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一位“农民记者”的新闻人生(夏海)

发布日期:2015/5/23 10:24:54  阅读:1897  【字体:
 

江苏省建湖县有一位新闻界人人皆知的“土记者”,今年79岁,从事新闻写作59年,长年坚持骑车往县、市新闻单位送稿,让不少年轻的编辑记者感动的同时也深受触动。几年前,他因患癌症,胃被切除三分之一后,仍坚持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鼓与呼,他就是——“农民记者”徐兆荣。

  徐兆荣是苏北水乡建湖县宝塔镇陈桥村的一位农民,从事新闻写作是从一次读报开始的。1953年,那时农村刚进入高级社,一天,徐兆荣与一群农民在田间劳作休息时,有人拿来一张《新华日报》,因为一群农民中只有徐兆荣念过几年小学,所以,他只好硬着头皮将一张报纸念下来。通过这次读报,他觉得报上的内容太有吸引力了,心想要是报上有自己写的文章多好呀!

  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徐兆荣开始学写新闻。第一篇稿件他整整忙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跑了8里多路,将稿子送到邮局。接下来,徐兆荣每天都要看报纸,一晃一个月过去了,报上也没有见到他采写的新闻稿。后来,他又相继写了20多篇稿件,都是石沉大海。正当他有点失望时,一天,邮递员给他送来了《新华日报》编辑部寄来的一封信。信中肯定了他写稿的积极性,指出写稿应注意的问题,还勉励他多写稿。这封信对他启发很大,从那以后,他便走上了业余新闻写作之路。

  几个月后,徐兆荣写的一篇《独手曹致平,植树一千零》的小消息在《新华日报》上刊发了,这篇新闻稿不仅在全社传读,全乡8个高级社都传读了,他心里乐开了花,好几天都沉浸于幸福之中。接下来,徐兆荣写稿一发不可收拾,《新华日报》、《盐阜大众》(那时《盐阜大众报》称《盐阜大众》)上徐兆荣的稿件渐渐地多了起来。

  50多年来,徐兆荣始终牢记着一名基层通讯员的义务和责任,坚持用自己的笔记载家乡农民前进的足迹,记载着农村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乡村里的好人好事,农民兄弟的疑难杂事,他都要过问,感觉有价值和有必要的,他都要用笔记下来写成稿件,投往市、县媒体,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基层干部作风问题,身边的好人义举,乡亲们的想法甚至是因病需要求援,经过徐兆荣手中的笔形成稿件发表,几乎每一件事情能得到妥善解决,每一个好人都成了人们赞扬和学习的榜样。他成了群众心中“最值得信赖的人”。“坚持新闻写作50余年,一直钟情于‘三农’报道,像这样的农民通讯员能数得上来的现在已经很少了。”《盐阜大众报》一位资深的老总编曾经这样评价说。

  确实,半个多世纪来,徐兆荣不懈地追求着自己的新闻人生,面对困难他无怨言,没有固定收入心无悔,一颗对新闻事业的执着之心始终不泯。58年来,徐兆荣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4500余篇,30多次受到《新华日报》、《盐阜大众报》等媒体和宣传部门的表彰。

  从宝塔镇陈桥村到建湖县城,再到盐城市,有60多公里路,50多年来,这条路徐兆荣不知道走了多少回,沿路有多少桥,路两旁有什么风景和变化,徐兆荣再熟悉不过了。

  提起徐兆荣骑自行车送稿件,这是盐城市内媒体无人不晓的事。徐兆荣写稿很少邮寄,因为过去家里穷,徐兆荣付不起邮资,所以,每次采访结束后,他都要连夜写好稿件,第二天一大早,他会带上干粮,骑上自行车,先到县城,然后再到盐城市区,挨个将稿件亲手交到编辑手中。

  其实,徐兆荣骑车送稿,不光是为了节省邮资,更多的是为了弥补自己文化知识的不足。送稿到编辑手中,他总不忘向编辑、记者讨教讨教,当面请编辑改稿,听取编辑的修改意见。时间长了,徐兆荣的新闻采写能力也逐步增强了。

  由于长年奔波劳碌,疾病不断向徐兆荣袭来。66岁那年,徐兆荣在一次采访途中突然两眼发黑,从自行车上栽了下来,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眼部视网膜病变出血,手术治疗后虽保住了眼睛,但双眼视力下降到0.5左右。医生建议他多休息,少用眼。于是,老伴怎么也不让他外出找新闻了,可徐兆荣在家休息了一个月,又耐不住不采写新闻的寂寞,配了副老花镜后继续“犟着”外出采访了。

毕竟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加上长期不间断的辛劳,徐兆荣的身体越来越差了。2006年,徐兆荣的老胃病又发生增生性病变,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早期胃癌,要做胃切除手术。可徐兆荣放不下心中的采访对象和手里要完成的新闻稿件,一拖再拖,后来在家人的一再劝导下,他才勉强放下工作,到医院就医。他的胃被切除三分之一,在腰部留下了30多厘米长的手术刀口。可是,刚出院,徐兆荣就又闲不住了,他忘不了自己的老本行,等不及身体痊愈,又坚持外出采访……2010年底,由于长期用眼,徐兆荣患了白内障几近失明,也是在家人的劝说下到医院做了手术才有所好转。为了适应现代媒体的发稿要求,年近八十的徐兆荣让儿子给他买了一台照相机,学会了拍照;为了不因身体虚弱行动困难影响采访效率,他还用多年的微薄积蓄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以便能够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发生地点……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徐兆荣这匹奔跑在基层一线的新闻战线上的“老马”,可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仅2011年,电台用稿不算在内,他在各级报刊用稿就达179篇!现在的徐兆荣每天都佝偻着病弱的身子,艰难却欢快地奔走在乡村的道路上,去倾听农民的呼声,采访农民们的故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农民,我要终身为农民兄弟写稿,一生无悔!

 

转自《塘河》杂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