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小城的味道(彭淑玲)

发布日期:2015/5/11 9:57:29  阅读:1622  【字体:
 

 

下班,骑车回家,经过一个热闹的菜场,听到邓丽君小姐的歌,小城故事多。正巧是傍晚,夕阳如咸鸭蛋黄一样,温暖、饱满。那一刻,我的心特别的柔软,歌里唱的,我感受到的,是一样的意境。

建湖,有一种小城的味道,是那种苏北小城的味道,朴素、简单,不华丽。从县城的最南端到县城的最北端,从县城的最东边县城的最西边,电动车20分钟可以到达,医院、菜场、书城、学校、超市,散落在中心,仿佛一切尽可掌握。

我可以很有资格的说,我是看着小城慢慢长大的。随着我年岁的增长,小城越来越绿,从最初的向阳苑,到后来的西塘河风光带,再到现在的双湖公园。小城的每一条街,也都是属于树的。不少的街道,除了树,还有绿地景观带。娴雅的行道树,或香樟、或广玉兰、或银杏,或女贞,一排排,安静的站在路边的风里。一阵雨过后,特别的养眼.所有的树叶绿的仿佛都在滴水,亮澄澄的,连空气都是绿的,绿的那么清幽。小城的绿,像一首高昂激越的欢乐颂,简直是铺天盖地,无休无止。

绿色多了,鸟便来了。城市的上空,不时传来鸟的声音。走在这样的路上,会让人想起鸟语花香这个词。现在,我仍然可以在鸟的叫声中愉悦的醒来,仍然可以在听得见蛙鸣的深夜里静心读书,这样的生活细节,让我无限安宁幸福。

晚上,出去散步,我的脚步有许多可以漫游的地方。幽暗的塘河水上,浮动着两岸的迷离灯光。而在小城南端的双湖公园,更是散步的理想去处,宽阔的湖面,浩荡的风,让许多人的夏天还停留在纳凉的老派生活方式里。置身于散发着青草气息的夜晚,有一种身轻如燕的轻盈与自由之感,这种种细碎的好,让我对小城这个词,竟然有了几许欢喜。

民以食为天。大吃有大吃的天地,小吃有小吃的舞台。一些格调高雅的餐饮店,从店面、灯光、音乐、餐具,到菜品的设计,都用足了心思,在这些地方,吃已经慢慢的成为一种艺术。人民路中间的小吃,便宜、热闹、杂乱,空气里都是烧烤的混合味道。一碗鸭血粉丝汤,加几根青菜,还有那臭豆腐,吃在嘴里竟然是香的。一些西式的糕点店,打扮得像一个有着良好教养的女子,卖着一些叫黑森林、红粉佳人的蛋糕,名字都那么的雅致。而在一些旧式的街上,依然有着做烧饼的炉子,甚至还有着用柴草烤出来的米饼,生意同样的好。

小城的速度,是散步式的。四通八达的公交车,也是悠悠的开着,穿行在县城的每一条街道上。从来不会风驰电掣的呼啸而过,让人因为紧张而有压力。小城的北边,也有一个有模有样的火车站台,从来不会拥挤,去淮安只要一个小时,而去北京,晚上七点的车,早上七点就可以到了。

文学精神,对一个城市来说是很重要的,它能让一个城市充满温暖的厚度。我一直以为,文学精神离建湖似乎还很遥远。现在,小城有了一份让人骄傲的杂志,《塘河杂志》,我甚至会在公园的长椅上看到有人在读《塘河杂志》。前一阵子,七十多岁的邵云老先生,出了一本叫《双舍传奇》的书,竟然有那么多人愿意不计名利的帮助,而邵老的出书,也不是为了名利,只是为了提醒我们勿忘记历史。这历史,不是宏大的历史,而是我们小城的历史。我想,文学所提倡的真善美,一直暗藏在小城的角落里,时时发出细腻温和的光。我知道,这个小城有许多活得很认真、容易被感动的人。

开书店是一项艰巨的事业。汇文路上的一角书屋,靠着喜欢爱读书的人的努力,开了很多年,一对小夫妻,依然在真诚的坚持。竟然可以借到《散文》杂志,让我无限惊喜。这样的书,有人借么?年轻的店主淡淡的说,有,但不多。我为这不多的小城人而欣喜。

一个真正意义的城市,靠的不是华而不实的外表,而是内心,温暖的、宽厚的内心。建湖好人,已经成了小城的一道风景线,很多人被平凡的建湖好人感动,也有更多的人,不知不觉走在建湖好人这条路上。一个叫曹翠花的女子,用她最朴素善良的人性,让她的爱与小城的名字一起,被全中国的人知道并感动。

我喜欢小城的小,一种慢慢精致细腻恰到好处的小,一种让人无限觉得安稳妥帖的味道。我经常提醒自己,生活在这样的小城里,是我的福气。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