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革命烈士 > 正文

串场河边的故事——忆革命烈士赵敬之(彭淑玲)

发布日期:2016/11/13 9:28:18  阅读:3759  【字体:
 

 

在草堰口镇,有一条南北流向的河,叫串场河。今天的串场河水,是宁静而缓慢的。它可曾记得,多少年前,有一个深爱着这片土地的、叫赵敬之的热血青年牺牲在这里?今天,串场河边的范公堤上,依然人来车往,生活的气息欢喜浓烈。可是,还有多少人记得,这里曾经发过的故事呢?

 

赵敬之,名恒礼。1907年出生于草堰口镇的一个叫埝东的村庄,1947年牺牲,终年40岁。我觉得,严格意义是讲,赵敬之烈士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但又不是一个纯粹的教育工作者。他一直是以教育的姿态,来完成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1928年,赵敬之从南通省立七中毕业后,考入了由中共地下党主办的上海劳动大学,读土木工程系。1930年,赵敬之成为中共党员。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与当时的爱国学生一起,去南京总统府请愿。

 

1932年,赵敬之回到家乡,开始了他教育救国的理想。在盐城,与胡乔木等人创办了综流文艺社。出版刊物,宣传抗日,并撰写了《三民主义新释》一书。后又去湖北武汉,麻城等地,从事秘密革命活动。

 

1940年春,赵敬之和几个地下党员创办了盐城县第一中学学生补习团,直接为新四军培养骨干。赵敬之的宣传工作,引起了国民党的反感。在动员一批青年学生去皖东北受训的途中,不幸被国民党秘密逮捕,关押在东台乌义巷的监狱中,受尽了严刑拷打,却没有说出半点秘密。看似文弱的书生,有的却是铮铮的铁骨。

 

说到赵敬之,一定要提另一个人,陈中柱将军,国民政府鲁苏皖边区游击第四纵队少将司令。他们是同乡同窗,关系胜过亲兄弟。赵敬之的夫人陈静去泰州找陈中柱,请他设法营救。陈中柱通过自己的关系,派自己的胞弟和一位团长,连夜赶往东台,将要被活埋的赵敬之保释,救回泰州,给赵治病疗伤。赵敬之病愈后,受陈中柱的邀请,曾帮助指导过四纵队的宣传工作。不久,赵敬之即返回盐城,投入自己的工作。当时的赵敬之,任盐城十四区区长,兼上冈中学校长,组织过“盐城县十四区上冈青年救亡服务团”,开展抗日活动。

 

1941年,陈毅在苏北的时候,与赵敬之有一次面谈。这次的面谈,对赵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赵敬之也将印有“县立中学”(今天的盐城中学)的校徽赠与陈毅军长。

 

根据陈毅的指示,赵敬之筹建创办盐城县县立中学(今天的盐城中学),苏北第一所红色学校。后又创办盐阜区立射阳中学,在今天的射阳中学校园内,依然有赵敬之烈士的雕像。1946年,任建阳县(今建湖县)海南中学校长。1947年,筹办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高级专科学校。

 

那个时候,办教育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没有经费可以谈,更没有老师等着你招聘。就拿当时的射阳中学来说吧,最早的学校,就是在射阳河畔芦苇滩上,实质上是一所流动学校。

 

19478月,赵敬之去行署请示汇报工作,在穿越串场河封锁线时,遭遇了国民党穿着新四军服装的便衣队。赵敬之以为是自己的同志,出示了自己的工作证件,身份暴露。反映迅速的赵敬之,为躲避敌人,跳入串场河中,本想游向对岸。遗憾的是,河岸上的敌人以排枪向河中射击,赵敬之被击中了头部,牺牲在串场河中。

 

赵敬之牺牲后,建阳县委(今建湖县)在海南中学举行了赵敬之烈士的追悼大会,赠匾题词为忠骨芬芳。忠骨芬芳,这四个字,是对赵敬之烈士一生最精确的表述。

转自《新浪网》彭淑玲博客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