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喜歌(孙环党)
喜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常用的吉利好辞,“唱喜歌”用我们苏北的方言讲就是“喊好”。它被人们相互之间用来祝福人丁兴旺、事业发达、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等。
喜歌,对研究中国的哲学、史学、文学和民俗学都有一定价值。至今,人们在祝寿、婚嫁、贺搬、升迁、入学等方面还流传着很多深奥的喜歌。如人们颂扬长辈,总是用“才名并重、天介寿龄、人推耆德”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愿。男同志夸女同志总是用“月魄精光、冰心慧质、凤传林下、秀吉璇闺”之类的话语。说一个人文采好往往要用“文章星斗、出口成章、语妙天下”等词语;说一个人武功好只称他们为“千城之将、天下无敌、英气动人”,特别是为祝贺一个人的晋升,往往要用一些“一步登天、飞黄腾达、平步青云”的妙语来祝贺。
谈到唱喜歌,我也曾经参加过这一活动,而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大表哥结婚那天晚上,亲友叫我“捣窗户”。为了把这次喊好词背熟,我舅父不知教了我多少遍。喜庆晚宴结束后,他们把我抱到一个小椅子上给我六支红筷子,对着那贴着双喜字样的红窗户行动了起来。我一边捣着一边喊:“人在窗户外,手拿红牙筷,捣得快,养得快。一捣四个角,养个儿子上大学;一捣一穿,养个儿子会做官;一捣一歪,第一胎就是龙凤胎。”还有不少人在旁边为我叫好,最终我舅母喜滋滋地给了我一把喜糖和一个红纸封子。由于这次参加唱喜歌活动小有名气,后来不知又参加了多少次。
要说唱喜歌的场面最壮观和最热闹在我们苏北农村就要算“上梁”了。人们在砌新屋时,担在那山尖子上面做支柱的最顶端上面一根叫“梁”。这根梁一般都是用杉木做的,直到70年代末才有水泥桁条替代了它。每每上到这根梁的时候,家里的亲朋好友都要送匾、送物,裹粽子、蒸馒头,上梁时将这些粽子和馒头散发给前来应好的观众。上梁时唱喜歌的大都是些资深的木匠。上梁时要燃放鞭炮,随着木匠一声:“升鞭、升炮”的令声,顿时爆竹声声脆、鞭炮连天响。“上梁、上梁,万事吉祥;斧头一响,黄金万两;斧头底下垫块砖,状元进城去做官;斧头敲敲新墙角,你家状元上大学;斧头往上抬一抬,财斗八桌抬进来;凤凰不落无宝地,高官福禄进你门……” 最后,木匠将斧头朝地下一甩:“斧头落地,万事如意。”喊好的精神抖擞,应好的喜气洋洋,气氛十分喜庆热烈。
时代变了,唱喜歌的形式也变了,那歌词随着时代的变迁就更加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不过,这一古老而又文明的形式将会永远地沿袭下去。
转自《塘河》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