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明德堂(姜桦)
四月未央。双湖公园西南角的明德堂,白墙,黛瓦,砖雕,翘檐,楼上楼下,亭前轩外,因了这青枝绿叶的层层簇拥,一切都洇湿在那连绵绸缪的烟雨中。
脚踏水流,手扶花树,一首清明的诗篇,湿漉漉,带着青草薄荷的气息。当初,建湖人以城西南废弃的窑厂土坑为缘起,活生生建起一片汪洋恣肆的大湖来,而且成双成对,一建就是两个。湖分东西,居东者,曰“东湖”,坐西者,唤 “西湖”;中间以一拱桥相隔。桥为九孔,一半是轮太阳,一半是轮月亮。武汉和杭州分别有东西二湖,建湖人只以清澈的湖水,就将那杭州和武汉的东湖西湖揽到了一处。利用旧有砖瓦厂取土的洼地之便,在平地上建起携手相连的东西“双湖”,这实在是地处里下河平原的建湖人充满诗性的创意,也是身居湖荡的湖垛人的大气开阔的襟怀。
湖之旖旎,湖之浪漫,需要一种声音气息的激荡。于是,先是有了“江淮戏剧大舞台”,专唱妇孺谙熟的淮剧,一种流传百年的家乡戏,只是那原本拖沓哀怨的唱腔早已改变了旋律;尔后,有了乡人吴重言父子修缮的明德堂,一个弘扬和传播国学的所在。明德堂坐落于西湖西南端茂密错落的丛林花影里。粉白墙壁,黛瓦砖雕。翘檐展开如欲飞的翅膀。入口处,那洁白的琼花是大朵大朵的,像一盏盏干净的小灯笼。小小的楼阁临湖而筑,说它背倚着湖水或者安详地享受那湖水,都行。幽僻安静的明德堂,望云,揽月,纵水,每及下午,悠悠琴声和诵书声从堂内传出,更多的是一群文人墨客的雅聚。朗朗书声,浅浅诵读,引得那湖边漫步的人随着那满树的琼花一起掉过头来,那湖水似乎也被那疏淡有致的笔墨带出低低声响。
作为汉语词语,“明德”二字,第一个释义便是 “清明,尚德”,或曰: “光明之德”,而后才衍变出如 “才德兼备”或者作为词组的“彰明德行”。
“倡国学,明善德,建明德堂。积沙成塔,塔耸入云,宁静以致远。寻理得福,寻静得乐。”湖垛人杨锡浪曾作《明德堂记》,并引《大学》摘句以记之。“明德至善、博学笃行”。因明德而清明。因明德而芬芳。以明德而呵护好心中的那份美好与静谧。古语说:“车无辕而不行,人无德则不立。明伦而快乐,明志而致远,明善明德而身崇望重。”以一箪食,一瓢饮,身处尘嚣,却心在僻巷,明德修身,感恩思源,聚细沙而成高塔,积涓流以成江河。悠悠沧海,何其壮哉?
青草池塘。荷塘芦雪。成片的桂花的香气显然是从湖北岸西湖北路上的“桂香园”送来的。甲午暮春,一拨文朋诗友穿过绵绵雨丝,不着风衣,不打雨伞,仰起干净的脸庞头顶着细雨,欣欣然穿过曲折蜿蜒的石路幽径,喷泉的音乐里,脚踏横亘河畔的石阶,和纯木结构的亲水平台来一次亲密接触。雨点稀疏,轻若丝竹。立足故园,承接天地。明德堂内流出的是这个暮春向晚的时光里古琴弹奏的流水氤氲。
阔大的书案,宣纸已经铺开。沐手,执笔。年轻的堂主人在整幅宣纸上挥毫写下三个字:“明德堂”。明者,明白、明净、清明也。疏桐清露,心思漾满浓浓书卷气息。雨点急骤,琴声婵媛。琅琅诵读合着阵阵欢笑声再次传出。登楼,开窗,双湖岸边游人的脚步踏乱的瞳瞳花影——
湖心日月,风转花香,明德堂外,依旧是这四月秘密的雨声。
转自《塘河》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