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与苏州之缘(一)
王学言
1
今年是乔冠华诞辰110周年,逝世40周年,纵观乔冠华的一生,绚丽多彩,诧叱风云。他用出色的外交才华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这位苏北才子一生到过世界众多名城,但最终选择“定居”苏州,也是因为他与苏州之间的一段缘分。
作为共和国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的外交风采和坎坷人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的悬念。逝世以后,关于他的墓地在何处,众说纷纭,不时有自称知情者的文章见端于媒体。其实,乔冠华的骨灰一直安葬在苏州东山,有关他多处墓地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纯属无稽之谈。
2
首先,说说乔冠华骨灰安葬苏州的前前后后。在苏州东山镇西南部有一个叫湖沙里的小山村,村南有一座景色独秀的小山岗,叫“小云台”。其峰背靠青山,面向太湖,视野开阔,气象万千。旧传湖沙有龙穴,小云台为其龙目。清康熙年间诗人席玕《小云台晚照》诗云:“烟屯平楚千村晚,月浸澄波万顷寒。值得云台振衣客,丹青并入画图看。”
2009年清明,静幽的小云台上筑起一座新墓,墓面积不大,仅35平方米,墓中央西洋式的黑色大理石墓碑上,并排刻着“乔冠华、龚澎之墓”几个白色大字。墓碑左上方是乔冠华和龚澎夫妇紧挨着的一张瓷照,龚澎在前,乔冠华在后,为年轻时所照。两人意气风发,都抬头凝视着远方,若有所思。照片下面竖刻着两行毛主席当年夸赞乔冠华、龚澎联姻的词句“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墓碑右下方刻着:子乔宗淮、媳彭燕燕;孙乔澎;女乔松都、婿雷平生;外孙雷佑航两排红字。墓碑前平放着一本用银灰色大理石雕塑的书本,打开的书页左页刻着:龚澎1914—1970;右页刻着:乔冠华1913—1983。东山杨湾旺沙山华侨公墓建于1980年,小云台是旺沙山的主峰,在吴中区及东山镇和华侨公墓的支持和配合下,2009年乔冠华的儿女乔宗淮、乔松都兄妹来选定地址后,将父亲百米外的旧墓移建为父母合葬的新墓地。
3
说到乔冠华的原墓地,在离小云台约100多米的湖沙山,俗称难舍山,山有一堵形如妇人的巨石,传说古时有一少妇在山上眺望出湖经商的丈夫归来,天长日久,泣血成石,后来人们将此山取名“难舍山”。半山坡青松翠柏下掩映着一座占地十多平方米的西洋式小墓,墓穴中央一块前高后低的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乔冠华同志之墓”七个三寸见方的楷书,下方刻着一行取自南宋爱国名将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墓规模太小,又极为普通,离墓区大道不远,时常有陌生人前来缅怀祭扫,当然这些人当中少不了乔冠华的亲属,每年清明前后,乔冠华的续弦夫人章含之及子女总要千里迢迢从京城辗转到难舍山,向独眠黄土陇中的乔冠华献上一束山花。如今38年过去了,墓后当年栽种的两棵雪松已长成参天大树,大理石墓碑经过岁月的洗礼,字迹更加清晰,只是在墓前新竖立了一块小石碑,上书:此墓穴已迁至本墓园停车场旁(2009.5.15)。
这墓说来话长,那是1985年,乔冠华夫人章含之费了很大的周折,其中也包含着章含之本人对故乡的眷恋。章含之是章士钊的养女,而章士钊的原配夫人石氏即苏州东山古坞里人,因这一层关系,章士钊对东山有种特殊的感情。与此同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山一个在沪的郑姓女子与刚出生的女儿被丈夫抛弃,出于正义感,大律师章士钊出面替郑氏打官司。后来官司打赢了,郑氏母女得到了一笔赔偿,出于感恩,郑氏把女儿送给了章律师,成了章士钊的女儿,取名章含之。
4
1983年中秋节,是乔冠华留在人间的最后一个夜晚,他从昏迷中醒来,用无力的手抚摸着一直陪在床沿的章含之的头说,他梦见自己和马克思一起睡在一个安静的地方。章含之此时此刻心如刀绞,想在乔冠华弥留之际,知道他想如何处理后事,尤为是最后的“归宿”,乔冠华针对当时的背景,对章含之说:“我出生在苏北盐城,希望能最终回到生他养他的盐城建湖东乔庄”。中国人有句俗语叫“落叶归根”,这点要求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并不过分。章含之认为这个愿望完全可以实现。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在北京医院病逝。10月25日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主持了乔冠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乔冠华逝世后的两年时间里,章含之将乔冠华的骨灰放在家里(章士钊旧宅),直到1985年,为了实现乔冠华的遗愿,章含之和乔冠华侄儿乔宗秀千里迢迢来到建湖东乔庄,这也是章含之有生之年首次踏上乔冠华的衣胞之地,但当他们把乔冠华的遗愿向当时的盐城地区领导人提出之后,得到的回答是:“这个问题要请示上级,我们不能决定”,这种婉拒竟在章含之的意料之外,这一打击使章含之犹如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那正是寒冷的冬天,这位出生名门、曾做过毛主席英语老师、跟随乔冠华出席过多次外交活动的巾帼外交家,站在刺骨的寒风中泪流满面,孤立无援。她想到了很多,想起乔冠华生前说过,在乔冠华人生辉煌之际,家乡的领导多次想邀请乔冠华故乡之行,让这位16岁离开家乡的游子,共和国的外交部长看看新中国成立后家乡的巨变,见见父老乡亲,回忆快乐的童年。而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是地方领导想利用乔冠华的影响力,提升盐阜地区的知名度,同时也能为他们的仕途让乔冠华说上几句关爱的话,为他们的升迁创造条件。乔冠华也曾经多次想回故乡,尤其是晚年经常吟唱唐代诗人贺子章的“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诗句。但忙于报国未能实现自己的夙愿。而此时此刻的世态炎凉,使章含之深感切肤之痛,更让章含之伤心的是,她未能使乔冠华实现“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的人生遗愿。这是章含之的内心自乔冠华逝世后再次受到巨大打击和创伤。
5
而唯有一点,令章含之感到欣慰,就是乔冠华建湖老家的父老乡亲,对这位远道而来的人却是十分热情,东乔庄的人亲切地叫她“三奶奶”,村书记还专门请她到家里做客,建湖县时任女县长魏福宝对她无比敬重,不仅问寒问暖,还欢迎她常回家看看,使章含之心情得到了极大安慰。离开盐城之后,章含之想起了在苏州医学院胸外科工作,曾是乔冠华救命恩人的李颢吴慰情教授夫妇,看看苏州有没有丈夫的葬身之地,当章含之提到乔冠华墓想安葬苏州,年近古稀的李颢立即表示不遗余力,全力支持,帮助章含之将乔冠华骨灰安葬苏州。
离清明越来越近了,按中国人的传统风俗,已故亲人要赶在清明前安葬,才能入土为安。李颢和章含之几经周折,得到了吴县县委,县政府领导支持,时任县委书记管正当即表态:乔冠华部长是江苏骄傲,盐城骄傲,也是苏州骄傲,乔氏先祖为我们苏州阊门人,如今安葬苏州,魂归故里,理所当然。并指派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配合。一席感人肺腑的话,令章含之、李颢激动得热泪盈眶,也使章含之这颗冰冷的心得到极大的安慰。按照县委领导的指示,章含之又找到苏州东山华侨公墓的所在镇领导,她开门见山说明来意,东山镇负责接待的杨其林同志说:“章司长(章含之曾任外交部司长),乔部长为国家的外交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安葬到我们东山来,东山人民欢迎他。”章含之激动得再一次立起身来,眼中含着泪花,握住杨其林的手说:“老杨,谢谢你,感谢东山人民,谢谢吴县县委领导。”
乔冠华骨灰安葬那天,天上下着蒙蒙细雨,章含之穿一身黑色衣裙,捧着丈夫乔冠华的骨灰盒来到东山,又冒雨攀上难舍山。当乔冠华的骨灰盒落穴后,章含之从怀中摸出一张她同冠华的合影照片,轻轻地放在乔冠华的骨灰盒上,泪如泉涌,失声痛哭。陪伴的人劝慰她,章含之抽泣着说:“我同冠华结婚十年,一路风雨,患难与共,我忘不了他啊。”
- 上一篇文章: 青山处处埋忠骨
- 下一篇文章: 乔冠华与苏州之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