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月饼情结(马君)

发布日期:2016/10/1 10:51:20  阅读:1924  【字体:
 

                                   

童年时代寄居在奶奶家,到了要上学的年纪,就离开了奶奶家回到父母身边生活。那时候,父母家经济条件在当地算一般,母亲受外祖父历史问题的牵连,城里的工作被撤,下放到农村做农民,一家四口就靠父亲每月30多元的工资生活,日子过得比起那些没有一分钱收入的人家来说可能好些,但我记得也比较紧巴,因为父亲还有年老的奶奶要瞻养。午饭桌上通常没有什么荤菜,有时父亲买了肉回来,我们总感觉那一点肉不够我们填牙缝的。我记我十岁的那一年,一个阴雨天的早晨,我们全家人在吃早饭,稀饭就小咸菜。突然,我眼尖手快地对着咸菜碗里的一团褐色的鱼肝样的东西冲出筷子去!——其实那是一团褐色的泥团子,是被我们家老母鸡不小心甩进碗里的,而嘴馋的我却把它当成了可餐的鱼肝---我飞快地将泥团子挟进嘴里,又迅速地眦着牙将它吐了出来,引得全家人笑出了眼泪。

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我就十分盼望一年一度的中秋节的到来,因为在传统的节日习俗中,那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家家要聚在一起吃一顿大餐。我家也不例外,父母一早就开始忙着杀鸡杀鸭煎肉元,准备着晚上的大餐。大人在忙饭的时候,我们姐妹二人就在屋里屋外兴奋得追逐嬉戏,不时停下来盘算着吊在屋梁挂钩上的那篮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早已不是什么奢望。别说中秋月饼是敞开供应,应有尽有,就是再清贫的家庭,也不会为了吃月饼犯愁了。月饼,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和现在物质丰裕年代的一个参照。我们生活的时代实行计划供应,父母虽不至于买不起月饼,但那时候乡供销社统一做月饼卖月饼,数量有限,而且做出来的月饼照旧是千饼一式:薄薄的一层干面皮,烤得脆脆的,现在叫“苏式”,里面馅儿除了红糖就是白糖,伴上一些芝麻、玫瑰丝,甜得腻人,和现在各式美食相比,远远算不上美味,但那时候却是我们心中盼望已久的美梦,中秋节吃月饼成为我们童年生活吃零食的重要内容。月饼,是我们头脑中一个挥之不去的诱惑。想到全乡只有一个供销社,供应的月饼数量实在有限,唯恐去迟了买不到,我们早早就开始一天催一次父母亲:快去买月饼呀!每年离中秋还有一个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扳着指头数日子,焦急地等待着中秋的姗姗来迟。有时候实在馋极了,就跑到加工月饼的地方看人家做月饼,嗅着阵阵甜香,拼命咽着口水,同时心里就在憎恨那个捏月饼的老奶奶为什么要嫌月饼超重而反复将月饼揪去一小撮。

千盼万盼,最后父亲总算将月饼买回来了,数量不会超过十块,父亲总是在将月饼装进篮子挂上屋梁的时候自言自语:“月饼两毛钱一块呢!”月饼被高高挂起,个头小小的我们是无法祁及的,只能在心里一遍遍地做着无望的偷月饼的打算。而月饼真正变成我们口中美食,是在中秋节晚上月饼被敬过月亮之后。对于敬月亮这件事,父母是非常虔诚的,一定先洗净手,小心翼翼地取出月饼、藕、菱角、肉圆等供品,码成图形,放在月光下的漂亮盘子里,旁边燃着香枝,然后点烟花,然后慢慢等月亮“吃”月饼。我们姐妹就坐在月光下的门栏上,睁大双眼,望着湛蓝的天空那轮洁净的明月在薄云中穿梭,一直等到月影西移,父母打着呵欠说:“吃吧吃吧!”可惜我们被允许吃月饼的快乐早已被沉沉的睡意冲淡,压抑了一年之久的吃月饼的欲望竟有些平静了!

 

转自《塘河》杂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