪太多,胆固醇高。于是,我们给他改用别的植物油。主席的嘴还真有点“试金石”,他说:“你们的菜怎么做的,不香啊!”

    吴连登说:“医生说了,你不能吃大油。”

    他一听就不高兴了,说:“我怎么不能吃大油?”

    “脂肪太多了。” 吴连登报告主席。

    “我说菜不香呢,你们给我换了油!”

    “他们是为了您的健康……”

    不待说完,毛主席笑笑说:“我喜欢吃大油啊!”

    见主席喜欢吃大油,吴连登也就不再坚持了。事后仍用他安排的食用油:“三分大油,七分花生油,合在一起,两者兼而有之。”

    到了晚年,毛主席喜欢吃他的家乡饭,喜欢吃他小时候吃的那些东西。比方说,泥鳅啦,河沟子里的小虾啦等等。

    别看这些不上台面的小东西,做起来很麻烦,有的根本不会做。还要问他当时是怎么做的。有一次,他提出要吃泥鳅蛋羹,或是泥鳅豆腐,我们试着做了一次,主席说你们做的方法不对。于是,他们按照主席说的办法重新做。他们先把泥鳅放在清水里养着,等肚子里的东西排出来,然后再把这小东西和豆腐一块做,叫“泥鳅钻豆腐”。主席吃的可高兴了。说这是进城以后第一次吃到他小时候喜欢吃的菜。

    主席特别喜欢吃老玉米和红薯,还说用火烧的老玉米才好吃。吴连登和其他工作人员就买了些老玉米来,在煤火上烧了,主席说味不对。后来才知道他吃的是用柴烧的。以后吴连登等工作人员再给他做老玉米,就先蒸半熟,再烤一烤。主席吃了之后很高兴。

    毛主席对吸烟和喝茶情有独钟。他吸烟比较厉害。每月烟钱至少得几十元。这在当时是一项不小的开支。70年代初,主席改抽雪茄。生产雪茄的烟叶由北京卷烟厂选配料,用白纸和浆糊糊成一盒盒,主席抽得津津有味,有时候一边看书,一边一根接一根地抽,一天下来要两三包。过量地吸烟,使得晚年的毛泽东咳嗽、气管发炎。医生建议他少抽或不抽,谈何容易!这位老人毕竟抽了好几十年啊!开始戒烟身体很不适应,就时不时地从茶几上拿起雪茄,闻一闻,又放下,终于狠了狠心,将烟灰缸、火柴盒统统收起来,以惊人的毅力于1975年戒了烟。毛主席喝茶同样吓人。每个月他要喝一斤多甚至两斤多茶叶,这又是他的工资中一笔不小的支出。

    吴连登在回忆毛主席生活简朴的往事时,深有感触地说:

    “他要求我们艰苦奋斗,他自己首先身体力行。就说他的一块表吧,他戴了多少年?反正我一去的时候,他就戴那块表。是1945年毛主席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时郭沫若送给他的,叫欧米茄吧。他一直戴这块表。在家的时候他不戴,多是放在办公桌上或茶几上。时间久了,表走不准了,一天要慢十几分钟。主席就叫我去修。我拿到亨得利表店修,回来后还是慢,又叫我拿去修。原来这块表磨损太严重了,有个关键齿轮严重磨损。在修表期间,报经主席批准,同意从礼品库里借一块表用,等那块表修好后,把这借的表再还回去。毛主席的生活确实很俭朴,衬衣、睡衣、袜子、拖鞋、毛巾被往往是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破了再补,有的打了几十个补丁,都舍不得扔掉,现在仍有许多东西陈列在韶山纪念馆里。”

毛主席对同志关怀备至

    吴连登说:“作为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工作真正是日理万机,但对身边的工作人员仍十分关心,特别是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哪家家中出了灾难之后,主席总是从自己的稿费中拿钱资助;哪位同志思想上有想不开的,主席总是找其谈心。”有一次,吴连登的建湖老家家里出了点事,侄子玩火把家里的草房给烧了。吴连登很是着急,把自己的一点积蓄拿出来,准备寄回去。这消息不知道谁告诉了主席,主席叫周福明来找吴连登。

    周福明同志说:“主席知道你家里出了点事,有困难,特意叫我从他的工资里给你三百元钱,寄给家里把房子修起来。”

    吴连登当时一惊,说:“是谁告诉了主席?这事就不应该告诉他老人家。”

    “主席说这是他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

    吴连登很是感激,来到主席身边,对他说:“主席,我感谢您对我的关怀。”

    主席说:“你不用感谢我,你有困难我应该帮助你。这些钱是人民给我的,你应该感谢人民。“

    吴连登说:“我一定好好工作,来报答主席的关怀。”

    主席又说:“我们都是同志,你在我这里工作,你有了困难,我们大家都应该互相帮助。“

    不要小看这三百元钱,在当时可是给吴连登帮了大忙。

    后来,是1972年吧,吴连登家又有点困难,毛主席又拿出二百元资助他。吴连登结婚,主席专门送200元贺礼。除了吴连登之外,主席还帮助过其他很多同志。

    毛主席对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是相当严格的。他要求他们忠诚老实,说实话。要求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不许摆架子,不许打牌,不许搞特殊,不许给地方找麻烦,出去工作有时间要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了解情况,要听取基层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团结同志,努力工作,并要抓紧时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吴连登在毛主席身边工作12年时间,与毛主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之所以对主席那样爱戴,除了领袖的丰功伟绩之外,还因为主席与身边工作的同志建立了友谊。主席称吴连登叫同志,而比吴连登长一岁的李讷管吴连登叫叔叔,可见一代伟人的高风亮节,他完全把身边的工作人员与自己划在同等的位置上,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所有这些使吴连登至今历历在目,终身难忘。

毛主席对盐城老区很有感情

    吴连登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十多年时间里,主席经常谈及起盐城老区的事情。

    吴连登刚到主席身边工作不久,在一次散步闲谈时,主席对吴连登说:“盐城是革命老区,你们老家的人民很了不起。但盐城也很穷,因为你们那里是水患丛生,人民饱受水患之苦,现在关键要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治理水害。”

    吴连登对主席如此了解他的家乡感到十分惊讶。因为主席曾多次听少奇、陈毅说起在盐城战斗时生活和工作的情景。因吴连登来自盐城,在主席脑海中的印象也就特别深。

    主席常和吴连登谈起盐城的事情,有时开玩笑称吴连登是“咸(盐)城人”,多次给吴连登讲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的事情,使青年时代的吴连登了解了不少共产党领导家乡人民求解放的动人故事,教育十分深刻。

    主席晚年时期,还多次与吴连登谈及想到吴连登的家乡盐城老区走一走,看一看,可终因工作太忙和身体欠佳未能成行。

    主席晚年曾嘱托吴连登:“你如有机会回乡,一定要多调查研究,多了解些家乡的实际情况,回来把情况告诉我。”后来由于吴连登因工作太忙,在主席逝世前,一直未能回故乡,未能完成他老人家交待的任务。如今,这件事成了吴连登的终身遗憾。

毛主席收礼全部交公

    国外政要和友人经常送一些珍品和食品给毛主席。“主席,这些礼品是送给您的,吃了用了都是应该的。”吴连登劝道。

    毛泽东耐心解释:“这个问题不是那么简单,党有纪律。这些礼物不是送给我个人的,是送给中国人民的。如果说,你在我这个位置上,人家也会送给你的。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就都可以了。那么,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

    世界上一些国家元首送给他的贵重礼品,那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金银器皿、象牙制品、民族工艺品、土特产品……应有尽有。不仅有地球上的珍宝,连月球上的石头都有。

    毛泽东处置这些礼品既有原则,又有分寸。凡属贵重礼品一律归公,专门陈列起来。对于没法保存的土特产,如果是水果,就送幼儿园;如果是几包茶叶,就送身边工作人员。吴连登从来没听毛泽东说过将水果、茶叶送给江青,送给自己的孩子们,逢到国内有些人送的土特产品量大时,他就让工作人员拿到中南海食堂去卖掉,然后附上一封讲明我党关于不准送礼的规定和纪律的信,将钱退给送礼的单位和个人。

    金日成对毛泽东怀有特殊的感情,几乎每年都给他送来几十箱乃至上百箱的苹果、梨和无籽西瓜,大的西瓜重达五六十斤。退肯定不合适。他就让秘书开列一个名单,将水果分送给中央各位领导人。

    每当这时,吴连登总想到毛泽东的几个就靠那干巴巴的二三十元穿衣吃饭的孩子,她们太清苦了。他还不敢向毛泽东请示,只能向汪东兴建议留点水果给李敏、李讷,这样她俩方可饱尝一顿瓜果的香甜美味。

    大约在1965年,南亚某国出现了迫害我侨胞的恶劣现象,我国政府义不容辞地出面保护了他们。有一位侨胞出于感激之情,送给毛泽东的燕窝重达31.5公斤。

    毛主席毫不犹豫地指示:“把这些燕窝全部送给人民大会堂招待外国友人。”秘书徐业夫试探地说:“主席,是不是家里留一点?”毛主席摆摆手:“不用留,一点都不用留,全部送走。”于是,这31.5公斤燕窝1克不少地被吴连登送到人民大会堂。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10年后的1975年,年迈的毛泽东已经行动不便,咳嗽哮喘,身体日渐衰弱。吴连登就向张耀祠提出要给毛泽东增加营养,最好能弄点燕窝炖汤。张耀祠找到人民大会堂党委书记刘剑,这才发现当年的燕窝尚剩有7两。经汪东兴批准,由吴连登打了收条取回中南海。每次瞒着毛泽东在汤里加一点。直到这位伟人离世,也不知道那位华侨送给他的31.5公斤燕窝被他吃掉了7两。

    不过,延安人民送来的一点小米、红枣、花生等杂粮,毛泽东从不拒绝,照收不误。吴连登常让厨师给主席煮点尝一尝。他喝着延安的小米粥,脸上往往流露出欣慰的笑容。有时候他又一言不发,专注地看着老区送来的杂粮一动不动。

毛主席病重  吴连登心情沉重

    最使吴连登感受深刻的是,毛主席这个人对医生和生病的态度。

    主席跟吴连登不知说过多少次:“我这个人有五味药,叫做吃、喝、拉、撒、睡。”主席平素是不怎么信医的,他好几次对医生说:“我这五个方面都正常,就没有病,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你们不要老是跟着我,我没有事,你们应该到医院去给病人看病,我这里有事叫你们就是了。”

    后来,主席真的生病了,他还是不怎么肯吃药的,不到万不得已,他才不看病呢。到了晚年,他还和病魔作顽强的斗争。直到主席去世,都未听到他哼一声,这种毅力常人是难以做到的。

    主席有两次患重病,吴连登整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一次是1971年寒冬,陈毅老总去世,毛主席很悲伤。主席穿着睡衣,参加了陈老总追悼会,从八宝山革命公墓回来,他没有吃饭就躺下了。一因悲痛,二因着凉,不久主席就病了,而且越来越重。守候在主席身旁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现主席气色不对头,接着主席呼吸减弱,“主席休克了。”吴连登紧紧抱住主席,其他工作人员都过来了,护士长连忙给主席注射,医务人员紧急行动。

    敬爱的周总理赶来了,政治局的其他领导来了。

    此时此刻,吴连登抱着主席的手在发抖,说不出一句话来。总理找来了高级医务人员,过了大约二个多小时,经过医务人员的紧急抢救,主席终于醒了过来。

    站在一旁的总理问主席怎么样,主席说:“我没有感觉,只是好象睡了一觉”。

    不知怎么的,吴连登受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两腿发软,连走路都走不动,只觉得心里啪通啪通跳个不停。直到主席转危为安,他才松了一口气。

    总理吩咐吴连登为主席准备好吃的,并亲自为主席尝菜的味道。总理临走时,交代吴连登今后主席有什么情况要随时直接向他报告。

    主席第二次病重,也就是他老人家逝世前的最后一次患病。那是19766月,中央政治局的同志都来看望主席,同时来的还有江青及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等。当时,正值唐山大地震。一连几个月主席病得很重,几班人马、医务人员轮流值班,守候在主席身旁。98日晚上8点多钟,主席心脏开始不好。政治局的领导同志每天都轮流陪在主席身边,吴连登等工作人员更是寸步不离地守护在主席身边。主席的血压不稳,忽高忽低,神志不清,直到197699日零时10分,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终于来临了,一代伟人毛主席与世长辞。吴连登等在旁的工作人员与站在一旁的中央领导都痛哭了。当时,主席所在房间,冷气顿时开得很足,而此时吴连登的手脚在颤抖,一时觉得失去了伟人,失去了领导,亦即失去了亲人。他悲痛万分,感慨万千。

    主席逝世的第二天半夜,其遗体被移到中南海对面的人民大会堂,吴连登拖着极其疲惫的身子一起护送主席遗体。

    主席的追悼大会之后,吴连登仍随有关专家一起,研究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一直将主席的遗体护送到毛主席纪念堂。这时吴连登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主席。

    主席的逝世,使吴连登一下子苍老了许多,因为这对他内心的打击太大了。如今,主席已离开26年了,但吴连登在睡梦中仍时常梦到主席的音容笑貌,真正是魂萦梦绕。他一谈起主席就是那样的动情,那样的感慨,那样的激动。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