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春友兄弥留期间汇给我5000元(王春才)

发布日期:2016/6/3 15:44:37  阅读:1811  【字体:
 

 

1949年夏天,我与春瑜弟高小毕业了,家里有一条水牛,18亩地,靠父亲与立英大嫂务农忙不过来,母亲想把我留下种田,不识字的父亲在苏州拉了20多年黄包车,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了,是得有个助手,我也愿意留下种田。在家庭会议上,父亲与春友兄表态让我与春瑜弟都到钟庄考海南初级中学,考上了都去读书,考不上就留在家种田,结果我与春瑜弟都考取了,全家人高兴。父亲与淑珍姐用小船送我们去学校,装的几百斤大米交学校伙食团。春友兄此时担任陈村小学校长,每月薪水就是100斤大米,一天下午,春友兄挑着米担到了学校伙食团,替我们缴米了,认真地对我与春瑜弟说:“我的薪粮全部下到你们锅里了,望你们珍视学习的机会,不要贪玩,好好读书。”

春友兄很勤奋,从1943年参加革命工作起,从事业余创作,发表数百篇文章,出版了《艺文枝叶》等书,对我影响很大,我1955年参加工作,1957年就从事习作了,后来出版了《彭德怀在三线》的书,春友兄与春瑜弟一样,给我指导、改搞。1960年至1968年,三年自然灾害,春友兄节省开支,在盐城给我们寄猪油、虾米、小鱼干、补充营养。

2011101,我回盐城,住在八菱花园192单元204室春友兄家中。春友兄90岁了,坐在客厅桌旁左手拿着放大镜校对修改他的著作《凤凰展翅迎铁军》文稿,有20万字,在“后记”中,我还为他加了一小段话。我见他人消瘦,记忆力也差了,柱着拐杖走路,立英大嫂也90岁了,身体比较好,对我饮食很关心。我大概在外面饭馆吃了不干净食物,103早上,又吐又拉脱水了发高烧,侄女婿黄淮与侄女爱琴将我带到八菱花园盐都社区卫生服务站,请吴医生为我输液,春友兄坐在我床边读盐城广播电视报新闻给我听,很晚了,他也不肯回家,坚持等我输完液一道回去,我也是76岁老人了,他仍然将我当小弟照料。闲谈中,他说这几天与老伴黄立英、女婿黄淮、女儿爱琴心中特别开心,感谢你与婺常二嫂、刘卫平妹(三弟春瑜爱人)及王琎外孙(爱茹儿子)专程从成都、北京来看望我们,参加外孙女黄凝(爱琴女儿)、李曦在盐城苏州举行的隆重婚礼。接着话题转到要给我寄5000元,也叫还债。我说不能收,给立英大嫂汇的钱也是理所当然,我在外地工作,大哥大嫂照顾了父母一辈子,寄的钱给大嫂零用,补贴生活,表示对她的感谢与敬意,再说,我与婺常儿女现在经济也不困难,千万不要汇钱给我。我已经意识到,春友兄明白自己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已安排后事。

我回到成都不久,收到春友兄汇来的5000元,又让侄女爱琴寄来他2012112写给我与婺常的信,也是他最后岁月写给我的信,读后让我热泪盈框,不像以往写给我的信,文字横竖成行清晰,最后一页有几行字写歪了,但字里行间,表达了91岁老人春友兄对我与婺常的赞扬、关爱,兄弟情深。信的全文抄录如下:

尊敬的春才二弟与婺常二嫂:

你们好!

回想父母在世时,你们经常寄生活费,来抚养父母这是无话可说,父母去世之后,你们又经常寄钱来,支持我改善生活,抚养儿女改善生活,尤其是三年灾害时,你们一家人吃榆树叶子,艰苦生活,而把粮票节省下来给父母与我们改善生活,我们永记在心,另一方面还寄钱给住在芦沟淑珍大姐一家人改善生活,还有住在高作的外公外婆以及抚养小茹成长的二姨娘,在生活的关心与支持,使我们永远铭记在心。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你们支持下,我与黄立英成为九十岁的老人了,将多年来积蓄的四万多元取出来(其中有你们支持的一部分)在去年1127日山清水秀大酒楼办了三十多桌酒席,通知有关亲友前来聚会,因为菜馆丰富,每桌都有大螃蟹与鸡鱼肉蛋等,使大家吃得满意开心,尤其是住在远地家乡高作的亲友也办了四桌酒席,花了四千多元,使大家开心满意,我心中也感到开心,我喜悦的办了寿宴,得到亲友们的称赞,你们因路途遥远,虽未出席宴会,但是得到你们支持的,因此仍向你们表示感谢!如今我想到我的幸福生活,是中国共产党支持我的,使我有了积蓄,因此我将多余的5千元还给你们,使你们欢度晚年,龙年快要到了,祝福你们一家人幸福欢度晚年的幸福生活。

  王荫

2012112

 

不久春友兄又住医院了,然后转到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离休干部病房住满了,他住在普通病房东楼神经内科5 17床。44日下午,我与从北京回老家的春瑜弟及他从澳大利亚回国的儿子王宇轮,为爷爷奶奶扫墓后,专门到医院看望春友大哥,91岁立英大嫂与侄女爱琴守候在旁,春友兄坐靠在床头,感谢我们来看他。并托我打电话给建湖县城本家长辈王学言老太爷、王桂田三叔,感谢他们慰问,两人身体欠佳,不要到医院看他,情领了。然后坐着背靠床头与我们合影留念。他说病情在好转,坚持下床并自信地说,让我走给你们看看,由我扶他撑着身子在过道大厅走了几圈,然后笑着站在门口与我们握手告别。

1个月后,传来了不幸的消息,201257早上6点钟,我在成都家中接到盐城二侄子王爱楠电话,说老父亲早上3点多钟心脏衰竭医生抢救无效归天了。我与婺常流下了悲伤的泪水,由成都坐飞机到上海再坐小车,晚上赶到盐城,春瑜弟从北京坐飞机到盐城也赶到了,与淑珍大姐见到家中客厅春友兄安祥躺着的遗容,我们痛哭失声,表示深切的悼念,安慰立英大嫂多保重,58下午,长辈王学言、王桂田及侄子王爱怀、史进堂专程从建湖赶到盐城向王荫遗体告别。59早上,春友兄遗体在盐城天上人间殡仪馆火化,当即将骨灰盒安放在永安陵园永和园504座。全家人及其亲友排队深深向春友兄碑上遗像三鞠躬,祝愿他一路走好。

回忆王荫兄,几十年风雨人生,忠于党,忠于人民,札根文化,奉献文化事业。他1943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小学校长、文教区员、县文化股长。盐城专区人民剧场经理、专区实验淮剧团(后改省淮剧团)指导员,盐城专署文教处(局)文化艺术科长。盐城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投身革命后,爱好业余文艺创作,笔耕不辍,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名人风采、淮剧杂录,往事琐记、乡士拾趣、戏典剧本、小调、民间故事等各类体裁的作品几百篇。2001年,他将部分文稿汇编成书。春瑜弟起书名《艺文枝叶》,并作序,一枝一叶总关情:“一枝一叶连着祖国、党以及我们家庭的风和雨,记载着一个老文艺工作者在风雨中不断前进,老而弥坚的足迹,其作品自有它固有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王荫兄,几十年来坚持叶余创作,带动了我与春瑜弟及他大儿子王爱东、二儿子王爱楠勤奋读书写作的习惯。长辈王学言感受很深,2012522日晚,我在成都查看到建湖县文史网作家王学言赶写的文章:“王荫:盐阜文化守望者”,523建湖日报也发表了。随即盐城广播电视报《今周刊》、《盐城晚报》转载。接着《今周刊》刘焰光总编亲自看稿,又刊登了宝应朱国奎残疾诗人、作家文章:“每忆荫老仰高风”。感谢《塘河》文学综合杂志也及时刊登了这两篇文章。20134月,《塘河》杂志又刊登了阜宁张大勇作家文章《深情忆荫老》。借此机会,谨向三位作家致敬,他们回忆王荫老佳作,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王荫兄,从参加抗日战争开始,直至新时代,为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支撑起我们这个家庭。风雨王门,幸福来之不易,饮水思源,我爱故乡建湖老家,永记感恩奋进。

 

转自《塘河》杂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