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西塘雅集 > 散文小说 > 正文

外婆的手工围裙(夜未央)

发布日期:2016/11/27 16:39:18  阅读:2112  【字体:
 

外婆的手工围裙静静地躺在我的衣橱里,我会时不时地想起,拿出来欣赏一番。

围裙至今有一百多年历史了。它是静美的。手工煮染的老粗布上,精致地扣绣着蝴蝶、荷花莲子藕和桂花等图案。听母亲讲,所有图案,线都是手工捻制的蚕丝,只有一个起头一个收头。见惯了机械成品服饰的人可能会觉得大惊小怪,但在一百多年前的纯手工时代,做出这样一件围裙的,也称得上心灵手巧的了。我问母亲,这些图案代表的内涵,她老人家只能大致判断像什么,而不能说出是什么,不由得让我失望文化的倒退,而我,连针线都不会拿,这算不算手工传统文化的悲哀?

外婆的照片我见过,多年前曾挂在三舅家的东墙上,戴着压顶的老人帽,一张方方正正的脸上,流露一抹浅笑。年幼的我曾盯着这位陌生的老人良久,却又觉得莫名的亲切。许是缘于母亲的血缘亲情吧。

母亲这辈子最念叨的就是外婆,我也从母亲的念叨声里串联起外婆的过往。

因为来自于母亲的述说,未经过考证,兴许有些真相被扭曲或夸大,但总的说来,外婆的一生,是逆来顺受的一生。如果放在现在,她的才能绝不会让她最终饥饿而死。

外婆是江苏阜宁老郭树王家庄人,生于1901年。外公太爷,人称王举人,在村里收收税,充其量也就一百长的助手,但他力大无穷,过去碾米的石滚子,他一手一个拎着能跨过篱笆。这里有一个他的故事,经母亲一渲染,多少带有鬼神色彩。我们就当个故事来听听吧。

据说有一年发大水,从郭树十三个庄子里冲出一条河,淹死了好多人。有一天,王举人路过河边,看一老太婆坐在河边哭。王举人就问怎么回事。老太婆说过不了河,让王举人背她过去。王举人看这老妇人面生,而且没人影子,心想八成遇上鬼怪……就说“好,我背你”。王举人背起老太婆就趟过了河,一路向庄子飞奔,老太婆求饶让放下也不行。到了庄子,人们发现他背的是一副棺材,就诧异。王举人也不解释,让众人拿来干草,把棺材板烧了个透。从此,那条河里再也不作怪了。

外婆是依旧习俗嫁给了她的表哥,姓曹。头胎生了个女儿,且头上长了个大瘤,曹家婆婆不喜,后小女娃生病,不治而亡。之后外婆再也没怀上。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近代中国,那是可以从根本上否决女人在婆家的地位的。外婆被她的公婆以干女儿的身份转嫁给我外公,做续弦妻子。这件围裙,应该是外婆在前任婆家待嫁时做的吧?

时隔一百多年,我无法考证外婆制作这件围裙时的心情。但从这精致的做工和代表吉祥的图案,可以看出外婆的淡定和乐观,她的性格,用句流行的话,那就是外柔内刚,随遇而安。

外婆嫁给外公后,生了我母亲和我亲舅。情况还不算太糟,外公有百亩良田,吃喝倒是不愁。但作为女人,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嫁与不嫁,嫁谁,都与爱无关。

她的前任丈夫,那位曹家表哥应该算是喜欢着她的,在外婆改嫁后,他还托人打听外婆过得好不好,让外婆生了小孩后要记着去他家“浪蛇旺”(音译,阜宁方言。意指小孩满月时去娘家庆生)。母亲说,三舅出生时她己记事,外婆带他们姐弟俩去了曹家,然后再去郭树自己的娘家。

外婆于1966年去世。当时的社会环境,正如书上所说“晚清以来,由于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内封建主义的日益腐朽,中国农村社会深陷日趋衰败的困境之中。”三舅顶着富农的帽子被改造,家里还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米缸里只有数量不多的糁子……我曾问母亲,怎么不把外婆接来我们家同住。母亲叹口气:“那时都穷啊!……外婆来住过一段时间,说我家的饭好吃,可是她还是坚持回去,说不能拖累女儿家……那时你爷生病,一家老小五六口……”

我明白母亲的无奈和不能帮扶外婆的愧疚,如今不愁衣食的母亲最热衷做的一件事就是折宝塔,每年按时按点去外婆坟上送粮送草,风雨无阻。

看到外婆的手工围裙,就想到关于外婆的往事,想到她逆来顺受的人生,想到她老人家饿死在床上的凄凉……在时代的长河里,每个人,都是浮尘一粒,我们,唯有庆幸,现在拥有的安宁与富足,祈祷永享太平!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